浅谈线上项目化学习中的合作学习
2021-02-26◎蒋锐
◎ 蒋 锐
合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一种通过团队合作来提高学习效果的教育方法。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习者组成的小组一起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学习新概念或创造产品。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互赖、自我管理,最终达成更深层次的学习[1]。其实合作学习在我们日常教学中并不是新鲜词语。在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各类政策文件和不同学科的课程标准中,“合作”二字频频出现。各种文件都在倡导教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发展学生“合作式学习”能力。
为什么合作学习这么重要呢? 因为从生物学上讲,学习是人所特有的高级心理结构与机能,这种机能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的,而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之中。只有在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之间的有效合作与互动过程中,学习才真正发生,并产生预期的结果。合作学习和其他类型的小组学习不同的是,每一个团队成员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要对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负责。这种形式可以打破我们常规的角色的定位,没有特定的老师,没有谁是优等生谁是差等生,他们都只是团队中的一分子。不管他们的技能或专业水平如何,他们都朝着共同的学习目标努力。在团队中每个人既是老师,也是学生。所以团队合作学习中,在乎的不是你是谁,而是你知道什么。在这样的团队中,某一个人的成功不是成功,必须保证团队每一个人的成功有机整合,才是团队的成功。所以合作学习可以为我们带来许多好处[2],比如(1)可以发展学生高阶思考、口头上的沟通、自我管理和领导力;(2)可以激发真正地师生互动,让老师的作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不局限于解惑答疑;(3)可以增加学生的恒心、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利于他们的自我认同感;(4)可以让学生接触和增加对不同观点的理解,这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基于真实情景、问题化驱动的项目化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PBL),本身就是着眼于学生的素养的一种学习方式。鉴于项目化学习的探究性、挑战性和持久性,合作学习是有效组织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团队在项目化中的任务达成,同时项目化学习也是一个提升合作素养,促进合作学习的机会[3]。
新冠疫情使全球的线下教育都转为线上,这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疫情也作为一个真实的学习材料成为教育的新契机。战疫即战役,亦庄实验中学直升高一年级联合直升初二、初一的老师们综合考虑疫情情况,本着学习为学生,为未来的初心,为孩子在特殊时期的线上学习设计了一场基于疫情的“科学抗疫,守土有责”的项目化学习。本次线上项目化学习以“作为国家民间智库的研究员,全面研究疫情并形成《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为总任务,设计了三个子任务:(1)新冠疫情的真面目。希望孩子们科学理性认识新冠病毒及疫情产生的原因;(2)数据变动背后的秘密。希望孩子们运用数学工具,探究疫情数据变动的原因;(3)全民抗疫攻略。让孩子们讨论面对公共危机事件公民该如何行动。每个任务中既有个人的任务,又有团队的任务。
项目化学习中合作学习的七步曲如图一所示:
为了有效促进合作学习的落实,我们首先让学生自由组队。组建学习团队有很多种方式,可以是老师指定,可以好友结对,可以是自由组队。我们之所以采取自由组队的方法,不仅是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尊重,也基于他们日常学习的习惯和以往的项目化学习的经验。当然这种方式也有弊端,可能会导致成员间的优势重叠,或者由于关系太好而不好实施一些硬性的规定。
组好队后,学生会为小组取一个独特且响亮的名字并签署团队契约(图二)。这种带有团队印记的方式,算是学生们团队成立的仪式,也是他们思考团队目标,设置团队合作的底线,统一团队价值观的时机。
然后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先推荐或自荐领导人,确定成员的责任;在具体任务中既分工又合作,协同共进,定期检查,多次修改完善;提交任务后,再进行自我的总结评估,并根据反思进行拓展提升。
但在此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合作学习的敌人。比如:
(1)空间隔离,总是聚不齐。
(2)事不关己,总有人拖拉
(3)只分工不合作
(4)讨论无效率
(5)不重视评估反馈
这些问题,有的是线上PBL 特有的,有的是线下PBL 甚至课堂学习共有的。在此简单介绍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尝试。
第1 个问题是:空间隔离,总是聚不齐。这个问题在线下学习中也会遇到,但线上学习的问题难度更大。因为手机静音,没电或者不带手机,会让我们找人与队员失联。不过好在这个问题只是出现在学习前期,团队成员还没有达成默契的时候。所以,我们有以下一些做法:①充分了解组员的时间,尽量统一规划满足所有人的时间段;②大家一起讨论准时出勤的奖惩制度。“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通过设立规矩有助于团队成员正视问题并督促不守时的同学及时改正。③确立小组共同目标,做好小组建设。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却容易被忽略。共同目标为小组或团队的发展提供方向,也是其凝心聚力的重要基础。只有当小组或团队中的每个个体实现了对共同愿景的认同,并转化为自己的内在动机和目标、信念时,才能进一步激发出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为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我加入的女生组,因为我是新老师,同时她们又都是非常内敛的女孩。第一次线上会议时候谁都不说话,全部闭麦。所以怎样打破僵局呢? 我使用的各个击破。通过私下聊天让同学们了解我,知道我的目的不是要考核什么,而是和他们一起完成任务,让他们知道我的目标和他们是一致的。然后在遇到困难时,在群里和同学们一起全面分析,积极提出建议;评价作品时发现他们每个人的闪光点,为他们点赞。后来我们组的每个同学都在项目化学习中有很大的收获,成为优秀典范。
第2 个问题是:事不关己,总有人拖拉。这种现象的核心问题是学生主动学习力不够。由于是自由组队,成员们的学习品质不同,并不是每个同学都会积极地完成任务。大部分人只是等待组长分配任务,甚至分配任务后并不完成。大家想到的方式是①轮流做组长。这样可以体会如果组员不积极时,组长的不容易,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担当。合作学习中,老师已经不是老师,但是孩子们还是会多注重老师的行为。②老师积极参与,树立榜样。如果老师一字一字地修改他们的文稿,一帧一帧 指出视频的错误,孩子们自然就会觉得这个事情很重要,自觉地对自己严格起来,这是我给孩子们提的建议,有种刷屏的感觉。③任务设置提前deadline。如果说第二个方法是从内启发孩子,第三种方法是从外给予压力,将任务提交的最终时间提前,相对就将拖拉的同学往前推了一把。
第3 个问题是:只分工不合作。这基本是所有小组合作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组员们只关心自己分配到的任务,而不管整个团队成果的质量,出现任务拼盘的结果。比如我们女生组在完成模块一的宣传海报时,各做各的,最后出现他们的内容重合度很高,且并没有达到要求。真正地合作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积极依赖分工合作。所以我们的解决方法是:①要充分讨论,确定详细的任务分配;②通过互相评价其他人的任务成果,并整合为一体后,再次小组自评。这样就让同学们意识到一个人的成功不是成功,团队的成功才是成功。所以后来,同学们小组自评,有时还会主动找我帮他们提建议。这就是很大的进步。
第4 个问题是:讨论无效率。这个问题也是常常出现在课堂中。同学们准时地参加了会议,但是当组长抛出问题时,大家都沉默,讨论不出想要的结果。原因就在于大家不知道说什么,因为没有提前知道议题,临时要对陌生领域提出观点,很难。 所以,我们①每次开会都会提前告知讨论内容。另外,很多决定很难落实的原因是因为,开完后很多人就忘记最后确定了哪些项目。所以,后来我要求同学们②专人记录详细且重点突出的会议记录。需要的时候,可以反复查询确认。
第5 个问题是:不重视评估反馈。可能是传统的考试做终结性评价的经历太多了。孩子们在项目化学习中,依然觉得交了成果,就结束了。所以很多孩子很大程度上是忽略我们的过程性评价和反馈。如果没有重视反馈评价,那么学习就会浮于表层,得不到深度学习。造成这种现象的另一原因,在于孩子们也害怕老师的评判,对于批评没有安全感,觉得受批评就是很大的错误或失败。所以,①③老师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批评和建议,同时②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他们的付出,发现他们的进步点给予肯定,而不仅仅是终结评价。在过程中点赞肯定,他们才会更改观念,注重过程性的成长和反思。使学习和成长,更有深度和效果。
项目化学习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图三)。有的说小组给了她强烈的归属感,也有因为被认可而感到喜悦。觉得这样的经历对自己产生深远的影响。有的说学会了责任担当;有的说,在团队配合和小组合作方面收获很多,而且受益匪浅。有的说在做组长过程中,提高了自我认可,而且可以在众人面前不胆怯的讲话了,这种改变让他终身受益。还有的说在项目化学习中找到了最愉快的小组合作方式(图三)。看着同学们的自信心、领导力、学习力,语言表达、责任感等等方面的提高和改变,让人不禁想说这就是合作学习的意义,也是项目化学习的魅力所在!
经过这次项目化学习中,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技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经常组织,精心设计并合理引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让项目化学习更有效。推荐老师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创设氛围,让合作学习有温度。一个平等尊重、协作互助,文明有序,共同进步的合作氛围,可以使合作学习饱含温度,充满凝聚力。比如前面所述的给学习小组起一个很“ 炫” 的名字,我们女生组的名字就叫“南玻万”小组。然后确定一个小组合作的口号既有仪式感,又能凝聚团队成员的心,形成团队的团魂。这样可以让团队成员认同团队目标,使命和价值取向。从而形成可以相互提建议,相互信赖,协同共进,和相互竞争的良好合作氛围。
(2)教师参与,让合作学习有效度。在教学中,我曾错误地认为合作学习,是在学生之间开展的,所以只是学生的事,老师只要允许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就行了。至于,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如何组织学生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与要求有哪些等问题,我都是不太关注的。实际上,合作学习不仅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还包括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不仅可以在学生出现合作有困难或不合理时应及时提供帮助,还可以在学前规划,任务执行以及学后反思中给予点拨,提高学习的效度,不至于让问题延后发现,或滞后解决。同时我觉得教师积极参与到合作过程中,也是一种榜样的力量,可以引领团队合作,激发团队的凝聚力和奋进精神。
(3)重视评价,让合作学习有深度。项目化学习中有多种评价方式,有对任务完成成果的评价,有完成后学生各种素质和能力的提升评价,还有学习小组成员间合作情况的评价。如果重视评价,就会反思我们怎样可以把任务做得更好,提高更多的能力和小组合作更有效。就如前面丽娜老师说的一样,反思是学生成长很重要的学习品质。只有重视评价,不断复盘修正,才会向更高标准靠近,才会不断成长,让学习更有深度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