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频雷达在界河水文实时监控过程中的应用
2021-02-26张弘
张弘
(辽宁省丹东水文局,辽宁丹东118000)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所选测验河段为界河干流河段,水量丰沛,同时由于多径流汇入历史上有发生较大洪水的水文记录;年内降雨量分布不均,主汛期集中在6—9月;河道比降逐渐减小,平均比降为0.9‰,挟沙能力较弱,并且两岸植被覆盖较好,河流含沙量较小;河段顺直,河床主要由砂石、卵石组成,测验断面年际间及汛前、汛后变化不大,主槽稳定,左右摆动情况较小。
多年来,该河段采取过传统铅鱼船测,但由于单次测验过程的繁琐,实用性显然不能满足现阶段水文监测需求;后又改为ADCP 走航式测量,但考虑高洪水文作业的安全性和界河作业的国际影响,引进特高频雷达实时监测系统。
1.2 研究方向
特高频雷达实时监测系统(RiverSondeTM)是一种与河流无直接接触的河流监测系统。该系统使用了用于监测沿海海洋涌流的海洋探测器技术,是目前唯一用于表面涌流测量,具有良好记录的系统,并因其测量精确和易于使用立于涌流测量技术的前沿。
特高频雷达实时监测系统是安装于河岸之上、与河面无直接接触的河水速度监测系统,系统自动地收集、处理并储存河面数据。应用计算机界面,这些数据可以以表格或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可传输用于远程归档或处理。
此次研究分两部分进行:一是在中低洪水情形下对比ADCP 走航式测量数据与特高频雷达实时监测系统数据,建立数学模型,确定相关系数;二是在中高洪水情形下,通过定点投放新型GPS浮标,比对浮标流速与特高频雷达覆盖相应点的实时流速,分析特高频雷达数据准确性。
1.3 数据比对
1)ADCP 与特高频雷达实时监测系统数据对比。采用机动测船拖拽ADCP 实测流量,均匀布设流量测次,利用日本拓普康免棱镜全站仪测量固定水边起点距。同时实时监测测流断面的水位,以及非接触式RiverSondeTM 原始测量数据截取,保证数据同步。此次实验自2017年8月3日10 时开始,至8月5日1 时结束,共实测流量7次,水位变幅2.42 m,各水位级流量测次均有分布。对比结果如表1,走航ADCP 与RiverSondeTM 实测流量如图1。
从图1 可知,各时间段速率变化趋势一致,代表了河流表面速度横向分布变化。各测量垂线数据与实际情况相符,代表性较好。
通过绘制ADCP 实测流量与非接触式River-SondeTM 实测流量相关图,确立直线回归方程y=0.84x+14.3,相关度R2=0.993,两者相关关系密切。说明非接触式RiverSondeTM 测量效果满足河道流量测验要求。
表1 相同水位级走航ADCP 与非接触雷达测量数据对比
图1 走航ADCP 与RiverSondeTM 实测流量图
2)新型GPS 浮标与特高频雷达实时监测系统数据对比。漂流浮标用船只投放,投放点离雷达天线沿江距离为大约1000 m,漂至天线另一面距离1000 m 处捞起。共5 只浮标用来做比对实验,浮标离江岸的距离从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浮标的GPS 位置每秒自动纪录,浮标的南北,东西流速分量利用100 s 内的数据点通过最小二乘方求得:
图2 漂流浮标与RiverSondeTM 流速对比
实验数据的对比从浮标的位置信息开始,每30 s 的数据由上述计算式计算出速度。根据浮标在此位置的时间而确定用哪一个径向流速的文件,在径向流速的文件中找出离此位置10 m 内的所有径向流速矢量,将这些流速矢量反投影到平行江岸线的方向,再取平均值。通过绘制流速差值图3,发现浮标所测流速值与特高频雷达实时监测系统所测值吻合良好,流速差在5%~8%。
图3 漂流浮标与RiverSondeTM 流速差值
2 结论
1)特高频雷达实时监测系统能及时地测出河流流量等数据,不仅保证水文测报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在保障高洪安全作业方面也有突出体现。
2)在洪水过程中特高频雷达实时监测系统采集的流速能很好地反应现实实际,采用稳定河段实测大断面数据进行的流量计算数据准确率较高。
3)在不同水文测验断面,要充分考虑河流特性、水位变幅等测验条件,合理配置参数和比测方案,提高仪器的测验性能和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