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瘤型麻风18F-FDG PET/CT显像1例

2021-02-26黄江山胡蓉蓉符珍敏施彦坤苑克慧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麻风红斑皮下

黄江山,胡蓉蓉,符珍敏,施彦坤,苑克慧,陈 亮,杨 超,王 卉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核医学科,海南 三亚 572013)

患者女,29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散在红斑结节和浅白色斑5年余,加重半年,伴四肢关节疼痛,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后红斑缩小。查体:四肢、腰背部及臀部多发大小不等红斑及皮下结节;双下肢多发溃疡,多呈对称性分布,边界不清,无压痛;四肢浅感觉障碍,运动受限。实验室检查:血浆纤维蛋白原249 g/L,结核抗体呈弱阳性。18F-FDG PET/CT显像(图1):双侧腋窝多个淋巴结FDG摄取增高,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max)为3.0;双侧肘关节、腕关节、膝关节、小腿、踝及足部可见絮片状FDG摄取增高影,平均SUVmax为2.2;肝、脾增大,全身骨髓反应性改变,考虑系统性改变。针对左前臂皮下结节行经皮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光镜下见表皮萎缩,真皮与表皮间可见无浸润带,泡沫细胞广泛融合成片,侵犯真皮全层(图2);抗酸杆菌染色阳性;诊断为瘤型麻风病。

图1 瘤型麻风18F-FDG PET/CT显像图 A、B.MIP图示全身皮肤多发高代谢结节(A),四肢关节见片状高代谢灶(B); C.PET/CT示皮肤呈结节状增厚(红箭),伴FDG摄取增高 图2 病理图(HE,×40)

讨论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以飞沫传播为主,主要侵犯机体皮肤、黏膜、周围神经及肝、脾等脏器。瘤型麻风即多菌型麻风,在麻风病例中约占20%;传染性强,早期多表现为面部、四肢及臀部皮肤、黏膜对称分布的多发浸润性红斑结节,常伴毛发脱落;中晚期严重者可出现内脏损害、“狮子面征”、手足畸形甚至废用;皮下组织液涂片抗酸杆菌呈强阳性;18F-FDG PET/CT显像常表现为全身皮下多发高代谢结节,四肢关节呈炎性改变,可见肝、脾和/或淋巴结肿大。鉴别诊断:①皮肤淋巴瘤,PET/CT可见全身多发肿大淋巴结和皮肤结节,FDG摄取增高,可累及全身脏器;②皮肤结核,相对较少,可见皮肤结节,PET/CT可见FDG摄取增高。本病最终诊断依靠皮损查菌涂片检查或病理学检查。

猜你喜欢

麻风红斑皮下
关注麻风,消除歧视, 共同走向文明进步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木星的小红斑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不同内镜术治疗消化道上皮下肿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
Queyrat增殖性红斑1例
贵阳市边远农村村民麻风健康知识调查与干预
甘肃省麻风受累者麻风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