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谱CT在脑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

2021-02-26唐劭年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期
关键词:水基能谱脑组织

唐劭年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惠州 516000)

0 引言

急诊介入治疗是治疗脑梗死的重要治疗方法,其治疗目的是抢救患者缺血半暗带[1]。随着技术水平提高及材料的更新,急性脑梗死后介入治疗血管再通率可以高达到80%甚至90%,但是良好预后率仅为40%-60%,也就是说脑动脉闭塞后介入治疗等手段再通血管未能改善症状甚至有可能引起脑组织损伤加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再灌注损伤。因为再灌注损伤发病比较急促,无明显症状,因此需要有效诊断方法评估再灌注损伤[2]。本次研究目的在于通过能谱CT尽早发现并准确识别脑梗死介入治疗后的再灌注损伤以及再灌注损伤的范围、严重程度,为临床及时处理提供参考或依据,从而避免造成更为严重的脑损伤改善临床预后。为探究能谱CT在脑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回顾2018年6月至2020年7月脑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病例92例的临床资料,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2018年6月至2020年7月脑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病例92例的临床资料,前循环病变并且通过介入治疗血管再通的有76例。术后全部研究对象均进行能谱CT检查,9例发生脑出血转化,33例有碘对比剂渗出。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55~79岁,平均(69.84±9.27)岁;病程:0.5~5 h,平均(2.85±1.16)h;吸烟为24例,饮酒为31例,伴高血压的患者为14例,伴糖尿病疾病的患者为29例;其中血栓抽吸+支架取栓患者为29例,支架动脉取栓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患者为12例,血管内抽吸、接触贯穿法溶栓结合球囊机械扩张治疗患者为27例,超选择动脉内溶栓联合支架成形术患者为8例。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病例纳入标准:纳入标准:依据《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8》[3]:1)发病6h内,符合以下标准时,强烈推荐机械取栓治疗:卒中前mRS 0~1分;缺血性卒中由颈内动脉或MCA M1段闭塞引起;年龄≥ 18岁;NIHSS评分≥ 6分;ASPECTS评分≥ 6分;2)距患者最后看起来正常时间在6~16 h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符合DAWN或DEFUSE3研究入组标准。

排除标准:①伴有认知、神志障碍;②过敏体质,有抗血小板凝集药物过敏史;③伴有严重重要脏器(心、肾、肺等)功能障碍;④血小板计数异常;⑤有肿瘤、感染疾病或神经系统其它疾病者;采血时存在感染性疾病,比如泌尿系感染、上呼吸感染等。

1.3 方法

1)采用美国GE公司DiscoveryTM CT 750 HD宝石能谱CT对全部入选研究进行检查,包括CT双能量宝石能谱成像及CT血管造影,即可分别为GSI、CTA检查。由3名具有丰富影像学经验、无本研究无利益冲突的医师对能够CT40-140kev碘基物质密度图像及单能量图像进行分析。对图像进行评估,意见不统一时可讨论得出统一的观点[4]。血流确实则不存在伪彩色编码,褐色提示存在低血流灌注,黄色表示存在较高的血流灌注。无伪彩色编码及褐色表示存在再灌注损伤,均匀黄色伪彩色表示正常组织(无再灌注损伤)。在已经明确的正常脑组织区域、再灌注损伤区域各选择3个相同面积的兴趣面,统计评级CT值,而且计算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2)上传数据到工作站,重建QC图及碘-水基图,在水基图碘基图上选择最大横截面(选择异常高密度影),分三次得到对应水基值(g /L)、碘基值(g /L)。

1.4 观察指标

1)对比正常组织(无再灌注损伤)、再灌注损伤组织CT值、CNR、SNR。2)评估碘-水基图诊断价值。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Excel对本次研究的数据进行收集,再录入SPSS 20.0工具进行处理。对计算所得数据应用均数、标准差、百分比等完成描述性统计,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分别采用t、χ2检验,所得结果P<0.05则提示统计学处理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正常脑组织(无再灌注损伤)、再灌注损伤脑组织CT值、CNR、SNR

140kV、100kV、120kV再灌注损伤脑组织(脑出血转化、梗死面积扩大、脑组织水肿)CT值较正常脑组织(无再灌注损伤)低(P<0.05),而SNR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140kV、100kV、120kV在再灌注损伤脑组织CT值、CNR、SNR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140kV、100kV、120kV在正常脑组织(无再灌注损伤脑组织)CT值、SNR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脑出血转化、梗死面积扩大、脑组织水肿CT值(HU)两两对比具有明显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脑组织水肿<梗死面积扩大<脑出血转化。

表1 对比正常脑组织(无再灌注损伤)、再灌注损伤脑组织CT值、CNR、SNR(±s)

表1 对比正常脑组织(无再灌注损伤)、再灌注损伤脑组织CT值、CNR、SNR(±s)

?

表2 对比不同患者CT值

2.2 碘-水基图诊断

76例血管再通患者中,9例患者为脑出血转化,33例患者为碘对比剂渗出,能谱CT的优势是能够识别造影剂渗出或者脑出血。两组CT值相对值对比无明显差异,水(碘)基值相对值、碘(水)基值相对值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脑梗死不同时期能谱CT单能量图像上的CT值、能谱曲线及基物质变化有一定的特点,可对早期脑缺血的CT诊断提供参考依据;能谱CT最佳单能量CT值及能谱曲线、结合血(碘)、水(碘)基物质值综合分析,有助于早期脑缺血的提示性诊断。急性脑梗死介入术是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术中需要通过导管不断注入对比剂以观察病变血管的通透情况,术后即刻行CT扫描结果显示颅内出现新发异常高密度影的概率并不低,多认为与血-脑脊液屏障被破坏、抗凝药物应用、闭塞血管再通、再灌注损害、对比剂毒性作用、介入器械损伤、侧支循环建立等有关[5]。因此,术后则需要及时排查各种可能的严重并发症,比如再灌注损伤尤其是脑出血转化。本次研究探究能谱CT在脑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再灌注损伤中,脑梗死闭塞的动脉有前循环或后循环,但后循环病例很少,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我们关注的主要是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能谱CT可以通过碘-水基物质对图对急性脑梗死介入术后CT图像上新出现的颅内异常高密度影做出及时有效的鉴别诊断,不需随访,较常规CT具有更大的诊断优势,值得向临床广泛介绍推广[6]。

综上所述,能谱CT在脑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再灌注损伤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水基能谱脑组织
电针对慢性社交挫败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及脑组织p11、5-HTR4表达的影响
纳米材料在水基钻井液中的应用
能谱CT在术前预测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流动式海上水基钻井液EPS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
页岩气开发水基钻屑中含油率的测定方法研究
能谱CT容积碘含量对晚期胃癌化疗效果的评价
固定式局部水基灭火系统喷嘴安装要求和常见缺陷
能谱CT对肺内占位良恶性鉴别及诊断价值
扫描电镜能谱法分析纸张的不均匀性
扫描电镜能谱法分析纸张的不均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