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配合雷火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

2021-02-26张晨张李萍韩魁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期
关键词:雷火下颌开口

张晨,张李萍,韩魁

(1.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全科医学科,上海 201800;2.上海市普陀区长风街道长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全科医学科,上海 201800)

0 引言

颞下颌关节炎好发于20-40岁中青年女性,焦虑抑郁、咬合关系不良、口腔习惯不良的人群发病率较高。自身免疫因素、关节解剖因素、心理社会等因素均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紧密联系。患者张、闭口时会产生疼痛感、关节发出弹响、大张口困难、频繁发作的头痛、颈痛等。物理、中医、药物等治疗方式均可改善临床症状。超短波用于急性软组织感染治疗可有效缩减治疗时长、提高治愈率。针刺以针刺入人体一定穴位达到治疗目的。雷火灸可通经活络、消肿止痛、散寒温经[1]。本研究从我院选取适量病例为调查研究对象,调查研究内容如下文所描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中医科门诊就诊对象124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男、女分别37例、25例,年龄范围40-70岁,平均(56.2±2.1)岁;观察组男、女分别36例、26例,年龄范围40-71岁,平均(57.1±2.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实验对比。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与《颞下颌关节病的基础与临床》[2]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中颞下颌关节病相关诊断标准相符;②所有的患者参加本次实验都是出于自愿,且愿意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合作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患者在治病过程中记录的资料没有损坏或残缺。排除标准:①合并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严重的肝脏肾脏等重要脏器疾病还有免疫系统疾病;②思维逻辑异常者、糖尿病或对实验无法积极配合的患者;③拒绝实验;④对研究过程中使用到的药物及成分会过敏、不耐受;⑤有凝血功能方面的障碍及血液系统疾病;⑥内分泌、传染性疾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超短波治疗,食用完早餐半小时后侧卧于治疗床,使用医院提供的电极大小20cm×15cm、输出功率40.58MHz、电流4A的超短波治疗仪,设置7.37m波长,实施时使用单板法、并置法。在患者腰侧、颞颌关节位置处各置一电极板,电极板与皮肤间有3-4cm空隙。由患者临床表现、病程时长确定超短波治疗输出量。若患者为急性期疼痛、颞颌关节位置处皮肤温度升高,使用超短波治疗输出量<50mA的无热量方案,时长5-15min,1次/d,10日为一个治疗过程。如果颞颌关节位置处皮肤温度无异,慢性期疼痛不明显,酸痛、钝痛为主、亚急性病程,超短波治疗输出量为70-100mA,时长20min,1次/d,治疗4日后,休息2天,10日为一个治疗过程。

观察组患者运用针刺配合雷火灸,指导体位,取仰卧位。使针刺位置得到充分暴露,消毒,选用35号1.5寸毫针,取两侧合谷穴、患侧下关穴。合谷穴直刺0.5-0.8寸,针刺位置产生经气感应后使用捻转泻法,使针刺感应向颞颌位置扩散。下关穴直刺1.2-1.5寸,针刺位置产生经气感应后使用捻转泻法,使针刺感应扩散到整个颞颌位置、耳前部,整个操作过程长于1min,留针半小时,中间行针1次,1次/d,一个治疗过程共3次。针刺结束后展开雷火灸,指导患者侧卧位,使患处得到充分暴露,在皮肤2-3cm位置处使用雀啄灸法,对患侧下关穴、两侧合谷穴展开雷火灸治疗,行六阴数为1壮,每处穴位6壮。1次/d,一个治疗过程共3次。

1.4 临床评价

临床治疗效果、疼痛程度、开口度。

临床治疗效果判定准则:显效:肿胀疼痛、关节弹响等消失,可正常张口。有效:大张口、颞下颌关节活动频繁时产生不适感,张口轻度受限。无效:患者状况无变化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概率+有效概率。

使用VAS量表评估疼痛程度,共计7分,轻度疼痛0-1分,中度疼痛2-4分,重度疼痛大于4分。

1.5 统计学处理

将本研究124例实验对象在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录入到SPSS 22.0软件中行详细分析,两组患者的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以(±s)表示,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率(%)进行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治疗结果[n=62,(%)]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2.2 疼痛程度、开口度

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开口度等(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开口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疼痛程度、开口度(±s,n=62)

表2 疼痛程度、开口度(±s,n=62)

注:与对照组治疗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

?

3 讨论

颞下颌关节炎为口腔颌面部多见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时关节弹响、下颌张口受限等运动障碍、关节区疼痛等,对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针刺为我国古老的保健治疗方式,根据中医理论使用毫针刺进人体穴位,具有显著疗效。针刺下关穴可使粗纤维对传入在脊髓的痛敏神经元起抑制功效,阻断伤害性信息向高位脑中枢传递的闸门,并可达到良好的全身镇痛作用[3]。配合雷火灸可调整神经、肌肉兴奋、抑制平衡,使关节附近的韧带、肌肉间协调运动得到有效恢复,减少不适感,提高患者接受程度。

本研究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开口度高于对照组。认为针刺配合雷火灸可有效改善开口程度,降低疼痛感,提高治疗效果。针刺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处刺入很细的针,使力量进入、离开人体的方式,使人体内阴阳恢复平衡。该方式操作简便、疗效显著、经济安全[4]。雷火灸又可称为雷火神灸,使用中药粉末加上艾绒制成艾条,对穴位展开灸治疗[5]。利用药物燃烧时产生的热量,通过悬灸方式刺激穴位,激发经气,使局部皮肤机理开放,改善局部组织充血、水肿,达到疏经活络、活血利窍功效[6]。二者配合可有效改善穴位周围组织血液的循环,共奏活络通经、化瘀活血、止痛消肿之功[7]。

杜腾飞等[8]通过60例颞下颌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分析针刺的临床治疗效果,经研究发现针刺可缓解关节肿胀疼痛,减轻关节弹响,促气血运行、疏通经脉、止痛功效良好,临床应用效果良好。胡希军等[9]对60例颞下颌关节炎患者展开研究后发现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使用针刺配合雷火灸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开口程度等均优于推拿组,认为针刺配合雷火灸有助于改善关节疼痛、神经功能,调节紊乱的咬合关系,促气血运行,对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有较大帮助。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良好,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对颞下颌关节炎患者应用针刺配合雷火灸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疼痛体验,从而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对颞下颌关节炎患者使用针刺配合雷火灸治疗效果确切明显,有效改善疼痛程度、开口度,提高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效果,有利预后,适合于临床治疗大量的推广和使用。

猜你喜欢

雷火下颌开口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周围性面瘫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医者颂
天佑中华·雷火迎春
沼泽地边的雷火与荠叔
迷人的下巴
迷人的下巴
三门核电检修工单开口项管理
不易滑落的毛巾
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