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护理对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恢复的作用探讨
2021-02-26刘丽宏
刘丽宏
(长春市双阳区医院,吉林 长春)
0 引言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死亡率、致残率均较高的严重神经科疾病。临床治疗此类患者以药物治疗、溶栓治疗为主,并在治疗过程中需给予患者实施一定程度护理干预,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1]。但传统护理仅以患者顺利完成治疗作为护理目标,对患者自身的身体无明显改善,整体护理效果亦无法满足实际预期[2]。本次研究即主要分析对脑梗塞患者采取康复训练护理对患者偏瘫肢体恢复的效果,旨在为后续提升此类患者护理效果做出参考,详细内容展示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于2020 年2 月至2020 年8 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共92 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平均分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6 例,男26 例,女20 例,年龄52~84 岁,平均(66.14±3.48)岁,病情严重程度:轻度19 例,中度27 例;对照组患者46 例,男25 例,女21 例,年龄50~83 岁,平均(65.84±3.17)岁,病情严重程度:轻度17 例,中度29 例。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互相比对,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所有患者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已将研究审核通过。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收治入院后均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并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康复训练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详细护理方法如下。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脑水肿消除、药物溶栓治疗,并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其常规护理,帮助患者翻身、会阴护理等。
观察组:在上述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康复训练护理。在患者生命体征基本趋于平稳后,给予患者康复训练。(1)急性期患者: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使其做好相应活动的心理准备。其后指导患者逐渐改变自身卧床姿势,分步骤教导患者将自身姿势调整为抗痉挛体位。待患者四肢可在一定程度上活动后,指导患者逐渐进行关节的运动训练,包括上肢、下肢的关节屈曲、伸展、内收、外展等。每个肢体活动5 min 休息1 min。并要求在为患者知道关节活动时,遵循自健侧逐渐至患侧,由大关节逐渐至小关节的原则。运动训练1 次/d,每次不可超过30 min。(2)稳定期患者:此阶段以指导患者尽量下地行走为护理目标,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使其了解现阶段的训练目标。其后保护患者逐渐下床,并使患者在行走时借助器具完成,并详细记录患者每日的活动量、活动能力情况,及时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调整对患者的训练护理方案。在患者活动完毕后可适当按摩患者上肢与下肢,并帮助患者完成床上的移动与翻身。训练持续45 min,1 次/d。恢复期患者:此时患者整体病情较为稳定,肢体活动能力亦相对较好,因此需以进一步改善患者肢体活动能力与肌肉能力,尽量促进患者可完成日常生活活动为训练目标。鼓励患者自主完成日常生活的必须活动,例如如厕、行走、抓取等,并在患者训练过程中全程陪同,避免患者发生摔伤等情况。训练持续50 min,1 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护理至患者出院为止,比对两组护理效果情况。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比对两组患者护理后患者护理满意度与肢体恢复情况。护理满意度为我院自制问卷,由患者出院前填写,主要涉及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对护理内容的满意情况,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越满意。80~100 分记为满意;60~79 分记为较满意;59 分及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 较满意)/ 患者数×100%。肢体恢复情况则主要使用Lovett6 评级法评价患者肌力情况,0 级表示患者肌肉完全萎缩,无法带动关节;5 级表示肌力正常,级数越高患者肌力越好。并使用FMA 评分评定肢体活动情况,评分共50 条目,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4.0 完成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进行检验,若P<0.05 则表示患者间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对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对[n(%)]
2.2 两组肢体恢复情况比对
观察组患者肌力评级、FMA 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肢体恢复情况比对(±s)
表2 两组肢体恢复情况比对(±s)
组别 例数 肌力评级(级) FMA 评分(分)观察组 46 3.19±0.64 79.23±6.91对照组 46 2.48±0.59 68.48±7.25 t 5.532 7.280 P 0.001 0.001
3 讨论
脑梗塞主要是由于患者脑部动脉血管逐渐形成脑血栓、腔隙性梗死与脑栓塞,从而导致患者脑部血液供应受到阻滞乃至阻塞,并在发病后引起患者脑部缺血、缺氧[3]。此时患者将出现突然猝倒、半身不遂、语言障碍、智力障碍等症状表现,严重时将直接引起患者死亡,是一种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的疾病。因此在患者发病后,需要尽早接受积极有效治疗,以控制患者病情发展,挽救其生命[4]。
临床主要以常规药物治疗、溶栓治疗作为主要治疗方法,并需要在患者治疗时提供护理干预,保证治疗顺利进行。但常规护理仅集中于患者的日常护理,无法有效促进患者恢复,整体护理效果有限,现已较难满足治疗预期[5]。需选择更为有效的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更快恢复。
康复训练护理是将患者的护理重点集中于其肢体的恢复。通过对患者身体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6]。对不同时期的患者实施有效的肢体活动训练,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并逐渐调动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促进其快速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7-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肌力评级、FMA 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提示康复训练护理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恢复情况,显著提升患者的肌力与肢体活动功能,整体护理效果明显,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护理方法。
综上所述,通过给予脑梗塞患者采取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整体护理效果,改善患者肢体肌力评级以及肢体运动功能,是一种具有较高实际应用价值的护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