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

2021-02-26辛虹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期
关键词:血管性帕金森步态

辛虹昕

(吉林市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0 引言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多由脑血管病变,如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基底核腔隙状态、淀粉样血管病,以及皮质下白质脑病等引起,临床表现类似帕金森病。在有关调查中发现,该病症区别于帕金森病,帕金森病主要表现以静止性震颤及运动减少为主[1],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步态障碍表现更为明显,常合并有锥体束损害的体征以及假性球麻痹的临床表现,且相对病程较短、进展较快。由于社会的不断推动以及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涨趋势,为区分老年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进行针对性治疗,现通过于我院选取20 例帕金森病患者以及20 例老年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通过对其进行分组观察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特点,现有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批准,于我院选取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的20例帕金森病患者以及20 例老年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观察组为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对照组为帕金森病患者。观察组男性11 例,女性9 例,年龄65~80 岁,平均(72.47±4.15)岁;对照组男性14 例,女性6 例,年龄67~80 岁,平均(74.72±3.39)岁。两组患者在进行对比的同时,具有完整的资料,对比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情况自拟帕金森病以及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特征调查表,记录患者各项数据以及各个临床特征,主要包含患者的病程、有无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以及脑卒中病史等,并着重对帕金森患者的具体特征性临床表现做主要记录,主要包括:步态障碍、锥体束损害体征、假性球麻痹、静止性震颤以及病程的长短和疾病进展的缓急程度等方面。

表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特征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各个影像学表现情况对比[n(%)]

对两组患者进行头部核磁共振(DWI+平扫+MRA)及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特异性影像学表现。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特征,包含步态障碍、锥体束损害体征、假性球麻痹、静止性震颤以及病程的长短和疾病进展的缓急程度等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影像学表现情况,包含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基底节病变、丘脑损害、脑干损害、小脑损害、老年性脑改变以及各脑叶损害的情况等。

1.4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 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通过t检验,以(±s)表示,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特征比较

观察两组帕金森患者的各项临床特征比较,可发现观察组的患者步态障碍表现更为明显,常合并有锥体束损害的体征以及假性球麻痹的临床表现,且相对病程较短、进展较快,1 年内由一侧肢体运动障碍进展到另一侧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数量多于对照组,而静止性震颤少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各个影像学表现情况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各项影像学表现情况,观察组患者在各个方面表现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其病症主要产生于6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多有脑卒中病史,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病因主要考虑是由于患者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核、红核、黑质及丘脑底核等基底节区广泛的腔隙性梗死,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的变性死亡,从而导致多巴胺神经递质的显著降低,致乙酰胆碱功能亢进,而出现的一系列以运动障碍性症状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同时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影响,容易致皮层下缺血性病变,更容易产生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2]。

与帕金森病比较,其特点主要在步态障碍的表现更为明显,常合并有锥体束损害的体征以及假性球麻痹的临床表现,且相对病程较短、进展较快。帕金森病发病较慢,常以静止性震颤为主;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患者虽然也是隐匿起病,进展缓慢,但对比帕金森病的患者相对病程较短、进展较快,并且静止性震颤的临床表现不如前者明显。在行动方面,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步态障碍表现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行动始动困难,行动中和正常人接近,一旦停止行走后就会再次出现起步困难、双下肢无力等症状,此现象称为“磁性足反应”,步态障碍开始时常表现为行走不稳,后期可发展为走路困难,严重者甚至无法自主站立;帕金森病患者则表现为上肢的连带作用小,下肢拖曳,有时行走中会全身僵住,不能动弹,称为“冻结现象”,有时行走后会越走越快,无法控制停步,称“慌张步态”。

本文通过对40 例两种帕金森患者进行研究得出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步态障碍的临床表现更为明显,在锥体束损害的体征以及假性球麻痹等临床表现方面明显多于对照组,虽然两组患者均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但观察组患者的病程相对较短、进展较快,1 年内由一侧肢体运动障碍进展到另一侧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数量多于对照组,而静止性震颤少于对照组的患者,部分患者,尤其是70 岁以上的高龄患者,发病可不出现震颤,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影像资料阳性表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病的不同临床特征,为判定病症类型、促进针对化治疗提供了良好依据。

综上所述,帕金森病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特点,主要区别在于步态障碍、锥体束损害体征、假性球麻痹、静止性震颤的临床表现上,并且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相对于帕金森病的病程较短、进展较快,通过其特点判断,能够有效区分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病,对临床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血管性帕金森步态
基于步态参数分析的老年跌倒人群步态特征研究
太极拳运动对中轻度帕金森患者平衡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血清尿酸水平在血管性痴呆中的风险预测
一对一心理护理对帕金森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多巴胺不敏感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一种帕金森肌肉强直症腿部肌肉检测装置的设计
血管性痴呆的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5氟尿嘧啶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基于面部和步态识别的儿童走失寻回系统
步态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