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针刺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及特点

2021-02-26邹晶晶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期
关键词:偏瘫针刺神经功能

邹晶晶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江苏 苏州)

0 引言

由于中风偏瘫容易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因此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对促进患者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针刺作为我国中医治疗中常用的治疗方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中风偏瘫的临床治疗中,与康复治疗相结合后,能够使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1]。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旨在探讨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有效性,具体内容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采集时间为2016 年4 月至2019 年4 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中风偏瘫患者100 例,通过随机法分为50 例实验组与50 例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男性32 例,女性18 例,年龄31~79 岁,平均(51.37±5.22)岁,病程7 d 至11 个月,平均(3.6±1.1)个月;对照组男性29 例,女性21 例,年龄32~80 岁,平均(50.87±5.64)岁,病程7 d 至10 个月,平均(3.7±0.9)个月。经过对比后,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本组患者接受康复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①使其维持抗痉挛体位,并定期进行体位的变换;指导患者完成患侧肢体被动运动;指导患者进行基础动作练习,如坐位平衡、站位平衡、桥式运动、床椅转移、翻身、步行等。康复训练以30 min 为标准,1 次/d 治疗。②待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后可通过物理因子方法进行治疗,以气压治疗及中频电疗的方法使患者瘫痪部位血液循环得到加强,有效防止肌肉萎缩的进一步发展。③通过推滚筒、举体操棒、插木钉、套圈等作业活动内容对患者进行针对性训练,训练时间为45 min/次,1 次/d。

实验组:本组患者接受针刺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选取患者四神聪T,风池T,完骨T,天柱T,外关T、委中I、极泉I、足三里T。在进行针刺治疗时,以患者局部酸麻为得气标准,并留针30 min,于15 min 再次行针,1 次/d,5 次/周,休息2 d,10 次为1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采用偏瘫运动功能评价表(Brunnstrom)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为:显效- 经过治疗后Brunnstrom 评价等级提高2 级以上,站立平衡时间>10 min,可自行维持坐位状态,能够有效抵抗失衡状态;有效- 经过治疗后Brunnstrom 评价等级提高1~2 级,站立平衡时间维持在5~10 min,可自行维持坐位状态;无效- 治疗前后Brunnstrom 评价无变化,缺乏平衡性且无法自行维持坐位状态。临床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通过Barthel 指数评分法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表进行评价,以100 分为总分,评分越高则代表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以治疗前、治疗1 个月、治疗2 个月、治疗3 个月作为评价时间点。

(3)通过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价,评分越高则代表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 23.0 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情况

经过对比后发现,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情况[n(%)]

2.2 不同时间段实验组与对照组ADL 评分改善效果对比情况

经过对比后发现,两组治疗前ADL 评分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治疗1 个月、2 个月、3 个月时ADL 评分改善效果更好,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不同时间段实验组与对照组ADL 评分改善效果对比情况(±s)

表2 不同时间段实验组与对照组ADL 评分改善效果对比情况(±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 个月 治疗2 个月 治疗3 个月实验组 50 32.55±12.36 40.25±14.33 51.39±16.28 62.21±18.22对照组 50 31.37±12.72 49.36±15.12 62.51±16.19 75.29±17.81 t 0.470 3.092 3.424 3.630 P 0.639 0.002 0.001 0.001

2.3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比情况

经过对比后发现,两组治疗前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效果更好,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表3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比情况(±s)

表3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比情况(±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实验组 50 20.52±2.01 8.29±3.45 21.658 0.001对照组 50 20.21±1.92 13.52±4.12 10.407 0.001 t 0.788 6.881 P 0.432 0.001

3 讨论

中风又可被称为脑卒中,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而偏瘫作为中风患者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当该病症发生后,就会导致患者一侧肌力出现衰退,使得一侧肢体的活动能力受到限制[2]。当中风偏瘫的病情进展后,还会导致同一侧肢体的感觉出现障碍,进而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目前临床上针对中风偏瘫的治疗方法较多,其中以康复治疗最为常见,而康复治疗又可包括物理因子治疗、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等[3]。在临床治疗中,早期康复治疗属于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使患者的患肢运动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具备一定治疗效果;但是该治疗方法对于患肢的刺激较小,难以在短时间内起到明显的恢复效果,同时也需要患者高度配合,因此在实际临床治疗时,可以针刺方法进行联合治疗,以达到改善运动功能的目的。

针刺治疗属于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在现代医学理论中,通过针刺头部的方法能够达到通经活络、醒脑开窍的作用,使患者头部的血液循环得到有效改善,促使休眠状态的脑细胞得到觉醒,使其兴奋度得到有效恢复,进而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早期阶段实施针刺治疗,能够使患者脑部缺血区域内髓鞘碱性蛋白基因的转录得到有效刺激,使其合成量增加的同时,进一步促进髓鞘的再生效果的提高,因此较晚期针刺治疗而言,早期针刺治疗的效果更好。

通过研究可发现,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0%,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两组治疗前ADL 评分差异小;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治疗1 个月、2 个月、3 个月时ADL 评分改善效果更好。两组治疗前Barthel 指数差异小;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效果更好,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中风偏瘫临床治疗中,可通过针刺联合康复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该治疗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还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通过对治疗时机的掌握,能够在安全无副作用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具备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偏瘫针刺神经功能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