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下中华武术与电子竞技的共生共荣
2021-02-26张治国
杨 昊,张治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华武术作为中国对外传播的一张重要名片,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中华武术的知名度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但在发展速度上明显放缓,在推广传承方面也存在不少制约[1]。而电子竞技则是新时代的产物,在数字化发展驱动下呈几何级爆发增长,特别是其对文化具有极高的承载力与传播力,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和沟通世界的重要桥梁纽带,但主流电子竞技游戏大多为国外研发,我国在电竞游戏开发领域缺少核心竞争力,在电竞赛事产业链中缺乏话语权是其发展的主要痛点。基于此,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笔者运用生物学中的共生理论,尝试分析中华武术与电子竞技共生发展的可行性,并提出最佳的共生路径,以期实现传统体育产业与新兴体育产业互促共赢、共生发展。
1 中华武术与电子竞技共生发展的时代意蕴
中华武术与电子竞技分属不同的体育项目和文化形态,但在推进文化强国战略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都有推广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和肩负宣传中国国家形象的责任。二者共生发展、演绎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彩大戏。
1.1 中华武术与电子竞技共生发展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客观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中华武术以其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较好的健身功效,成为我国对外交流的一张靓丽名片[2]。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布局下,积极推进中华武术传播,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也是实现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一环,能够有效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但随着信息多元化全球化的发展,西方搏击文化,如拳击、跆拳道等,极大地冲击着我国武术文化的发展,挤压着传统武术文化的市场,降低了其在国内的传承和国际上的发展。电子竞技的兴起,吸引了庞大青少年群体的追捧和集聚,对包括武术在内的传统体育都形成重大冲击。但同时电子竞技较高的文化承载力和文化兼容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武术文化传播渠道的不足,拓宽了武术文化传播渠道。加之电子竞技具有较强的情感体验性,将武术文化与电子竞技有机结合能够让玩家在休闲娱乐中了解和感悟中华武术的深厚底蕴和无限魅力。此举将对新时代武术文化的世界性传播起到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
1.2 中华武术与电子竞技共生发展是推动双方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携手共进的内在要求
中华武术经过数千年的演化,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套路和流派,不仅具有良好的健身、教育等功能,还有着较强的观赏、娱乐等特性,成为世界人民共享的资源[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实施体育强国战略,中华武术也得到蓬勃发展,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武术竞赛表演、武术健身娱乐、武术技术培训等业态。然而,在中华武术享誉世界的同时,真正能够传承和发扬武术的人并不多,这种状况着实令人担忧。电子竞技虽然是新兴的体育项目,但用户数量快速增长,规模飞速扩张,远超其他传统体育项目,而且还在进一步发展壮大[4]。随着电子竞技爆发式增长,更加凸显行业发展的短板和弱项。就国内而言,电子竞技大而不强的问题凸显:缺少专业的电子竞技场馆,特别是能够承接大型国际电竞比赛的场馆更少;电竞研发人员不足,尤其是具有武术文化底蕴的研发人才更加匮乏;本土化电竞项目不多;在国际电竞市场中的没有主导权和话语权。因此,中华武术与电子竞技广泛开展合作,充分释放各自势能,共享资源、优势互补、共同提高,能够拓展新的发展空间,衍生新的发展动能。
1.3 中华武术与电子竞技共生发展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手段
武术产业在其多年的探索、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规模制式,但在总体发展规模上,武术产业体量仍然偏小,发展活力不强,大多处于分散状态,缺少集聚发展的优势,发展后劲不足,竞争力不强[5]。在当前全球化大背景下,武术产业要实现新的增长,还需要进一步改造升级,与包括电子竞技在内的新兴产业协同融合,规模化、集团化发展,从而提升其整体的竞争实力。对于电子竞技产业而言,其实就是体育与信息产业两者融合形成的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不过,对比欧美韩等各国成熟的电子竞技运作模式,我国当前的电子竞技产业发展还很不成熟,特别是在产业结构、产品创新、人才储备、职业发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还需要依托武术等传统产业的协同配合,创新“电竞+”模式,补足电子竞技单一发展的短板,推动我国电子竞技规范化、产业化、职业化发展。
2 中华武术与电子竞技共生发展的理论逻辑
共生理论将融合发展看作事物发展的重要形态。整个世界都是互惠互利、互促发展的统一集合体[6]。中华武术与电子竞技因其共有的文化特性和共同的价值追求,使二者形成密不可分的联系和共生关系。
2.1 共生理论内涵及在社会领域的发展
德国生物学家德贝里最早提出了关于生物方面的共生概念,主要是对多种不同生物在相同环境下共同生活、协同进化的生物现象的描述。而共生理论的出现是美国马古利斯等人提出的。其通过对各类生活的自然联系进行总结,形成了这一理论。而这一理论能够对各类事物中存在的关联逻辑进行很好的揭示。后来的研究者逐渐将其与社会科学领域中存在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进行类比与借鉴,延伸到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国内最先引入共生理论研究的是袁纯清博士。他根据我国经济领域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共生分析理论框架。之后,这一理论被大量学者运用在了社会学、管理学、金融学等领域,丰富和发展了共生理论,也影响和深化了社会科学研究。
2.2 中华武术与电子竞技共生关系的确立
中华武术和电子竞技在推广传播中国文化和宣传中国国家形象上有着共同的责任和使命,两者之间有着目标职能相似性,也有着资源优劣互补性的特征。建立良好的共生关系对于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二者可持续健康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中华武术和电子竞技的共生关系突出表现为:
武术为电子竞技软件的开发提供丰富的素材。中华武术历经千年,形成了少林、武当、峨眉、青城等诸多门派和形意、太极、八卦、长拳、南拳等众多拳种,以及刀、枪、剑、棍、斧、钺、钩、叉等长短兵器,还有博大精深的战术思想、流传百世的武林趣事及评判境界高低的武德修为。这些武术元素是电竞软件的开发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
电子竞技为中华武术“跨文化”交流注入无限动能。中华武术“走出去”不仅有利于推动武术文化的传承发扬,还有利于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但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极大阻碍和制约着武术国际化传播。为更接近于西方规则,中华武术逐渐演变成为一个个近似表演的套路,其中蕴含的儒道文化也尽皆消失。因此,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推进武术文化交流与传播,就显得非常必要。电子竞技作为当今最具发展活力的运动项目,因其极强的情感体验性和角色代入感,让玩家在角色扮演和观众观战中,轻松愉快地体验中华武术文化,增进国际社会对武术文化的认同和情感,感悟中华文化魅力所在,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为中国武术国际交流与传播注入新的活力。
武术与电子竞技运动结合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武术和电子竞技运动都拥有庞大的爱好者和观众群体,潜在市场很大。《2020全球电竞运动行业发展报告》表明:由于疫情导致大量人口居家生活,反向促进了电竞用户的爆发式增长。共增加2 600万新用户,总人数超4亿人。而在电竞市场营收方面,2020年的伽马数据显示:该数值达到了1 400亿元。在全球电竞市场中,中国电竞营收已经达到了最高占比,市场不断扩大[7]。武术与电子竞技运动的有机融合,将各方的资源和力量整合起来,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打造产业集群,必将产生强大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同时借助电子竞技,能够让更多的人对中华武术有更深入的了解,带动旅游、服饰、直播等周边产业的发展,成为促进体育消费新的增长点。
2.3 中华武术与电子竞技的共生要素
在共生理论中,将共生关系的产生表述为由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及共生环境作用而成。而共生单元是其关系发展的实体基础;共生模式是其关系维系的主要纽带;共生环境则是其关系发展的必然要件。
2.3.1 中华武术与电子竞技的共生单元在共生关系中,共生单元是基础,包括了共生关系中的各类活动单位[8]。中华武术与电子竞技形成了一个新的共生系统。从宏观层面来看,武术与电竞是其共生单位的两个主体;而从微观上看,可以将武术电竞软件开发、武术电竞赛事、武术电竞直播、武术电竞培训、武术电竞穿戴设备等看作其共生单元,还可以把市场、技术、人才等看作其共生单元(见图1)。因其都是促进中华武术与电子竞技共生发展的能量生产和交换单位,是产业共生发展的基本组织架构。
图1 中华武术与电子竞技共生单元示意图
2.3.2 中华武术与电子竞技的共生模式在行为方式方面,存在着寄生、偏利和互惠三类共生模式。中华武术与电子竞技共生模式是典型的互惠共生,互相都能从对方得到一定的利益,当然双方得到的利益并不是对等的。另外,从组织模式上来看,存在着一体化、连续、间歇以及点共生四类模式,而连续共生是其主要模式。中华武术与电子竞技具有稳定的共生关系,是连续共生的组织模式。而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其原本的共生关系也会产生异变,从原来的连续共生,会逐渐发展为一体化共生模式(见图2)。
图2 中华武术与电子竞技共生模式类型
2.3.3 中华武术与电子竞技的共生环境共生环境的存在,促进了共生关系的产生,并推动着这一关系的发展,而不同的环境,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由此可分为正向和反向环境。正向环境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反向环境则不利于共生关系的发展[9]。中华武术与电子竞技共生发展的环境包括社会文化、政策法规、技术人才、平台资源等。其利于共生发展的为积极要素,即正向环境;而阻碍共生发展的则为消极要素,也即反向环境。
3 中华武术与电子竞技共生发展的现实困境
中华武术与电子竞技有一定的共生基础,像《少林传奇》《九阴真经》《笑傲江湖》等一些电竞游戏的开发与推广,都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体现出互促共赢的效果。然而,二者在向深层次、宽领域、高质量共生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3.1 共生发展意识淡漠,行业关联度不高
中华武术与电子竞技相关经营主体均有逐利性价值取向,难以用长远眼光审视与相关行业战略合作,缺乏共生发展的意识。在协同合作上表现得不够积极主动,致使行业之间大多处于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状态。即使是关系最为紧密的武术电竞游戏软件的开发,也大多是游戏开发公司在做,极少有武术机构或武术名家参与游戏软件的制作。多数武术电竞游戏为吸引玩家,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往往过分夸大武术招式和功法,忽视武术的实效性和武术精神,缺乏武术文化内涵,容易误导玩家,不利于我国武术文化的传承和推广。
3.2 共生发展条件不对称,共生模式不稳定
共生模式是共生系统稳固持久的重要保证,而影响共生模式的主要原因是共生单元之间发展水平和作用强度的差异。就目前来说,中华武术与电子竞技的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中华武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多元化价值产业,特别是武术馆校、武术竞赛、武术表演、武术节庆、武术旅游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均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较高的认同和接受。而电子竞技虽然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发展前景较广,但其才刚刚起步,产业化程度还不够高,产业链还不够健全,而且管理上存在着严重缺失,参与人员极度匮乏等问题。在作用强度的差异上也很明显。武术在与电子竞技产业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武术的健身价值、观赏价值、教育价值对创新电子竞技产品、促进电子竞技软件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电子竞技对武术的传播影响是隐性的,短期内价值还不够显现。可以说现阶段武术与电竞的共生模式主要为单方受益的偏利共生模式。这种偏利共生模式不利于武术和电竞产业共生关系的长久稳定。
3.3 共生发展机制不健全,共生环境不完善
共生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共生力的大小,进而影响共生效益。从中华武术与电子竞技共生发展的政策环境来看,政府对于单个主体都出台有一系列的支持政策。比如:在武术产业上,国家体育总局等部委于2019年7月印发了《武术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其中对于武术产业的发展给出明确要求,要从产业链条的建设出发,更深层次的挖掘市场发展潜能,推进武术产业聚集融合。在电子竞技发展上,早在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就将电子竞技列入体育运动项目,而到2008年,又将其提升至第78号体育竞赛项目;教育部则于2016年在将其纳入新增学科;文化部也加大了对电子竞技及直播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业态发展政策;其他部委和省市各地也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电竞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但就中华武术与电子竞技两者共生发展的指导政策上尚未明确。在社会环境上,因为缺少政府对两者共生发展的重视和支持,社会其他主体也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组织与协调中来,中华武术与电子竞技也就因此缺乏共生发展的动力,不利于共生发展。
4 中华武术与电子竞技共生发展的路径构建
立足于共生理论,从强化共生意识,整合共生资源,优化共生关系,完善共生机制等方面构建中华武术与电子竞技共生发展路径。
4.1 强化共生意识,树立互促共赢的发展理念
中华武术与电子竞技有着共同的责任使命,实现双方互促共赢、共生发展,关键是转换二者发展思维,强化双方共生发展意识。一是加强政府引导,鼓励产业集聚发展。国家体育总局等14部委于2019年联合印发的《武术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明确指出:“坚持开放互动,推进武术与相关产业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相关部门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牵头抓好规划落实,为武术与电竞等相关产业集聚融合,集群化发展提供支持,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二是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谋划产业布局。制定中华武术与电子竞技共生发展规划,明确共生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等,搭建联动合作的平台和载体,引导中华武术与电子竞技产业务实合作、联动发展。三是破除思想“羁绊”,积极对接寻求合作。武术和电竞有关经营主体应突破以自我为中心的功利主义思想,树立互促共赢的理念,立足于开放共享,主动探求合作路径,发出合作信号,吸引对方和外界资源支持,构建生活、生态、生产的共生发展结构,形成改革、创新、开放的共生发展动力。
4.2 整合共生资源,搭建共治共享的发展平台
发挥中华武术和电子竞技各自资源优势,建立长期的、系统的共生发展平台,共享场地、科技、人力等方面资源,提高中华武术和电子竞技之间的关联度,促进形成健康稳定的共生关系。一是共享场地资源。中国市场调研网显示:我国现有武术之乡88个,武术馆校15 000多所。仅河南登封市就有规模以上武术馆校45所,场地资源比较充裕。其中少林寺塔沟武术学校,就有8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以及16万平方米的练功场面积,被誉为“中华武术教育明珠”“天下第一武馆”。而电子竞技最大的发展瓶颈就是硬件设施建设上还有不小差距,专业的电子竞技场馆严重不足,而具备承接大型国际电子竞技比赛条件的场馆更加匮乏,场馆周边商业配套设施也不够完备。中华武术与电子竞技的良性结合,共享场地资源,打造高标准的武术电竞比赛场馆,既能提升武术馆校智能化发展水平,又能有效解决电子竞技产业发展瓶颈制约。二是共享科技资源。目前,以科技为支撑的推陈出新已成为武术产业发展的新态势。将中华武术与电子竞技良性结合,就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融合在一起,通过互联网的传播手段,将武术这一中华民族传统项目发扬光大。同时将武术与电子竞技良性结合,不仅为电竞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容,还为武术产业的发展培育出新的增长点。三是共享人力资源。中华武术和电子竞技都有着庞大的从业者和观众基础。据统计,全国现有武英级武术运动员、武术在校生、习武者以及武术爱好者分别为413人、1 000万人、6 000—8 000万人、3亿人。与电子竞技相比,在人数方面仍然占据一定的优势。《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20年1—6月份,中国电竞用户实现了9.94%的同比增长,达到4.84亿人,职业电子竞技运动员有10万多人[10]。中华武术与电子竞技良性结合,通过在武术院校开设电子竞技课程,在电子竞技爱好者中普及武术教学,拓宽人员交流渠道,既能锻炼武术习练者思维能力与抗压能力,又能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更加全面的电子竞技人才。同时通过搭建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优化配置职业武术运动员和电子竞技运动员,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技术特长,为开发富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精品武术电竞游戏提供技术支持。
4.3 优化共生关系,打造对称互惠的发展模式
现阶段武术与电子竞技的单向偏利共生模式不利于二者的共生发展和优化升级。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加强共生主体的交流合作,增强共生关联,促进武术与电竞向着全方位对称互惠共生界面发展。一是加大武术电竞游戏软件开发力度。武术电竞项目具有很大的开发潜能和发展前景。政府部门应做好牵头抓总体工作,鼓励研发机构对接武术电竞协会、馆校、科研机构,加强产学研用深度结合,高质量研发反映中华武术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原创精品力作,让中国武术电竞领跑世界。二是强化电子竞技对武术传播的正向影响。游戏软件对于社会的影响存在正负两个方面。武术电竞游戏的开发应把注意力放在挖掘中华武术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上,让玩家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得以了解和学习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武术文化充分利用新时代的数字技术,得以保存、传承和发扬光大。坚决杜绝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把中国传统文化过度“娱乐化”“低俗化”“简单化”,甚至恶搞、随意改编、颠覆经典。要真正让中华武术丰富电竞创作,又通过电竞作品推动武术的发展与繁荣。三是扩大武术与电竞产业共生发展渠道。从更深层次加大武术电竞产品的开发,形成多元化增长模式,从而提升整个产业的价值。针对当前用户对竞技选手的认同喜爱及对游戏产品的购买热情,研发设计与武术电竞有关的专题服饰、音像软件、动漫书籍、手把等外延产品,有效拉动武术电竞周边产业,从而实现武术电竞产业的连续生产,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循环系统[11]。
4.4 完善共生机制,营造多元互助的发展环境
以武术电竞软件开发和推广为重点,加强中华武术与电子竞技相关产业之间的信息交流、能量传递、技术互动,构建与二者共生发展相适应的多元、高效、畅通的推进机制。一是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武术电竞软件开发涉及武术、娱乐、软硬件等产业,其与多个产业项目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而产业链龙头,则必然是政府。政府层面应统筹协调各产业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进行有效衔接,集聚发展,互促共赢。二是建立组织运行机制。健全完善政策法规,在投资环境、技术研发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促进相关产业产学研用结合。建立项目联盟,完善组织架构,组建一支精干、高效的武术电竞研发团队。强化人才培育,为武术电竞产业的发展储备人力资源。三是建立监管评估机制。加强武术电竞创意产品保护,支持产业自主创新。定期对武术电竞软件开发、软件推广使用等进行分析评估,改进共生发展方式,有效规避风险,确保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5 结语
中华武术为电子竞技软件开发提供丰富的素材,电子竞技为中华武术传承与传播注入无限动能。中华武术与电子竞技的深度融合,其产生的新兴产业链有着巨大的社会和商业价值,成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国家形象,推动民族复兴的有效载体。运用共生理论,探讨二者共生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能够推动新理论的研究,尝试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意在引起更多人关注中华武术与电子竞技,形成话题,集思广益,共铸中华武术和电子竞技的繁荣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