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看、思维与表达
——设计素描的翻转课堂

2021-02-26王岩松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物象素描思维

王岩松

“如果大学的第一年仍然耗费在用旧的态度重温旧的功课,那是致命的错误。”尽管教学资源可以循环使用,但其中最有成效的资源并不是已有的东西,而是实践后的重新发现。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作用?如何让学生去发现、思考和剖析问题?如何将课程的主动权转移给学生?如何将教师的身份转换成课程的设计者、引领者和评论者?如何用素描的语言来表达思维和主题?这些问题贯穿设计素描翻转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观看;思维训练;心意表达

设计素描翻转课是在教师的指导和系列课程的牵引下由师生共同完成的。素描学习的目的不仅仅为了描绘本身,还可以探索出很多与整体设计、创新思维相关的一系列专门课题。通过素描训练可培养观看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思考和创新的能力。设计素描不仅仅是重要的知识形式,而且是创新思维的源泉与心意表达的途径。因此,训练专业的观察习惯,学会理性地判断和思考,贯穿始终地思维训练,创造积极乐观的学习氛围,学会心意呈现生活,是设计素描翻转课程中实践和追求的目标。

1.观看训练

用课程来训练学生养成观看的专业习惯。对于设计专业的大一新生来说,第一节素描课就是学习设计的开始。尽管素描课不是设计课,但课程的最终目标是设计。设计素描学习的过程需要用特殊的观看方式,需要训练学生掌握独特的观察方法,逐渐养成敏锐的、专业的观看习惯。因为“设计从来离不开眼和手,而智慧则来自眼智、手智、心智的结合”。[1]

1.1 观看的内容

设计素描是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课程,训练的目的就是要平衡学生感性和理性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没有感性认知的理性是僵化的,没有理性认知的感性是虚幻和缥缈的。因此,在课程中要引导学生用“设计”的“理性”视角去观看“感性”的客观世界。观看的时段分课堂观看和课后观看。课堂看两个内容:一是看素描写生的对象。根据课程训练的目标有选择地看对象的肌理、质感、结构、体积、空间等。二是看素描作业。看自己的作业,看同学的作业,看老师的示范作业等。课后观看的是自然形和人工形,从中发现“有意味”的形式。其中包括:物象的色彩、肌理、特殊的线、特殊的形态、特殊的点、特殊的面、特殊的结构、特殊的功能、有意思的形态、有问题的功能、有问题的形态等等。

1.2 观看的方式

观察生活中的形态——从触摸一片树叶开始。设计素描课程观看的目的是写生和表达,是在细致的观察、比较中获得对形态的直观感受。设计素描与其他课程一样,都要经历从视觉现象到理论归纳,训练的目的就是去寻找现象、表象之后那些抽象的理性的内容,再用它创造可见之物。所以,设计素描中的写生是关于“观看”的研究。“个性化的表达”不是为了取悦感官,而是对问题的表达。观察是在寻找和发现,需要主观而不是客观地“看”,需要带着“任务”完成从“看”到“观察”、从“提炼”到“概括”,生成与设计素描相关的知觉感受,即完成再现、叙述、联想、想象、剖析、表现等一系列设计素描与观看相关的任务。

1.3 观看的目的

课堂上课场景

2016年全国建筑环艺专业美术作品大奖赛素描一等奖,2016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文献展学生优秀作品 作者:郑敏

“蹲下来,凑近,再凑近。”设计素描课程上的“观看”有别于生活中的“观看”,对客观物象的观看需要寻找对象的特殊结构、特殊肌理、特殊质感、特殊形态,需要在比较中完成这些内容。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无法从微小的有机形中找到“异样”的“特殊”;没有高度概括的“审视”,无法在大量重复的元素中找到有规律的“特殊”;没有敏锐的“一瞥”怎能从浩如烟海的视觉信息中迅速地捕捉到所需要的元素?“观看”需要训练,最终是为了养成专业的视觉习惯。有好习惯的学生才是好学生。从观看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观看的专业习惯,利用手机的拍摄功能,随手记录生活中的“观看”,达到观念性、思维性、抽象意识、形式语言等等视觉因素在日常的生活观看中随手采撷。

2.思维训练

设计素描训练的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任何一个学科在其宏观、微观的世界中探求得越深入,提出问题的概率就越频繁。客观物象在被深入剖析之后,主观世界必然有所收获,因为想象力是我们主动把握世界最可靠的途径。创意思维训练贯穿设计素描课程的始终,要对被观察对象的形态进行视觉因素的分解、提炼、概括和表现。这一过程是需要在一系列思维过程后,最终形成以设计为目的的整合式的设计思维。因此,设计素描课把训练学生抽象分析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作为重点。翻转课堂的师生转换与互动方式,就是通过超强度的思维训练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激励和推动学生在讨论和自我剖析中获得信息、观点的碰撞,从而激活思维,让同学们在自我表达过程中分享和获得信息。每一位课程的参与者,都在课程中获得表达真实感受的锻炼,也由此锻炼了表达的能力。以语言、文字、速写表达出来,并最终尝试在理解个人经验和记忆的背景上进行素描表达,为设计素描作业提供创意的思路和想法。

思维训练的全程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需要进行科学的训练,这种形式促进了教和学的互动,能够帮助设计专业的新生迅速进入专业学习的状态。更重要的是这一过程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唤起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程设计构思上核心的内容是思维的训练,以训练学生抽象思考为起始点,以激发个体的创意和训练概念性的要素表达为最终目标。

从自然形态到抽象形态的转换,是“思维训练”课程的第一步。这一训练和引导过程是具象到抽象的过程。在课程训练中通过静物写生,完成观察、联想、想象、抽象表达的教学过程。学生观察静物形态的过程首先是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判断、选择、提取所需要的信息,从而实现对物象抽象表达的能力训练。从静物写生与重构,到特殊形态、结构、质感、肌理的形态解析表达,都是思维训练的核心。思维训练就是通过具象到抽象的表现过程,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象的物态,通过理性的观察和有逻辑的画面绘制,抽离核心特征,实现抽象表达。

设计是需要融合科学与艺术的。观察、写生、联想、想象是设计素描训练的必由之路。因为绘画是一个设计师职业生涯的一部分,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艺术形式,设计专业的学生视野不能仅仅局限于设计自身。在能轻易获取答案的互联网时代,翻转课程中的主体——学生之间的关系本就是相互影响的关系,我们让学生去思考而不是记忆答案。训练学生养成思考、创造和表达的能力,而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和技法。翻转课堂推动学生在讨论和深入思考之后,随即进入思维训练状态。感受、想象、创造需要用心灵去孕育,翻转课堂良好的浸入式学习环境,对于学生而言是灵感交集和激发的时刻,对于教学而言是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是一种经验和技巧的实践过程。

作者:徐沈 指导教师:王岩松

作者:朱天诚 指导教师:王岩松

作者:赵伶俐 指导教师:王岩松

3.心意表达

“表达”比“知道”更重要,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有效途径。“……设计通常要受到四种因素的限制,材料的性能、材料加工方法所起的作用,整体上对于观赏者、使用者或受其影响者所产生的效果。”[2]设计素描课程最终要通过作品来体现观察和思维训练的结果,因此在训练学生对物象进行深入观察和思维训练后,作为课程的主体就要有感知和表达的激情。用心意表达就成为学生迫切付诸的行为。这也是课程中最精彩的部分。毕竟在前两个过程中被激活的表达热情,开始具体的素描表达了。从自己开始——用形象讲述自己的思考,学会心意呈现生活。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这是翻转课堂训练和讨论的重点。

通过设计素描课程的训练,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借助素描,自信、敏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心意表达的过程是需要想象、联想和创意思考,而表达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写生可以让“表达”更充分、更生动,但传统的写生无法让学生获得表达的自由和主观,最有效的方式是借助“重构”和“转换”的训练方式。“重构”是基于对物象进行解析和主观选择的视觉思维,视觉思维在重构的过程中可以把视觉感受重新整合或拆解,形成新的造型方式。“转换”是借助比较的方式,对物象进行主观的表达。转换的方式包括点、线、面的转换,明暗的转换、疏密的转换、肌理和质感的转换等等,其目的就是给予学生更多主动表达的自由。重构训练的目标是让学生获得抽象的、主观的、自由的表达能力。通过对写生对象的观察,构想出新的视觉图形,发现潜在的审美形式,并展开一系列的想象、转变为富有图形意义的平面形象,把形体剖析分解,重新构成超越物象的外在形式,对物象进行深层次的认识,创造出新的视觉形象。

4.结语

设计素描翻转课堂的训练过程,是在激发和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用问题意识来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翻转课堂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吸收和成长的过程,是一个流畅的程序,重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参与。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需要从作业中检阅课程被理解、吸收和呈现的程度。只有教学实践才是检验课程设计科学性的有效途径。设计素描是设计基础课程,它起到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它可以让学生迅速从高考模式转换到大学课程之中,与后续的专业课程形成良好的衔接。反之,会浪费教学资源,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知识重复的负面情绪。因此,合适的匹配与衔接是设计素描课程不能回避的自身功能。我们努力寻找更加高效、合理的授课方式来完善我们已经获得的教学成果。

注释:

[1]诸葛铠:《设计艺术学十讲》,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185页。

[2]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七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第118页。

猜你喜欢

物象素描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如何与物象相处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武汉素描
素描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