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CT 扫描与经腹部B 超检查在诊断子宫肌瘤中的应用效果
2021-02-26宋银娟张和平
章 军,宋银娟,张和平
(东莞市东城医院放射科 广东 东莞 523000)
子宫肌瘤是指女性的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子宫肌瘤好发于30 ~50 岁女性。如今尚未完全明确子宫肌瘤的具体发病原因,但提出了子宫肌瘤的发生,与与性激素水平、遗传、干细胞存在一定关系[1]。子宫肌瘤患者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一些患者可能出现月经异常、白带增多、下腹坠胀感等症状,也有部分患者不存在自觉症状。子宫肌瘤可造成患者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这也引起子宫肌瘤患者贫血的重要原因[2]。由于子宫肌瘤体积在未得到有效治疗的情况下会不断增大,对患者的盆腔器官产生压迫,进而会引发尿频、尿急、便秘等症状,这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也成为了影响女性健康的一个重大问题,故临床上对子宫肌瘤的诊治均十分重视[3]。早期确诊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影响,这就需要依靠准确的检查方式。CT 扫描和经腹部B 超检查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诊断方式,为了进一步探究这两种检查方式的优势,向临床提供更多参考,本文将对CT 扫描与经腹部B 超检查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7 月—2020 年8 月到我院进行诊断的疑似子宫肌瘤患者50 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A 组与研究B 组,各25 例。研究A 组:患者年龄32 ~65 岁,平均年龄(48.57±6.82)岁;临床症状:月经增多18 例,腹泻10 例,下腹部包块6 例;婚姻状况:已婚23 例,未婚2例。研究B组:年龄32~63岁,平均年龄(47.96±6.75)岁;临床症状:月经增多15 例,腹泻11 例,下腹部包块7 例;婚姻状况:已婚24 例,未婚1 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临床症状分布情况以及婚姻状况,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A 组采用CT 扫描,研究B 组采用B 超检查,并对两组患者实施一致的宫腔镜活检。
CT 扫描:指导患者检查前饮用500 ~1000 ml 水,以保证膀胱充盈,设置层厚为5 mm,层距为5 mm,薄层为1 mm,准直螺距0.75,头先进,扫描方向为从髂棘开始连线扫描到耻骨联合下缘,在扫描过程中仔细观察患者的盆腔脏器、病变位置。
经腹部B 超检查:指导患者检查前饮用500 ~1000 ml 水,以保证膀胱充盈,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体位。将探头频率设置为3.5 MHz,指导患者暴露腹部,涂耦合剂于检测探头,在腹部初行横向、纵向以及斜向扫查。检查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子宫大小、内膜厚度、内膜线位置、附件情况,观察宫腔内的形态、大小和回声。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的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以及对不同疾病类型的检出情况。
以宫腔镜活检结果为标准,两组患者经过检查后的诊断结果中,a 为真阳性,b 为假阳性,c 真阴性,d 为假阴性,n 为总病灶数。敏感性=a/(a+d),特异性=c/(c+b),准确性=(a+c)/n。
不同疾病类型包括黏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阔韧带肌瘤、浆膜下肌瘤。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检查方式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
结果显示,在研究A 组患者中,经过检查后,诊断为阳性患者的有20 例,诊断为阴性患者的有5 例;与宫腔镜活检结果相比,真阳性患者有18 例,假阳性患者有2 例,真阴性患者有4 例,假阴性患者有1 例。在研究B 组患者中,经过检查后,诊断为阳性患者的有21 例,诊断为阴性患者的有4 例;与宫腔镜活检结果相比,真阳性患者有19 例,假阳性患者有2 例,真阴性患者有3 例,假阴性患者有1 例。研究A 组与研究B组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4.74%、95.00%,特异性分别为66.67%、60.00%,准确率分别为88.00%、88.00%,两组之间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7、χ2=0.957、χ2=0.000,P>0.05)。
2.2 对比两组检查方式的不同疾病类型的检出情况
结果显示,两组检查方式对不同疾病类型的检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比两组检查方式的不同疾病类型的检出情况[n(%)]
续表1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妇科疾病中比较严重的一种,虽然绝大多数患者的病变属于良性,但是子宫肌瘤给患者造成的月经异常和疼痛感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了不便,同时给患者造成了一定痛苦,也会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4]。尽早发现子宫肌瘤,可更有效地对病情加以控制,提升治愈率,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质量。所以,临床医师对子宫肌瘤的诊断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A 组与研究B 组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4.74%、95.00%,特异性分别为66.67%、60.00%,准确率分别为88.00%、88.00%,两组之间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检查方式在不同疾病类型的检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子宫肌瘤诊断的准确程度上而言,C T扫描与经腹部B 超检查的结果相近,均能够为子宫肌瘤的诊断提供有效、可靠的参考。C T 扫描对密度分辨和空间分辨的能力较强,能够清楚地显示出局部病变的大小和形状等,并且检查结果不会受到肠道气体的干扰,因此在子宫肌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准确性[5]。但是C T 检查具有一定辐射,不适用于一些特殊人群,比如并正在备孕的人,且检查的费用较为昂贵,患者的接受度会受到限制[6]。经腹部B 超检查具有无辐射的优势,并且操作简单,价格相对低廉,患者接受度更高[7,8]。经腹部超声,由于探头距离子宫较远,且探头的频率相对更低,加之受到患者肠管、外气体、肥胖、膀胱充盈程度和瘢痕组织等的影响,诊断的准确性会受到一定影响[9,10]。因此,在进行B 超检查时,应当仔细认真探查,对与显像不很明显或者是不能确诊的时候,要反复检查。
综上所述,在子宫肌瘤的诊断中,采用C T 扫描检查或者经腹部B 超检查,均能够为子宫肌瘤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相比之下,B 超具有操作简便、无辐射的优势,可将B 超作为子宫肌瘤诊断的首选检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