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鉴赏与油画表现*
2021-02-26王月海
王月海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制瓷艺术,源远流长,声名远播,被称为泥与火的艺术。瓷器文化的发展传播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动史。古瓷器以其深厚的文化审美价值,高超的绘制烧造工艺和潜在的经济价值而吸引众多的人趋之若鹜,收藏把玩。古瓷鉴定也由专业的小众团体向具有收藏审美需求的大众群体扩展。油画艺术是源于西方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西方最具代表性的绘画。油画艺术传入中国,在中国大地的文化土壤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几代优秀油画家的不懈探索已使这一艺术形式民族化、中国化,今天我们可以骄傲地称之为中国油画。古瓷与油画其实在很早之前就已经相遇了,只是在今天二者的关系愈发紧密,寻古求新,融会贯通,探析两者之间的共通点就显得韵味十足。
一、型正
古瓷鉴赏首先看造型。大凡有些年头的好瓷器,皆是型很正,富有神韵。有经验的行家里手放眼一看就可八九不离十,千年一眼,这首先就是看型。各代瓷器的造型特征和本时期、本民族、本地域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追求以及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是鉴别瓷器真伪优劣的重要依据。古瓷造型丰富多彩,或古拙,或端庄,或秀气,或玲珑,严谨写实中透着轻松表现,恬淡洒脱中则有章可循。单色釉无纹饰的简洁大方,朴素宁静,有纹饰的或寥寥数笔写意表现,或精工细做,繁复瑰丽。每个时代都有其造型的特点,有其纹饰的装饰特点,晋瓷端庄大气,唐瓷雍容典雅,宋瓷灵秀优美,元瓷厚实丰满,明瓷落落大方,清瓷富丽精美。而现在市场上充斥的仿古瓷器,大多造型缺乏美感,更谈不上神韵。看整体的胎型,看圈足,看纹饰的形这是古瓷鉴定的重中之重。
油画表现也是将造型放至首位。油画是一种视觉艺术表现形式,在东方文化语境中,油画造型语言的发生演变与先民对瓷器审美造型的感知一脉相承。比例、透视、肌理、点、线、面、对称、对比、均衡等造型要素在艺术家的手中演绎出多姿多彩的造型佳作。好的油画作品,无论古典写实,印象派,还是具象表现,意象表现,甚至抽象,画面造型或繁或简,但无一例外都有感人至深,唯美浪漫,饱含神韵,耐人寻味的形象符号。这种对造型形象符号的审美感知体现艺术家的才思与技能。“形神兼备”,经常把玩欣赏古瓷,就会对这一点有深刻体会,老东西总是饱含神韵,一眼就能抓住你的视线。艺术的创新、创意首先是造型上的感人至深。型“正”,深刻体现艺术家的严谨、一丝不苟、对艺术的精益求精。“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高仿的瓷器虽然看上去“有一眼”,但仔细观察在造型的美感上很难和原作媲美,有经验的鉴赏家能体味出这其中的微妙差异。劣质的瓷器其造型的美感更是大打折扣,几乎是伤害人的眼睛,俗称“一眼假”。在油画表现中对造型的草率必然导致油画作品的审美水平大打折扣。在油画表现中,造型语言单一,画面求新、求异、求变,轻视写实,热衷于表现抽象,对传统造型语言体系的研究用力不足,画面就会单薄,显得苍白无力。要创作出具有中国气派的优秀油画作品,就要对传统进行真正的继承和理解,对古瓷的理解欣赏可以是一个切入点,也是一个参照系。
主观能动的造型理念,这在古瓷制作和油画表现上都十分重要。我们常常会惊叹于艺术家的奇思妙想,折服于艺术家对造型的高超把握,从绘画、雕刻的角度来鉴赏古瓷上的纹饰图案,更能窥见古瓷与油画表现的相通之处。古瓷纹饰图案的画工、刻工、雕工往往精湛绝妙,应物相形,气韵生动。其用笔或行云流水、或古拙沧辣,或淳朴简练、或繁密富丽。这些特征在油画表现中恰是需要不懈追求的东西,运笔、肌理、笔质、笔意、气韵、气氛、节奏、韵律等正是油画本体语言的具体呈现。型正,是古瓷鉴赏和油画表现的第一要务。
二、色润
古瓷是火和泥的交响,经过烈火淬炼后的瓷器,其釉色多姿多彩。由于釉料的配方、加工、施釉方法、烧造工艺的差别,不同时代和不同窑口的瓷釉色彩光泽度、温润感、透感、致密度等艺术美感都不尽相同。青瓷,清新雅致、古朴含蓄;白瓷,状如凝脂、高贵单纯;黑瓷,静穆深沉、黑如乌金;青花,素雅沉静、青翠润泽;彩瓷,斑斓多彩、丰满瑰丽;窑变釉色彩更是变幻莫测,引人入胜!
瓷器在历经岁月的洗礼后,釉色已经褪去火气,传世瓷器表面形成自然的包浆,釉色温润如玉,新瓷器表面则是泛着明显的贼光。虽然有老瓷如新之说,但岁月的痕迹谁也模仿不了。老瓷上的釉色由内而外散发着一种润泽。老瓷器特殊的釉色颜料和当今的化工颜料有巨大差别,呈现的发色自然,厚实耐看。再加上老瓷器上的画工流畅,色彩搭配典雅统一,愈发显得色彩的温润。上手摩挲,润泽厚实,犹如摸着小孩儿的屁股,油润温暖,新瓷则明显浮滑,花色漂浮,画工滞涩,缺乏灵气。油画表现要充分发挥色彩语言的魅力。有光才有色,大自然的色调丰富多彩,色彩的丰富之美、和谐之美、鲜明之美要在画面上准确体现,油画表现的本质则恰是要画出“油画味儿”“油味儿”。没有油画味儿的作品称为“土油画”。很多从事油画创作表现的人始终难以突破这一关口,要么画得太干,太燥,太粉,要么画得太脏,太腻,太灰。润泽,像牛奶般的滋润,像古瓷釉由内而外般的润泽是油画色彩的最高追求。好的油画作品,虽历经几百年仍焕发着油润的光泽。就如西方人一直研究我们传统的制瓷工艺一样,我们在油画民族化,油画中国化的道路上还需要深入挖掘研究油画表现的“油性”问题。富有表现力的油画色彩似乎能敲出声响,就如敲击古瓷的清脆悦耳之声,由内而外放射出迷人的光泽。这是一个综合系统性的问题,拿出我们古瓷制作的精益求精的态度,提高色彩的审美和表现技法,让色彩焕发出润泽之美。
三、质坚
胎质的致密,烈火的淬炼,让古瓷的质地坚实有力,扣之铿然有声余音悠长,悦耳灵动。古瓷的胎质历经岁月的烘焙,水分早已经挥发干净,所以古瓷从分量上较之新瓷轻盈很多,但质地却愈发坚实,音色也更为清脆洪亮,这也是古瓷鉴定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油画从表现材质上来说,亚麻布、木板、油性颜料等材质结实,便于长久保存,油画色层的堆积,笔触油色的咬合则体现出画面质地的厚重坚实。油画是立体的艺术,空间、体积、结构的表现是其优势所在,三百六十度的艺术表现又恰是古瓷的强项。质地是决定物体外在形式的本质,古瓷从采泥,即对瓷土原料的粉碎加工、淘洗、沉淀、陈腐、炼制,制胚,上釉,入窑烧造,严谨有序的制作工艺,神圣虔诚的工匠精神决定了其质地的坚实。油画的绘制同样要经历内框的制作,画布刮胶打磨做底,层层绘制,肌理推敲,油色控制,结构体积的层层筑构,情感情绪的真情注入,好的油画绝不仅是表面色彩形象的炫目,本质结构质地的用心建构才是其敲之如磬,由内而外发光的本源。
四、意祥
古瓷从型制特色,器表书画、图案装饰皆具吉祥寓意。变化统一,对称均衡,对比调和,夸张简化的传统装饰手法,形出有意,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中国吉祥纹饰源远流长,通常都是以吉祥语、民间谚语、神话故事为题材,用借喻、比拟、双关、象征等表现手法,将图案和吉祥语完美结合,凝结着人们的美好愿望。葫芦瓶,象耳尊,梅瓶,南瓜罐,吉祥(象)如意,连(莲)生贵子,马上封侯(猴),年年有余(鱼),福(蝠)在眼前,中国传统纹样的发展就是人们对吉祥寓意不懈追求的深度体现。油画表现从题材选择、构思立意、选景布局、表现技法等方面也需要考虑吉祥寓意的表现。油画艺术本土化、民族化、中国化的进程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油画材料媒介的完美统一。中国油画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产品开始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和消费。以静物、风景题材为主的原创油画作品大量进入居家装饰领域。人们喜欢瓜果蔬菜、有山有水、生机勃勃、色彩靓丽、丰盛饱满、生活气息浓郁的静物和风景油画,这既吻合人们内心对大自然的眷恋与向往,也满足了人们对吉祥美好生活的追求!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古瓷鉴赏与油画表现的“对话”过程,就是在中西方文化艺术的大视域中,以全新的视角、整合辩证的观点寻古求新,融会贯通,从造型、色彩、质地、寓意等方面探索古瓷鉴定与油画表现的关系,对各自领域的研究表现提供独特的思路,对中西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猫头鹰》 毕加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