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2021-02-26
杜祥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
确立合理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作为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内容,强调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为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和提供了行动指南。
纵观人类发展史,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能源革命是文明形态演进的重要基础和动力。
推动能源转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事关经济社会安全运行、长远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问题,强调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为推进能源转型发展谋篇布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事业发展成就显著,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持续下降,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显著提升,能源转型稳步推进,能效不断提高。同时要看到,当前我国能源结构还不够完善,能源供应、结构格局、环境影响和管理体制等方面还有一些短板和弱项,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实现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需要明确能源转型方向,进一步加大能源转型力度,着力筑牢能源转型根基,切实推进能源转型落地见效。
刘中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四五”时期,煤化工生产要加快绿色低碳发展进程,减少碳排放,甚至实现零排放。煤化工的碳排放属性是过程排放,而非煤炭燃烧排放。因此,仅依靠煤化工系统自身的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实现煤低碳清洁发展仍将面临挑战;从全生命周期看,化石能源在利用过程中排放二氧化碳是原理上不可避免的事实。
在我看来,“十四五”应加强顶层设计,将煤化工放在能源系统的大格局下统筹考虑,以多能融合打破现有能源领域行业板块壁垒,推动各能源系统间资源优势的“合并”,解决煤化工低碳清洁发展问题。
此外,建议国家积极在典型地区推进煤化工和可再生能源制氢融合示范,促进煤化工绿色低碳化发展、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拓展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途径,实现煤化工与可再生能源低碳融合,助推区域各能源品种清洁融合利用,先行先试“碳中和”目标下的煤化工发展技术与路径。
发展高质量的煤化工还必须要重视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十四五”时期更需集中煤化工行业“政产学研金服用”全链条力量,推进煤化工大型、先进装备的研制和国产化,煤化工产业融合化、基地化、规模化、高效化发展,煤化工产业链延伸及产品耦合发展,煤化工与清洁能源多能互补应用,煤化工与其他基础工业、生态环境产业协调发展。
李校堃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免疫治疗是指针对机体低下或亢进的免疫状态,人为地增强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治疗方法。免疫治疗的方法有很多,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在当前阶段,我不太主张让免疫治疗成为一种普惠类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不根据患者情况,不细分患者,而盲目使用免疫治疗这一定是错误的。
免疫治疗药物通过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但每个人的免疫系统是不同的。所以,无论是为了增加抗肿瘤疗效,还是为了减少毒副作用或规避致死性毒副作用,我们一定要将患者个性化看待。但是怎么能够精准地、个体化地筛选这些病人,怎么能够使病人的疗效达到最大化,怎么能规避现在大家都在诟病的经济学的损失或卫生学的毒性,这是我们当前需要去探索和研究的。
所以我一直持有的观点是,我们必须精准地、个体化地去选择适合免疫治疗的患者。无论是从肿瘤细胞组织还是循环体液,从分子病理水平,还是分子影像或分子基因水平,我们都需要找到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意义的标志物,这是将来让我们医生和患者获益最大的研究方向。
免疫治疗是肿瘤治疗现在和将来的一个必然趋势,但是它也面临很多挑战,比如说起效较慢,单药治疗疗效较低。我们知道单药免疫治疗只有10%~30%的肿瘤客观缓解率(ORR),这就需要所谓“免疫+”的治疗方案,例如免疫与免疫联合,免疫联合放疗、化疗、手术等。
李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氢被誉为未来世界能源架构的核心,也被认为是最洁净的燃料。不过,如果氢气来自于化石燃料,则其制备过程并不“洁净”。目前,商用氢气96%以上是从化石燃料中制取,制氢过程中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这类氢气也被称为“灰氢”。
发展氢能不可以偏离初衷。从环境和生态的角度来看,通过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制氢,不仅能够实现“零碳排放”,获得真正洁净的“绿氢”,还能够将间歇、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转化储存为化学能,促进新能源电力的消化,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是难以估量的。
我国可再生能源十分丰富,开发力度也位居世界前列,新能源新增及累计装机容量均排名世界第一。为落实“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十四五”时期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发展可再生能源,进而进行可再生能源制氢,这将是碳减排的重要路径之一。
实际上,包括海水在内的水资源是地球上最大的“氢矿”,电解水制氢被认为是制备氢气的有效方法。但是,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绿氢能否实际解决并应用于规模化减碳,还需要克服三大难题:电解水的大规模、低能耗和高稳定性。要实现这三者的统一,首先需要研发新型电极催化技术、先进的隔膜和电解槽组件技术及其系统工程技术,才能克服电解水电极催化剂活性低、能量转化效率低等关键技术问题。例如,在低电压下增大产氢电流密度、降低制氢能耗,提升稳定性、扩大单体电解槽设备制氢规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