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复方赖氨酸颗粒辅治小儿厌食症的临床效果
2021-02-25刘梦华
刘梦华
小儿厌食症为儿童常见的疾病,患儿主要表现为长期缺乏食欲、进食量减少等,严重者可出现呕吐、便秘、腹泻、腹胀等症状,该病属于非一种独立性疾病,可归为消化功能紊乱范畴[1-2]。小儿厌食症发病率较高,其病因复杂,尚未完全探明,但是临床研究发现较多患儿存在锌元素缺乏情况,且锌元素在消化系统发育和功能维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临床多采取补充锌制剂治疗,但是疗效有待提升[3-4]。小儿复方赖氨酸颗粒也是小儿厌食症的治疗药物,临床应用逐渐增多。本研究观察小儿复方赖氨酸颗粒辅治小儿厌食症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4月行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厌食症诊断患儿84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男30例,女性14例;年龄2~8(5.99±1.15)岁;平均体质量(20.06±9.68)kg;平均身高(114.08±25.57)cm。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8(5.92±1.24)岁;平均体质量(20.67±9.97)kg;平均身高(115.24±26.38)cm。2组患儿性别、年龄、平均体质量及平均身高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儿家长均已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1~10岁;非疾病引发的长时间食欲不振,持续时间≥2周,食量减少50%;有喂养不当史;无用药禁忌证。排除标准:出生畸形患儿;合并其他消化系统疾病者;合并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者;合并肝肾心肺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衰竭者;继发性厌食症患儿;佝偻病患儿;无法配合治疗的患儿;治疗期间失访的患儿。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亚宝药业四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1506,规格:10 ml ∶35 mg)治疗,剂量:1~3岁每次5~10 mg,每天1~2次;4~6岁每次10 mg,每天2次;7~10岁每次10~15 mg,每天2次;同时,评估患儿饮食习惯,对家长进行不良饮食习惯指导,纠正患儿偏食;同时,为患儿制定食谱,指导家长合理安排膳食,科学喂养;指导患儿每天多次进行体育锻炼,促进消化,增加食欲。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小儿复方赖氨酸颗粒(河北三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3023345,规格:2 g/袋)治疗,剂量:1~3岁每次1 g,每天1~2次;4~6岁每次2 g,每天2次;7~10岁每次2~4 g,每天2次,温水冲服。以3个月为1个疗程,2组患儿均治疗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与效果评定标准[5]
1.4.1 治疗效果:(1)治愈:进食量恢复或超过正常水平,可主动进食,偏食现象完全消失,体质量增加>500 g;(2)显效:进食量基本恢复,食欲改善,偏食现象有改善,体质量增加250~500 g;(3)有效:进食量增加,但是未恢复至正常水平,食欲减退、偏食状况改善,体质量增加<250 g;(4)无效:进食量减少、食欲减退、偏食等状况均无改善,体质量未增加甚至减少。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2 厌食症状改善和康复时间:治疗后,密切观察2组患儿厌食症状改善情况,记录改善时间,同时进食量恢复正常时间。
1.4.3 体质量与身高变化:比较2组患儿治疗1个月和治疗后3个体质量与身高水平增加与增长值。
1.4.4 营养相关生化指标: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指标差异。
1.4.5 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90,P=0.001)。见表1。
表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厌食症状改善和康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厌食症状改善和食量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2组厌食症状改善和康复时间比较
2.3 体质量与身高变化比较 治疗1个月与治疗3个月后,2组体质量与身高均较治疗前增加或增长,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与身高变化比较
2.4 营养相关生化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儿Hb、S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Hb、S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营养相关生化指标比较
2.5 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腹泻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50%(3/40);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1例、腹泻1例、便秘2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09%(4/4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9,P=1.000)。2组患儿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未予特殊处理,后期自行消失。
3 讨 论
小儿厌食症的发病机制复杂,精神障碍、生活环境改变、气候过热、饮食不洁、喂养不当等因素均可导致小儿厌食症发生、进展,需尽早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避免长期厌食影响患儿正常生长发育[6]。小儿生长发育中,对锌元素需求较高,较容易出现锌缺乏情况,而锌元素缺乏可导致味觉减退,诱发厌食情况,进一步加重锌缺乏,因而临床治疗小儿厌食症以补锌为主要措施,但是疗效不佳,有待提升[7]。
赖氨酸为人体必需的一类氨基酸,在人体多脏器和系统生长发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赖氨酸具有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强食欲的效果;小儿厌食症普遍缺乏赖氨酸,且随着厌食症状的加重、时间延长,赖氨酸缺乏日趋严重,患儿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量有所减少,进而进一步加重了厌食症状,如此往复,陷入恶性循环,故应积极补充赖氨酸,促进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食欲[8]。目前,赖氨酸已经开始应用于小儿厌食症治疗中,相关制剂不断增多,文献报道也逐渐增多;小儿复方赖氨酸颗粒为复方制剂,以盐酸赖氨酸为主要成分,不仅可以补充赖氨酸,而且增加了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磷酸氢钙等多种元素,可有效补充厌食症患儿因进食量过少导致的营养素缺乏问题,因而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较佳,优于补充锌元素等常规疗法[9]。小儿复方赖氨酸颗粒相关文献报道显示,该药物对小儿厌食症状改善效果较好,较单纯补锌治疗,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可提升8%~35%,且食欲、进食量恢复速度较快[10]。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厌食症状改善和食量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可知经小儿复方赖氨酸颗粒治疗后,可快速改善患儿厌食症状,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厌食症患儿长期食欲不振,进食量过少,且存在厌食、偏食等情况,极易导致营养素摄入不足,严重者可导致营养不良、贫血、低体质量、发育迟缓、矮小等,严重影响患儿正常生长发育。小儿复方赖氨酸颗粒治疗厌食症相关临床研究发现,常规补锌基础上联合该复方制剂,可有效改善患儿生长缓慢问题,提升患儿体质量、身高增长速度,随访患儿3个月体质量增长数值较单纯补锌常规治疗者增加300~1 200 g,而身高增长数值较单纯补锌等常规治疗者增长0.5~2.3 cm,提示小儿复方赖氨酸颗粒可促进患儿尽快到达正常的身高、体质量水平[11-12]。为进一步明确患儿生长情况,本研究开展了随访,治疗1个月与治疗3个月后,2组体质量与身高均较治疗前增加或增长,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小儿复方赖氨酸颗粒治疗后患儿的厌食症状改善较为彻底,有效促进了体质量的良好增加,提升了身高增长速度,患儿生长速度明显提升,对于厌食症预后改善效果较好。小儿复方赖氨酸颗粒药物成分均为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因而其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报道较少。本研究中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腹泻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50%;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1例、腹泻1例、便秘2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0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2组患儿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未予特殊处理,后期自行消失。提示增加小儿复方赖氨酸颗粒治疗后不良反应风险仍较低,且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均较低,无需干预即可消退,可知增加小儿复方赖氨酸颗粒治疗,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安全性较高。此外,本研究中治疗后,2组Hb、S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提示小儿复方赖氨酸颗粒治疗后患儿Hb、SF水平提升显著,有助于纠正患儿贫血症状,改善其营养状态,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另外,小儿复方赖氨酸颗粒的口感较好,无明显异味,温水冲开后呈橘黄色或橘红色,且味甜、略酸,儿童接受度较高,喂药难度低,保证了给药有效性,临床实际应用可行性较强。
综上所述,小儿复方赖氨酸颗粒辅治小儿厌食症的临床效果肯定,可快速、有效改善患儿厌食症状,促进体质量、身高增加与增长,且不良反应风险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