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伊托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
2021-02-25韩祖勇
韩祖勇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即消化不良,为非器质性疾病,患者通常存在恶心呕吐、嗳气、食欲降低或者出现上腹部胀痛等病症表现,该病症发作一般具有反复性,持续时间较长,属于胃肠病范畴[1]。十二指肠发生运动失调,患者内脏出现高敏症状,或者患者的胃底容受在某些因素影响下出现舒张困难,都可能引发FD病症[2]。外界环境因素对该类病症的外在表现可产生影响,心理因素也可成为病情加重的诱因。患者出现相关病症后,建议及时就诊,检查肝胆等脏器情况,确诊非器质性病变[3]。本研究观察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伊托必利治疗FD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1月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医院收治的FD确诊患者86例,自主意识良好。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排除伴发胃肠道出血、穿孔患者,排除有精神病史、肠梗阻以及对本研究相关药物过敏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24~64(43.56±7.88)岁。对照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26~63(44.41±7.54)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患者及家属已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予盐酸伊托必利片(云南永安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0038)每次50 mg口服,每天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海南普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00390)每次0.2 g口服,每天3次。2组均连续治疗30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口干口渴、恶心呕吐、腹泻、头晕、皮疹)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基于症状表现,衡量维度包括腹胀和早饱等消化不良症状,自制表格问卷,0~2分计,具体标准为:(1)显效:0分,用药治疗后,患者消化不良症状消失,病症痊愈;(2)有效:1分,患者消化不良病症表现有所减轻,但未全部消失,仍有病症表现;(3)无效:2分,患者消化不良病症无变化,或出现病情加重情况。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30 d,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85,P=0.002)。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2,P=0.026)。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 论
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疾病,具有多发性,因为患者体质不同,因此该病症持续时间也存在较大差异[4]。消化不良为非恶性疾病,但临床表现明显,患有消化不良的患者经常受到病症的困扰。且相关病症常反复发作,使患者长期处于身体不适状态,对工作、生活等造成负性影响,长此以往,危害身心健康[5]。关于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仍处于探讨分析中,支持诱因多元化者居多,不同病例表现具有差异性[6]。消化不良并非单一症状,而是症状总称,内含多种病症[7]。患者常见腹痛腹胀、餐间早饱、恶心呕吐,或感到其他胃肠部不适,因病情反复,病程具有长期性,日常生活受到不良干预[8-9]。FD是消化不良的病因核心分类之一,另有器质性消化不良,二者成因不同,应予以区别化治疗。
FD当前治疗通过用药手段干预胃肠部位、促进胃肠动力为主,许多临床治疗也使用药物对患者胃肠部进行抑酸干预,然而在一些临床案例中抑酸治疗效果并未能达到预期治疗目的。本研究中联合用药的方式进行FD治疗干预,可综合发挥二者药效,并经证明二者配伍用药具有安全性[10]。
伊托必利的药物影响关键是作用于乙酰胆碱,使其加速释放,同时降低水解作用,对患者胃肠道产生刺激影响,进而实现提升胃肠道动力,加速胃部排空的目的,该药同时可发挥镇吐作用。经过有效干预,消化不良相关性的胃肠道临床表现可得到优化,减轻患者上腹位置不适感,减少餐后饱胀反应,促进食欲提升,对恶心、呕吐起到干预作用。伊托必利在消化不良治疗中为新型药物,是苯甲酰胺的衍生物,在药理机制影响下,对胃肠动力产生促进作用,与常规FD治疗药物(如多潘立酮)相比,该药疗效优越,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影响相对较低。对FD病症,该药可发挥良好的干预作用,减轻腹痛腹胀感,缓解恶心呕吐症状,减少嗳气表现;不仅可以抑制乙酰胆碱酯酶,还可阻断多巴胺D2受体,对内源性乙酰胆碱进行精准刺激,诱使其加速释放,降低该物质水解速度,进而促进胃肠蠕动,提高消化效率,改善消化不良[11]。该药与抗胆碱药联用时,或者与可产生肌肉松弛影响的药物联用,如地西泮类药物或氯唑沙宗,药物作用会相互抵消,降低原本药效。伊托必利可提升乙酰胆碱影响,对老年患者用药时,可能发生相关不良反应,故而对此类患者应谨慎用药。用药后,患者可能感到视物模糊,腹部有疼痛感,出现腹泻,影响较重时可诱发低血钾症,患者可见呼吸短促,发生喘鸣,胸闷,机体唾液及支气管分泌量增加等。出现上述症状,可给予适量阿托品缓解症状。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应谨慎用药,对高龄患者也应慎重用药,患儿治疗消化不良时不适合应用此药。
相关研究显示,伊托必利治疗FD的疗效优于多潘立酮,患者耐受性良好,科学联合用药可发挥反拮抗作用,临床用药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用药相对安全。基于药理作用,伊托必利不适宜与丁溴东莨菪碱联用,否则抑制胃肠道蠕动,使蠕动减速,与其他一些药物联用时也可能发生此影响,因而在联合用药治疗前,医师药师应分析药理机制,避免盲目用药,保障用药安全[12]。
马来酸曲美布汀主要应用于胃肠道疾病治疗,对于治疗胃肠道部位的功能性失调具有良好的干预作用,在肠道易激惹类症状中也有明显的干预效果,将该药应用于消化不良病症干预时,可缓解患者的食欲降低、嗳气、腹部胀痛、恶心呕吐及便秘、腹泻等。该药可对胃部运动起到平衡作用,优化患者的胃排空功能,协调肠道运动,镇吐效果明显。以该药用药治疗后,部分患者口部会出现麻木感,或口渴口干,也有患者出现皮疹、便秘腹泻或头晕头痛等症状。马来酸曲美布汀作用机制为影响消化道平滑肌部位存在的Ca2+、K+游离路径,作用于胃肠道神经中的阿片受体,通过此种作用,加速胃肠蠕动,强健胃部功能,提升十二指肠消化水平,协调胃肠运动,使胃部运动趋于规律,稳定和优化消化功能。该药兼具兴奋刺激和抑制兴奋双重作用,胃肠具有高动力表现时,该药作用于κ-阿片样受体,刺激其兴奋,发挥激动剂作用,对胆碱能神经等则发挥抑制作用,降低乙酰胆碱释放;胃肠具有低动力表现时,该药成分可将阿片μ受体刺激激活[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伊托必利治疗FD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伊托必利单一用药,且药物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