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2021-02-25何聪赵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35期
关键词:瑞克丁苯神经功能

何聪,赵进

急性脑梗死多发于老年人群,以言语智力障碍、半身不遂、猝然昏倒等为主要症状,若是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出现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威胁其生命安全[1]。尤瑞克林、丁苯酞是临床治疗脑梗死的常规药物,均有改善患者侧支循环的作用,但是患者单一用药,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改善脑梗死缺血症状[2]。因此,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医院对2种药物的联合用药效果进行了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7月柳州市工人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7~78(65.22±4.34)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66(14.57±2.31)h。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8~79(65.13±4.1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65(14.25±2.43)h。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性高。本研究已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CT等确诊;患者发病72 h内入院接受治疗;患者无药物过敏史;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的认知、感官、理解能力正常。排除标准:伴重要脏器损伤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肢体残疾患者;无自理能力患者。

1.3 治疗方法 2组均接受降脂、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吸氧、保护脑神经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注射用尤瑞克林(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2065,规格0.15 PNA单位/瓶)0.15 PNA单位加入0.9%氯化钠溶液至10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规格:100 ml中含有0.25 mg丁苯酞和0.9 g氯化钠)100 ml静脉滴注,每天2次,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血浆内皮素-1(ET-1)和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2)治疗前及治疗2周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其神经功能,包括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凝视等11项内容,分值范围0~42分,患者的分数值越低表示其神经功能越好;(3)治疗总有效率;(4)药物不良反应(腹泻、低血压、皮疹等)发生率;(5)于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使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价其日常生活能力,包括独立穿衣、洗澡、控制小便等10项内容,分值为0~100分,患者的分数值越高表示其日常生活能力越高。

1.5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幅度在90%~100%;有效: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幅度在45%~89%;无效: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幅度<45%。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2 结 果

2.1 ET-1、NO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ET-1、NO水平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2周后,2组ET-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NO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均<0.01),且观察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均<0.01)。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ET-1、NO水平比较

2.2 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2周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

2.3 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2周,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χ2=4.501,P=0.034)。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2.4 不良反应比较 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2.5 BI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BI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3个月,2组BI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P<0.01),且观察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高(P<0.01)。见表5。

表5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I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关键在于尽快恢复患者缺血区的血液灌注,开通侧支循环,增强脑组织的供氧、供血能力,避免脑细胞继续受损,从而改善偏瘫、语言不清、半身不遂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4]。尤瑞克林、丁苯酞均是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常用药物,由于二者的药理作用不同,因此二者的治疗效果有差异。本研究中,对照组给予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给予尤瑞克林+丁苯酞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ET-1由人体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当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时,其在人体内的水平会明显升高,会收缩皮下平滑肌;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中的NO水平比正常人低,这会引发炎性反应,对神经细胞造成损害。尤瑞克林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的舒缩程度,由此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的分泌,降低ET-1水平、提高NO水平。丁苯酞属于多靶点抗脑缺血药物,其能降低花生四烯酸的水平,从而提高NO、前列环素(PGI2)水平,提高患者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抑制自由基、Ca2+浓度和谷氨酸的释放。2种药物联用,可使患者体内内皮素的生成得到抑制,由此提高NO水平,维护患者血管内皮结构及功能,降低ET-1水平。尤瑞克林可有效舒张离体动脉,同时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使氧节离能力与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强,扩张缺血区小动脉,改善梗死灶内供血;同时其还可对β1受体的活性进行有效刺激,改善脑组织微循环,以促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恢复[5-6]。丁苯酞能改善患者脑能量代谢及缺血区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使得神经细胞的凋亡受到抑制,避免患者的中枢神经进一步受损,以恢复神经功能[7]。同时,丁苯酞可对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进行阻断,进而缩小病灶的体积,避免脑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显著,从而加强供血、供氧,提高神经功能[8]。2种药物合用,具有协同作用,能将各自的药理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且不会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可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更好。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越好,说明治疗效果越好,因此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尤瑞克林主要由肝脏代谢,药物不会在患者体内蓄积,因此患者的不良反应少,多为皮疹等过敏反应,可自行恢复;丁苯酞不良反应少,以低血压、腹部不适等较为常见。2种药物不会产生相互作用,因此联用时不良反应少。结果显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发生率均较低,分别为10.00%、7.50%。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越好,表示其可以解除活动受限,有效改善偏瘫等症状,提高肢体功能,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少,不会影响到其正常生活,由此可以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10]。因此,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I评分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效果良好,可有效调节患者的ET-1、NO水平,改善神经功能,有利于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瑞克丁苯神经功能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敌人派(上)
敌人派(下)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瑞克林有了一个家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