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出院准备度研究可视化分析*

2021-02-25康良琦危志华黄晴茵康丽萍周凌寒邓宝贵陈建发全小明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1年12期

——康良琦 危志华 黄晴茵 康丽萍 周凌寒 邓宝贵* 陈建发 全小明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东 广州 510405 2 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405 3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东 广州 510405

出院准备度( Readiness for Hospital Discharge)指医务人员综合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健康状况,判断患者是否具备出院或进一步康复和复健的能力[1]。国内外多用出院准备度来评估患者出院准备情况[2],它已成为多个国家出院计划的核心内容[3-5]。有研究显示,出院准备度较好的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和满意度较高,且再入院率、病死率、急诊就诊率较低[3-4]。因此,评估患者出院准备度可避免患者过早出院,降低出院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而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本研究运用CiteSpace软件[6]对我国出院准备度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其发展历程、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今后我国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图1 1982年-2020年出院准备度年发文量变化趋势

表1 发文机构分布情况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在中国知网(CNKI)采用高级检索,以“出院准备度”“出院准备”“出院计划”为检索词,检索时间为1982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共得到文献928篇。对检索结果去重、整理,删除会议、报纸等,最终得到820条文献记录,以Refworks格式导出,记录包括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杂志等信息,以download.txt文件名保存。

1.2 方法

将检索结果的纯文本格式转换成CiteSpace可用字段数据。将处理好的Refworks格式数据导入CiteSpace软件。主要参数设置如下:(1)时间跨度为1982年-2020年;(2)单个时间分区长度为1年;(3)术语类型为突现词;(4)聚类词来源为标题、摘要、作者、关键词;(5)节点强度默认为余弦函数和时间内切片;(6)阈值设置Top N%为Top 50%;(7)网络剪裁功能区选择默认的寻径(Pathfinder)和最小生成树精简算法(Minimum Spanning Tree,MST)相结合;(8)其余参数根据具体构图内容设置。根据分析内容,分别选择关键词、作者、机构为网络节点,将820篇文献导入CiteSpace V5.6.R5软件中进行分析,构建可视化图谱。

2 结果

2.1 发文量

出院准备度研究发文量情况如图1所示,1982年-2014年发文量较少,均不超过25篇;2014年后发文量逐年递增,其中2019年增长幅度最大,2020年达176篇。

2.2 发文机构

图谱分析结果得到353个节点、190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3 1,表明出院准备度研究发文机构较为分散,且相互交流合作不紧密,发文数量普遍偏少。在820篇文献中,发文量最多的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51篇,分布在肝脏外科和内分泌代谢科),占发文总数的6.22%。发文量前7位的机构分布情况见表1。

研究机构突现表征该机构在某段时间内突然出现的程度。突现值越高,说明该机构在这一时期越关注我国出院准备度情况。例如,1982年-2006年,以罗羽鸥为核心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团队,发表34篇论文,阐述了该院肝癌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1982年-2006年,以魏民为核心的山东医科大学第一附属省立医院门诊部、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和山东省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团队共发表33篇论文,介绍了膀胱癌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这些机构在对应时间段表现出较大突现值,对出院准备度研究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3 发文作者

图谱分析结果得到510个节点、659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5 1,表明发文作者较为分散,且相互交流合作不紧密,发文数量普遍偏少。在820篇文献中,发文量居前10位的作者发文量均不超过36篇。其中,发文量最多的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任秋平,占4.39%,见表2。从图2可以看出,突现情况集中在2007年以前,而王芳在2016年-2017年表现出较大突现值。

2.4 研究热点与前沿

关键词经CiteSpace共现,得到节点数为533,连线数为1 157的图谱。分析发现,频数前10的是出院准备度(290次)、出院计划(186次)、影响因素(79次)、病人出院(59次)、护理(57次)、脑卒中(55次)、出院准备服务(55次)、社会支持(53次)、影响因素(45次)、延续护理(45次)。

表2 出院准备度研究文献的作者分布情况

图2 发文作者突现信息分析图

表3 出院准备度研究高频关键词分布情况

中心性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关键词的研究热度和影响力。中心性大于0.1的关键词见表3。可以看出,出院计划研究热度最高;延续护理[7]、健康教育[8-9]和出院准备服务[10-11]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脑卒中出院准备度评估量表编制[12]、与出院指导质量相关性[13]、现状[14-15]、影响因素[15-17]、应用效果等[18-21]。

采用对数似然比将关键词进行聚类,将各类阳性似然比≥4.97,P≤0.01的关键词筛选出来,共分为0~9类,见表4。 借助时线图趋势可以发现,国内出院准备度研究呈多元发展趋势,早期主要关注患者住院期间的医疗保健、出院计划和出院指导;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始重点关注术后出院指导、延续护理、肢体功能等康复护理;而近期关注于老年人、慢性病、脑卒中和卒中后抑郁护理、系统性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另外,从图3可以看出,自1982年起,肝癌、膀胱肿瘤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的相关研究得到广泛关注;2010年开始,延续护理和脑卒中患者出院准备度成为热点。预测未来将继续深入心脑血管疾病等慢病患者的出院准备度研究。

3 讨论

3.1 出院准备度日益受到关注

本研究显示,我国出院准备度研究从1982年开始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2014年后发文量大幅度增长,这可能与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有关。虽然我国对出院准备度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研究较多,在降低出院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入院率、节约医疗费用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因此,应重视并理解出院准备度概念,完善我国出院准备度理论研究和实践体系,深入探索出院准备度影响因素。

3.2 研究机构及作者之间需加强合作

目前,我国出院准备度研究的专业性和集中性还相对较弱,不利于高水平研究产出。发文机构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差异,可能与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关。近年来,尽管我国出院准备度相关研究快速增长,但大部分文献作者来源分散,尚未形成核心科研团队,研究机构相互间缺乏联系和合作。随着出院准备度研究的逐渐发展,研究内容的广度需与心理学、社会学等相互融合,研究深度也需与不同系统疾病紧密结合。因此,出院准备度研究领域需要开展跨专业、跨机构、跨系统的团队合作,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

图3 关键词突现前10位信息分析图

表4 关键词聚类分析表

3.3 研究热点和前沿分析

3.3.1 我国出院准备度主题文献关键词频分析 在以“出院准备度”为主题的相关文献中,出院计划、影响因素、护理、出院准备服务等为该领域研究热点。目前,健康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与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而提高床位周转率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之一,各医院致力于缩短平均住院日[22],但由于病种不同,平均住院日并非越短越好,故将出院准备度作为衡量标准,日益受到医务人员关注。出院计划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照护模式[23]。它以保障患者出院后的快速康复与安全为目的[24],可减少计划外入院,更好地协调出院服务[25]。

出院准备度影响因素中,社会支持是主要研究热点。郑薇等[26]研究显示,结直肠癌NOSES术后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和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建议医务人员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帮助患者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提高其出院准备度。潘旭静等[27]研究认为,医务人员应加强对肠造口患者的健康宣教和自我护理,鼓励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徐娟娟等[28]从出院准备度的概念、评估对象、实施者、内容及评估工具和社会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提高患者出院准备度提出了针对性干预措施。

3.3.2 突现词分析 根据高突现关键词变化趋势,出院准备度的研究前沿从2004年-2009年的“社会支持”“膀胱肿瘤”“肝癌”“自我效能”“影响因素”发展到2015年-2017年的“延续护理”“脑卒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29-31]、移动应用程序[32-34]在延续护理中应用广泛。它们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可以改善患者负性情绪[32],从而提高患者出院准备度。脑卒中患者康复期较长,在达到出院要求时,常遗留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吞咽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等[18]。研究表明,出院准备度得分越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再入院率及病死率越低[35-36]。因此,提高出院准备度成为改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着力点之一。

4 本研究不足

本研究仅对收录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未纳入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相关文献,也未纳入其他国家该领域研究,可能使结果存在疏漏或偏倚。有待今后扩大分析范围,力求研究的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