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显微手术治疗对保护隐匿型脑血管畸形患者神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2021-02-25肖化选罗洪海陈伟平邓一帆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神经外科广东省博罗县5161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4期
关键词:脑血管畸形神经功能

肖化选 罗洪海 陈伟平 戴 兵 邓一帆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神经外科,广东省博罗县 516100

隐匿型脑血管畸形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指的是经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不显影,而经手术病理或组织学检查证实的颅内血管畸形[1]。从分型来看,隐匿型脑血管畸形可以分为海绵状血管瘤和微小脑血管型,其中微小脑血管型更为常见,占到了总发病数的70%以上[2]。隐匿型脑血管畸形若未及时给予治疗或干预,容易引发相关并发症,其中非高血压性脑叶出血便是其中之一,导致病情加重的同时,还容易威胁到患者的安全。临床对于隐匿型脑血管畸形的治疗,主要是将畸形的脑血管切除,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但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术后恢复也较慢,容易影响预后[3]。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诊断技术水平有了显著进步,显微外科神经技术在隐匿型脑血管畸形的治疗中出现并应用,不仅能够切除血管畸形病变位置,还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本的神经结构,进而保护神经功能,有利于生存质量的提高。本文纳入我院收治的60例隐匿型脑血管畸形患者,针对显微手术的治疗价值展开分析,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8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隐匿型脑血管畸形患者60例,经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28~78岁,平均年龄(54.63±5.87)岁;病灶直径2~22mm,平均直径(13.26±4.27)mm;病灶位置,小脑幕上16例,小脑幕下12例。观察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30~76岁,平均年龄(54.02±5.79)岁;病灶直径3~24mm,平均直径(14.21±4.38)mm;病灶位置,小脑幕上19例,小脑幕下13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隐匿型脑血管畸形诊断标准,经手术病理或组织学检查确诊;(2)年龄≥18岁,精神和认知正常,可顺利的交流沟通;(3)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障碍;(2)伴有其他类型的脑血管疾病;(3)严重恶性病变,不符合手术指征者;(4)妊娠期或哺乳期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血管切除术治疗,行全身麻醉,常规开颅,对患者脑血管畸形病灶位进行切除,术后给予抗感染处理,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显微手术治疗:全身麻醉,将侧裂位作为手术切口,对侧裂位进行解剖操作,并将视交叉池打开,以便脑脊液能够顺利流出,促使颅内压下降,同时又能利于病灶位充分暴露。小脑血管畸形根据病变位置行枕下后正中入路或乙状窦后入路,术中全切病变,加强对小脑的保护。术时密切观察出血情况,做好出血准备措施,将脑血管畸形病灶切除,切除后查看血管关闭情况,最后做关颅处理。术后处理与对照组相一致。

1.4 观察指标

1.4.1 疗效评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4]:临床症状消失,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能够自理为痊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70%以上,日常生活基本自理但仍需帮助表示显效;症状和表现有所好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30%~69%,日常生活难以自理表示有效;病情较术前无明显变化,甚至有一定的加重表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2 功能评定: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生活情况。采用神经功能评价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总分42分,分数与神经功能缺损呈负相关。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LI-74)评价生活质量情况,总共74个条目,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四个维度来评定,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 两组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比较 在NIHSS评分和GQLI-74评分方面,两组术后6个月均优于术前(P<0.05),但术后6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Q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比较分)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改变,以及饮食习惯和结构改变等因素不断发生,隐匿型脑血管畸形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5]。对于隐匿型脑血管畸形患者而言,由于病情的隐匿型,通过常规检查难以检出,导致相当一部分患者确诊后病情已比较严重,若未及时治疗,将引发颅内出血,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手术治疗是隐匿型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制定手术方案,又会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进而影响患者预后。研究表明[6],对于隐匿型脑血管畸形的手术治疗,术前作出准确的定位判断,合理地选择手术入路非常关键。从目的来看,手术治疗隐匿型脑血管畸形要求切除病灶、清除血肿,彻底止血,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常规性手术治疗可以起到切除畸形血管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尤其是常规目视下难以准确定位畸形病灶,容易造成手术操作失误,导致手术效果受影响的同时,还可能造成周围正常血管或组织受损[7]。显微手术是神经外科疾病治疗时的一种相对新型的方法,在显微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利用显微镜实施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能够更好地将畸形脑血管切除,同时在显微镜的引导下,能够更好地保护血管周围神经以及脑组织,以便能够更好地改善预后[8]。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了显微手术治疗的有效性,相较于常规治疗手术效果更佳。在NIHSS评分和GQLI-74评分方面,术后6个月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了显微手术应用在隐匿型脑血管畸形的治疗中,相较于常规血管切除术治疗,能够更好地保护神经功能,达到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隐匿型脑血管畸形的临床手术治疗中,行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保护血管周围神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脑血管畸形神经功能
平山病合并Chiari畸形1例报道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实时动态四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
2020年上海市崇明区脑血管疾病监测结果分析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专家告诉你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都要注意些啥?
体检别忘查脑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