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文社科发展研究
2021-02-25
图|图虫创意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人文及社会科学快速发展使其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人类精神发展的核心地。文学、历史、艺术、美学、经济、教育等领域纷纷涌现出大批具备专业知识及技能的人文社科学者,雅克·勒戈夫、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米歇尔·福柯等在当时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正因此,法国在历史上一直被当作世界优秀学者聚集的人文圣地。
法国的人文社科研究人员与其他国家一样,会定期在国内外学术杂志期刊上发表自己的研究作品。根据人文社科期刊数据库给出的清单显示,在全球567类人文社科杂志中,法国杂志占了总数的近一半(236),此数值远远超过其后的美国(67)、英国(64)及荷兰(44)的杂志数量。近年来,世界经济及文化迅速发展,全球人文环境发生巨大改变,法国在人文社科领域发展速度近年来有所放缓,面临诸多挑战。
法国人文社科在欧洲处于下滑状态
“地平线2020计划”(Horizon 2020)是欧盟针对其成员国在研究与创新方面提出的“框架计划”执行情况的最新发展阶段,此计划于2014年开始实施,在2020年结束。其中,7项有关“社会性挑战”的计划中,6项都与人文社科有关。
调查显示,法国人文社科研究人员在此项目中所表现出的兴趣及参与度都较为低下,甚至表现出被其他国家边缘化的隐性特征。具体表现为:58个获奖项目中没有法国协调员的名字;获奖项目中全是法国人的团队仅占总数的36%;法国参与者获得的奖金仅为总奖金额(1.17亿欧元)的4.3%,约510万欧元;法国大学参与度普遍较低,并且在赢得项目的法国参与者中有三分之一并不是大学团队,而是专业咨询公司。种种迹象表明,法国人文及社会科学研究人员整体上并不热衷于参加欧洲的合作发展项目,他们与欧洲其他国家参与者的共同研究项目较少,而他们作为协调员的人数与其他欧盟国家相比也不具备可比性。在“框架计划”的上一阶段,即第七阶段(Septième programme-cadre 2007–2013),法国在人文社科方面的排名还位列欧洲第四,而如今在“地平线2020计划”中却排在第七位,落后于英国、德国、荷兰、意大利、比利时和西班牙等国家。
“框架计划”上一阶段中,法国人文社科项目申请数量在欧洲范围内已处于下滑状态。2010年,法国申请人文社科项目的数量占总申请数的7.4%,到2013年,该指标已下降到4.1%,这一趋势在年轻申请者中体现尤为明显。据统计,在这些研究者中,平均仅有5%的人申请了“启动补助”,仅7.5%的人申请了“高级补助”,这一比例在欧洲国家内表现较差。
法国人文社科存在其他发展形式
欧洲研究委员会(ERC)的调查结果显示,法国人文社科劣势主要集中体现在社会学、地理学、人口学及教育学方面,而在政治、经济、语言及历史学方面表现依旧突出。巴黎政治学院、巴黎23经济学院、图卢兹经济学院等学校在国际上的排名仍然靠前,这表明法国在人文社科方面的优势尚未完全消失,此行业目前处于相对健康的发展状态。法国人文社科项目参与国际竞争的形式目前逐渐趋于多样化,不再局限于欧洲内部,而是在尝试更多地融入包括美国在内的多元国际舞台中。实际上,法国设立的人文社会科学等研究机构比其他国家要多,但研究人员对于英美的评估体系感到不满,因此他们并不愿参与使用此评估系统进行排名的国际研究项目。目前法国研究人员针对国际项目的总体参与比例较低,但在所有参加人员中,获得成功的比例却较高。这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在此领域长期处于优势地位的法国近些年来发展滞缓的原因。其发展形式具体如下:
大批外国学者来法参与短期交流研讨会。目前,法国每年接受超过120名国外高精尖技术人才来法交流学习。2011年起,萨科齐政府为技术人员提供了20多个相应的研究职称,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法国科学研究的活力。同时设立专题讨论小组IPSP(International Panel on Social Progress)和 IPEV(InternationalPanel on Exiting Violence),保证其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活动的顺利进行。在针对法国博士生的项目中,政府为参与者提供了四类长达36个月的海外研究奖金及补助津贴。2012年至2015年,法国政府收到的申请海外研究人员材料从最初的21份增长到113份,这是法国在推进人文社科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成果。
法国高等教育机构与其他机构合作进行人才培养。法国高等教育及研究机构与大学联盟(COMUE)合作,为法国研究型教师及其他研究人员申请欧洲各类奖学金进行各项材料的准备及递交。此外,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法国研究与发展研究所(IRD)及法国海外研究所(IFRE)等机构在加强国内外双边学术合作、吸收外国博士及博士后研究人员来法交流学习,以及在与外国研究机构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方面做出了持续努力。2015年,法国人文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共接纳146名海外研究人员、244名博士论文准备人员以及180名法国当地研究人员,这对法国在人文社科研究领域的发展又起到了助推作用。
法国人文社科的国际发展遇到阻力
有数据显示,从近20年法国人文社科在国际上的发展状况来看,整体情况并不乐观。法国学者参与意愿低导致其在欧洲及国际发展项目中表现下滑。法国研究学者表明,单纯从某些统计数据来看,并不能完全客观说明法国目前在人文社科方面是否发展滞缓,还应从各种现象背后的原因着手,找到问题根源,重新定义法国目前的人文社科现状及其未来可发展路径。目前遇到的具体阻碍有:
图|图虫创意
语言阻碍。首先,如今国际上研究著作的官方认定语言是英文,所有参与评估的论文都需以英文形式呈现,导致那些用法语撰写的研究文章无法参与到其评估体系中。其次,研究来源的地域化差异也是导致发展受阻的主要原因。例如,有些法国学者使用的调研数据及来源目前只存在法语版本,这在以英文为主导的评估体系中显得尤为不利。
传播路径阻碍。法国在人文社科方面的传播形式及力度暂时还落后于一些英语国家,这和语言阻碍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目前,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已经为法国五大期刊提供了法译英的翻译服务,数字媒体的传播模式将会在未来成为广泛传播各项研究成果的主要方式及途径。
法国人文社科发展的内部制约因素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的知识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世界的组织构架也不再是冷战时期那种互相对立的模式。全球化进程的加剧推动了人文社科的发展。以法国为例,从“大革命”到“去殖民化”“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第三世界”“国家共存”等标签的出现,标志着法国在人文社科发展方面逐步跨入更新的时代。在此背景下,法国仍长期存在一些制约其人文社科发展的内部因素。
语言因素。1959年,法语和英语曾是国际社会学协会(AIS)的官方用语,随着英语逐渐成为其内部唯一官方用语,参与者在工作中也更加习惯用英语进行沟通,使用法语的人容易受到排挤。人文社科项目的法国研究员,特别是一些年长的研究者并不具备用英文沟通及书写的能力,为研究工作带来极大不便。
此外,历史上法国并不是依赖英语的国家,而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以及荷兰、德国等西欧国家,英语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意大利的研究者而言,国内人文社科环境无法支撑他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而学习英语能使其更快融入到国际竞争中,从而获得远多于他们在自己国家所能获得的资源和成就。近年来,法国政府在学生的英语教学方面已加强了力度,但与欧洲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目前还处于薄弱阶段。上世纪70年代以来,人文社科内部一直存在的关于多元文化主义的全球性辩论,未来语言障碍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决,有待进一步讨论研究。
大学系统的不完善性。参与人文社科研究的法国大学不在少数,但目前并未达到在人文社科内部全学科覆盖的程度。其次,法国大学在招聘教师及研究人员时并未将“拥有国际经历及成果”作为硬性考察指标,而英国、荷兰等国的大学在招聘研究教师时,“国际经历”是被纳入考察的重要标准之一。另外,法国大学对本国研究人员的支持力度还有待加强,仅将他们派遣出国参加研讨会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为那些获得ERC补助金的人提供人力资源(尤其是研究人员)方面的支持。在接收外籍研究人员方面,目前大部分法国大学无法为那些来法的外籍研究人员提供与其在国际市场上相匹配的职位条件及福利,这很不利于法国吸引外国高知人才。在研究人员自身发展方面,大多数法国研究人员更倾向于获得各种职业证书而非国际交流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法国研究人员在国际领域的低兴趣度与低参与度。
自有体系对国际标准的抵抗性。法国在欧洲人文社科计划建设中的积极性较差。即使在欧洲范围内,法国人文社科研究人员仍习惯于本国传统的评估准则,对除此之外的评估体系表现出抵触姿态。在欧洲,反对人文社科项目的人认为,欧洲自下而上的(bottom up)的评估体系违背了自由主义原则,如在研究前,研究人员就开始考虑对此项目可能感兴趣的群体,而后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研究。久而久之,研究者在研究中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迎合评估者的实际需求,而非从事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研究,这将对年轻博士及博士后学者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另外,反对者们还担心,欧洲人文社科项目所采用的全新研究机制和方法将造成对传统学科研究的颠覆性影响。此外,他们指责计划的支持者是有意为某些机构组织做宣传,例如COMUE。法国对年轻一代研究者的培养,比任何国家都更加注重其思想上的独立性与创新性,而此机构鼓励研究者参与合作研究并在成果上共同署名,这有可能导致法国的研究者失去本国特色及自己的独有专利权。
当然,出现反对声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法国在国际性研究背景下存在的明显弱点。较之于参与到国际组织及国际研究系统中,法国的研究者更倾向于参与到本国的研究体系之中,其个人独立研究的经验要明显多于参与国际合作项目的经验。
结论及思考
目前来看,法国人文社科研究与全球人文社科研究的差距不仅体现在部分学科上,根据研究机构的不同,差异也不尽相同。尽管法国参与到国际化体系中,将对本国原有的研究方法和体系产生一定冲击,但其反对者对于“地平线2020计划”的实施、宣扬欧洲特殊性的言论,以及霸权主义下国际机构运作模式的指责也是相对合理的。正如前文所提,现行法国体系的缺点和难点已体现得足够明显,法国政府必须首先正视批评,并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对国际机构运行模式和实践方法的强烈抵制。国际人文社科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研究社会化的范围,特别是对一些年轻研究者而言,国际合作的经历将使他们的视野不仅限于某个特定领域及区域。在国际机构中,不同思想与分析的对抗将促使他们更快融入到更新更大的全球研究网络中。具体措施如下:
及时完善整个高等教育研究系统和档案及信息收集平台。例如系统性地收集所有与法国研究机构相关的玛丽·居里奖学金的准确信息,完成对其信息的输入及输出等。那些档案及信息收集平台应不止于服务某一机构,而应成为服务于更多研究机构及研究者们的全面信息收集平台,这对缩小法国与国际标准间的差距将产生积极作用。
政府应支持与鼓励研究人员,特别是年轻的研究人员积极加入“地平线2020计划”。法国需要在政策方面做出行动,如加强在人文社科领域与其他国家的联系,为本国研究者的“融入”提供帮助与支持等,进一步鼓励年轻研究人员参与到欧洲或国际项目中。
在全球化进程加速发展的今天,政府应继续加强学生的英文教育,鼓励学生成为“双语者”。与此同时,针对人文社科的研究人员,英语教育与培训也至关重要。政府在为其提供相关语言服务的同时,需进一步鼓励博士生用英文书写论文并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上。此类培训可安排在本科和研究生学习阶段,同时可将出国留学纳入课程要求的强制性内容中。
政府应采取针对外籍研究人员的福利政策,吸引更多国外人才来法研究学习。推进法国人文社科发展与国际接轨,必须考虑资源分配的“外籍化”及“国际化”,为外籍研究人员提供与本国研究人员相当甚至更多的支持,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外籍研究人员在本国研究中心工作,政府为他们的研究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或报酬鼓励,提高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这将对法国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国际化发展有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