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期有期
2021-02-25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小时候读席慕容的《乡愁》,只觉得是一首很美的诗,却不解思乡何味。如今,在万里之外的英国求学,虽道归期有期,家乡的面貌也依然鲜活,但随着春节临近,似乎终于读懂了乡愁。
近日我时常梦到和家人一起筹备过年的点点滴滴。热气腾腾的米酒汤圆、父亲蒸的武昌鱼、母亲炖的冬瓜排骨汤、外婆熏的陈年腊肉、奶奶给的压岁红包、每家每户的新春对联、举国同看的央视春晚、零点准时轰鸣的鞭炮烟花,这一帧帧温暖熟悉的画面,汇聚成曾经度过的年年春节。
来英国读书前,我也曾离开家乡,在成都求学了4年。那时候,我看到许多在外求学的学生、深夜加班的白领、努力打拼的建筑工人,每个人都勤勤恳恳地活着。到了春节,各自满载着一年的收获,踏上回家的征程。不论这一年多辛苦,心里总有一个“团圆”的念想,总能回家。然而,在海外就不同了,尤其是在疫情笼罩之下的英国,回家过年变成一件奢侈的事情。疫情无情,边境封锁、机票取消让无数留学生留守万里他乡,与父母的记忆,也定格在上次离别的挥手之间。
即将到来的这个春节,已经是我在格拉斯哥度过的第三个春节了。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去年春节,正是疫情在武汉暴发的时候。除夕之夜,和朋友相邀一起准备年夜饭、看央视春晚,本是开心的日子,但看到疫情防控特别节目《爱的桥梁》时,对家人的担心、对医护人员的感激、对湖北人民和家乡的心疼等多种情绪融合之后,我情不自禁直掉眼泪。那一晚,房间里没有以往的欢闹嬉笑声。看到国内因疫情突发出现物资短缺,房间里所有人都在寻找英国的医疗物资渠道,寻找转运公司,联系国内红十字会和一线医院。也是在那一晚,我们决定将倾注了4个月心血的格拉斯哥学联春晚的售票收入悉数用于购买医疗物资,并在格拉斯哥开启第一个募捐通道,将一副副口罩、一件件防护服送到武汉,这是远在万里之外的格拉斯哥中国学子能尽的一点拳拳之心。
在英国与朋友相约过春节
疫情之下格拉斯哥冷清的街道
对于很多留学生来说,2020年是艰难的一年。因为疫情,很多同学的课程主动或被动延期,学业被暂时搁置;因为疫情,毕业生未能如愿穿上毕业服在“霍格沃茨魔法学院”般美丽的校园流连,便仓促地毕了业;因为疫情,线下授课取消,线上直播让我们缺失了应有的学习体验;因为疫情,诗和远方也只能存于心中。不少同学是抱着对布拉格、巴黎、伦敦、马德里、苏黎世等欧洲城市的向往来到英国的,世界如此多娇,但它似乎病了。
2021年来了,伴随着寒山寺一百零八下钟声、伦敦市区的璀璨烟花和所有人的期待。在这一年的时间跨度里,国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英国单日确诊人数已经连续3日突破5万,格拉斯哥也进入了四级封锁。这意味着我们依然会留守他乡,依然会通过网课的形式继续学业,依然需要做好居家隔离,即使出门也要做好防护,保持社交距离。一年前觉得国内居家隔离两个月是不可想象的,但一转眼,我已经在英国居家隔离10个月了。这10个月里,不论是回国的、来英国的,还是一直在这里的留学生,都是最坚强和最勇敢的。
2021年的春节,对于这片土地上的大多数人而言只是众多平凡日子中的一个,但对中国留学生而言,却是一个最特殊的日子。随着英国疫情防控强度加大,留学生们不仅不能回国和家人团圆,甚至可能不能和朋友相约庆祝,只能在狭小的宿舍里,上完一整天的网课后,接收来自家人朋友们的问候和祝福。
疫情虽然阻止了我们相见、拥抱,我们却因此享受了父母事无巨细的关怀。从2020年初武汉疫情暴发,我拨给父母的一通通电话,到英国疫情蔓延,父母对我的一声声嘱咐,一来一回,我在这期间成长,亲情也在这期间升温。在疫情之前,我不是一个恋家的孩子,总觉得世界上还有好多地方值得去探索。在成长道路上,我似乎已经习惯了和家人的别离。但是因为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未知未来的敬畏,对亲情和生命的珍视,让我和家人更加渴望彼此的温暖守护。若疫情结束,第一个想去的地方,便是家。2021年的春节,我已与父母约好,除夕当天视频通话,全程一起准备年夜饭、看春晚。有着发达的通讯,我也能看到屋里氤氲着的暖暖热气,外公外婆布满皱纹的笑脸,父亲酒后微醺的笑意脸庞,母亲一边做饭一边絮絮叨叨的场景。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春节的魅力,就在于它预示着万物复苏的喜悦,暗示着新生,蕴藏着希望。2021年也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1月1日,英国正式脱欧;1月4日,便于运输与储存的牛津疫苗开始大规模投入使用。希望接下来的2021年带着春节的美好寓意,充满幸运与希望。归期有期,今年的春节也只是短暂的别离。即便英国疫情形势严峻,我们也要努力扩大知识半径、掌握真才实学、练就过硬本领。同时,也希望所有海外学子学会与压力相伴生活,学会与自己和解,用心经营自己的生活,更加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