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英国的传播现状

2021-02-25施冰冰

神州学人 2021年2期
关键词:三体科幻文学

文|施冰冰

图|图虫创意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经济实力以及国家软实力的提高,“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的问题引起了众多关注。笔者以亲身经历作为一手资料,希望从海外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该领域内学者的学术研究以及出版界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情况三个方面,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英国的传播情况进行勾勒,并据此提出对相关问题的理解与反思。

首先,在课堂教学部分,以剑桥大学为例,该校东亚系每学年开设有一门专门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以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中国文学指南》作为教材。这门课的课程设计一方面按照文学史的时间顺序展开,另一方面按照文本的主题推进,比如第五周的主题是“性别与新女性”,讨论的作家是丁玲和张爱玲,而第六周在“现实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框架下讨论了茅盾和萧红。

这门课的上课形式与国内中文系教学有较大不同。东亚系在剑桥大学是比较小的系所,学生人数较少,因此这门课由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混合组成,整个课堂只有六七个人,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形式比较自由灵活。课堂遵循的一般流程是,首先进行文本分析和翻译,师生共同阅读有关文本,然后将英文翻译成中文。这部分训练既可以锻炼英国本科生的中文口头翻译能力,也能锻炼来自中国的研究生的英文阅读能力。随后,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分析文章主题,讨论文本有关的社会背景、写作风格、叙事手法,以及作者生平等相关问题,同时老师也会梳理文学史的脉络,帮助学生以更加宏观的角度来看待这些作品在文学史中的位置。

这门课的内容设置和课程框架大体上没有超出国内中文系的教学内容,比较引人注目的是课程所选取的文本,比如在讨论鸳鸯蝴蝶派时,老师选取的是何海鸣的小说,而非传统意义上认为的典型诸如张恨水、周瘦鹃等。这背后的原因诸多,既要考虑相关作品在海外是否有翻译,也要照顾到外国学生的中文水平。所以在选取文本上和国内的课堂教学有一定区别。

其次,在学术界,海外学者博士论文的写作一般需要三四年时间,一个项目从孵化到成书再到出版需要更长时间,研究追求的是深度和广度,而非一味地追逐热点。另外,海外汉学研究期刊较少,一篇文章的发表也需要较长的审稿周期,所以海外中国文学的研究没有太强调“热点”。但从国际会议的选题上,还是可以看出目前海外学者较为关注的项目。这里以美国比较文学研究协会为例,其选报的选题大概有300个讨论组,其中关于中国文学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向:一是种族与身份问题,即移民与阶级、性别等问题的联系;二是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即研究中国文学中对世界是如何想象的,以及在世界文学中,中国的形象是如何被描述和展现的;三是女性主义和性别问题,这和全球背景下的女权主义运动有关;四是科幻文学,随着刘慈欣的《三体》在国内外走红,郝景芳的《北京折叠》等中国科幻作品摘得雨果奖,以及其他更为年轻的科幻作家的作品在海外被翻译和阅读,“科幻文学”似乎正越来越成为海外对中国文学关注的新热点。

最后,翻译层面,也就是在高校教学和科研之外,翻译界中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传播情况。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中国文学在海外的翻译现状并不乐观。首先是双方阅读情况不对等。很多在国内很热门的小说,在海外的翻译界并不受青睐。目前翻译对象主要还是经典作家,如阎连科、贾平凹等能够展现出中国特色作家的作品。其次,翻译的量还很少,根据《出版者周刊》的数据显示,2008年到2017年每年被翻译到英文世界的中文小说大约10本,2018年这个数字增长到20本左右,但对比之下,日本文学2008年到2017年每年有约25本作品被翻译,2018年有58本,2019年有37本。

尽管如此,在英国确实有很多热爱中国文学的译者、出版界人士和读者。他们积极组织和推动中国文学在英国传播,帮助更多英国读者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学,如纸托邦(Paper Republic)就是一个在英国注册的专门推动中国文学在英文世界翻译和传播的非营利性组织。这是由一群非常有热情的中国文学翻译者组成的组织,他们有固定的社交媒体账号,不定期举办各种翻译活动,分发相关素材推广中国作家。他们同时与各个机构合作,如利兹大学中国写作中心、单向街等,以推广中国文学。但是纸托邦没有固定的资金来源,因此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壮大。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观察,作为身处第一现场的笔者有诸多感想。首先,高校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是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重要途径。对于初学中文的外国朋友而言,大学课堂往往形成了他们对中国文学的最初感知,从而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目前许多外国朋友更偏向于中国的文言文和古代文学,而对现当代文学关注较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课程设置也较少。

其次,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传播过程中,翻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以《三体》为例,一位美国汉学家朋友曾说《三体》的中文版、英文版和德文版是3本不同的书,因为翻译过程涉及到身份、性别、政治等种种问题。比如《三体》在翻译成英文时,其中一些关于女性的描写往往被译者要求进行修改,因为其内容可能会引起西方读者的反感,尤其是在如今女权主义运动的背景下。

同时,作为一名留学海外的中国文学专业的学生,笔者自身也时常感到困惑。在今天这样一个众声喧哗、信息爆炸的时代,有时大家关注更多的是热点事件本身,而非其内容。如西方读者有时更关注《三体》的电影改编得如何,有没有遇到审查问题等。书目在中国是否被禁也可以成为博取读者眼球的亮点,从而形成卖点。

然而,笔者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海外的传播还是有信心的,尤其是常常在身边见到很多热爱中国文学的人。国外对中国感兴趣的人,常常会对中国文学感兴趣,却苦于没有相关的阅读素材,因此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市场广大,潜力尚待开发。同时,笔者认为最近在海外获得较多关注的中国年轻的科幻文学作者也许能提供一条可能的传播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路径。他们非常积极地推介自己,勇敢地走出去,在各种社交媒体上发言。同时,也积极参加世界各地的各种活动,在英美各高校和学生交流,因此在近些年获得了多方关注。

总之,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是一个慢慢浸润的过程,需要作家、译者、学术界、媒体几方共同努力。在这一过程中,海外华人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群体,一方面他们在外文方面没有障碍,另一方面他们身在海外却渴望认同自己的民族身份,对中国文学有很多关注,因此海外华人群体将会是重要的推动力量。现在中国科幻文学的翻译和推动也有一部分借助了海外华人的力量,如刘宇昆。留学生群体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对于外国朋友而言,中国留学生本身就代表着当代中国青年的形象,同时留学生对多种语言的掌握,以及在不同文化中的浸润,也能在研究和翻译等方面为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助力。

猜你喜欢

三体科幻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PL-01:科幻飙车党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基于遗传算法的三体船快速性仿真分析
基于7.1 m三体高速船总强度有限元分析
如何挑选100本科幻书
我与文学三十年
“三体联动”构建应对反倾销的会计功能衔接机制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