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化全球化视域下文化强国战略的思考
2021-02-25吕琳
吕琳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文化全球化是大势所趋,而文化全球化格局的形成,必然会对各国文化事业的发展造成巨大影响。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关乎着社会主义其他各项事业的兴衰,现在文化已然成为了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股重要推动力量,唯有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打造文化强国,才能让全体国民树立文化自信,也才能让中华文化真正走向世界。本文将立足于实际角度,对基于文化全球化视域下文化强国战略的具体执行策略予以详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文化全球化;文化强国;战略;策略;分析;研究
现如今,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较量以及国家安全保障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党十七届六中全会立足于时代要求和国际形势,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这便充分体现出了我党高度的文化自觉。我们要认识到文化全球化视域下落实文化强国战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要重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还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更要始终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互结合起来,如此才能更好更优的践行文化强国策略,为民族振兴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一、文化全球化视域下落实文化强国战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文化强国战略的落实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纵观世界,全球各国均在紧抓机遇大力发展。托夫勒曾经说过:“我们正进入一个文化比任何时候更重要的时期。”上世纪90年代中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化发展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将文化放在发展的中心位置。在此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斯德哥尔摩开展了“文化政策促进发展”的相关政府会议,会议中所颁布的《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一文中提出了“发展可以最终以文化概念去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所以说,现代化并不仅仅是由GDP增长和物质财富增加所决定的,经济水平提升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目标,往深了说,文化才是人类社会最高境界的一种追求。换言之,唯有文化进步才意味着人类真正的进步。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政治和文化以及经济等多方面要素交互的历史过程。文化在为政治和经济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的基础上,同时也会体出现政治和经济各领域的发展水平,之后在此基础上由“幕后”走向“台前”,由之前的隐性生产力转变为现在的现实生产力,其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数次调查和分析得知,若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一定要实现国内经济事业和政治事业以及文化事业的协调发展,唯有同时获取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那么一个国家和民族才能真正进步。唯有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可以体现出比物质、资本更为强大的力量时,其文明进步程度才会更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不可一蹴而就,期间务必要做好经济和政治以及文化领域的各项工作,在此期间,文化不仅仅是国内社会建设的重要方向,同时还会全方位、多角度的渗透在社会各类发展要素之中,深度影响着其他各项事业的建设内涵和发展进程,未来也必然为成为整体布局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更会成为评定国家整体实力的显著标识之一。需要注意的是,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而精神空虚则更不能被称之为社会主义,若无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高效发展,那么就无法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我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社会主义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这体现出了我党的高度文化自觉性。我们应该从这样的战略高度上去剖析文化强国的战略意义。
(二)文化强国战略的落实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必然之举
人类社会在不断的竞争中去实现优胜劣汰和文明发展。现如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这其中包含了国家资源、国家经济实力、国家政治能力、国家军事实力、国家外交实力、国家文化软实力等。在这其中,文化战略的地位已经随着综合国力竞争重点的变化日益凸显出来,其俨然成为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建设的关键内容。
从历史层面去分析不难看出,我们通常所说的综合国力上的较量,本质上其实就是指文化之间的竞争。为什么文化如此之重要,主要是因为现如今经济和文化的交融日益密切。文化快速发展会有助于国家经济水平的提升,现在很多以创意为源头的文化产业均成为了一个国家崭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慢慢成为了各国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是一类典型的极具低碳、环保、绿色特点的朝阳产业,文化产品同时也是最为高度、最具经济效益的优质产品。当经济发展中含有更多文化含量时,那么经济发展才能向更高层次迈进。文化与经济、科技之间不断融合发展,会出现强烈的聚变效果,期间所存在的创新创造优势,必然会彰显出蓬勃生机和强劲的活力,此时文化便会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科技能力。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力量的有力反映,文化承载着一个国家中国民的价值观念,既有思想观念和理想信念,也有价值追求和道德风尚,因此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以及向心力。文化的存在,推动着其他领域的发展,唯有加强文化建设才能为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一个國家具备了文化优势,才能够对各类资源的应用做到有的放矢,并可有效构建起先进、卓越的生产关系,之后在此基础上促进制度创新和技术发展,从容应对一系列挑战,并把握住未来的发展机遇。所以在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中,文化便是最得心应手的“武器”。尤其是现在以价值理念和民族精神以及国家形象作为核心内容的文化软实力,其便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决定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命运的,自始至终都是其文化底蕴和价值观。换言之,文化发展的好坏,会决定着一个国家在世界竞争中的表现。正是基于综合国力的竞争局面,很多国家千方百计的发展文化,将文化建设提升至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来,譬如日本和韩国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相继拟定“文化立国”的基本战略,并且英国和法国以及印度等国家,也均将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早早提上议程。
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史,充分印证了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发展,一定要有文化做支撑。文化繁荣发展是一个国家进步的标志,也唯有如此才能得到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认可,也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独占鳌头。若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那么首当其冲就是要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我党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明确提出: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民族和国家就不能长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现如今,我们若想实现民族振兴的目标,不应该只是侧重于国家经济水平、科技水平、军事能力的提升,还要对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重视起来,唯有实现文化繁荣发展,才能真正建立起社会主义强国。文化强国战略的步步推进,有利于彰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必然会凭借本国文化的优势,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权。
(三)文化强国战略的落实可为国家安全做保障
国家安全自然是一个国家长期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安全不仅仅包括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科技安全,更包括文化安全。处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程度日渐加深,文化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性就变得更为明显。国家文化安全,指的就是主权国家的主流文化体系不被外界文化所侵蚀、所同化、所取代,可以始终保持其自身文化的独特性和完整性,使之顺利的得以传播和发扬。国家文化安全囊括了价值观念安全和语言文字安全以及文化资源安全等多项内容。
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同时也是各族人民的精神栖息地,其影响着每一个国民的精神世界,并且文化会根植于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所以它便成为了最深层次的国家安全。文化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推动力,只要文化不朽,那么民族复兴就指日可待,但若是遗失了文化传统,缺少了文化认同,那么民族和国家便不能长久发展下去。所以,若是说经济水平低、科技军事能力差,就难以达到强国目标,然而更为严重的是,若缺少了文化之源,那么就会面临着亡国灭种的风险。总的来说,一个国家和民族若想屹立于世界之巅,那么就要坚定不移的发展本国文化、本民族文化,文化的稳定发展,必然会促进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落实文化强国战略便是保卫国家安全的必然之举[1]。
二、基于文化全球化视域下文化强国战略的具体执行策略
(一)加强文化融合
第一,协调主导文化和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新时期背景下,主导文化提倡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切有利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形成的思想与精神。在认可主导文化的地位及作用的基础上,务必要注重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如此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通过主导文化去引领多元文化的有效融合,如此才能更好的提升全民素养。在推进主导文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不动摇,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需要注意的是,若想有效创建新型文化,一定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前进的方向,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中国梦作为指导,用主导文化去对多元文化加以整合,抵制不良的封建思想和资产阶级腐朽文化,并且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主旋律,秉承去糟取精的原则去对待外来文化。未来一定要创建一个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的多元文化发展体系,如此才能有效提升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2]。
第二,协调好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当务之急就是要做好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工作。在构建新型文化体系的整个过程中,要使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经济建设的价值观去规范民众言行,譬如儒释道中的先进思想,由此去遏制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滋生、蔓延。还有就是要创建出一个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双赢的全新道德价值观,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出传统文化的作用和优势,让传统文化的精髓深深扎根于现代城市经济建设过程中来,将其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精神。
第三,发挥市场经济实践作用,加强对现代文化的建设。首先,我们要积极的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现代主体在社会活动、社会运行中,需要始终保持理性化的思维模式,要通过合理计算和提供准确信息去为最终决策的制定做支撑,如此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其次,市场经济和传统自然经济相比,其主体性的作用得到了有效体现,所以作为市场经济主体,一定要不断发挥本体创造性,对传统观念和思想加以转变;最后,现代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一种法治经济,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所生活的主体,务必要有理性的精神和态度,社会上的所有活动和主体间的交流,均要依法行事,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一套以法律为基础的,集平等性、民主性于一体的主体交往模式[3]。
(二)在弘扬民族文化中探索开放化的人类性价值
第一,从文化生产角度去分析,人类文化有着一样的价值观,也就是说文化是人类突破了自然生命的局限,超越物的自然状态的产物。人将生命的适应性活动转变为了创造性活动,不再依赖于天赐,而是自己去生产自己所需要的生活材料。由上可知,人通过改造自然实现对世界的再造,进而便构成了人类的文化世界。文化是人生命特殊存在的印证,与此同时也是人不断完善自身生存条件的一个过程。人以人性为处事原则,对自然所处环境的改造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追求。
第二,文化全球化发展进程不断加深,其中所带来的现实问题要求对人类的普世价值予以重建。人口问题和能源问题以及资源问题等日益突出,以致于人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这就會导致普世价值被削弱。全球性问题凸显,是人类共同利益和狭义地区民族利益之间的主要矛盾。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重要的理论资源,为世人阐释了全人类解放的真谛,所以它便是创建普世价值观的关键点所在。
基于上述所言,民族文化不仅仅只有传统文化一种,当然也涵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后的相关成果,努力推进本民族文化发展,自然会成为创建人类性价值的关键点所在。要将以人为本和现代精神理念中的人本主义观念相互融合起来,全面协调发展的目标就是在保证人们各项权益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一同发展。可持续发展主要是针对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人与人会之间的矛盾所提出的一项重要理念,其核心思想即为“和谐共生”。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对人类解放阐述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一定要立足于全球发展形势,不断加强民族文化建设,这样才能探索出符合全球人类根本利益的人类性价值观[4]。
(三)加强文化自主性建设
我国的本土文化有其固有优势,这是由当代文化形态组成要素具有的先进性特点所决定的。
第一,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兼容并包的特性,历史上中华文化曾对阿拉伯文明和印度佛教中的文化进行接纳,这足以证明中华文化的这一特点。
第二,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西方文化传统,这是对西方文化的一种超越。马克思主义思想强调文化的开发性,主张要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去进行文化的多元化建设,其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和个人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对文化的批判有其科学的认知观点,同时马克思主义思想也是当代人类文明史中最为深刻且具有前瞻性的文化形态。
第三,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的民族性,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完全符合文化的客观发展规律。唯有民族的、多样的文化才能长期保持生机与活力,也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尽管说和谐世界的文化观念有利于我国文化流向海外,复杂的文化纷争有着一定的调和作用,但现代中华文化的安全问题依旧不容轻视。对此,我们首先是要处理好本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问题,也就是说要保持传统文化之精髓,而后对落后的文化思想加以改造,并提倡科学的生活发展模式,由此去更好的协调主导文化和多元文化的相互关系。再就是处在全球文化的碰撞交流中,我们要坚持“和而不同”的发展理念,剔除二元对立观,期间要广开渠道,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使用多种渠道和媒介去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并要将文化资源顺势转化为文化产品,力求在世界文化市场中推陈出新。还有就是要对与国家文化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建立健全,适时利用技术手段去促进网络媒体的规范化运行,如此方可深度维护国家文化安全[5]。
三、结束语
文化全球化,展现出了国际化交融和多元化理念以及开放性的文化市场等诸多特点。文化全球化,其实是遵循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发展逻辑而形成的,经济落后的国家,其文化必然会严重遭受到发达国家文化的冲击。在本民族文化生活方式遭受外界影响时,经济落后的国家一般情况下均会注重本土文化发展。面对着文化全球化不断变化的趋势,作为发展中的我国,一定要稳抓機遇,从容面对各项挑战,并做好多重文化的融合、在弘扬民族文化中探索开放化的人类性价值、加强文化自主性建设等各项工作,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文化强国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范玉刚.在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健全中回归“文化”本位[J].理论视野,2020(08):06-06.
[2]魏鹏举.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使命与产业内涵[J].新华文摘,2021(01):03-03.
[3]张娜,丁雪,刘媛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路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05):02-02.
[4]朱霁,彭军林.文化他者视角下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策略[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82-84.
[5]孔伟艳.未来30年我国文化繁荣发展的思路研究[J].全球化,2019(03):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