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和药物治疗小儿多动症的效果及其对家庭的影响
2021-02-24徐朝辉
徐朝辉
(鞍山市妇儿医院心理门诊,辽宁 鞍山 114000)
多动症是儿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又被称之为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征或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该病以儿童行为异常为主要特征[1]。小儿多动症患儿的智力基本正常或正常,但是患儿的情绪、行为、学习等能力会存在有不同程度的障碍,患儿在临床上的主要症状有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暂、情绪易冲动等,不仅仅影响患儿的健康成长和发育,更是给患儿的家庭带来了不良影响。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对多动症患儿展开临床治疗,一直是众多医学者重点研究的项目[2]。本次研究主要以小儿多动症患儿为对象,分析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诊治的80例小儿多动症患儿开展本次试验研究,将所有患儿随机均分为参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参照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7.35±2.68)岁;研究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7.87±2.13)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5~18岁患儿;主要临床症状为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暂、注意力集中困难、情绪冲动、活动过度等患儿;经韦氏儿童智力检测智商(IQ)高于80的患儿;患儿和患儿家长均对本次试验知情同意。排除标准:症状非发生于精神分裂症、广泛发育障碍以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病程过程中,且同时不能用人格障碍、分离障碍、焦虑障碍、心境障碍等疾病来解释。本次试验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给予该组患儿药物治疗:选取药物为盐酸哌甲酯(生产厂家: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1020678),在对患儿进行初始用药时,相关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执行小剂量原则,先将用药剂量控制在每日0.3~1.0 mg/kg,再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对患儿的应用剂量进行逐周递增,将递增用药应用剂量维持在2.5~5 mg,相关医护人员需要确保患儿的每日最大用药剂量不高20 mg,通常情况下,中午给予患儿的药物剂量为早晨的二分之一,于患儿饭后进行给药,以此来降低患儿出现为胃肠道不良反应和厌食等症状的概率。
1.2.2 研究组 该组患儿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心理治疗,包括:①家庭干预治疗。家庭是为多动症患儿展开治疗的关键所在,临床医护人员需要帮助患儿家长认识到“多动症”是一种疾病,需要对患儿各项问题持续发生和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单纯化的奖惩教育方式进行改善,对多动症患儿的实际期望水平进行改变,对患儿父母存在的心理负担进行降低。患儿父母需要加强对患儿的关注程度,提升处理儿童不良事件的能力,学习管理儿童的技巧。对不适合正常家庭功能成员问题和关系从源头上进行处理和解决,以多动症患儿为中心,重新建立其良好的适于患儿成长的家庭关系,对家庭成员间的认识水平、交流模式和教育方法等进行改善[3]。②行为矫正治疗。行为干预方案主要有在适宜的时间对患儿的某些行为进行干预,也可采取奖惩制度对患儿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矫正,患儿家长应加强对患儿不良行为的重视程度,并采取一些奖惩措施为患儿展开干预,如可以规定患儿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不能玩游戏,取消给予患儿的奖励品等,如此一来,可以帮助患儿更深刻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良行为,可令患儿进行充分地反省,有助于帮助患儿更好地纠正自身不良行为。给予患儿心理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将患儿存在的某些行为作为靶症状进行进一步临床治疗和处理,临床上可采取运动目标训练法为患儿展开干预,循序渐进地减少患儿存在的不良行为,一直到没有,如在对患儿的不良多动或冲动等缺陷型行为进行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为其选取适宜的临床治疗方法,包括消退法、暂时性隔离法、惩罚法、正性强化法等[3]。
1.3 观察指标 应用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评估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包括学习行为评分、心身行为评分、冲动行为评分、品行行为评分和多动指数5项因子,分数为0~3分,分数越低表示患儿的临床疗效越好;应用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所制定的家庭影响调查表评估两组患儿疾病对家庭产生的影响,观察记录紧张焦虑、担心影响学业、家庭活动破坏、难邀别人做客和同学纠纷出现的例数,对比各项占比。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取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与参照组学习行为评分、心身行为评分、冲动行为评分、品行行为评分和多动指数相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偏低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分,±s)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分,±s)
2.2 疾病对家庭产生的影响 与参照组紧张焦虑占比、担心影响学业占比、家庭活动破坏占比、难邀别人做客占比和同学纠纷占比相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偏低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疾病对家庭产生的影响对比[n(%)]
3 讨论
对多动症患儿展开临床治疗时,不仅需要考虑患儿的实际临床疗效,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患儿家庭的关注程度,只有采取适宜的科学的临床治疗方法对父母的不良心理进行改善,取得父母最大限度上的配合,才能促使患儿的临床治疗工作高效化、稳固化、突出化、持久化展开[4]。经过长时间的临床研究发现,对于多动症患儿,任何一种单一临床治疗方法均难以起到良好的持久的治疗效果,需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为其制订并且展开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方案[5]。
有具体研究[6]表明,多动症儿童行为问题会对其父母心理和家庭功能产生不良影响,经调查显示,在所有多动症患儿父母中,存在焦虑感和紧张感患儿父母所占比例可高达91%,家庭活动受到不良影响的所占比例可高达65%。就我国而言,家庭矛盾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当以及父母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有愤怒等情绪,相对比于正常家庭的父母来说,多动症患儿父母所具有的应激水平要高得多,心理压力也要更大,而对于患儿来说,父母的焦虑、紧张等情绪,会进一步对患儿的临床疗效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严重情况下,还会加重患儿的不良行为[7]。如患儿父母常常采取训斥的口吻教育患儿,给予患儿一些不必要的惩罚,患儿没有感受到充分的关心和爱护,会形成违抗、对抗等不良情绪,从而使得患儿和其父母之间产生冲突和争论等不良行为,基于此,在对患儿进行治疗的同时,对患儿父母的心理问题进行改善和解决具有积极意义[8]。相关医护人员需要对患儿父母展开健康教育,需要提升患儿父母对于多动症的认知,需要记得这是一种疾病,那些不良行为并非患儿的本意,患儿本身也承受着巨大的痛苦,父母需要给予患儿宽容,需要给予患儿更多的爱护和关心,需要对自身出现的负性情绪进行控制,这样才能够处理好家庭之间的关系,才能够为患儿的治疗提供良好的环境,才能够促使患儿得到更好地家庭治疗,实现临床治疗的稳定性和持久性[9]。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儿心理治疗,利用家人的力量,来改善患儿存在的情绪障碍、人际关系紧张以及自尊心不足等临床症状,来对患儿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和社会能力进行提升,另外,患儿父母需要与教师多交流、多沟通,需要给予患儿全方位的细致化的关心和爱护等,提升患儿临床疗效[10-19]。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与参照组学习行为评分、心身行为评分、冲动行为评分、品行行为评分和多动指数相比,研究组均明显偏低(P<0.05);与参照组紧张焦虑占比、担心影响学业占比、家庭活动破坏占比、难邀别人做客占比和同学纠纷占比相比,研究组均明显偏低(P<0.05)。说明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的应用有利于优化小儿多动症患儿的临床治疗工作。
综上所述,给予小儿多动症患儿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患儿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疾病对家庭产生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