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幼儿行为问题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鞍山市为例
2021-02-24武世龙
沈 阅,武世龙
(鞍山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0)
幼儿心理健康问题长期以来备受社会重视。教育部于2001年印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幼儿的安全保障和身心健康的发展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核心,要求幼儿园重点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1]。通过查阅21世纪前后我国有关幼儿行为问题的调查研究报告发现,我国的幼儿行为问题发生率长期居高不下,这一情况持续时间久且没有得到有效的重视,长此以往必将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本研究重点关注4~6岁幼儿的行为问题。由于幼儿自身缺少完成问卷的能力,且母亲和幼儿朝夕相处,对于幼儿性格和日常行为的了解水平最高,因而本研究将幼儿母亲作为主要调查对象。同时鞍山市作为我国中等经济发展地区中的典型代表,其幼儿行为问题的检出率、类型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可为我国中等经济发展地区幼儿行为问题的研究,带来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为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笔者选用广受国际认可的《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版)作为分析问卷可靠性的研究工具。研究对象确定为鞍山市4~6岁的幼儿,通过幼儿母亲填写的调查问卷,获取关于鞍山地区真实、准确、有效的4~6岁幼儿行为问题的研究数据。
2.文献分析法
为保证研究方向的准确,笔者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大量相关研究资料,主要查阅以幼儿行为问题为研究方向的文献著作、硕博毕业论文、期刊文章等,并基于对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归纳,基本掌握了研究幼儿行为问题的分析方法,找到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并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向。
(二)研究对象
研究区域为鞍山市所辖的4个区和海城市(鞍山市代管县级市),调研对象为区域内的三到五星级公立幼儿园、私立幼儿园和企业幼儿园所有在读的4~6岁幼儿,共计332人。
(三)研究工具
通过借鉴瞿巧玲对于幼儿行为问题的研究结果,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分析幼儿行为问题,依据Achenbach编制修订的量表内的45个行为问题制作调查问卷,请幼儿母亲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并将45个行为问题的回答分为三类:从来没有(0)、有时如此(1)和经常发生(2)。45个行为问题中主要涵盖6大类行为问题,分别是退缩行为问题(4项)、社交行为问题(5项)、注意行为问题(6项)、焦虑抑郁行为问题(5项)、违纪行为问题(5项)和攻击行为问题(8项),除此量表行为问题外保留13个行为问题用以衡量行为问题总分。通过计算Cronbach α系数分值以检验各系统的一致性,问卷行为问题总的Cronbach α系数得分为0.936,6个主要方面的Cronbach α系数具体得分情况:退缩行为0.723、社交行为0.701、注意行为0.765、焦虑抑郁行为0.812、违纪行为0.744、攻击行为0.843。
(四)研究程序
1.问卷的可靠性度量
正式调查前,研究者在鞍山市的铁东区、铁西区、立山区、千山区和海城市向部分幼儿母亲发放《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版)问卷70份,一个月内重复测量2次,重测信度为0.83,表明此问卷适合本次的调查研究。
2.问卷的发放与收集
确定发放的幼儿园后,在固定的时间以班级为单位,由调查团队统一组织幼儿园老师发放问卷。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填写,填写前统一组织查看填写指导和填写答疑,确保幼儿母亲全面理解调查问卷内容,根据自身实际填写问卷,从而得到真实、准确、有效的调查数据。收集问卷统一定在问卷发放一周后,共收集问卷371份。经过筛查,其中无效问卷49份,剔除后得到有效问卷332份。
3.数据的处理
本研究利用SPSS 20.0软件统计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
二、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主要包括4~6岁幼儿行为问题的一般性描述、4~6岁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及4~6岁幼儿行为问题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下的差异状况。
(一)4~6岁幼儿行为问题的一般性描述
由于本研究的对象是4~6岁幼儿群体,为便于区分不同年龄层的表现情况,因此将4~6岁幼儿按年龄段分为4~5岁幼儿和5~6岁幼儿两个层级,并分别研究目标群体行为问题的现状。
1.4 ~6岁幼儿行为问题的一般性描述
由表1可以看出,4~6岁幼儿行为问题在攻击行为方面均值得分4.63,处于最高;注意行为次之,均值得分3.36。这表明在4~6岁幼儿的行为问题中,攻击行为和注意行为比较常见,社交、注意、焦虑抑郁等其他行为出现较少。
表1 4~6岁幼儿行为问题的描述性统计
2.4 ~5岁幼儿行为问题的一般性描述
由表2可见,4~5岁幼儿除攻击行为和注意行为非常突出外,焦虑抑郁行为、违纪行为出现情况一般,退缩行为和社交行为较为少见。
表2 4~5岁幼儿行为问题的描述性统计
表3说明,5~6岁幼儿行为问题的分布情况和4~5岁幼儿一致,而且5~6岁幼儿行为问题的均值得分普遍高于4~5岁幼儿。由此可见,在更高年龄层幼儿行为问题的表现更为明显。
表3 5~6岁幼儿行为问题的描述性统计
(二)4~6岁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
为了便于分析,笔者采用平权处理法对得分数据做进一步处理,将不同维度的幼儿行为问题的得分相加汇总计算得分。即幼儿行为问题的总分=攻击行为得分+社交行为得分+注意行为得分+焦虑抑郁行为得分+违纪行为得分+退缩行为得分。由表1可知,幼儿行为问题各个维度分数求和汇总的得分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46,均值为12.24,标准差为8.245。界定标准范围定为幼儿行为问题总分均值+2个标准差,即12.24+2×8.245,得分低于标准范围的认定为幼儿不存在行为问题,反之则存在行为问题。
1.4 ~6岁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
从表4可以看出,332名调查对象中有45名幼儿行为问题超过了标准范围,说明这部分幼儿出现了行为问题,比例为13.6%。
表4 4~6岁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
2.4 ~6岁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布
从表5可知,不同性别的幼儿群体在行为问题上的检出率分布情况较为相近;5~6岁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4~5岁幼儿;非独生子女的幼儿行为检出率高于独生子女;企业和私立幼儿园的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公立幼儿园;四星级和五星级的幼儿园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三星级幼儿园;大班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比中班幼儿略高。
卢春泉也认为,乘用车市场无疑是一个诱人的领域,但动辄几百亿元的投资是现在的银隆无法承担的。而且,从目前的技术来看,钛酸锂电池确实无法满足乘用车的要求,银隆现阶段应该重点着眼公交车市场。
表5 4~6岁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布情况
(三)4~6岁幼儿行为问题在幼儿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状况
1.4 ~6岁幼儿行为问题各维度在幼儿性别上的差异状况
由表6可知,在6个主要的行为问题维度上不同性别的幼儿差异并不显著,说明幼儿性别差异对于幼儿的行为问题影响较小。
表6 4~6岁幼儿行为问题各维度在幼儿性别上的差异
2.4 ~6岁幼儿行为问题各维度在幼儿年龄上的差异状况
由表7可以看出,4~6岁各年龄层的幼儿在攻击、社交、注意、违纪和退缩行为问题的维度差异较小。在焦虑抑郁维度上,年龄差异P值<0.05,5~6岁的幼儿在焦虑抑郁维度的上下限分值均高于4~5岁幼儿,这印证了高年龄段幼儿在焦虑抑郁问题上表现更加严重。
表7 4~6岁幼儿行为问题各维度在幼儿年龄上的差异
3.4 ~6岁幼儿行为问题各维度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差异状况
由表8可知,是否为独生子女对幼儿行为问题的影响没有显著区别,说明家庭子女是否独生与幼儿行为问题的相关度较小。
表8 4~6岁幼儿行为问题各维度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4.4 ~6岁幼儿行为问题各维度在幼儿园性质上的差异状况
从表9可以看出,处于不同性质幼儿园的幼儿,在违纪问题的表现上存在显著差异。公立幼儿园的违纪行为问题维度明显低于企业幼儿园,说明公立幼儿园凭借规范的管理,在幼儿违纪问题上的表现较为优秀。
表9 4~6岁幼儿行为问题各维度在幼儿园性质上的差异
5.4 ~6岁幼儿行为问题各维度在幼儿母亲各维度上的差异状况
由表10可知,幼儿母亲的职业、经济收入水平和文化程度水平的高低,对于幼儿行为问题的影响差异较小,各行为问题的分值较为均衡,说明幼儿母亲的职业、收入和文化程度并不是影响幼儿行为问题的关键因素。
表10 4~6岁幼儿行为问题在幼儿母亲职业、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上的差异
三、讨论与分析
(一)鞍山市4~6岁幼儿总体行为问题检出率处于国内中等程度
通过调查研究可知,鞍山市4~6岁幼儿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3.6%。比照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该比率在国内处于中等水平。如刘云艳的研究显示我国各地幼儿总体行为问题的检出率范围在6%~26%[2];刘惠娟的研究发现,幼儿发生问题行为的检出率为32.07%[3];刘雅静的研究表明,学龄前幼儿表现出问题行为的比例为14.8%[4]。上述各项研究的结论存在一定的差异之处,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开展研究的时间不同;二是研究对象的年龄阶段有所区别;三是调查样本的数量差异;四是调研区域的不同。
(二)鞍山市4~6岁幼儿行为问题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
经过独立t检验,本研究得出男女幼儿各方面的行为问题差异较小的结论,这与国内部分学者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已有研究表明,男女幼儿受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不同影响分别有不同表现。而男孩的多巴胺含量明显高于女孩,也会造成行为问题在性别上的差异。多巴胺具有刺激人体兴奋的功能,男孩血液中多巴胺含量较多,更容易发生多动、攻击、社交等外放的肢体行为,更容易冲动、冒险。女孩的大脑发育早于男孩,所以女孩在情绪管理和交往表达方面优于男孩。如吴国连、白丽霞等学者的研究发现男孩更容易多动、社交、遗尿等问题[5],也佐证了男女性别差异对行为问题的影响。而出现研究结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样本范围和研究工具的不同。
(三)鞍山市4~6岁幼儿行为问题在年龄组上存在显著差异
本研究表明,幼儿行为问题在不同年龄的表现有明显差异,该结果与何海燕、宁曼等学者的研究结果相同[6]。另据金芳的研究显示,幼儿的行为问题和年龄增长成正相关,年龄越大,行为问题越严重,大班阶段的幼儿在行为问题上比中小班阶段的幼儿更加突出,即大班阶段是幼儿行为问题频发的高峰期[7]。该研究结果也与本文的研究结论相同。主要原因在于,幼儿时期是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不同年龄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心理问题也有所不同。这不仅与幼儿自身的性格特点有关,也与幼儿所处的社会和家庭环境、受到的教育、生长发育的条件有关。但也有学者持不同论点,如王文婧在2011年的调查研究中发现,3~6岁幼儿行为问题在年龄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8]。由于相关研究的测量工具、样本范围不同,所以得出不同的结果属于预料之内。
研究结果显示,5~6岁幼儿的焦虑抑郁的行为问题更加严重。其主要原因在于,到了5~6岁阶段,为了提高幼儿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幼儿园的教育方向逐渐转向知识的教学,教育内容从游戏式娱乐活动过渡到学习式教学。加之国内幼儿园存在严重的小学教育提前化的问题,父母的教育观念被导向提前,培养幼儿的识字算数等学习能力,以提前适应小学生活,如英语的字母、数学的加减法和语文的简单识字等,就造成了该阶段的幼儿在焦虑抑郁行为问题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
(四)鞍山市4~6岁幼儿违纪行为在不同性质的幼儿园存在显著差异
本研究发现,幼儿违纪行为的表现和幼儿园的性质息息相关。公立幼儿园在管理的规范化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透明的收费标准,统一的课程安排和高素质的师资水平,加上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人性化的管理体系,都有助于降低违纪行为的发生率。而私立幼儿园和企业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收费标准差距大,课程设置混乱,教师团队薪资制度不够规范,教师队伍的管理不够严谨,教师的心理诉求差异过大,导致了幼儿违纪行为问题出现的频率更高。
四、研究结论
经过分析鞍山市幼儿园4~6岁幼儿行为问题调查研究结果,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一)鞍山市4~6岁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在全国的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里处于中间位置,检出率为13.6%。行为问题大多表现不明显,检出率较高的行为问题是攻击行为、注意行为和社交行为。
(二)鞍山市4~6岁幼儿焦虑抑郁行为问题在不同年龄段表现差异明显,主要表现为5~6岁幼儿在焦虑抑郁维度的得分高于4~5岁,说明5~6岁幼儿焦虑抑郁的行为问题高于4~5岁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更为严重。
(三)鞍山市4~6岁幼儿违纪行为问题在不同性质幼儿园表现差异显著,企业幼儿园的幼儿违纪问题行为的表现,比私立幼儿园的幼儿和公立幼儿园的幼儿更加突出,私立幼儿园的幼儿出现违纪行为问题的概率,明显大于公立幼儿园的幼儿,公立幼儿园幼儿违纪行为问题较少。
(四)从整体表现上看,5~6岁是行为问题发生的高峰期,在得分结构不变的情况下,5~6岁幼儿的各个行为问题分值均高于4~5岁幼儿,说明5~6岁幼儿行为问题较4~5岁幼儿更为严重,随着年龄增长,各种行为问题表现都更为明显。
五、教育建议
(一)深入了解幼儿行为问题
当4~6岁幼儿出现行为问题的时候,母亲既要了解行为问题出现的原因,又要扮演好教师的角色,针对相关问题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抓住幼儿行为问题的主要原因,科学合理地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计划并给予鼓励和陪伴。对于外显型行为问题,母亲可以陪伴孩子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引导孩子关注并改善自身的行为问题。有效的外部引导和内部重视,可以从根本上发现和解决幼儿行为问题,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针对幼儿行为问题的年龄差异开展教育
在焦虑抑郁行为问题方面,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有着明显区别,5~6岁的幼儿问题行为表现明显高于4~5岁幼儿。针对这种情况,幼儿母亲应当客观对待幼儿的年龄差异,根据不同年龄段分别制定对应的教育和引导措施。比如4~5岁的幼儿正处于心理性格的启蒙期,在这一阶段要重点关注,给予引导和鼓励;对于5~6岁的幼儿,由于小学教育的幼儿化、提前化,且母亲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侧重于知识学习,对幼儿尚未成熟的心理造成巨大压力,极易引发各种行为问题,尤其是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因此,母亲应提高对表现出问题行为幼儿的关注,及时发现问题,对于出现心理问题的幼儿给予心理关怀和引导,遵循科学的方式方法,尊重幼儿成长的身心需求,理解幼儿自身成长的差异性,避免过度教育。
(三)要重视幼儿园性质差异对幼儿行为问题的影响
本研究表明,处于不同性质幼儿园的幼儿在行为问题的表现上存有差异。比较而言,公立幼儿园由于在教育方法、管理模式、师资力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所以表现更为优异。因此,幼儿母亲在择园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通过上网搜索、实地考察等方式,全面了解目标幼儿园的信息状况,如园区位置、周边环境、配套设施、管理模式、师资力量、教育评价等信息。选择幼儿园要做到“量孩而行”,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根据孩子的成长需求和家庭的经济状况选择匹配的幼儿园。持续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情况,重视幼儿的行为问题,积极配合幼儿园,扮演好母亲角色,引导幼儿建立健全健康的身心素质,促进幼儿从身体到心态的全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