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动沟通巧回应 一语中的妙点睛
——跟着美文学技法之“画龙点睛”

2021-02-24李仰臣安徽省界首市顾集中心学校

课外语文 2021年35期
关键词:画龙点睛君子兰点睛

⊙ 李仰臣(安徽省界首市顾集中心学校)

研读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考试大纲,不难发现对其中的“基础等级”做出了明确规定,即“中心突出”,达到此要求才能评为“一等卷”高分作文,这就强调了作文内容的关键所在。因此,考生作文时务必能够集中、鲜明地表达出情感、意图或观点、态度,并使这个中心贯穿全文始终,决定着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的运用,等等,最终创作出优秀的文章。

诚如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所说:“文章的思想仅仅正确是不够的,还应当善于把这些思想表达得让大家都能明白。”而“画龙点睛”,便是突出文章中心的一个有效做法,也就是在文章的关键地方用精练的语句巧妙点题,让读者清楚文章主旨,从而成就一篇龙蛇飞动的佳作,博得读者的青睐。

现在,请让我们跟着几篇美文学习一下“画龙点睛”的技巧吧!

一、开宗明义,篇首点睛。

戏曲主角上场时,一个精彩的亮相能夺人眼球;文章开头就某个人或物发表见解和看法,往往能够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使读者轻松地把握住文章的写作意图,此所谓“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西晋陆机)。例如刘湛秋《雨的四季》:“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这段话开篇点题,引出下文写春夏秋冬四季之雨,句中的“喜欢”和“美”又照应结尾的“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模本: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老舍《济南的冬天》)

文章开头通过济南与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温晴”的特点,从而赞誉它是个“宝地”,表达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情真意切。

仿写:

在花的世界里,虽然说野菊花没有牡丹的美丽高贵,也没有玫瑰的芬芳艳丽,它只是一种普普通通的小花,但是它的花美而不刺眼,显得那样朴素大方;花香而不刺鼻,闻着是那样使人清新舒畅。所以,我最喜欢野菊花。

(学生习作《野菊花》)

文章开篇点题,并把野菊花与牡丹、玫瑰巧作对比,进而突显它的花和香的特点,表达了最喜欢野菊花的感情,让读者一下子就抓住了意脉。

二、承上启下,篇中点睛。

在叙说故事的过程中,我们情感的琴弦被某个人或某件事触动了,当然会有很多话要说,有很多情要抒发,这时候就可以运用简洁的词句承上启下,既能突出文章中心,又使文章结构严谨,给读者带来一定的美感震撼。例如茅盾在《白杨礼赞》一文中多次点旨:“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强调了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歌颂了根据地的军民。

模本:

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一只蜜蜂能活多久?”

老梁回答说:“蜂王可以活三年,一只工蜂最多能活六个月。”

我说:“原来寿命这样短。你不是总得往蜂房外边打扫死蜜蜂么?”

老梁摇一摇头说:“从来不用。蜜蜂是很懂事的,活到限数,自己就悄悄死在外边,再也不回来了。”

我的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透过荔枝树林,我沉吟地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辛勤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

这天夜里,我做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杨朔《荔枝蜜》)

文段第1—4自然段记叙“我”和老梁关于蜜蜂寿命的一段对话。在此基础上,第5自然段运用“我的心不禁一颤:……”这个过渡段转入对蜜蜂的高尚品质的赞美,不但连缀、承转了文章前后两部分,还反映了“我”当时的心情。接下来,便水到渠成地赞美了农民们的奉献精神,叙议结合,情景交融。

仿文:

来到爸爸的办公室,我突然看到爸爸阳台上的那盆植物竟然开花了,于是感到很吃惊。“这是君子兰,一种观赏性极高的植物。”爸爸说,“我养了三四年都没有开花,甚至连叶子都没有变化,我一度认为自己买了假的君子兰呢。”

早就听说过君子兰的大名,它的生命力极强,即使有时一个月不浇水,它依然翠绿挺立,这不得不让人敬佩!而且,只要听到它的名字就知道这植物不简单。试想一下,能被称作“君子”的植物可不多,就像大家叫荷花“花中君子”一样。

其实,我一开始就挺佩服它。爸爸的办公室是坐南朝北,一年四季都几乎晒不到阳光,而且冬天冷夏天热。听爸爸说,他曾经几次养过绿萝,但最终都死了,只剩下这一株君子兰存活下来,如今竟然还开出了美丽鲜艳的花朵。

我突然明白了爸爸在阳台里放上这样一盆君子兰的原因。爸爸看着君子兰开花,相信君子兰也见证了爸爸一路向着理想进发。他就像这盆君子兰一样,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中,都默默奋斗,为了家庭,为了事业;就像君子兰那样,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只要努力地付出,最终自然有所收获。

我爱君子兰,也希望自己像君子兰一样,在逆境中永不屈服。

(学生习作《做人当如君子兰》)

小作者将视角投向爸爸办公室里的一盆君子兰身上,并赋予它鲜活的生命,通过描述让人如见其形。而后,作者以此为依托,由物及人,用“我突然明白了……”,抒写“在逆境中永不屈服”的感悟,点睛的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情感共鸣,使文章具有层递之美,意蕴之美。

三、卒章显志,结尾点睛。

前人评论杜甫诗歌时曾说过这样的话:“一篇之妙,在于落句。”这句话提醒写作者在集中笔墨记叙的基础上,文章结尾用一两句含义深远而简练的议论抒情句,一语破的,显示题旨。既能让读者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又能在结构上收束全文,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比如鲁迅《故乡》:“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作者画龙点睛,直抒感慨,启发人们要用自己的努力和斗争,去开辟一条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发人深省,引发思考。

模本: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作者主要回忆了自己童年时一次爬悬崖而在父亲的引导下脱险的经历,而后在文末告诉读者一条重要的人生经验:“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也就是说,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认真地解决一个一个小困难,终于会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这是作者对亲历事件的感悟,也是文章所阐明的道理,叫人警戒,令人拍案。

仿文:

现如今,我早已能够熟练地滑冰了,但对两年前学滑冰的情景仍记忆犹新。那次,我没有放弃,实现了我的追求。人生不也是如此吗?虽然时时会有摔倒,但不要放弃,而要坚强地站起来,完美自己的人生。

(学生习作《那次,我没有放弃》)

文章主要记叙“我”两年前虽然多次摔倒而坚持滑冰的经历,水到渠成地表达真切的感受,突出了人生道路上,“虽然时时会有摔倒,但不要放弃,而要坚强地站起来”,方能获得成功,完善自我,给读者以启发,并留下鲜明印象。

猜你喜欢

画龙点睛君子兰点睛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
“配角”也点睛
画“狮”点睛
伪君子
伪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