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2021-02-24黄永辉王玲俐谭娟沈传华吴华
黄永辉 王玲俐 谭娟 沈传华 吴华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 景德镇 333000)
胸腰段椎体作为胸椎与腰椎的共同活动区域,活动度较大,遭受暴力后极易引发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VCF)[1~2]。VCF 会引起剧烈疼痛及活动限制,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故需施以及时有效的治疗。针对椎体压缩性骨折,既往临床主要选用常规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虽能矫正脊柱后凸畸形,但需广泛剥离韧带等组织,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3]。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因具备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逐渐应用于临床[4]。但临床仍有少数医师对该手术的安全性存在质疑。基于此,本研究分析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在VCF 患者中的效果,旨在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2 月~2021 年2 月收治的50 例VCF 患者。纳入标准:经X 线片检查确诊为VCF;单节段骨折;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无脊髓与神经根损伤;病历资料未缺失。排除标准:既往存有神经疾病者;依从性较差者;伴有神经损伤者;陈旧性骨折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25 例。对照组女 12 例,男 13 例;年龄 49~81岁,平均年龄(63.79±2.54)岁。观察组女 10 例,男15 例;年龄 50~82 岁,平均年龄(63.82±2.59)岁。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全麻,仰卧位,以病椎棘突为中点作一8~10 cm 后正中切口,将棘上韧带切开,剥离骨膜向横突,将伤椎及四周的椎体椎板显现;把椎弓根螺钉放在与伤椎相邻的椎体内,在透视下确定椎弓根精准放入后,锁紧螺帽,并固定,进行复位,完成后置管引流,缝合切口,术毕。观察组行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全麻,俯卧位;X 线下定位患处,体表投影拟定置钉椎弓根中点,并做标记;确定病变椎体与相邻节段椎体椎弓根进针点后置入导丝,沿皮缘作1.5 cm 切口,分离皮下组织,选取适当椎弓根螺钉放入;按脊柱生理弯曲预弯固定棒,之后将预弯后的固定棒与椎弓根螺钉进行临时固定,复位后拧紧螺帽,并去除螺尾,取出固定棒,置管引流,缝合切口,术毕。两组术后均给予抗感染治疗,并观察至术后1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手术情况: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2)疼痛程度:于术前、术后1 个月以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5]评定,量表最高10 分,分数越高则疼痛越重。(3)腰椎功能:于术前、术后 1 个月以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6]量表评定,量表总分50 分,分数越高则腰椎功能改善越差。(4)Cobb 角:术前、术后 1 个月,定位脊柱侧弯倾斜角最大椎体为上下端椎,顺着头侧端椎上缘、尾侧端椎下缘画直线,并沿两线处各作一垂线,两线夹角即为Cobb 角。(5)椎体前缘高度:摄胸腰椎正侧位X 线片,记录术前与术后1 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6)并发症:记录压疮、出血、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 观察组各项手术相关指标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
表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
组别 n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对照组观察组25 25 tP 152.69±12.67 103.78±10.94 18.936 0.000 139.52±11.35 98.97±10.24 17.191 0.000 8.95±1.47 5.38±0.96 13.178 0.000
2.2 两组疼痛程度、 腰椎功能对比 术后1 个月,观察组VAS、ODI 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对比(分,)
表2 两组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对比(分,)
ODI 评分术前 术后1 个月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VAS 评分术前 术后1 个月25 25 tP 6.84±1.23 6.79±1.18 0.190 0.850 2.73±0.94 1.56±0.68 6.536 0.000 32.57±4.63 32.68±4.75 0.108 0.915 16.49±2.84 11.53±2.12 9.070 0.000
2.3 两组Cobb 角、 椎体前缘高度对比 术后1 个月,观察组Cobb 角较对照组小,椎体前缘高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Cobb 角、椎体前缘高度对比()
椎体前缘高度(mm)术前 术后1 个月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Cobb 角(°)术前 术后1 个月25 25 tP 33.45±4.36 33.52±4.48 0.073 0.942 18.95±3.83 14.12±2.71 6.672 0.000 13.26±2.17 13.32±2.28 0.124 0.902 18.73±3.24 22.51±3.97 4.781 0.000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例(%)]
3 讨论
VCF 作为临床多见的脊柱骨折类型,可引起腰背痛、胸腰椎不稳等症状,甚至造成脊柱后凸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7~8]。手术是治疗此病的主要措施,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既往最为常用的术式,其操作简便,能够促进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但该手术创伤较大,剥离组织较多,易损伤肌肉组织及脊神经后支,常遗留腰背疼痛等并发症,难以满足当前临床所需。
随着医学技术持续发展,微创术式在临床广泛运用。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项手术相关指标较优,VAS、ODI 评分、并发症发生率较低,Cobb 角较小,椎体前缘高度较高,提示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在VCF 患者治疗中效果更佳,具有出血量及并发症少、手术及住院时间短等特点,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延缓脊柱退变。分析原因为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在透视下进行操作,无须大切口显现椎旁肌肉,仅需作一1.5 cm 小切口即可,在保障良好手术效果的基础上可最大程度减轻手术对椎旁肌肉的损伤,加之手术期间的内固定操作是由穿刺针完成,可有效防止损伤椎旁肌肉,进而减少出血量,加快术后恢复[9~10]。同时,微创手术因切口小,可预防手术对腰背部结构、肌肉韧带复合体等组织造成损害,还可减少局部肌肉组织萎缩粘连产生纤维结缔组织,从而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最大限度保存腰背肌功能,加快患者术后腰椎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VCF 具有出血量更少及手术、住院时间更短的特点,并可减少并发症,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