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分析

2021-02-24武峻捷廖圣恺韩前乾徐志佳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智齿知晓率医学院校

武峻捷,廖圣恺,韩前乾,姜 晟,徐志佳,鲁 桐,宋 驰

许多口腔疾病来源于对口腔健康知识的认知不足和不恰当的口腔卫生行为,而当代大学生对于口腔卫生保健态度及就诊意愿并不积极,表明其对口腔健康仍未给予重视[1]。医学院校大学生具有医学专业知识优势,可利用医学院校大学生的专业优势在大学生中普及口腔保健知识,实现院校之间大学生口腔健康水平的整体提高[2]。为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使口腔健康的普及更有针对性及有效性,我们对安徽省5所医学院校的1 41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现作报道。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安徽省5所医学院校(蚌埠医学院、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皖南医学院)在校大学生共1 500名进行问卷调查。受调查者为医学院校在校学生,扣除资料不全者,共1 419名学生入选,其中男生586名,女生833名;城市生源486名,农村生源933名;医学专业788名,非医学专业631名。

1.2 方法 根据相关文献[3-5]编制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口腔健康知识了解、口腔健康行为正确率、对于口腔健康的态度及智齿相关知识、行为、态度等。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在蚌埠医学院、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和皖南医学院,每所院校抽取300人,现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现场发放、填写、检查、回收。共发放问卷1 500份,剔除无效问卷81份,共回收有效问卷1 419份,有效回收率为94.4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医学院校大学生对口腔知识的知晓率偏低,除对“氟可增加牙齿抗酸能力”知晓率为79.42%(1 127/1 419),“酸性物质是牙菌斑主要致龋物质”知晓率为63.78%(905/1 419)外,其他知识知晓率均低于60%。男生对氟可增加牙齿抗酸能力、茶是含氟最高的饮品、牙线可有效清理牙间隙、饮用水是人体氟摄取的主要来源的知晓率均低于女生(P<0.05~P<0.01);生源地农村学生对茶是含氟最高的饮品、牙线可有效清理牙间隙的知晓率均低于城市学生(P<0.05和P<0.01)(见表1)。

表1 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n;百分率(%)]

2.2 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行为情况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医学院校大学生在牙膏种类选择、刷牙方式、刷牙持续时间、更换牙刷频率、漱口液体的选择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在接受口腔健康教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行为情况[n;百分率(%)]

续表2

2.3 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态度情况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医学院校大学生中68.50%(972/1 419)认为接受口腔教育很有必要,但其中76.39%(1 084/1 419)认为不需要进行口腔健康检查,70.26%(997/1 419)在自身口腔健康评价中认为有微小疾病。不同性别学生在口腔健康检查必要性、牙签有利于口腔健康、刷牙目的、愿意接受口腔教育、自身口腔健康评价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生源地学生在口腔健康检查必要性、电动牙刷有利于口腔健康、刷牙目的、愿意接受口腔教育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2.4 医学院校大学生智齿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情况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医学院校大学生中16.42%(233/1 419)认为智齿是每个人都会长的,认为在生理期、妊娠期和感冒发烧情况下不能拔智齿的学生分别占70.26%和18.68%。女生在智齿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方面均优于男生(P<0.01);不同生源地学生在智齿拔除会瘦脸、阻生齿拔出后处理方面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见表4)。

表4 医学院校大学生智齿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情况[n;百分率(%)]

2.5 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获取途径情况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知识获取途径依次为媒体(57.15%)、书籍(54.62%)、知识宣传手册(51.16%)、朋友家人(39.82%)和相关讲座(29.74%)(见表5)。

表5 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获取途径情况[n;百分率(%)]

3 讨论

口腔健康相关信息普及的目标是让更多的人能够认知到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并能终生保持口腔的健康状态。我国口腔专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口腔科医生的人力资源尚且不足,医学院校大学生作为未来医疗事业的中流砥柱,也是未来医学知识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有研究[6]表明,医生群体的口腔知识仍较为缺乏,正确的口腔知识传递效率较低。因此扩大和加大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宣传的范围及力度具有深远意义[7]。目前,我国大学生对于个人的口腔健康较为重视,意识形态良好,这与其接受的教育水平较高关系密切,但是口腔保健意识相对薄弱,对很多口腔健康问题仍存有疑惑,因此口腔健康教育不可或缺,而以预防为主的应对疾病方式也将是我国医疗的发展趋势[8]。

3.1 安徽省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知识了解不足 本研究结果发现,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对于一般口腔知识如氟可增加牙齿抗酸能力知晓率可达70%以上,而对于专业性相对高的知识如茶是含氟最高的饮品、糖作用于牙的时间是致龋关键等知晓率均低于60%,甚至在50%以下,与马晟利等[9]研究结果相近,低于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发布的居民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60.1%这一数据。本次调查针对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医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中传播正确口腔知识的最主要有机组成部分,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低可能与接受知识的来源、接受知识的主动性、接受知识的效率有关。如何有效地将口腔知识传递给学生,是当前最主要的问题之一。这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口腔健康知识传播和教育的工作中需重点加强大学生,尤其是医学生的教育力度。

3.2 安徽省医学院大学生口腔态度及行为需得到正确指导 本次研究表明,安徽省医学院校大学生中68.50%(972/1 419)认为接受口腔教育很有必要,但其中76.39%(1084/1 419)认为不需要进行口腔健康检查,70.26%(997/1 419)在自身口腔健康评价中认为有微小疾病,这与王海林等[5]研究结果相似。据调查,大学生中55.60%能坚持每次刷牙持续3 min,女生刷牙持续时间3 min的比例高于男生,不同性别的医学院校大学生在牙膏种类选择、刷牙方式、更换牙刷频率、漱口液体的选择方面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女生比男生更加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有意识地在生活中注重口腔保健有很大关系。刷牙作为个人日常口腔保洁的方式,是各种口腔疾病最有效的预防方式。有研究[10]表明,青少年口腔溃疡与刷牙时间长短有关。郑鲁盼等[11]研究显示,使用温水刷牙有利于牙齿的健康,而冷水漱口会对牙齿造成极大的损伤,如形成牙结石、牙隐裂、牙龈出血等疾病。正确的刷牙方式及刷牙用品的选择是在保证不损伤牙齿的情况下有效清洁牙齿的重要保障。保证牙齿清洁且注重牙齿的健康,是大学生保护牙齿以防止牙体、牙髓、牙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基础[12]。

此外,本研究中有60.89%的大学生选择牙签作为口腔保健品来使用,选择牙线的却不超过半数。牙签和牙线虽同为牙齿邻面清洁的重要方式,但吕少辉[13]指出,牙签并不是青少年用来剔牙的有效工具,用牙签剔牙易刺伤牙乳头,使牙乳头萎缩并导致饭后食物嵌塞,使刷牙无法有效地清洁牙齿,造成牙齿存在龋坏等危险,最有益的牙齿邻面清洁方式依旧是使用牙线。

3.3 安徽省医学院校大学生智齿相关知识认知不足 我国16~25岁青少年中智齿的萌出率约为55%,大学生是高发群体,智齿冠周炎会严重影响学习及生活,严重者甚至引起颌面部间隙感染、第二磨牙松动、龋坏等并发症[14-16]。而在妊娠期及生理期萌出智齿对个人生理造成影响,妊娠期智齿冠周炎局部疼痛明显且易反复发作,这为妊娠期妇女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影响,而使用抗生素甚至会导致胎儿畸形[17-18]。本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医学院校大学生中女性较男性更了解智齿的相关知识,但了解依旧存在不足。24.74%的学生认为拔智齿是可以有效的瘦脸,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了解智齿生长的原因及过程。

3.4 安徽省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保证良好的口腔健康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在校学生们的口腔健康,而且有助于预防各种全身疾病。牙周病作为口腔常见疾病,在治疗中很难做到一劳永逸,其相关的健康教育在治疗后期的维护阶段扮演重要角色,定期健康维护控制菌斑和各种危险因子,也是预防口腔健康必不可少的[19-20]。本研究发现,医学院校在校学生对于口腔的卫生知识知晓率较低、态度良好、行为不符合健康要求,总体并不理想。龋病、牙周病逐渐成为大学生最常见的口腔疾病[21]。不少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忽略其危害任其发展,由轻微的病变最终发展为牙体缺失、全口牙疾患等严重的口腔疾病甚至全身疾病。因此,高校有必要注重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口腔健康知识,遇到口腔疾患时能及时处理、及时就医[22]。

本研究显示,安徽省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口腔知识的获取途径主要是通过媒体和书籍,而通过口腔讲座和知识宣传手册等获取知识的比例较小。当代年轻人主要通过网络媒体阅读获取信息,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进行口腔健康保健知识宣传,让更多的年轻人及时获得口腔知识[23]。利用社交媒体传播速度快、受众广的特点,可有效、迅速地传播信息。以微信为例,随着微信几年来使用量的提高,利用微信公众号传播信息的效率也越来越高。微信公众号还具有信息传播有效期长的优势,所推送的内容可以永久保存,可随时根据用户的需求相应被检索查看,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口腔健康宣传可有效地提高宣教效果[24]。

此外,讲座及宣传手册获取口腔知识目前虽然并非主要的获取途径,但却是最直接有效的传递方式,因此学校也应加强该方面的宣传,在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可采用多种方式:(1)定期在学校开展口腔健康讲座活动,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2)开设口腔健康保健课程,以选修课等形式,系统全面地讲授口腔健康知识;(3)加大“9·20”爱牙日活动的规模,普及全校师生,丰富宣传手册的内容,有效传递相关知识。医学生作为医疗事业的未来,是整个社会提高口腔健康水平的保障。在校学习时树立良好的口腔健康保健意识,规范口腔健康行为,是使其未来成为社会中健康口腔知识的传递者、宣传者必要的基础。

猜你喜欢

智齿知晓率医学院校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我陪妈妈拔智齿
拔不拔智齿,牙片说了算
拔不拔智齿,牙片说了算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
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刀在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