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巡逻在停火线上

2021-02-24

世纪风采 2021年2期
关键词:任务区观察员维和

2012年,在西撒的10名中国军官庆祝国庆节

2020年是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周年。中国军队先后参加了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4万余人次,有16名战友长眠在异国他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我曾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作为一名联合国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团的军事观察员,巡逻在停火线上。回想那一年,倍加感受到和平的来之不易和守护和平的艰难。

一、骆驼依然在哭泣

位于非洲西北部的西撒哈拉(简称“西撒”)是非洲的最后一块殖民地,面积26.6万平方公里,比江苏省的两倍还稍多一些,人口却不到60万,是世界上人烟最稀少、经济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进入西撒,这块贫瘠之地有了人类足迹。15世纪中叶,葡萄牙人入侵。1884年起,西班牙开始殖民统治。1976年西班牙退出后,摩洛哥、毛里塔尼亚、阿尔及利亚和当地武装波利萨里奥阵线(波方,又称“西撒人阵”)再次爆发混战。1979年毛里塔尼亚因战事不利退出战争,战争演变为摩洛哥和波方的长期武装冲突。战火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末,摩洛哥实际控制了靠近大西洋一侧约2/3地域,波方实际拥有剩余的1/3地域。

1991年4月,联合国安理会690号决议提出政治解决西撒问题的方案,建立了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团。联合国分别与摩洛哥和西撒人阵签署了军事协议,对西撒军事地理概念进行了界定,划分了停火线、缓冲区、限制行动区域,提出对战争期间遗留的地雷、未爆物的清理义务,同时明确由联合国授权的国际军事观察员履行监督停火任务期间的职责要求。同年9月,中国就派出了军事观察员并持续至今。

我身着军装,于2012年5月踏上了美丽而又原始的西撒。一下飞机,就想起了中学时代读过的台湾作家三毛的小说《哭泣的骆驼》《撒哈拉的故事》。连年战火,让这片沙漠停滞在了19世纪,几乎见不到现代工业,也看不到现代文明,只留下了数不清的地雷和大量集束炸弹、炮弹、火箭弹等战争未爆物,仅摩洛哥一方有记录可查的地雷就超过200万枚。尤其是双方实际停火线——沙墙附近,雷区警示牌如灌木丛一般密密麻麻。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但沙漠里的骆驼依然在哭泣。

二、独在异乡只能坚强

根据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要求,联合国军事观察员不携带武器执行任务。所以,我们进入西撒随时可能面临各种安全风险,除了军人必须承受的战场环境考验,还要面对自然环境和心理上的考验。

连年战乱导致了潜在的战场风险。军事观察员每天巡逻在停火线上,每天都要穿越雷区。西撒任务区刚设立的早期,人和动物被地雷炸伤、炸死的事件时有发生。在一批又一批维和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西撒境内现在已经有相对比较安全的巡逻线路,只要不发生严重的流沙造成地雷位移,平时只要沿着沙漠里的车辙印开车,相对是安全的。日常巡逻途中,经常能发现遗留在战场上的未爆物,因此我们每月都要集中进行销毁,这是非常危险的工作。

在一年任期内,我所在区域发生两次当地牧民被战场未爆物炸伤的事件。其中一个被未爆集束炸弹炸伤的11岁男孩,是我全程救助的。当时,我是所在观察员队的最高指挥官,牧民把小孩送到队里时已经完全休克了。我们对小孩进行急救的同时,立即启动应急程序,用直升机把这个小孩送到邻国阿尔及利亚治疗。幸运的是他最终康复了。

西撒的自然环境是极其恶劣的。不毛之地的西撒,高温与沙尘暴是它的名片。昼夜温差能达40度以上,夏季白天气温高居50度以上。而我们仍然需要每天外出巡逻。如此高温下,驾车行驶在茫茫沙漠里,车内的电台、空调,甚至是GPS往往都不工作了,就连带的矿泉水都非常烫手。大家都很担心随时由于各种原因而滞留在沙漠里,却又无法得到救援(气温超过48度,直升机是不能起飞的)。有一次过夜巡逻,凌晨的气温还在40度以上,我连续超过24小时没有休息和睡觉。在漫长而酷热的夏季里,机组人员随时都要打开飞机引擎检修,用水来给飞机降温,而我们却还要提心吊胆地执行直升机巡逻任务,为此有些观察员都悄悄写下了遗书。

孤独是每名军事观察员都要学会适应的。西撒任务区包括司令部和9个军事观察员队,沿冲突隔离区两边布署,负责每天的巡逻监督停火任务。我们10名来自中国的军事观察员,正好一个地方布署一位,平时都是独立与其他国家的观察员协同工作。因此,一年里的绝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独立代表着祖国,独自处理所有事情,几乎没有人可以商量。沙漠里没有手机信号,哪怕回到营地也只能简单地上网发电子邮件。营地互联网是租用的卫星通讯,费用很高,带宽很小,偶尔能通过QQ进行视频,却因为与国内8个小时的时差,常常无法与家人在线联系。记得刚下队报到的第三天,我就受领了第一次巡逻任务,是全程超过800公里的过夜巡逻,晚上睡在沙漠深处,失去了与家人的联系,第二天回到营地,立即收到了好多留言,都是远在国内的爱人想办法联系同一批其他中国观察员帮忙转达的。毕竟是执行维和任务,不知道危险什么时候会发生。最初两个月在队里朋友很少,加上训练、学习和艰苦的工作,我也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和苦闷。

三、为“中国制造”正名

受沟通渠道不畅和西方媒体误导等因素影响,一些外国军事观察员对中国缺乏全面了解,甚至抱有误解和偏见。比如,一句“EVERYTHING IS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了一切)就包含了很复杂的含义:大部分亚、非观察员是由衷地佩服和惊叹,中南美洲一些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是羡慕和遗憾,而一些欧洲人则是既嫉妒又愤恨又无奈。

对于“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不少外国人心里还有一个解释就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很多人始终抱着中国产品质量差的观念,一碰到劣质而又无法分辨原产地的东西都爱说“MADE IN CHINA”。记得刚到队里,我领了一个苍蝇拍,用一次就完全坏了,质量非常差。我就申请换一个好一点儿的,立马遭到了一群老队员的嘲讽:你们中国产的,能有什么质量?这事我耿耿于心半年之久。几个月后,我轮换到另一个队里代理队长,负责全面工作。有一天,我检查物资仓库,忽然发现这款苍蝇拍的包装,清楚显示是产自意大利。我立马叫来后勤官(一位意大利上尉),询问他这个苍蝇拍的质量如何?产自哪里?意大利上尉信誓旦旦地回答:“肯定产自中国,质量这么差!”我出示包装给他看。他震惊地说:“对不起,队长。这是产自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小城。但是,队长,我还是认为这应该产自中国。”当时,我意识到扭转西方人思维真的很难,还需要我们持续努力。不久后,我所在队安装污水处理设备。该设备非常先进,完全自动化,产自江苏南京。一群老外纷纷表示“不可思议,绝对震撼”。随即,我向全队人员简要介绍了“中国制造”,并播放了2014年南京青奥会宣传片,展示了美丽中国,不时赢得阵阵赞叹声。

四、终身难忘的国庆节

在联合国维和任务区,每逢本国的国庆节该国观察员可以就地休息一天,有些观察员会组织小型庆祝活动。在国庆节前,我们10名中国军官通过电话沟通协商,提前筹划工作安排,各自于国庆节前安排休假,到任务区司令部所在地(西撒首府阿尤恩)集合,隆重庆祝祖国生日。

临近国庆节,我们陆续到达阿尤恩,召开了临时党支部会议,专门商讨庆祝活动安排。2012年10月1日的一大早,全体中国军事观察员就开始忙碌起来,司令部区域到处悬挂着中国国旗、中国海报、中国对联等。我们邀请了包括西撒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非盟高级代表、维和部队司令和参谋长在内的全体司令部工作人员,举行了隆重的升旗仪式和盛大的国庆招待晚宴。在升旗仪式之前的茶息期间,我们准备了总部从国内寄来的中秋月饼,博得了阵阵惊叹和赞美。西撒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维和部队司令在讲话中赞颂了中国的伟大建设成就和对维护世界和平所做的贡献,并高度评价了中国观察员们的杰出表现。在祖国生日里,我们还收到了来自各国观察员们的热烈祝贺,收到了摩洛哥当地行政长官和摩方群众表示感谢的鲜花和礼物。

联合国维和任务区流行一句话:每位军事观察员都是本国的“大使”,担负着树立国家形象、维护和平与传播友谊的多重任务。我们利用国庆节、农历春节等节日,向任务区来自世界各地的军事观察员和民事人员,以及当地民众介绍中国,宣传中国文化,建立友谊的桥梁。特别是来自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巴拉圭等与中国未建交国家的观察员,在与他们的交往过程中,这种非官方的外交展现出强大的力量和良好的效果,无形中增进了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在他们心中的外交“天平”上为祖国增添了砝码。这些国家的战友们多次说:“虽然我们相互间没有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但这并不影响两国军事观察员在西撒结下深厚的战斗友谊。事实上我们自己并不清楚两国外交上的事,但我们了解富强友好的中国,我甚至羡慕成为一位中国人。我们也非常想去中国学习、旅游……”

在西撒的一年,我先后担任了军事观察员队的发电官、卫生官、车辆官、福利官、通信官、后勤官、作战官以及代理副队长、副队长和代理队长等职务。任期的后半程,由于各方面表现出色,我被国内指定为西撒任务区的中国领队。结束使命之际,维和部队司令授予我“OUTSTANDING”(出色)的最高服役评价,向我颁发了联合国维和勋章。

世界从来都是不平等的。过去,外国人都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对中国人的评价往往是吝啬赞美之词,尤其是西方人总是觉得自己高人一等。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开始走向国际舞台中央,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越来越得到认可。正如维和部队司令HAFIZ少将当面对我说的“你出色地完成了维和任务,为西撒任务区全体军事观察员作出了杰出榜样”!我曾是中国所有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普通一兵,我们用自己的真诚和汗水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猜你喜欢

任务区观察员维和
寻味利比里亚任务区
向维和英雄致敬
联合国维和任务区 公车管理系统
联合国恩德培基地
海外维和
海外维和步步惊心
海地大地震重创维和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