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联抗”司令部
2021-02-24李卜森
李卜森
黄逸峰(1906-1988)
李俊民(1905-1993)
联抗,全称是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直属纵队和鲁苏战区苏北指挥部第三纵队联合司令部。咋一看,那不是国民党的番号吗?确实是采用了国民党地方部队的番号,但实际上它是新四军内一支承担特殊使命的人民军队,是在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指引下,在苏北地区特殊历史条件下诞生的抗日武装。
1940 年初秋,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包围新四军立足未稳的黄桥根据地,国民党地方部队李明扬、陈泰运等部在我党长期工作下保持中立,以至我军顺利重创韩德勤,取得打击顽固派的重大胜利。但李明扬等地方势力害怕新四军渗入他们的地盘,要求划出一块缓冲地带,建立一支双方信任的中立军队驻守。陈毅同志认可此议,即授命已在李明扬司令部和陈泰运等部队活动数月并获得信任的黄逸峰、李俊民组建“联抗”部队。此二人属不二人选。
1940 年10 月10 日“联抗”成立,黄逸峰为司令,李俊民为副司令,卢志英为副司令兼参谋长。司令部里这三位是何许人也?均为1925 年加入共产党、久经考验的老共产党员。1927 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那天,参加上海三次武装起义的黄逸峰年仅21 岁,带一名纠察队员从国民党部队里救出被软禁的周恩来,展现出了他机智勇敢的一面。他以高昂的热情投身革命活动,发挥自己特有的宣传能力和组织能力,在所到之处建立多个革命团体和抗日团体。他先后被捕七次,不改初衷。抗战爆发后,他在广西教书时结识了国民党坚持抗战的元老、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济深,黄的敌后游击战主张得到李的赞赏,推荐黄担任鲁苏战区党政分会中将委员。1939 年10 月,黄逸峰回苏北,原打算在家乡组织抗日武装,途经兴化被国民党八十九军刘穆菲挽留,晚宴上看到一位陪客很面熟,四目相顾,没有声张。原来,1928 年他以南通特委书记身份到南通,传达省委要求各地组织暴动的指示时,此人认为当时南通我党力量十分薄弱,不宜盲目暴动……就是他,李俊民!饭后二人相约上街散步。四顾无人,黄逸峰悄悄说:“我没有变!”李俊民悄悄回应:“我也没有变!”双手相握,从此二人成为并肩战斗的亲密战友。
贺敏学夫妇和贺子珍(前左)
黄逸峰离开兴化一段时间,回来后发现李俊民已辞职回家,责怪韩德勤不该放走李俊民,韩再将李召回,任命李为省秘书厅秘书。李俊民知道是黄逸峰的意思,于是乘小火轮回兴化。一上岸听到卖报的叫唤“特大新闻”,看到报纸标题大吃一惊:南京一批政客发表“反共宣言”!李俊民跑到韩德勤的“省政府”,秘书长约他谈话,均是那篇“宣言”的论调,即“今后诸事,反共第一”!李俊民出门,一口气跑到黄逸峰住所,告诉他“我们必须立即离开此地”!黄去打听,得知兴化所有轮船都被韩德勤控制,只有一条属于李明扬部的小火轮停在兴化,可自由出入。黄逸峰找了一个同乡帮忙,带出了被韩德勤软禁的税警总团团长陈泰运,三人一同上了那只小火轮。韩德勤发现黄逸峰、李俊民不辞而别,派人追赶……月余,三人终于绕道抵达泰州李明扬部。黄逸峰帮陈泰运发函向上告状,逼韩德勤将并吞的4000人马归还陈泰运,并建议李明扬与陈泰运结盟对付韩德勤;李俊民也建议李明扬释放泰州地下党领导人孙毅等,以便同新四军保持友好关系;黄逸峰还向李明扬推荐季方担任他的参谋长,李俊民担任李明扬的主任秘书,李俊民又召集了一批抗日干部进入这支部队。
李俊民1925 年在武汉大学入党后担任该校党支部书记,同时担任武汉区委组织部干事,稍后改任组织部(部长陈潭秋)、兼宣传部的秘书,又在董必武主编的党报《楚光日报》当编辑,还代替郭沫若去黄埔军校六期讲授“革命文学”课。他按陈潭秋的指示,组织大批进步学生反击“国家主义派”时被军阀当局逮捕,还是董必武出面动员社会舆论解救的。在两位中国共产党创始人董必武、陈潭秋身边工作,言传身教,李俊民的革命意志更为坚定。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汪精卫叛变大肆搜捕屠杀共产党人,刚担任汉口市委宣传部长的李俊民按党的指示转移至上海,不幸接头地点被破坏。他设法在南通接上组织关系,但发现有人来南通找他去南京国民党中央当官,即迅速转移到上海逃避。自此他开始从事文学创作,用笔杆宣传革命和共产主义。他的作品获得鲁迅的赞扬,鲁迅还帮他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他1929 年再次失去组织关系,辗转到北京参加组建“北方左联”,任秘书长。后来在济南任教,吸引了许多进步青年,其中多人成长为革命干部。
卢沟桥一声炮响,李俊民立即回南通,创办了抗日报纸《新通报》,转载新华社的新闻,传播共产党中央的声音。一群热血青年到报社向李俊民请教“无法去延安怎么办”。李俊民动员他们留在本地宣传群众,开展广泛的抗日活动。该报于1939 年秋被国民党县党部捣毁,此时李俊民已与一批进步人士、共产党员进入南通地区颇有抗日倾向的部队“特务总队”。其头领丁维藩任命李俊民为秘书长,隔了两天又任命他兼任参谋长,对他言听计从。李俊民会同政工处的朋友们先从整顿军纪、不扰百姓开始,改造这支军队。李俊民向丁维藩建议同李明扬联合,并代表丁与李明扬谈判;但韩德勤策动打入李明扬部队的“鹰犬”张翼,设计逮捕了丁维藩,以重兵包围“特务总队”,逼其缴械。队伍分崩离析,李俊民只得宣布“特务总队”解散,带领政工人员突围。他无奈在家面壁思过,韩德勤八十九军政治部主任刘穆菲邀他去八十九军,李俊民征求两位党员朋友的意见,认为“去看看也无妨”。其后,李才与黄逸峰偶尔相遇,走到一起。
“联抗”成立不久,1941 年2月,黄逸峰由陈毅、朱克靖介绍重新入党;同时,李俊民由一师粟裕、政委刘炎介绍重新入党。李俊民,一介书生,温文尔雅,不会带兵,怎会受到陈毅和多方面重视?怎么当司令?1941 年9 月,李俊民被调至四分区做行政工作,但他是黄逸峰不可或缺的助手和智囊,1942 年黄逸峰又打报告要求将李俊民调回“联抗”,仍为副司令。被战友们亲切地称为“才子司令”的李俊民,1943 年初又兼任了紫石县(含如今的海安)县长。实际上,黄逸峰也是文人,没有带过兵,但他们都充分理解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又能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智慧、策略和战争经验,把握对手的弱点和要害,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文人当司令,是“联抗”部队的特色,他们儒雅的学者风度对内增强了官兵的文化素养和亲和力;对外交往又平添了几分影响力。
副司令兼参谋长卢志英是我党情报战线的精英。他在北京、东北、陕西、南京、上海、江西、贵州等地从事地下情报工作十多年,成绩卓著,尤其在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前夕,他和战友们截获蒋介石密谋进攻苏区的“铁桶”计划,及时转交苏区周恩来,使红军顺利突围踏上长征路。毛泽东感叹:“红军得以生存,卢志英功不可没!”卢志英勤奋好学,自学了三国外语,在几个军官学校受过训练,又在旧式军队中经受磨练,见多识广,机智勇敢。进入“联抗”前,他在上海完成了为新四军筹得一批药品和武器的任务,又在江南一线组织了一支活跃的抗日游击队,有力配合了新四军的东进。
卢志英(左)与儿子卢大容的合影
在”联抗”,卢志英是主要的军事干部。李俊民曾对卢志英儿子卢大容坦承:“卢志英同志会打仗,我和黄逸峰都不会打仗,所以打仗都靠他指挥。”1941 年几次阻击敌伪“扫荡”和讨伐投敌的李长江的战斗,都由卢志英指挥,陈毅称赞他是“不可多得的军事家”。“联抗”初期的干部训练班,卢志英主讲军事课。他讲课有理论、有实践经验,生动活泼,大家爱听,对提高“联抗”部队的军事素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卢志英在“联抗”只工作了一年多,就被中央调回上海,重建那边的情报网。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党的召唤就是他的使命,他一往无前,为党的事业,为人民解放,牺牲了自己的一切,立下不朽的功勋。卢志英被捕后,敌人使尽一切残酷手段无法使他屈服,又不敢公开杀害他,竟偷偷将他活埋于雨花台后山!他给我们留下八个大字:胜利在望,死而无怨!他是“联抗”的英雄,共产党人的楷模,是亿万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
老红军贺敏学被调任“联抗”的参谋长。他是1927 年领导永新农民暴动后带领队伍第一个上井冈山的共产党员,在他对袁文才、王佐等人卓有成效的思想工作下,毛泽东领导的红军顺利入驻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红色根据地。他居功至伟,但从不宣扬自己,而是脚踏实地,勤奋地为党为军队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在多年的战争环境下积累了丰富的带兵和战斗经验,对整顿和提高“联抗”军队的素质与战斗力十分有效。李俊民有一段时间同贺敏学一起去打敌顽张星炳,看到他战场上从容不迫,指挥若定,使自己也“倍增豪气”!
贺敏学为人低调,不讲条件,自降待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是毛泽东的大舅子,但他的同事和上级几乎没人知道此情。“文革”期间有上级整他,还被造反派关进监牢,他仍不自我表白,直至周恩来得知后下令释放!他高风亮节,积劳成疾,去世后骨灰回归井冈山。他的级别不高,但去世时中央还是给予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赞誉。
“联抗”部队佩戴的臂章
1943 年,日寇将我四分区划为第一期“清乡实验区”,进行疯狂“扫荡”。4 月,汤景延奉命带领“汤团”(通海自卫团和崇明警卫团合并)600 余人成功打入敌伪军队,在日寇、汉奸和众多特工的密切监视下,配合我军民反“扫荡”斗争;他们藉口做生意自筹军饷,开辟了一条水上运输秘密通道,为我四分区输送了大量紧缺物资。在十分敏感和危险的环境下,无一人泄密,无一人叛逃,在9 月举行暴动,消灭众多汉奸特务,带着一批军火物资安全返回,深受边区军民赞誉。“汤团”编为新四军一师独立团后,至12 月并入“联抗”部队,“联抗”司令部又多了一位传奇人物——汤景延副司令。
汤景延在“联抗”的时间不长,1944 年7 月离开“联抗”去党校学习,“联抗”也在10 月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汤景延后来担任过苏中独立总队总队长,华中海防司令等职。1948 年2 月,他奉命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苏浙纵队副司令,与司令丁锡山一同带队乘海船赴江南,准备联合江浙游击队开辟敌后根据地。他们60 多名指战员在奉贤县沿海登陆时,被2000 多名国民党军包围,双方昼夜激战,终因敌众我寡,丁锡山司令牺牲,汤景延重伤被俘!
汤景延早年在李长江部下当兵时,与新四军挺进纵队有接触,认识到共产党才是真抗日,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于是毅然投奔了新四军。他1942 年加入共产党,成为一名“特别党员”。这次出征江南,任务十分艰难,他已做好了可能牺牲的准备。他被捕后监禁数月,面对高官厚禄引诱和酷刑折磨坚贞不屈。他对同监的上海工人领袖王孝和说:“革命就要成功了,我们就是在上海插上红旗的前一秒最后流血的人,这是光荣!”就义前上囚车,他神态自若,挺胸高呼:“打倒蒋介石!”“人民万岁!”“毛主席万岁!”在江湾刑场,面对杀手和记者,他宣告:“我是一个共产党员,这是我的骄傲!共产党是爱国的政党,是为人民服务的,跟你们国民党完全不同!…毛主席的队伍就要来了!”他面对枪口,毅然挺立,为盼望解放的上海人民展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大无畏的光辉形象。
“联抗”司令部里这批20 世纪的“00 后”都是热忱的爱国者,都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们面对日寇的铁蹄,自觉走上苏北这块热土,在党的指挥下举起了一面鲜明的战旗。“联抗”在陈毅同志直接领导下,排除万难,胜利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并为我党我军培养了一批军事干部和政工干部,在苏北抗日战争历史上书写了浓重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