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联合神经营养药治疗原发性股外侧皮神经炎30例
2021-02-24王雪洁谢道俊
王雪洁,谢道俊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12;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31)
股外侧皮神经炎(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uropathy,LFCN)属于周围神经病变,又称为感觉异常性股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皮神经炎,由多种病因引起股外侧皮神经损伤所致,有原发性、继发性或症状性之分。本病呈慢性病程,可反复发作。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尚无特效药物,多采用B族维生素、卡马西平、止痛镇静剂或局部封闭等治疗。LFCN在中医学中可归属于“痹证”范畴,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具有益气温经、和血通痹的功效,是治疗痹证的经典名方。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治疗LFCN方面积累了多年的临床经验,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联合神经营养药治疗原发性LFCN,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符合第7版《神经病学》LFCN的诊断标准。主要临床表现:多数患者为一侧大腿前外侧下2/3区域的皮肤感觉异常,也可两侧同时受累,可有疼痛、针刺感、蚁行感和麻木或烧灼感;这种感觉在久站或长时间步行后症状加重。体格检查:患者大腿外侧皮肤可以有感觉过敏,或者感觉减退甚至消失;后伸髋关节活动时可使疼痛症状加重,髂前上棘内下方(3~6 cm)压痛(+),髂前上棘内侧(1~5 cm)压痛(+),Tinel征阳性;患侧肢体无肌肉萎缩,且无运动障碍。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无药物过敏史;③患侧股外侧皮神经在肌电图上显示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e,SCV)异常;④患者同意本治疗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②因急性损伤或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引起症状;③患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精神方面疾病或其他疾病不适合参加试验;④未按要求服药;⑤肝肾功能不全及处于哺乳期、妊娠期;⑥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
1.4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来源于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安徽中医院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患者,共60例,均为单侧患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1~67岁,平均年龄(53.37±6.40)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1个月,平均病程(5.37±2.02)个月。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9~64岁,平均年龄(54.57±6.13)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3个月,平均病程(5.92±2.33)个月。两组患者病程、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性别:χ
=0.069,P
=0.793;年龄:t
=-0.742,P
=0.461;病程:t
=0.960,P
=0.345),具有可比性。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对照组 口服甲钴胺分散片(江苏四环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80290;规格:每粒0.5 mg),每次0.5 mg,每日3次;维生素B片(上海新黄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1020307;规格:每粒10 mg),每次10 mg,每日3次;维生素B片(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1022860;规格:每粒10 mg),每次10 mg,每日3次。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
2.1.2 治疗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30 g,鸡血藤、路路通各15 g,当归、炒白芍各12 g,桂枝、生姜、大枣、木瓜各9 g)。伴有肌肤麻木不仁者,加海桐皮15 g、薏苡仁30 g、牛膝9 g;伴有疼痛剧烈者,加全蝎5 g、蜈蚣6 g、细辛3 g;伴有腰膝酸痛者,加桑寄生15 g、续断9 g。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 mL,分2次温服,早晚各1次,2周为1个疗程。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2.2.1 疼痛、麻木程度测定 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价患者的疼痛、麻木程度。
2.2.2 患侧股外侧皮神经SCV测定 参照文献[3-4]的方法,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海鲨-NDI-092)检测SCV。将表面电极置于腹股沟韧带之上,髂前上棘内侧1 cm处刺激;或者在腹股沟韧带之下、缝匠肌起点处刺激。于髂前上棘和髌骨外缘之连线上某一点用表面电极记录。活动电极置于髂前上棘下方17~20 cm处,参考电极置于活动电极远侧3 cm处。刺激与记录电极之间接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反复寻找最佳位点,最佳刺激点以患者感受到大腿前外侧(LFCN神经支配区域)受到电刺激辐射的感觉为准。
2.2.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疗效标准。痊愈:异常感觉(如麻木、疼痛、蚁行感、灼热)完全消失,体格检查患肢皮肤感觉恢复正常;显效:异常感觉明显缓解,体格检查患肢皮肤感觉恢复正常,但在疲劳、久行或受凉后可能会出现轻度的感觉异常;有效:上述症状及体格检查均有好转;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麻木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麻木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麻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且治疗组下降程度更为明显(P
<0.05)。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麻木评分比较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股外侧皮神经SCV值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患侧SCV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外侧皮神经SCV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
<0.05),且治疗组SCV增加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见表2。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股外侧皮神经SCV值比较
3.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合平均秩次可认为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3。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4 讨论
股外侧皮神经通常起源于L和L神经根前支,从腰大肌外侧离开腰椎,穿过髂肌筋膜,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穿出,分布于大腿前外侧肌肤。引起LFCN的病因有很多,有研究表明,大多数LFCN病例是特发性的,最常见的病因是肥胖,其他病因还有穿着紧身衣、盆腔炎、妊娠、药物中毒、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此外,外科手术引起的医源性伤害也会导致LFCN。LFCN常容易复发,目前手术治疗的疗效尚存在争议。
LFCN可归属于中医学“痹证”“肌痹”“着痹”“皮痹”“血痹”等范畴。在古代文献中亦有大量的相关论述,如《素问·痹论》中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表述,《济生方》中有“皮痹之为病……皮肤无所知觉”的表述。
本病病机多因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再遇风寒湿邪侵袭或劳损跌伤,以致卫阳遏、经脉阻,进而气血运行不畅、肌肤失养,久则累及肝肾,致患处出现皮肤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黄芪桂枝五物汤可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但迄今对治疗LFCN的报道甚少。
《金匮要略》记载:“血痹……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素问·逆调论》载:“营气虚则不仁。”黄芪桂枝五物汤具有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之功效,方中黄芪甘温益气,补在表之卫气;桂枝散寒温经通脉,与黄芪配伍,益气温阳、和血通经。桂枝得黄芪益气而振卫阳,黄芪得桂枝固表而不留邪,芍药养血和营、平肝止痛,鸡血藤、木瓜、路路通活血通络、舒筋止痛,当归活血止痛,为“血中气药”,使补而不滞,生姜、大枣调和营卫、调和诸药。对肌肤麻木不仁者,加海桐皮祛风湿、通经络,薏苡仁甘淡利湿、除痹,牛膝活血祛瘀、补益肝肾、强筋健骨;疼痛剧烈者,加全蝎、蜈蚣以息风镇痉、通络止痛,细辛主入少阴经,尤能止痛;腰膝酸痛者,加桑寄生、续断以补肝肾、祛风湿、壮筋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调节血糖、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抗疲劳等作用。白芍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效果。研究表明,木瓜与芍药配伍,对腰椎骨质增生所致的腿痛、腰痛等临床症状有显著效果。糖尿病单神经病变易累及股外侧皮神经,研究表明,氧化应激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过程中的关键因素。鸡血藤提取物具有确切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并且增加其活性,治疗氧化应激相关疾病。当归含有的苯酞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还具有抗炎、镇痛作用。
甲钴胺是维生素B的一种辅酶,即甲基转移酶,该甲基可通过增强神经细胞中核酸、蛋白质的合成,促进髓鞘中卵磷脂的合成,增加维生素B在周围神经中的含量,从而促进周围神经的修复。维生素B在体内主要以焦磷酸硫胺的形式存在,焦磷酸硫胺的缺乏引起糖代谢障碍,能量供应不足,导致神经功能损害,从而出现感觉异常等周围神经病症状。维生素B参与体内脱硫基、脱氨基、脱羧基和转胺基等多种酶的功能,还参与脂肪和氨基酸的生化代谢,在周围神经病中应用广泛。研究表明,维生素B可增强维生素B的功效和维生素B在神经性疼痛中的作用。因此,本实验采用了大剂量B族维生素的鸡尾酒疗法,结果表明该疗法对LFCN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的疼痛、麻木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加明显(P
<0.05);两组患者的患侧股外侧皮神经SCV值均明显增加,且治疗组的患侧股外侧皮神经SCV值较对照组增加为更明显(P
<0.05)。综上所述,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联合神经营养药治疗LFCN,疗效显著。但是本研究未能阐明其治疗LFCN的内在机制,后期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