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毕飞宇小说女性形象的韧性特征

2021-02-23陈娜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韧劲毕飞宇男权

摘 要: 毕飞宇被称为最会写女性的男作家,在他的笔下塑造了众多的鲜活女性形象,她们身上有着强大的韧劲。她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但是她们在困境中始终不曾放弃,不曾气馁,以自身强大的韧劲去面对生命中接踵而来的困境。这种韧劲是柔软而坚固,是温柔而坚持,是坚韧不拔;同时,这种韧劲体现出女性独特的应对困境的方式。本文将从隐忍而坚韧、双重伤害下的坚持、对女性命运的关怀三个方面阐释毕飞宇笔下女性的韧性特征。

关键词:毕飞宇 女性形象 韧性

毕飞宇在《沿途的秘密》中提到:中国女性特有的韧性使她们在做出某种努力的时候,自身洋溢无力回天还挣扎、到了黄河不死心的悲劇气氛。她们那种抑制感,那种痛,那种不甘,实在令人心碎。a在《说文解字》中对“韧”的解释是:柔而固也。“韧”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受外力作用时,虽然变形而不易折断;柔软而结实(跟“脆”相对)。b “韧”是一种对于生活的极大热忱,在夹缝中的奋力生长的品质。

中国有句老话:女人如水。女人如水便是毕飞宇作品中的充满韧劲的女性最为贴切的解释。水流在流动的过程中,如果遇到石块或者更大物体阻碍其向前流动,这时水不会横冲直撞,也不会停滞不前,而是会选择绕过障碍物,缓缓向前流动,看似顺应了障碍物,但是却达到自己的向前的目标。水流还会根据地形改变自己的形状,只是为了流向更远的地方。女人如水,这便是女性的独有韧劲。女性的韧劲和顺世是不相同的,顺世是一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为了融入周围的世界,失去自己的棱角,最后成为芸芸众生中无关紧要的一个;而女性的韧劲则是在隐忍中坚持,在妥协中追求,始终坚韧不拔,是一个女性在强大压力之下的生存哲学。

一、隐忍而坚韧

毕飞宇说过:“我作品的思想意味或者母题是‘伤害。作品读完以后,给人的感觉是不愉快的、压抑的。我的美学趣味是喜欢悲剧。”c正是因为毕飞宇的美学追求是悲剧。所以,疼痛始终都是毕飞宇笔下女性生活的关键词。毕飞宇笔下的女性也一直处于苦难的循环之中,始终无法摆脱苦难。但是毕飞宇笔下的女性始终在困境面前充满着韧劲。无论困苦怎么打压女性,她们都顽强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之上。始终对女性的生存状态充满高度关注的毕飞宇发现了女性在困境中的韧劲,然后将这种韧劲投射到他笔下的女性形象身上。这种韧劲或表现为隐忍而坚持,或者表现为以柔克刚,或者表现为坚韧不拔。但是无论女性的韧劲以何种方式呈现,无疑都组成了毕飞宇笔下隐忍而坚韧的女性群像。

毕飞宇笔下的女性在困境之中都有隐忍的一面。毕飞宇笔下的女性就是这样,面对任何生活的打击,都不动声色地接受着,没有一丝丝的抱怨,没有一丝丝的逃避。毕飞宇笔下的女性以超出常人的韧劲面对和接受着生活中的不幸与挫折。但是没有在苦难中发出自己的呐喊,并不意味着这些女性成了生活的傀儡。她们始终对美好的事物满怀着期待,在痛苦与磨难中坚守自己对幸福生活的向往。隐忍只是为了找准时机,找到更好的方式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比如玉秧会紧紧抓住魏向东作为可以改变她现状的救命稻草。玉秀会在郭左出现的时候牢牢地抓住爱情,会在积极地讨好郭巧巧这个可以制服玉米的人。隐忍而坚持是女性在重重的苦难中的生存哲学,体现出女性身上强大的对于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这是一种可以为了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美好生活而选择一时的隐忍,无论当时是怎样的困苦,受到别人怎样的侮辱,都选择假意的忍让。但是,她们心中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对于生活的追求。

女性的这种隐忍不仅体现了女性适应生存环境和开拓生活道路的强大能力,也凸显了女性在困境中所展现出来的以柔克刚的力量。毕飞宇曾经说过:“我写的悲剧不是英雄史诗式的,基本上是家长里短的,一般讲不喜欢悲壮的,大场面的,巨大冲突的。我喜欢的悲剧是发自内心,不声不响,外人是看不见的。比如筱燕秋、玉米、玉秀都是静悄悄的。我特别渴望真正的写实,把生活的本来面貌展现出来。当一个人遇到不幸时,承受痛苦都是安静的、沉静的、自我消化的。我希望我的小说在这一点上切合我们的生活、心理的写实,写肉眼看不到的悲剧。”d 正是在这样的信念的准则的指导下,毕飞宇笔下的女性在面对生活困境时都是柔软的,都是自我消化的。所以女性一直都在以静悄悄的方式去面对生活的困境。这种静悄悄具有一种“四两拨千斤”之势。所以,女性的柔软是一种以柔克刚的力量。玉米会嫁给比自己年长很多岁的郭家兴以获得自己梦寐以求的权力,最后玉米做到了。她不仅为自己找了工作,还试图为玉秀找到工作,成为别人羡慕的官太太。正是因为女性所面对的压力是强大的,所以女性才能选择隐忍。但是隐忍的结局是女性最后得偿所愿。相比头破血流地去反抗,这种以柔克刚的力量更加适合女性追求自己的理想。

毕飞宇笔下女性在困境中的隐忍真实地反映了女性生存的最为真实的状态,也反映出所处时代的最为本质的特征。她们隐忍的目的是找寻机会去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女性一直生活在强大的压迫之下,女性这份隐忍使得女性身上特有的韧劲展现出一种专属女性的强大的以柔克刚的力量。这种力量极大地展现了女性身上所特有的生命张力和生命的韧劲。毕飞宇对女性的这种隐忍的生存选择都没有做出自己的评价,他始终对女性的这种隐忍抱着一种客观的态度。这说明毕飞宇对于女性的关注一直都是保持一种冷静、客观的态度。正是这种冷静客观的态度使得毕飞宇在发现女性以隐忍面对困境时,没有立刻做出自己的主观判断,而是继续以冷静的姿态去关注着女性的生活。所以毕飞宇在发现女性具有隐忍一面的同时,也发现了女性身上具有坚韧不拔的一面。隐忍是女性特有的柔软的一面,而坚韧不拔则是女性坚硬的一面。这一刚一柔构成了毕飞宇笔下鲜活的女性形象。

女性韧劲里的坚韧不拔是女性坚强的一面。女性坚韧不拔的品质使得女性在重重的困境中能够泰然处之。坚韧不拔是始终意念坚定,不会轻易动摇。女性的韧劲有一种“蒲苇纫如丝”的感觉。蒲苇柔软如丝不易折断。毕飞宇笔下的女性就如同这蒲苇,看似柔软但是却不易折断。所以,在种种强大压力的打压之下,毕飞宇笔下的女性都没有倒下,因为女性始终坚强。毕飞宇在其代表作《推拿》中塑造了小孔、金嫣、都红等一系列坚韧不拔的女性形象。她们虽然是盲人但是始终都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当生活的不幸降临到她们头上的时候,她们始终在顽强地生活着。她们一直在困苦中追求美好的事物。所以即使生活在黑暗中,最后金嫣和泰来、小孔和王大夫、小蛮和小马都有情人终成眷属,找寻到属于她们的美满。因为女性这份独有的坚强使得女性在面对重重困境时不至于轻易地放弃永远坚强,始终保持着对于生活的热爱与热忱。

女性韧劲里包含的隐忍和坚韧不拔都成为女性去面对接踵而来的困境的最强有力的因素。隐忍使得女性不会因为过于激进而头破血流,坚韧不拔则使女性用自己那份坚强在困境中不至于失去自己。隐忍和坚韧不拔是女性柔软和坚硬的两面,也正是因为女性具有这一刚一柔的两面。女性才不至于被困境束缚住,变成一个唯唯诺诺的女性。这一刚一柔的两面使得女性能够在保全自己生命和个性的同时,追求属于自己的理想生活。

二、双重伤害下的坚持

毕飞宇笔下的女性要承受着来自强大男权的外部压力,也要承受着来自女性群体的互相伤害带来的内部压力。毕飞宇笔下的女性因为自身的力量比较弱小无法和强大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压力相抗衡,在困境中选择以自身强大的韧劲来应对困苦。这些外部压力和内部压力的双重伤害,使得毕飞宇笔下的女性的生活陷入了无边无际的黑暗之中。但毕飞宇笔下的女性在接踵而来的困境中选择了始终如一的坚持。她们在时代的洪流中如同一只渺小的浮游,在困境和苦难中屡战屡败,却屡败屡战,面对失败的结局始终不言放弃。她们会在困境中始终坚持自己,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坚持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这份女性在困境中的坚持给予了女性强大的力量。这种坚持的力量实际上是女性韧性的力量。这种力量是女性在内外双重伤害下还能够顽强生活下去的重要源泉。

在毕飞宇的笔下女性的外部压力大多来自男权的压迫。在中国的几千年的文化之中,男权一直都占据着主导地位,男性在生活中具有绝对的权威和话语权。男性可以利用强大的男权文化去肆意地压迫女性。女性因为男权的压迫过于强大以及自身在生理上的弱小,无法和男权抗衡。这就导致了男权会一直压迫着女性。在《玉米》中甚至有很多的女性都没有姓名,都是冠以丈夫的名字,比如“有庆家的”。这足以见得女性在生活中就是男性的附属品,丝毫没有自己的地位。男权对于女性的伤害是不可估计的。同时,女性自身作为一个强大独立的群体,她们有属于自己的规则与信念。所以女性除了有来自男权的强大的戕害还有来自女性群体内部对自己的压迫。女性的内部压力多来自于女性之间的互相伤害:女性受到伤害之后会将自身受到的伤害转嫁到别的女性的身上。女性带给女性的伤害是不亚于男性带给女性的伤害的。因为同样身为女性,相比于男性,女性更加地了解女性。正是因为相互了解,就可以针对女性的特点而对症下药。玉米和玉秀在玉米出嫁之前在家里明争暗斗;玉米嫁到郭家之后,玉秀利用郭巧巧去钳制玉米,而玉米则利用郭家兴的权力去打压玉秀。两个女性之间没有因为都受到了伤害而惺惺相惜,而是选择了伤害彼此以获得快乐。来自外部的男权和来自内部的女性群体间的互相伤害,这双重的压迫给女性带来深深的伤害。

毕飞宇笔下的女性正是在内外双重伤害的影响之下,陷入了无限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困境的循环之中。但是毕飞宇笔下的女性一直都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她们的底线和坚持就是在生活的重压之下顽强地活着,要在困境中始终保持自己的主体性。她们对于关于自己的生活和生命选择有着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时刻提醒自己要把自己作为一个完整鲜活的个体。所以无论面对的压力多大,她们都会坚持尝试进行自救。这种自救是女性在生活的重压之下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在困境中的自我挣扎。所以玉秧会拼尽全力考进师范大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想要通过考学来完成自救。玉米也试图通过嫁给大官来改变自己家庭的败落,想要通过牺牲自己的婚姻来完成自救。每个女性都曾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来改变自己的现状、摆脱现有的困境,完成自己的坚持。女性自救的结局往往都是无功而返,甚至陷入一种更大的困境。但是毕飞宇笔下的女性面对困境的时候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使得女性即使在尝试自救失败之后,会再一次尝试用别的方式进行自救。但是因为女性面临的压力过大,而女性自身的力量过于弱小,她们自救的结局仍然是女性陷入新的困境之中。在这种困境—自救—困境的循环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对于自己是个“人”的坚持,对于自己个体性的追求。无论生活的困境怎样不断地变换,女性都会积极探寻摆脱困境之路,这充分体现了女性的韧性。这种韧性使得女性在重重的困境中能够有勇气持之以恒地去坚持和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给予女性去追寻自身价值的力量。

毕飞宇笔下的女性在双重伤害之下不仅会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坚持在困境中保持自己的个体性,还始终坚持追求自己理想的生活。毕飞宇笔下的女性不同于传统的贤妻良母,在她们身上有着和男性相同的欲望和追求。她们对自己身上的欲望和追求没有进行丝毫的掩饰,并且会竭尽全力地实现自己的欲望和追求。即使女性在生活中一直都面临着双重的伤害,但是这些伤害未能阻止女性去实现她们的欲望和追求。她们在心态上跳脱出困境的束缚,始终憧憬着自己理想的生活。正如李敬泽所说:“三个人,三个女人,她们生长于田野,她们都梦想远方。但通向远方的路崎岖、艰险,三姐妹玉秧走得最远,她的所到之处却是幽暗、逼仄的‘洞穴;在她们的脚下和心中横亘着铁一般的生存极限,她们焦渴、破碎于干旱坚硬之地。”e 毕飞宇笔下的女性即使是生活在一个极限的环境里,也会梦想着远方。而她们的“焦渴、破碎于干旱之地”使得她们在困境中坚持追求自己的理想,并且竭尽所能去实现它。这份对于理想的坚持是女性在困境中乐观向上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展现出女性的韧性。

毕飞宇笔下的女性在内外伤害下的坚持,充分体现出女性的韧劲。因为在困境的循环中,女性始终能够坚持追求自己的个体性,坚持用自己的方式去实现自救,积极地去摆脱困境。她们也会坚持追求美好的生活,不會因为陷入困境中就让生活失去了色彩,这是女性在困境中的积极乐观的态度。这些种种的坚持充分地表明女性没有被生活打倒,在生活的旋涡里保持着自己独有的韧性。这种韧性也给予了女性无限的力量去面对生活的重压,让女性有信心有勇气去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三、对女性命运的关怀

毕飞宇始终关注着女性命运,关注着女性的生存状态。所以毕飞宇不同于其他男性作家,在塑造女性形象的时候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在骨子里的男权意识。毕飞宇曾经说过:“男人和女人貌似一样,其实是有天壤之别的物种。从宏观上讲,我愿意站在女性主义这一边,为女性主义呐喊,为女性主义出一份自己的力量。”f也正是因为毕飞宇始终对女性充满了人道主义的关怀,所以毕飞宇才会不遗余力地去探索女性陷入困境的原因和积极为女性摆脱困境寻找出路。毕飞宇在经年累月的观察和在日常生活的体验中,发现强大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压力的双重钳制是导致女性命运悲剧的重要原因。在探明女性陷入困境的原因之后,毕飞宇不同于其他男性作家抱着同情和怜悯的心态去描写和阐释女性的生活和命运,而是选择了跨越了性别的鸿沟,始终站在女性的立场去关怀女性的命运,坚定不移地去为女性的困境发声。但是他的这种发声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同情,而是一种感同身受的关怀。所以毕飞宇在看到女性遭受内部和外部压力的双重伤害之后,积极地为其笔下的女性找寻困境的出路,尝试让女性以自身的特点去面对困境、走出困境。于是中国女性特有的韧性成为毕飞宇首先想到的方式。女性特有的韧性所表现出来的隐忍而坚持、以柔克刚、坚韧不拔在困境面前不堪一击,最后这些女性的结局无一例外是陷入了苦难的循环。女性以自身韧劲面对困境的结局都是悲剧。这种悲剧的结局让更多的人关注到女性生存的困境,引起人们的反思,促进人们为男女平等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在毕飞宇探索女性陷入困境的原因和积极为女性寻找出路的过程中,毕飞宇发现了女性被遮蔽的主体意识。并且在作品中有意识地让女性的这种主体意识得到极大的张扬。毕飞宇笔下的女性在困境中始终不曾放弃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会轻易地被困难打倒,这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体现了女性身上的鲜明的主体意识。在毕飞宇的作品中通过不同命运女性的塑造,让这种主体意识得到极大程度的张扬。“男尊女卑”“三纲五常”的观念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始终是主流的思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在这种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逐渐认同并且开始拥护这种文化,以“男尊女卑”的思想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所以,女性通常会成为男性的附庸品,成为一具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尸体,女性的主体意识完全被遮蔽。但是,毕飞宇笔下的女性在困境接踵而至的情况之下,没有放弃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困境面前始终坚韧不拔。她们以超出常人的韧劲在困境中一路披荆斩棘、奋力向上,这是充分张扬了女性自身鲜活的主体意识。正是因为毕飞宇笔下的女性具有这种主体意识,所以她们对于自我的定位不再是男权文化中的“花瓶”“附属品”,而是鲜活的个体,一个无论生活如何艰难也要执着追求幸福生活的女性。也正是这种主体意识让毕飞宇笔下的女性在逼仄和阴暗的环境中闪闪发光,彰显了一个女性自身的价值与光彩。

另外,也正是因为毕飞宇始终对女性充满了人道主义的关怀,时刻关注着女性的生活和命运。所以,毕飞宇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女性之美,也在对女性的关注中发现了女性的不同方面的美。这让毕飞宇发现了其他作家没有发现的女性的韧劲,在作品中将女性的韧性之美极力地展现出来,并且以女性的韧性作为女性的审美标准。于是,毕飞宇笔下塑造的充满韧性的女性让女性的审美价值得到另外一种展现,丰富了对女性的审美标准。在中国的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女性的审美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变迁和女性自身地位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对女性的审美标准从《诗经》中的真善结合到后来的“德言容功”到“琴棋书画”再到如今的独立自主。但是从来没有作家或者是批评家提出要以女性的韧劲作为女性的审美标准。毕飞宇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坚韧的女性形象,在他的作品中以女性的韧劲作为女性审美的标准无疑填补了这块空白。毕飞宇在他的作品中描绘了女性那种抑制感,那种痛,那种不甘,这些女性都以坚韧为底色,但是她们的坚韧又表现在不同方面。玉米、玉秀的隐忍而坚持,筱燕秋、玉秧的以柔克刚,小孔、都红的坚韧不拔……坚韧的每一个特征都体现了女性在面临生活的困境下女性的韧性,从而使得女性的审美价值得到另外一种方式的展现,也促进了女性审美的标准更加丰富和多元化。女性审美的丰富和多元化对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的提高,彻底摆脱男权对于女性的控制,在社会上到达一种更加自由的状态无疑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另一方面,毕飞宇这种不以现在固有的女性审美标准去塑造笔下的女性形象,也鼓励了其他作家积极以新的审美标准去塑造女性形象,使得文学长廊中的女性形象更加丰富多彩,形成一个百花齐放的文学盛世。

在毕飞宇的作品中,无论是对女性困境的原因和出路的探索,还是对于女性主体意识的高扬,或是从不同角度去发现女性之美,这些都很好地完成了毕飞宇对于女性的人道主义关怀和对于女性命运的关注。这些充满韧劲的女性因为承载着作者的理想,她们便不是只停留在文本之中的单薄的一个形象,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透过这个“人”,我们能够与这些女性感同身受 ,体会到她们的困境与不易;同时,也促进读者为了女性的解放去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在毕飞宇笔下,充满韧劲的女性始终热爱着生活,虽然她们一直都生活在困境的循环之中。这些女性面对生活的困境就如同水向前流动一般,无论怎样根据周围的环境改变自己的形状,但是最终的目的还是向前流动,汇入大海。女性的韧劲也是这样的,即使在困境中有隐忍和屈服的一面,但是這些都是为了美好生活而做出的努力。无论女性怎样坚韧地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最后的结局都是悲剧,但是这些悲剧让女性的坚韧不拔、屡败屡战更加具有意义,让女性的这份韧劲彰显出了女性自身的价值。

a 毕飞宇:《沿途的秘密》,昆仑出版社2002年版,第32页。

b《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6版,第1096页。

cd 毕飞宇、周文慧:《内心的表情——毕飞宇访谈录》,《长江文艺》2003年第12期。

e 毕飞宇: 《玉米》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3页。

f 毕飞宇、苏童:《苏童毕飞宇对谈女性情感》,《网易新闻》2010年4月19日。

参考文献:

[1] 余敏. 论毕飞宇小说中的女性生存困境[D].郑州大学,2019.

[2] 刘艳.新文学精神与文人情怀——写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一百周年之际[J].名作欣赏,2019(10).

作 者: 陈娜,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 辑: 张晴 E-mail: zqmz0601@163.com

猜你喜欢

韧劲毕飞宇男权
Myth and Mechas
贵在韧劲和长远眼光
毕飞宇的少年心
从文体到人物:论毕飞宇小说创作观念的转变
跟踪问效贵有“韧劲”
解读李渔《怜香伴》中的假凤虚凰
从古典到西洋
中国经济:下行中保持“韧劲”
谁是谁的眼
我们是一条船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