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宜游击队队长、指导员合传
2021-02-23孙兆丰
孙兆丰
土地革命时期,陕甘边南区中部(今黄陵)、宜君一带,活跃着一支威震敌胆的游击队——中宜游击队。这支游击队在共产党领导下,历经苏继堂、牛书申、孙振海三任队长、指导员,他们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成为西北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壮烈牺牲的苏继堂
1903年,苏继堂出生在中部县隆坊镇苏家峁村一个农民家里。由于家庭贫困,苏继堂勉强读完小学,便回家务农。全家人辛勤耕作,盖了一间房子,置地30 亩,给苏继堂成了亲。1929年,苏继堂和两个人合伙贩羊,结果赔光了本钱。为了不使债主夺走全家人的命根子——30 亩土地,他只得硬着头皮请地主苏红胜出面担保。苏红胜答应担保,条件是苏继堂必须参加其主持的一个“会”。苏继堂入“会”后,暂时保住了土地,却欠了许多“会金”,最后到了无法偿还的地步。苏红胜多次在大庭广众之下指着苏继堂额头恶语辱骂。苏继堂心中明白,苏红胜是逼他主动交出土地来偿还“会金”,这无论如何不能交。
1932年3月,刘志丹率红军陕甘游击队来到中部、宜君一带活动,宣传革命道理,扩大革命队伍。苏继堂联络十多人成立了一支游击队,被老百姓称为“苏继堂”游击队,自任队长,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苏继堂带领游击队神出鬼没,机动灵活,打击敌人。在实际战斗中,“苏继堂”游击队不断壮大,人员素质日渐提高,先后为红军主力输送了大量训练有素的战士。据当地百姓回忆,苏继堂腰插二十响,肩挎步枪,腰背大马刀,很少放空枪,他的游击队装备精良,个个身背长短两枪和大刀三大件。凡围攻苏继堂的国民党驻军或民团,往往伤不了游击队一根毫毛,而自身却必有死或伤。一次,“苏继堂”游击队的一个班长杨德春,趁敌人睡熟之机,独自一人生俘民团十多人,缴获十多支枪。这令“苏继堂”游击队威名大震,令敌人闻风丧胆。当时,在敌驻军和民团中流传着一句话:“宁打其它队伍一营,不打苏继堂一人。”
1933年,苏继堂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带领10 多人,在双龙、建庄和隆太原等地,抓了百十名土豪劣绅,没收了100 多条枪,交给游击队处理。某个夜晚,就有30 多个罪大恶极者被处决。后收编邵富林土匪30 多人,组成一支游击队,邵福林任队长,苏继堂任指导员。1934年,苏继堂带队回到隆坊镇苏家峁,杀掉地主苏红胜,为穷苦乡亲报了仇。
“苏继堂”游击队活跃于中宜地区,短短数年中大小数百战,杀伤大量敌军。顽固保长大多被杀,保董们不得不为游击队通情报,送弹药,以换不杀之恩。国民党农村基层政权名存实亡,有的实际已被游击队掌握。“苏继堂”游击队成了敌人的一大心病,中部、宜君、洛川三县的驻军和民团千方百计,不惜一切代价要剿灭苏继堂和他的游击队。
1934年9月初,苏继堂率30 余人住在建庄川高松树一位卖豆腐老头家中。老头本是仓村秦家原人,常为游击队通风报信,后来被敌人收买,偷偷将苏继堂住在他家的情报透漏给敌人。敌人出动了驻七里镇(店头)的一个团、驻焦坪民团夏老幺一个营和地方民团近两千人,连夜扑向高松树,天明时将游击队团团包围在所住的小院里。经过激战,游击队寡不敌众,弹尽粮绝,伤亡惨重。游击队的另一部分在槐树庄得到情报后,连夜赶到高松树援救时,战斗已经结束,苏继堂不幸被俘。
敌人将苏继堂押送到中部县城后,关押了数日,多次审讯和严刑拷打。苏继堂英勇不屈,痛斥敌人罪行。敌人确信从他口中得不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后,于1934年9月19日将其枪杀于中部县城南门外,时年32 岁。
苏继堂牺牲时,高喊“打倒国民党!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对党的崇高信念。
苏继堂牺牲后,游击队在牛书申、孙振海的带领下,继续战斗在中部、宜君一带。
智勇双全牛书申
1913年11月,牛书申出生在黄陵县隆坊镇官庄村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的牛书申看到了数千农民组织起来,到县城“交农”,进行抗粮、抗税斗争,对他影响很大。1932年夏,刘志丹率领陕甘游击队来到了宜君县七里镇(今黄陵店头)、中部县隆坊镇一带活动,打土豪,分浮财,到处张贴告农民书,告国民党士兵书,宣传革命。牛书申在隆坊见到了刘志丹,在交谈中,刘志丹给他讲了许多革命道理,动员他参加革命。这次见面,对牛书申走上革命道路起到了重要作用。1934年,牛书申参加了革命,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9月,苏继堂牺牲后,党组织任命牛书申接任了指导员。队长邵福林不服气这个安排,而谋不利于牛,被共青团员杨德春揭发。邵后来脱离革命队伍,回家务农,由孙振海接任队长。牛书申和孙振海带领游击队清除了叛徒,为苏继堂报了仇。此后一段时间,游击队仍以苏继堂的名字命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在中部、宜君一带活动,为陕甘边南区的巩固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1935年春,东北军来到陕北,接替杨虎城十七路军的防务。牛书申与孙振海带领中宜游击队,配合红26 军3 团消灭了东北军驻隆坊的一个营,完全打开了中部地区的局面。陕甘边南区先后成立了鄜西游击队、鄜甘游击队、洛川游击队、宜君游击队,还成立了中宜革命委员会,张仲良任主席,张邦英任政委(四县游击队的政委)。由于形势好转,陕甘边南区革委会根据工作需要,在鄜县桃园以中宜游击队两个连、鄜甘游击队一个连为基础,成立了中宜独立营,牛书申任政委,杨德魁任营长。全营共200 多人,加上其它各县游击队,人数已经达到四五百人。由于当地大部分民团已被消灭,国民党正规部队主要驻扎在西安至延安的公路沿线城镇,中宜独立营和游击队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
1935年夏,陕甘苏区军委任命陈国栋为游击区指挥,牛书申为政委兼中宜独立营政委。后因陈国栋负伤未愈,一直没有到职,这一区域的军队工作,实际都由牛书申负责。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与西北红军兄弟般的团结,取得了直罗战役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巩固和扩大了陕甘根据地。直罗战役前夕,周恩来和彭德怀来到鄜县张村驿部署作战,派人送信给中宜独立营,要牛书申率领独立营干部前来接受任务。牛书申接信后,立即出发,按时赶到张村驿。
牛书申一走进指挥部,徐海东就给他介绍说:这是周副主席,这是彭德怀同志。牛书申第一次见到了闻名已久的周副主席和彭大将军,心情非常激动。周副主席留着大胡子,很英武。彭德怀同志显得稍瘦一点。周副主席详细询问部队情况后,指示牛书申说:给你们的任务是在中部、洛川之间,选一个地点打埋伏,搞些药品、报纸和公文来。
遵照周副主席的指示,牛书申率独立营在中部和洛川之间的交口河埋伏。这个地方两边是高崖,洛河绕村而过,是关中通往陕北的必经之路。
一天,东北军一个团从这里开过,有两个营上了属洛川管辖的原区,一个营还在中部管辖的原区行军。行进到交口河川道的正是该团团部和卫生队。牛书申一看时机正好,迅速下令开火,很快将这部分敌人消灭。当前后两个原上的敌人扑下来时,牛书申率领队伍早已撤出了战斗。随后,牛书申派人将俘获的敌卫生队人员和缴获的药品、公文、信件和报纸,送到了张村驿15 军团驻地。周副主席来信表扬牛书申他们任务完成得很好。当时红军药品极度缺乏,一下子搞到了大量的药品,为红军解了燃眉之急。
直罗战役打响后,为了配合红军主力,牛书申的独立营由赖传珠带领,在羊泉镇阻击由鄜县出发前往张村驿增援的敌人。独立营和援敌激战整整一天,死死将敌人堵住。直到战役结束,援敌不得不退回鄜县。
直罗战役后,牛书申被调到中央红军中工作,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员,司令部六科科员,西方野战军司令部第二科科长,陕甘宁省2 团政委。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7 团政治处主任,关中警备区政治部主任,关中警1 旅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黄龙军分区司令员兼警4 旅政委,陕北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陕西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委、政委,二机部副部长兼政治部主任(正部级)。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7年7月17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4 岁。
有始无终孙振海
孙振海是中部县太贤镇太贤村人,乳名霸子。堂兄孙西阳,平时眼睛上翻,绰号“望天”。两兄弟常在一起玩耍。霸子好吸嗜赌,不学好。一天,孙西阳实在看不下去弟弟的堕落,便把霸子吊在支撑土窑的担子上,用蘸了水的麻绳抽打管教,结果打得重了,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受不了,放下来,卧炕不起,虽心存怨恨,但暗下决心,要求变学好。养好伤后,霸子偷偷离家,独自跑到鄜县张村驿寻找红军,终于在隆坊镇参加了刘志丹领导的红军。
1934年9月,苏继堂牺牲后,党组织任命牛书申为游击队指导员,孙振海为队长。孙振海打仗很勇敢,但不识字,有勇无谋,打仗时常常带好些人马出去,回来却所剩无几。为此,刘志丹曾处分过他,关过禁闭。可游击队的工作还是离不开他,哪里有了困难仍派他出去,还能顶一阵子。那时,红军已发展到中部县双龙镇、上畛子、小石崖、洛尾一带。这里是子午岭林区,山峦逶迤,沟壑交错,密林如海,便于隐蔽,是打游击的绝好去处。当时,宜君县七里镇驻扎国民党正规部队一个营,中部县每个镇都有民团驻守。敌人几次进攻得手后,将周围主要乡镇重兵占领,开展游击斗争已经十分困难。为了继续开展武装斗争,牛书申和孙振海带领原“苏继堂”游击队仅剩的11 个人和8条枪,利用环境熟悉、群众拥护的条件,一个村一个村地做群众工作,发动群众参加游击队,经常主动出击消灭散兵游勇,发展壮大队伍。
在一个月高星稀的冬夜,孙振海潜回太贤村,缴了时任伪区长的堂兄孙西阳的两支枪,并把他押到小石崖,强迫他给游击队提供钱粮。
那是已经入冬的一个夜半,孙振海带领几名游击队员从双龙出发,天将黎明时来到太贤村川里只有几户人家的潘家河村隐蔽起来。第二天是太贤镇逢九集会,游击队员换上便衣,各自装扮成去赶集的样子。傍晚快散集时,孙振海擦黑才从潘家河回到太贤村,碰到关系交好的族亲孙庆云,问道:庆云哥,你借西阳哥的钱还了没有?孙庆云说:没还,没钱还。孙振海随手掏出五块银元递给庆云说:给,还钱去,给我看人在不在?孙庆云拿了钱,来到孙西阳家的土窑里,西阳正侧着身,头靠炕墙,点着煤油灯抽烟泡。孙庆云说:我给你还钱来了。西阳自顾自抽烟,连看都没看一眼问道:妈日死的,这会儿有钱了,哪来的?孙庆云赶紧谎称:我驮炭挣的,现在把借你的钱给你还了。西阳为了确认,问到:多少钱?孙庆云说:五块大洋。西阳说:把钱压到席底下。孙庆云把钱压好后,出门上了原。
孙振海在族亲六十家里等着,六十是游击队的交通员。见面问:把钱还了?孙庆云说:还咧。人在不在?在哩。孙庆云说罢,没敢问啥时候还你钱的话,赶紧出门,拉上驴就回家了。孙振海随即带红军便衣队去孙西阳家,把孙西阳父子和一名侄子三人悉数捆绑起来,连夜押到双龙镇碾子坪,在一个土窑里关了半个月。孙西阳一看这架势,觉得活不长了,便安顿后事,悄悄给儿子和侄子说:你弟兄俩谁能回去,谁就把家里埋的银子看好,过不下去了,挖出来应急。接着交代了埋藏地点。侄子已二十多岁,胆大,趁机逃出土窑,顺手把打瞌睡的哨兵推到崖下,逃至七里镇。回到太贤村后,听随后放回来的孙西阳儿子说,他父亲被绑在一棵歪脖子松树上,用破丫柴打死了。兄弟俩抱头痛哭,发誓要报仇。侄子先回家,挖出了银子。接着,通过太贤镇备村的国民党参议员刘贡司,买通了中部县的驻军军官,军官指示驻安子头的一个连长把孙庆云抓来拷问,以通共的罪名把孙庆云打个半死,送回太贤村不久即亡故。大侄子一看出了人命,不敢回太贤村,躲在县城住了一年多才回来。回来后,在西巷修建了一院四孔砖窑,两西窑归自己,两东窑归自己的亲弟弟,而没有孙西阳儿子的份。
1934年11月,红26 军42 师杨森师长率骑兵团来到小石崖休整,把“苏继堂”游击队改为中宜游击队,并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宜游击队第一支队”。随后,孙振海与牛书申带领游击队赶到小石崖南的建庄川,与当地的樊松柏游击队会合,一起打击贺世兴民团。贺世兴老奸巨猾,一听中宜游击队到了建庄,赶紧逃跑。中宜游击队一直追到宜君焦坪,顺路收拾了一股正在为非作歹的夏老幺民团团丁。赶走贺世兴民团,对巩固小石崖根据地,起到了积极作用。
12月,中宜游击队接到通知,要到南梁堡整训。孙振海与牛书申带领游击队从小石崖出发,经鄜县张村驿、合水太白镇、东华池,沿葫芦河川向北步行三天,来到南梁堡。整训结束时,刘志丹、习仲勋分别在会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1935年1月,正是岁末年初,敌军防备松懈。孙振海与牛书申制定了消灭敌隆坊驻军一个连的方案。红26 军3 团和骑兵团在隆坊镇旧堡子北卜巷村设伏,由中宜游击队在旧堡子放枪,引诱敌人追到小崾崄,钻进了埋伏圈,100 多名敌军被歼,缴获机枪4 挺,步枪60 多支,左轮手枪两支及部分弹药。
大年初一,游击队来到狼虎头村南原畔的土寨子,出其不意攻进寨子,一举歼灭正在过年吃喝的民团40 余人,击毙了团总,缴枪40 支。接着,游击队一鼓作气,从西面翻越深沟步行约10 多华里,又扫除了驻南道德的乡公所,缴枪10 多支,使南道德塬与中宜革命委员会所在地鄜县寺仙塬连成一片,在中部、宜君、鄜县、洛川接壤地带创造了更为巩固的苏区,为1935年夏天成立中宜苏维埃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5年2月,在牛书申与孙振海精诚团结和坚强领导下,中宜游击队第一支队发展到100 余人,编为两个中队。当月,陕甘边特委书记、红42 师政委张秀山来到小石崖视察中宜游击队,传达了中共西北工委周家硷联席会议的精神,同时还传达了刘志丹发布的《动员令》,要求游击队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壮大武装。之后,又成立了中宜游击第三支队,调孙振海出任第三支队队长。1935年6月,中宜游击支队在黄陵与洛川交界处的马安桥设下埋伏,截击东北军一辆赴洛川前线的运输车,交战时仅打12 枪,获全胜。
1935年9月1日,红3 团和红26 军骑兵团会合,在中宜游击队配合下,于隆坊镇古路村歼灭东北军一个营300 余人,缴获长短枪300 余支、轻机枪10 多挺,重创了敌人,中宜游击队名声大震。
1948年前后,孙振海因伤病脱离部队,在过去旬邑打游击时认识的一个寡妇家养伤,后与其成家落户,认寡妇小儿子兴旺为养子。他先后于1950年和1976年两次回太贤村省亲。1992年去世后,安葬于陕西咸阳北部的旬邑县清远镇陈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