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船检局“SSMIS”系统开发背后的故事

2021-02-23

中国船检 2021年1期
关键词:劳氏计算中心船级社

计算机技术在船舶检验工作中的应用是促进船检科技发展和业务扩展的重要手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船检局开始筹划将计算机应用融入到船舶检验业务管理、船舶与海洋工程计算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船检局船检业务和管理工作电子信息化建设开启了一段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

交通部计算机站

1974年10月21日至11月1日,船检局派代表参加“海协”(现为国际海事组织)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会议期间,随团代表一同参观了英国劳氏船级社总部,六幢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办公大楼每栋都配有专门的计算机,而且开发出了不同业务领域的管理系统及船舶和海洋工程计算、审图等软件。随着船检局参与国际会议、去外国监造和检验船舶、与国外船级社的交往日渐增加,进一步了解到,不唯英国劳氏船级社,挪威船级社、德国船级社的计算机应用水平都很高。以出版船舶录为例,上述几家船级社都是计算机排版,而船检局还需要人工填写登记,再由外语出版社打字、排版,排出清样后,还需组织人员一遍又一遍反复校对。这样的差距让船检局顿时感到压力巨大。加快学习、引进、发展计算机应用迫在眉睫。机会终于来了,1976年,交通部在船检局广州办事处设立第一个计算机站,装配了船检局第一台国产C4大型计算机为交通部的电子化建设服务。船检局以此为契机组织相关人员着手研究船检业务领域的计算机应用问题,并专门下文调集北京、上海、青岛办事处相关人员赴广州组建工作组。记者联系到中国船级社广州分社档案室李清,请她帮忙查阅了当年船检局广州办事处的档案,里面清晰地记录着,1979年2月26日至3月2日,船检局在广州举行了第一次“船舶检验电子计算机应用小组”工作会议,参加此次会议的有船检局上海办事处张公安、钱培英、蒋荣妹和广州办事处程小川、朱康民、钟悦文和陈桂好,会上还邀请了华南工学院的冯树文老师介绍有关国内外电子计算机应用情况,同时还讨论和拟定了“船舶检验电子计算机应用小组”暂行规定,以及接下来的工作安排。

图1 1985年,广州船舶检验电子计算机应用小组向领导小组汇报

在一份日期为1979年4月9日船检计算机应用组(79)ZC广州004号档案文件中这样写到:“船舶检验电子计算机应用小组已开始使用微型机,开展初步的应用工作。其中,包括船检收费计算,以及船检证书有效期和检验种类的检索系统”等相关工作。

为了进一步加快推动我国船检事业的信息化建设,早日开发出自己的船检业务管理系统,船检局又选派了专业技术人员分别赴英国劳氏船级社、挪威船级社学习他们的先进检验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经验。

庄惠杰,新中国首批赴苏联船舶登记局实习学员之一,曾任船检局广州办事处船舶检验科负责人,船检局广州分局局长。据庄惠杰回忆,1979年5月的一天,他与广州办事处戴兆伦、张燮元及上海办事处戴钟圣一同登上飞往伦敦的航班,开启了赴英国劳氏船级社的进修之旅。

在8个月的时间里他们收获满满,不仅学到了先进的检验技术、管理经验,同时还了解了英国劳氏船级社在船舶检验信息管理系统领域的相关内容。回到北京后,他们立即向丁奇中局长汇报了在英国进修学习期间的情况,一同呈报的还有一份报告,这份报告引起了丁局长的重视。报告详细介绍了电子计算机应用在船舶检验业务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船检局与世界先进船级社在管理方面的差距。这份报告对推动船检局信息化建设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引进IBM 4341型计算机

1983年,交通部计划引进IBM 4341型计算机。船检局立即下文要求广州办事处牵头组织该型计算机的引进、布局、建设、开发、应用和推广工作。同时,利用此设备最终实现船检局船检管理系统的开发和运行。因为船检局广州办事处代管广州计算中心,按照合同要求,引进的主机IBM 4341安置在船检局广州办事处,配备的两台远程智能终端,一台安置在北京船检局总局,一台安置在上海办事处。形成信息处理在广州,与北京、上海远程交换数据的总布局。

图2 船检管理计算机应用系统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预备会议

图3 庄惠杰与工作组成员

据庄惠杰回忆,时任广州办事处主任程小川找到广州中山大学计算机系主任洽谈合作。同时委派庄惠杰组织起草关于开发船检管理系统的规划任务。庄惠杰根据从英国劳氏船级社收集到的管理经验,结合船检业务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框架和相关需求。期间,局领导几次专程赶赴广州听取工作小组的情况汇报,并不断讲解该系统的主导思想以及要实现的具体任务目标。

不光管理系统的开发,引进这套设备,与之配套硬件设施建设工程任务也非常艰巨,当时正赶上船检局广州办事处筹建办公大楼,地点就在广州滨江路138号船检通信大楼里,于是将大楼的一层和二层两层全部留给了广州计算中心建设机房。同时,陆续从船检局其他办事处调集人员、招聘应届大学生毕业壮大队伍。

付子宁,1982年8月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分配到船检局,同年10月被局里安排到广州计算中心参加为期一年的实习工作。付子宁介绍说,1982年他到广州办事处时,广州计算中心已初见雏形。而船检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也已持续了大半年时间。期间,船检局广州办事处全程参与,其他办事处则采用选派较为有经验的验船师参与此项任务。开会时在广州聚集,然后各自带着任务回到原来的岗位上去,平时通过传真或者电话等通讯手段交流,需要做出决定时再聚集到一起。就这样,船检局广州办事处最终编写完成了“船舶检验业务计算机管理系统”,该系统拟在船检局广州办事处引进的IBM 4341型计算机上实现。

但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后来交通部决定成立“交通部广州计算中心”。船检局依托广州计算中心开发船检业务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计划需要做出调整。

系统开发移交北京

现如今,我们已经很难想象80年代初船检局引进一台美国惠普计算机需要近一年左右的时间。那个年代,购买和引进计算机可不像如今这样方便,打开手机下单,一会儿就能送货上门。

图4 庄惠杰

图5 奖状

图6 获奖通知

付子宁回忆,当时丁奇中局长召集其他几位局领导在北京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会议的主题是探讨如何将广州办事处开发的“船舶检验业务计算机管理系统”全部移植到北京实现。经过多方打听了解到经贸部有个补贴项目的团购,可以以相对优惠的价格引进美国惠普HP3000型计算机。这事源于联合国的一个援助项目。当时,由联合国出资购买了几台惠普计算机,用于援助第三世界国家信息化建设。经贸部作为这批计算机使用单位之一,用后感觉非常不错,准备再进口几台。于是,出面与惠普公司谈判,希望对方能够给予一定优惠。惠普公司提出,如果购数量足够多,可以享受到6折优惠。如此一来,能够节省不小一笔费用。

了解到这一重要信息后,船检局决定拨款34万美元引进设备,在北京建立计算机房,要求付子宁落实此任务。他找到美国惠普公司北京办事处联络员,提出经贸部一同购买惠普HP3000型计算机。惠普公司当即表示欢迎。引进设备大概持续了一年时间。1984年船检局正式与惠普公司签订了引进HP3000型计算机的合同。

图7 1985年冬至1986年初,船检计算机应用系统移交船检局总部继续完成

为了早日开发出船检业务计算机管理系统,船检局决定与北京市计算中心合作。北京市计算中心建立于1973年,是我国最早一批计算中心之一,也是我国最早一批从事计算机应用研究开发机构之一。当时,船检局租借了北京市计算中心一个大机房,分别从广州、青岛等办事处借调了相关人员,与船检局总局人员一起,成立项目小组合作完成项目开发工作。按照合同规定北京市计算中心负责系统分析、设计和编程等全部工作,但在实际开发过程中,程序设计80%是船检局计算中心人员完成的。并且很多业务规划设计书上的功能完全由船检局计算中心自己实现的,例如船舶录计算机自动排版子系统,下发到分局的船舶检验状态月度报告数据和软件开发等。1987年成功将船检局广州办事处开发的“船舶检验信息管理系统”移植到北京,1988年7月“船舶检验信息管理系统”(Ship Survey Management In formation System)更名为“SSMIS”系统。该系统在1989年12月30日通过交通部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SSMIS运行后,船舶检验信息管理告别了人工登记、手工统计、翻阅档案查阅的落后形式,做到了计算机终端在手,检验信息不愁。使得船检局在船舶检验信息管理与应用上,向国际化水平迈进了一大步。

1991年,由船舶检验局和北京市计算中心共同开发的“船舶检验管理信息系统”获得(1991年度)交通部科学进步二等奖,1993年将其注册成为CCS001BJ-88号,在船舶检验局全系统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劳氏计算中心船级社
中国—东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式发布
劳氏粘虫的发生危害和防治研究进展
面向反应堆设计的高性能计算中心建设及应用
腾讯云首个5G边缘计算中心正式对外开放
中远海运获2019年《劳氏日报》大奖
河钢舞钢9Ni钢通过俄罗斯船级社认证
中国船级社实业公司
西部最大规模云计算中心启动
新发蜱传病原体
——劳氏立克次体的研究现状
挪威船级社与德国劳氏船级社正式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