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参与光伏扶贫的成效评估
——江苏中利集团的经验

2021-02-23张慧明曹紫荆王利军

阅江学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贫困村电站

张慧明 曹紫荆 王利军

一、我国光伏扶贫的政策与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对扶贫问题极为关心,于1986年、1994年和2012年分别设立331、592和665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又称国家级贫困县),帮助贫困地区实现精准脱贫。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全国农村贫困监测调查显示,截至2019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551万人,累计减少9348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下降至0.6%,累计下降9.6%,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光伏扶贫将光伏产业与农村扶贫工程结合起来,利用村级电站(含户用)或集中式电站发电,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作为中国“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光伏扶贫具有诸多优点,如发电收益稳定,能够因地制宜推广新能源,在节能减排措施方面有创新性等,因此,脱贫攻坚效果受到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广泛重视。

在政策层面,相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文件。2014年,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能源局、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意见》;2018年,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光伏扶贫电站管理办法》。上述文件对光伏扶贫的县域规划、项目建设、运维管理、收益分配等作出政策规定。《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光伏扶贫贷款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提供光伏扶贫优惠贷款的对象包括非国有控股上市企业与地方政府。在实践层面,截至2019年,全国累计下达光伏扶贫规模1910万千瓦,帮扶贫困户407万户。(1)姚金楠:《岂能使抱薪者冻毙于风雪》,《中国能源报》,2020年5月18日。多家新能源企业如协鑫能源、海润光伏、中利集团(全称为江苏中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采用政府财政全额出资、政府扶贫资金+新能源企业投资等模式进行跨区域扶贫。

光伏扶贫项目在扶贫规模、帮扶人数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也得到了大量研究者的关注。作为市场主体之一,企业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既彰显了社会责任又提高了财务绩效,这对于光伏扶贫项目的可持续性极为重要。基于此,本文选择中利集团的光伏扶贫项目进行案例研究,评估该集团光伏扶贫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光伏扶贫的文献综述

贫困是全球性问题,(2)刘朝明、张衔:《扶贫攻坚与效益衡定分析方法——以四川省阿坝、甘孜、凉山自治州为样本点》,《经济研究》,1999年第7期,第49-56页。Haushofer J, Fehr E, “On the psychology of poverty”,Science, vol.344, no.6186 (2014) , pp. 862-867. Du Y M, Takeuchi K, “Can climate mitigation help the poor? Measuring impacts of the CDM in rural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vol.9(2019),pp.178-197.新能源扶贫(主要指光伏扶贫)已成为发展中国家脱贫的重要手段之一,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3)Chakravarty S, Tavoni M, “Energy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Is there a trade off?”,Energy Economics,vol.40(2013),pp. S67-S73.李秀寨、韦宇、杨能、夏华敏:《民族地区清洁能源扶贫实践与反思》,《环境工程》,2015年第S1期,第789-791页。Lehmann I, Martin A, Fisher J A, “Why should ecosystem services be governed to support poverty alleviation?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s on positions in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 Ecological Economics, vol.149 (2018), pp.265-273.许晓敏、张立辉:《共享经济模式下我国光伏扶贫产业的商业模式及发展路径研究》,《管理世界》,2018年第8期,第182-183页。Shan H Y, Yang J L, “Sustainability of photovoltaic poverty alleviation in China: An evolutionary game between stakeholders”, Energy, vol.181(2019), pp. 264-280.现阶段,相关研究聚焦于以下三方面。

第一,光伏扶贫的可行性与存在的问题研究。刘渊从光伏扶贫的政策支撑、建设条件和现有资源三方面研究可行性评估方法,证实光伏扶贫项目具有实际的可行性。(4)刘渊:《光伏扶贫项目可行性评估方法及其应用》,《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第37-43页。Liu等和Geall等对我国贫困村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光伏发电既可为居民带来额外收益,也可有效缓解当地的能源贫困问题。(5)Liu Z J, Wu D, He B J, Liu Y W, Zhang X T, Yu H C, Jin G, “Using solar house to alleviate energy poverty of rural Qinghai-Tibet region, China: A case study of a novel hybrid heating system”, Energy and Buildings, vol.178(2018), pp.294-303. Geall S, Shen W, Gongbuzeren, “Solar energy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in China: State ambitions, bureaucratic interests, and local realities”, Energy Research & Social Science, vol.41(2018), pp. 238-248.农村电气化是国家减贫措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Kamalapur和Udaykumar研究发现,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太阳能将成为印度最有效的能源之一,太阳能家庭系统(Solar Home System)具有普遍推广的可行性。(6)Kamalapur G D, Udaykumar R Y, “Rural electrification in India and feasibility of photovoltaic solar home syste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 vol.33, no.3(2011), pp.594-599.在政策分析方面,大部分学者关注发电补贴问题,例如,王风云等通过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研究电价补贴对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的影响效应,发现光伏发电的电价补贴对装机容量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且累积效应不断减弱。(7)王风云、文心攸、李啸虎:《电价补贴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动态影响研究》,《价格理论与实践》,2019年第4期,第54-58页。此外,国内外学者认为中国光伏扶贫存在五大主要问题,即初始资金筹集难、补贴延迟、缺乏运营维护管理、收益分配不规范、扶贫对象有偏差。(8)Price J L,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al measur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 vol.19, no.4-6(1997), pp.305-558.王仑:《基于精准扶贫视角下的光伏产业实践困境及化解对策》,《工业技术经济》,2018年第7期,第100-105页。郭建宇、白婷:《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探讨——以光伏扶贫为例》,《经济纵横》,2018年第7期,第109-116页。Yan L, Zhang Q, Wang G, McLellan B, Liu X F, Wang L, “A review of photovoltaic poverty alleviation projects in China: Current status, challenge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vol.94(2018), pp.214-223.吴素华:《精准扶贫背景下光伏扶贫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年第5期,第41-46页。随着各国光伏发电量的增加,光伏补贴退坡机制已是大势所趋,这也是扶贫生态系统即将面临的挑战之一。(9)Li Y S, “A photovoltaic ecosystem: Improving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and fighting regional poverty”,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vol.140(2019), pp.69-79.

第二,致贫或扶贫的影响因素研究。相关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财政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水平、土地投入、资源禀赋及行政支持等。首先,经济增长是大规模减贫的重要推动力量,一些学者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加纳及埃塞俄比亚进行实地分析也得到相似的结论,即农村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增加对扶贫具有显著效果。(10)汪三贵:《在发展中战胜贫困——对中国30年大规模减贫经验的总结与评价》,《管理世界》,2008年第11期,第78-88页。Suryahadi A, Suryadarma D, Sumarto S, “The effects of location and sectoral components of economic growth on poverty: Evidence from Indonesia”,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vol.89, no.1(2009), pp.109-117. Mulok D, Kogid M, Asid R, Lily J, “Is economic growth sufficient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Malaysia”, Cuadernosde economía, vol.35, no.97(2012), pp.26-32. Hirons M, Robinson E, McDermott C, Morel A, Asare R, Boyd E, Gonfa T, Gole T W, Malhi Y, Mason J, Norris K,“Understanding poverty in cash-crop agro-forestry systems: Evidence from Ghana and Ethiopia”, Ecological Economics, vol.154(2018), pp.31-41.其次,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需要政府提供财政补贴或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支持。Alazraki和Haselip评估阿根廷的小规模光伏发电项目,发现政府补贴是偏远农村地区能够供电的关键所在。(11)Alazraki R, Haselip J, “Assessing the uptake of small-scale photovoltaic electricity production in Argentina: The PERMER project”,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vol.15, no.2(2007), pp. 131-142.与Alazraki和Haselip的观点相似,Yadav等研究发现,印度太阳能家用系统扶贫补贴计划可为低收入人群提供固定收入,且满足农村能源转型需要,实现脱贫增收。(12)Yadav P, Davies P J, Abdullah S,“Reforming capital subsidy scheme to finance energy transition for the below poverty line communities in rural India”, Energ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vol.45(2018), pp. 11-27.

相较于其他扶贫方式,产业扶贫具有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特点,而在产业扶贫过程中经常会遇见产业融合问题。Xue指出,光伏农业可有效缓解人口增长与土地有限的矛盾,(13)Xue J L, “Photovoltaic agriculture:New opportunity for photovoltaic applications in China”,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vol.73(2017), pp.1-9.明显增加农民的经济利益,例如,山东省新泰市采用“光伏发电+农业大棚”扶贫模式,光伏企业的年收益率为11%~15%,贫困户的年收入增加2.6万元。(14)赵尊振:《产业捆绑:光伏农业大棚扶贫路线图》,《金融发展研究》,2017年第1期,第77-81页。Kehayias等发现,将光伏发电应用于渔业生产中,不仅可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捕捞效率,也增加了收益。(15)Kehayias G, Bouliopoulos D, Chiotis N, Koutra P, “A photovoltaic-battery-LED lamp raft design for purse seine fishery: Application in a large mediterranean lake”, Fisheries Research, vol.177(2016), pp.18-23.基础设施建设对扶贫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例如,Lottering等探讨了南非乡村道路对该国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研究表明,交通便利的社区的社会经济状况明显好于孤立的社区。(16)Lottering S, Desai S A, Mutsaa E, Lottering R,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mmunity perceptions regarding the role of roads as a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y in rural areas”,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vol.71(2019), pp.73-84.此外,降低扶贫成效的因素可能还包括政府扶贫权力分散,(17)Park A, Wang S, Wu G, “Regional poverty targeting in China”,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vol.86, no.1(2002), pp.123-153. Hernandez-Trillo F,“Poverty alleviation in federal systems: The case of México”, World Development, vol.87(2016), pp. 204-214.土地沙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问题,(18)Wang Y S, Li Y H, “Promotion of degraded land consolidation to r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agro-pastoral transition zone of northern China”, Land Use Policy, vol.88(2019), pp. 104-114.区域资源禀赋,(19)刘春腊、黄嘉钦、龚娟、谢炳庚:《中国精准扶贫的省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地理科学》,2018年第7期,第1098-1106页。制度和贫困人口等。(20)王卓、胡梦珠:《民族地区产业扶贫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川滇彝区为例》,《经济体制改革》,2019年第3期,第70-77页。

第三,光伏扶贫成效评估研究。Zhang等基于2013—2016年中国光伏扶贫试点县域的面板数据,采用PSM-DID模型评估了光伏扶贫的脱贫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整体来看光伏扶贫政策的脱贫效应显著。(21)Zhang H M, Wu K, Qiu Y M, Chan G, Wang S Y, Zhou D Q, Ren X Q, “Solar photovoltaic interventions have reduced rural poverty in China”, Nature Communications, vol.11, no.1969(2020).何恒以浙江省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光伏扶贫确实增加了低收入农户和薄弱村集体的收入,提高了人们的用电量和生活质量。(22)何恒:《浙江省光伏扶贫成效和对策》,《能源研究与管理》,2017年第3期,第1-3页。

综上可见,现有研究对光伏扶贫的可行性、难点及成效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然而,尚有两个问题值得商榷:一是未能对企业进行案例研究;二是现阶段对脱贫成效的评估局限于扶贫规模、帮扶人数或者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忽略了对企业财务绩效的考量。由此,以中利集团参与光伏扶贫的实践为例,在对企业进行深度调研的基础上,剖析其扶贫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以期完善现有光伏扶贫政策,并为发展中国家的光伏扶贫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三、光伏扶贫案例概述

(一)企业概况

中利集团已开展了30多年的电站业务,现有15个全资控股子公司,在册职工7139人,年营业收入超百亿。从经济实力来看,中利集团的综合实力在新能源企业中排名靠前;从研发技术水平来看,中利集团拥有12家高新技术企业,11个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各项有效专利数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图1);从行业地位来看,中利集团的光伏扶贫电站开发建设总量在全国民营企业中首屈一指。中利集团是较早参与光伏扶贫的企业,在光伏扶贫实践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因此,作为研究对象,该集团公司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图1 2015—2019年中利集团的专利数量

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能源局、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下发《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意见》,规定“在2020年之前,重点在前期开展试点的、光照条件较好的16个省的471个县的约3.5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以整村推进的方式,保障200万建档立卡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包括残疾人)每年每户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23)《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意见》,2016年4月2日,http://www.gov.cn/xinwen/2016-04/02/content_5060857.htm,2020年5月1日。中利集团在光伏扶贫的应用模式方面不断创新,如设计高支架、宽桩距的复合型光伏方阵,可满足农作物光照量和大型机械化耕种的需要;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情况下,因地制宜推进农光、林光、牧光、渔光等产业融合模式,并实施多村联建、分村收益的贫困村光伏农场建设等扶贫模式。截至2019年底,中利集团已与吉林省安图县、河北省承德县、青海省民和县等贫困县签订超3000兆瓦包县扶贫协议,位列民营企业前茅。

(二)企业参与光伏扶贫的实践

中利集团在光伏产业精准扶贫方面创新性地推出三代农业光伏精准扶贫项目,分别为“智能光伏+科技农业”“贫困村光伏农场”和“家庭阳光农场”(表1)。

表1 中利集团三代光伏扶贫项目

2015年,中利集团首次推出智能光伏+科技农业项目,以集中式电站为基础,将光伏支架桩距跨度拓宽到10米,组件高度抬高到4米以上,整体的透光率超过75%,可以实现农作物机械化耕种。该项目不同于以往的普通光伏商业电站,除了每年定期向农民支付土地租金外,还将光伏农业设施下方的土地无偿返还给农民,同时,中利集团的光伏农业研究院还为农民发展种植养殖业提供科学的技术指导。此外,该项目还为部分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他们的年收入。

2016年,中利集团在《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意见》的政策指导下,推出第二代贫困村光伏农场的精准扶贫项目,该项目主要以村级光伏扶贫为主。中利集团与安图、民和等100多个贫困县签订包县脱贫协议,计划为贫困县内每个贫困村建设一座0.5兆瓦的光伏电站,电站产权归村集体所有。项目初期,为解决贫困村的电站建设资金难题,中利集团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筹措资金,为全国43个贫困县垫资建设电站,例如,为安图县32.48兆瓦光伏扶贫项目总共募集资金12062.01万元(部分项目情况见表2)。

表2 中利集团部分光伏扶贫项目与募集资金 单位:万元

2017年,中利集团首创共享光伏新模式,在农民宅院地块建设家庭阳光农场项目。该项目以户用电站为主,主要分布在山东、陕西、河北、山西等省的贫困地区。在该项目中,光伏板安装在农民房屋的庭前院后,可以实现种植、养殖、休闲等收益与光伏收益的叠加;光伏与民情相结合,实现了“光伏+特色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的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在家庭阳光农场项目中,电站产权属于农民家庭。为解决电站的初始建设资金问题,中利集团主动为农民承担银行贷款还本、付息风险。

四、光伏扶贫的成效与经验

(一)光伏扶贫的成效

1.经济效益

2017—2018年,中利集团光伏扶贫电站的营业收入超30亿元,毛利率近30%。相较于传统的光伏商业电站,光伏扶贫电站拥有更高的营业收入与毛利润(表3)。就经济效益而言,中利集团在光伏行业位列前茅。

表3 2017—2019年中利集团光伏扶贫电站的主要财务指标

尽管在2019年,主要受“531”光伏行业新政策的影响,中利集团的经济效益有所下滑,但是从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榜单来看,中利集团在实施光伏扶贫项目以后,排名不断上升,由2015年的全球第150名跃升至2019年的第54名,现已成为我国光伏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2.社会效益

2017年,中利集团推出第二代扶贫模式,通过为贫困县垫资建设贫困村光伏农场的方式助力脱贫,全年累计与43个贫困县3698个贫困村签订2377兆瓦包县光伏脱贫协议,开工建设1283兆瓦光伏扶贫电站,累计帮扶44万人。以安徽省灵璧县为例,灵璧县政府成立光伏扶贫平台公司,中利集团垫资为73个贫困村建设光伏农场。按照每个村建设0.5兆瓦的标准,平均年收入达60万元,扣除还本付息、税收等费用,每年可以实现40万元以上的村级扶贫净收益,每个贫困户年增收约3000元。其中西集、叶庙、三张3个贫困村有56户“三无”(无资金、无技术、无劳动能力)贫困户,每户年均增收1375元,同时,每户每年还收到2750元的政府补贴。

2018—2019年,中利集团持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助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推动民生改善。累计垫资建设56个贫困村光伏农场,并开展特色农业种植,共投入2.9146亿元,建设扶贫项目40余项,累计帮扶81867人实现脱贫,并加大了对湖南、甘肃、云南、西藏、新疆等省(自治区)深度贫困地区扶贫项目的开发力度。

3.生态效益

中利集团的扶贫电站项目对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具有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与土地利用效率两个方面。首先,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电网建设落后,农村居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由于部分贫困地区使用木柴或者秸秆作为炊事能源,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中利集团帮助贫困地区建设或更新电网设备,提升当地的电力供应能力,使得贫困户可以使用清洁高效的光能发电,代替火力发电,不仅减轻了家庭电费负担,同时也能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其次,扶贫电站的建设以智能光伏+科技农业的方式进行,优化了当地的种养殖条件,极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与亩产效益。其中,中利集团推进的“万农生态光伏”项目对荒地进行改良,并在苏州常熟开展试点,将荒滩地改造成稻田,平均亩产高达583.2千克。

(二)光伏扶贫的经验

基于中利集团的扶贫效益分析,结合智能光伏+科技农业、贫困村光伏农场及家庭阳光农场扶贫到户项目,光伏扶贫的成效主要取决于以下三点。

1.“光伏+”跨产业融合

为了推进光伏扶贫项目可持续性经营,需要在产业技术、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光伏+”跨产业融合是现实可行的一条路径。“光伏+”跨产业融合可以依托光伏产业的发展优势,结合贫困地区差异化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将光伏发电与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等融合在一起。“光伏+”跨产业融合能推动光伏发电、沙漠化治理、种植、养鱼、生态旅游等产业结合,实现综合开发,提高产业附加值,显著增强盈利能力,有效防控环境污染,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水平。根据中利集团2017年12月26日的统计报表,“光伏+农业”“光伏+渔业”“光伏+治沙”以及其他“光伏+”的跨产业融合模式具有叠加效益,可使土地综合利用率提升超过40%。中利集团采用的智能光伏+科技农业、贫困村光伏农场、家庭阳光农场扶贫到户项目有效促进了光伏与农业、旅游业、养殖业等产业的融合,实现了价值链的攀升。

2.“光伏+”产业链延伸

“光伏+”产业融合强调产业之间并行或叠加的关系,而“光伏+”产业链的延伸强调产业之间的纵向联系,关注产业链终端运营机制。例如,“光伏+农业”“光伏+渔业”等产业融合包含农业、渔业产品的收购或加工,促进了产业链终端企业的合作共赢。中利集团推动产业链延伸的一个典型例子是灵璧县的光伏扶贫项目:中利集团与中央电视台、三聚环保开展合作,中利集团冠名中央电视台大型扶贫行动系列节目《决不掉队》,董事长王柏兴做客演播室,讲述中利集团创新光伏模式、助力精准扶贫的故事,通过节目扩大社会影响,吸纳光伏扶贫项目前期资金;在光伏项目后期,中利集团为灵璧县的冬小麦秸秆等农产品废弃物定价,通过三聚环保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进行回收,从产业链终端拉动光伏扶贫。此外,光伏扶贫企业在产业链的终端还可以与餐馆、活禽加工企业等形成联盟,出售“光伏+”产品,用于深加工。

3.“光伏+”多举措赋能

贫困地区的彻底脱贫不能依赖政府支持的“输血式项目”,而要培育贫困地区的“自我造血功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粗放扶贫向精准扶贫转变,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防止脱贫之后返贫。光伏扶贫项目能够增加贫困地区的公益性就业岗位,提高贫困人口的工资,多举措赋能,使农民在县域发展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县域发展问题。

中利集团在光伏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设置了管理服务、政策宣传、脱贫互助等类型的公益性岗位,并开设光伏学院提供培训服务。以灵璧县的项目为例,中利集团已帮扶当地近千户贫困家庭,劳动能力较差的贫困户也可通过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从根本上转变了贫困户依赖政府脱贫的思想,有助于激发内生动力。

五、光伏扶贫的政策建议

作为光伏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中利集团参与光伏扶贫项目,并不是简单的输血式扶贫,如捐赠资金与物品等,而是依托企业的行业优势,引导资源与技术跨地域流动,给贫困户赋能,使扶贫工作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不仅激发了贫困地区的脱贫内生动力,而且有效提高了企业的财务绩效。基于中利集团的光伏扶贫经验,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探索“1+N”光伏精准扶贫新路径

探索“1+N”光伏精准扶贫新路径,推动“光伏+”跨产业融合,在此基础上延伸产业链,对终端产品进行深加工,实现扶贫的可持续性。“光伏+”跨产业融合可以采用“光伏+农业”“光伏+渔业”“光伏+取暖”“光伏+储能”“光伏+旅游业”等多种形式。前期的调研发现,相对于传统的直接销售农产品,“光伏+渔业”等形式可以促进农产品深加工,增强农户盈利能力。由于日光照射具有不稳定性,“光伏+储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行业和技术短板,受到光伏企业的重视。

(二)采用多元化、市场化的政策工具

根据项目规模、技术水平、深加工可行性等现实基础,采用YieldCo、委托租赁、信贷、奖励等多种方式推进光伏扶贫项目。参考中利集团的经验,通过融资租赁降低融资成本,将已有的项目资产组成公司独立上市,可以提高资本利用效率,延伸产业链。还可以采用YieldCo模式将光伏项目与金融工具结合起来,使光伏产业中的某一部分成为一种单纯的投资产品以规避风险,进而在资本市场上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融资。此外,通过委托租赁的方式实现光伏项目与用户的直接对接,不仅满足了光伏项目建设的资本需求,投资人在参与环保事业的同时还可以直接获得年化收益。

(三)激活内生动力为农户赋能

在光伏扶贫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设备使用寿命有限,且外部原因可能导致故障,所以需要日常的监控与运营维护工作。此外,“光伏+渔业”“光伏+种植业”等跨产业融合对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如光伏板的设置距离、养殖鱼类的选择与管理等,如何给农民赋能成为光伏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之一。有必要制定“光伏+”跨产业融合的技术标准与项目实施方案,编写培训材料,结合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培训,如举办专题培训,送技术进村入贫困户,重点扶持科技示范企业等,推进跨产业融合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农户的技术水平与应用能力。对于主动承担培训与赋能工作的光伏扶贫企业,可给予适当的奖励。

猜你喜欢

贫困村电站
三峡电站再创新高
三峡电站再创新高
贫困村变身“客栈村”——勐腊县勐伴镇河边村的脱贫印记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低影响开发(LID)在光伏电站中的应用
三季有花 四季有果:贫困村的“果香致富路”
光伏电站下半场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