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地区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的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

2021-02-23詹绍文关米娜

阅江学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直辖市消费水平自治区

詹绍文 关米娜

一、引 言

旅游消费具有一定的区域经济联动效应,是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有效手段,(1)许先普、陈天鑫:《旅游消费、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均衡发展》,《消费经济》,2019年第35期,第25-33页。国家因此出台了多项促进旅游消费的政策。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将旅游消费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提升文化旅游消费质量水平,提高旅游消费水平成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方式。近年来,西部地区旅游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保障下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态势。西部地区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从2009年的725.34元/人增长至2018年的1270.56元/人,增长率达75.17%。然而,西部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旅游资源、区位条件及外部环境方面差异显著,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水平也呈现出明显的省际差异。例如,2019年陕西省的国内游客接待量达到7.02亿人次,与同处西部地区的四川省相当,但是四川省的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是陕西省的1.54倍。因此,分析西部地区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水平的差异状况及影响因素,将是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西部地区旅游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种重要的消费方式,旅游消费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外学者主要探讨了旅游消费的经济效应和影响因素等问题,通常采用主成分分析和OLS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影响旅游消费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2)Mules T,“Decomposition of Australian tourist expenditure”,Tourism Management,vol.19,no.3(1998),pp.267-271. Sinclair M T,Sutcliffe C M,“Keynesian income multipliers with first and second round effects:An application to tourist expenditure”,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vol.44,no.4(1982),pp.321-338.国内学者主要围绕旅游消费与经济的关系、旅游消费的影响因素、旅游消费行为和旅游消费结构等问题展开研究。(3)穆红梅、郑开焰:《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实证研究》,《经济问题》,2018年第4期,第123-128页。孙春华、刘业政:《Web2.0下的网络旅游消费行为模式及旅游网站应用》,《华东经济管理》,2008年第6期,第122-125页。刁宗广、张涛:《中国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比较研究》,《人文地理》,2010年第25期,第158-160页。比如,赵磊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国内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4)赵磊、全华:《中国国内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经济问题》,2011年第4期,第32-38页。张金宝分析了中国城市家庭旅游消费的影响因素,发现经济条件、受教育水平、居住环境等因素对旅游消费具有显著影响。(5)张金宝:《经济条件、人口特征和风险偏好与城市家庭的旅游消费——基于国内24个城市的家庭调查》,《旅游学刊》,2014年第29期,第31-39页。

旅游消费的时空演变特征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国外学者大多从旅游地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视角,运用数理模型分析某个国家的旅游消费在时间或空间单一维度上的演变特征。(6)Jansen-Verbeke M,Spee R,“A regional analysis of tourist flows within Europe”,Tourism Management,vol.16,no.1(1995),pp.73-82. Hui T,Yuen C C,“A study in the season variation of Japanese tourist arrivals in Singapore”,Tourism Management,vol.23,no.4(2002),pp.127-131. Koc E,Altinay G,“An analysis of seasonality in monthly per person tourist spending in Turkish inbound tourism from a market segmentation perspective”,Tourism Management,vol.28,no.1(2007),pp.227-337.比如,Kim等采用主成分分析及OLS等方法分析了韩国旅游消费人均支出的影响因素,指出工作时间、家庭规模、教育年限是影响韩国旅游消费支出的重要因素。(7)Kim W G,Qu H,“Determinants of domestic travel expenditure in South Korea”,Journal of Travel & Tourism Marketing,vol.13,no.1(2002),pp.83-95.国内学者主要基于地理学技术,结合灰色关联度模型和因子分析法等定量工具,探析了省域旅游消费的时空演变特征。比如,丁希标等采用因子分析法测算了湖南省居民出游消费力的地区差异及演变特征。(8)丁希标、刘双双、生延超:《区域出游消费力的测度与评价:基于时空演变的湖南分析》,《消费经济》,2015年第31期,第84-91页。刘佳等分析了山东省17个地市2005—2014年国内旅游平均消费水平的时空特征。(9)刘佳、张洪香:《山东省旅游消费增长差异时空演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华东经济管理》,2017年第31期,第12-18页。

综上,现有研究对于旅游消费时空演变理论的探讨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国家和省级行政区层面的研究较多,对于由部分省级行政区组成的区域缺乏关注;第二,关于时空双维度的演变特征分析有待深入;第三,旅游消费时空演变研究的实践运用范围有待进一步拓展。基于此,本文将国内游客作为一个整体,以西部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2009—2018年西部地区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的时空演变特征,探索西部地区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不均衡的影响因素,希望能为西部地区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的增长及均衡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二、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由于西部地区旅游消费总体构成中,国内游客的旅游消费占比极高,可以从总体上反映西部地区旅游消费水平。又因人均旅游消费水平能够反映旅游地的游客平均消费水平,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对认识旅游地的消费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0)徐凯、房艳刚、李悦铮:《环渤海地区国内游客旅游消费空间演变》,《经济地理》,2016年第36期,第207-215页。因此,可以利用西部地区国内游客的平均消费水平反映西部地区的旅游消费水平。选取2009—2018年西部地区十二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内旅游收入和国内游客人数,用前者除以后者得到国内人均旅游消费水平。(11)中国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数据来源于西部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应年份的统计年鉴、统计公报和政府网站。

(二)研究方法

借鉴区域经济差异测度方法,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首位度和局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来分析西部地区人均旅游消费的时空演变特征。(12)唐承财、宋昌耀、厉新建:《河北省入境旅游规模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人文地理》,2014年第29期,第155-160页。

标准差用于测度西部地区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的离散程度,(13)戈冬梅、吴玉鸣:《江西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分析》,《旅游学刊》,2008年第9期,第44-48页。计算公式如下:

(1)

变异系数可以解决不同组样本数据离散程度的比较问题,变异系数越大,人均旅游消费的相对差异就越大。(14)陈培阳、朱喜钢:《基于不同尺度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地理学报》,2012年第8期,第1085-1097页。Cv为变异系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2)

基尼系数通常用于反映国家或地区的收入分配差距,这里用于测量西部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的均衡度。(15)范剑勇、朱国林:《中国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管理世界》,2002年第7期,第37-44页。G代表基尼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3)

首位度主要用于衡量城市规模、结构和人口集中程度,这里采用2城市指数反映西部地区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的集中度。(16)宣国富、赵静:《江苏省旅游经济等级规模结构及演化》,《旅游科学》,2011年第25期,第23-32页。S2代表首位度,计算公式如下:

S2=P1/P2

(4)

其中,P1、P2为降序排列的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水平。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用于揭示空间变量的区域结构形态。通常先利用Getis-Ord’s G*指数检验变量在局部区域是否存在统计上显著的高低值,并采用可视化方法显示热点及冷点区域。(17)辛良杰、李秀彬、谈明洪:《2000—2010年我国农业化肥施用的时空演变格局》,《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第21-27页。Getis-Ord’s G*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5)

其中,Wij(d)代表空间权重,Xi和Xj依次为区域i和j的观测值。

三、西部地区人均旅游消费的时序演变

(一)西部地区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差异分析

根据上述方法计算2009—2018年西部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水平的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首位度,结果见表1和图1。

表1 2009—2018年西部地区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水平差异及其变化

图1 西部地区人均旅游消费水平的时序演化图

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别显示西部地区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从绝对差异来看,人均旅游消费水平呈现增长态势,见图1(1)。总体上,2009—2018年人均旅游消费标准差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2009年的257.0135元/人上升到2018年的611.3195元/人,增长137.86%,表明西部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水平差异呈现扩大趋势。从相对差异来看,人均旅游消费处于不平衡状态,见图1(2)。2009—2015年人均旅游消费水平的变异系数呈现缓慢增长趋势,2015年达到峰值,2016—2018年出现波动现象。总体上,西部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水平发展不平衡。

2009—2018年西部地区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水平的基尼系数均大于0.5,表明人均旅游消费水平差距悬殊,同时,整体上看该数据呈现微弱上升趋势,见图1(3),因此人均旅游消费水平不均衡仍在加剧。首位度指数总体上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见图1(4)。内蒙古的人均旅游消费首位度指数一直处于领先位置,新疆大部分时间处于第二位(2009、2010和2012年西藏略高于新疆)。2013年以前首位度一直处于1.6以下,2014年首位度指数达到了顶峰1.8243,2014年以后,首位度指数呈波动式上升,第二位新疆与第一位内蒙古之间的差距明显拉大。

(二)西部地区人均旅游消费位序分布特征

图2给出了人均旅游消费的位序分布。

图2 西部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位序分布变化

由图2可知,西部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水平的总体发展趋势具有一致性,均呈现逐年上升的发展态势,但是人均旅游消费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内蒙古、新疆、西藏和四川的人均旅游消费水平较高,2018年这四个省(自治区)的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均超过1400元/人,与2009年相比,实现翻倍增长。尤其是内蒙古,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水平实现快速稳步提升,2018年达到3052.25元/人。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与这四个省(自治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并且在一定时期内具有持续性。

四、西部地区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的空间演变

(一)西部地区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水平梯度划分

旅游消费相对指数能够反映一个地区游客人均旅游消费的空间变化特征。(18)刘佳、张洪香:《山东省旅游消费增长差异时空演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华东经济管理》,2017年第31期,第12-18页。这里用西部某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与西部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平均的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之间的比值表示该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消费的相对指数,记为F,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2009—2018年西部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消费相对指数

若F=(<、>)1,则表明该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水平等于(低于、大于)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根据F的取值情况对人均旅游消费水平的类型进行划分,可以反映地区旅游消费的空间差异。就2018年西部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旅游消费相对指数来看,可以划分为五种类型。第一类为高水平型,F≥2.0;第二类为较高水平型,2.0>F≥1.02;第三类为中等水平型,1.02>F≥0.86;第四类为较低水平型0.86>F≥0.6;第五类为低水平型,F<0.6。

西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大部分位于第二、三、四类,第一类和第五类较少(图3)。内蒙古为唯一的高水平型地区,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水平是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的2.4倍。新疆、西藏和四川属于较高水平型,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水平较高。云南、青海和广西属于中等水平型。属于较低水平型的贵州、陕西、宁夏,以及属于低水平型的重庆和甘肃,都与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

图3 2018年西部地区人均旅游消费水平梯度划分

(二)西部地区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的空间演变特征

为了进一步揭示西部地区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的空间演变特征,运用ArcGIS10.3软件对表2给出的旅游消费相对指数进行比较分析,发现2009、2013、2016和2018年这四个时间截面上的旅游消费相对指数具有较为明显的升降变化特征。进一步测算这四个年份的人均旅游消费G*指数,并采用自然断裂法将G*指数划分为热点、次热点、次冷点和冷点四类,最终生成西部地区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空间演变图(图4)。其中,热点代表人均旅游高消费的集聚区,次热点代表人均旅游消费水平较高的集聚区,次冷点代表人均旅游消费水平较低的集聚区,冷点代表人均旅游低消费的集聚区。

图4 空间演变

从图4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的空间格局演变具有如下三个特征。第一,空间分异特征明显,总体呈现集聚、连片的状态,无明显的空间变化。第二,由冷向热演化。云南和四川由次冷点演化为次热点,广西、青海和宁夏由冷点演化为次冷点,次冷点和次热点范围扩大。新疆、西藏、贵州和陕西略有升降,但变化不明显。内蒙古一直为热点,甘肃和重庆一直为冷点,状态未改变。第三,总体发展态势相对稳定。超过一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无明显变化,次热点所占比例增加,冷点的占比下降。

综上所述,内蒙古的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水平一枝独秀,其他地区整体上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

五、西部地区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时空演变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因素选择

旅游需求理论指出,旅游动机、支付能力和闲暇时间是旅游消费活动的三大核心要素。(19)王克岭、董俊敏:《旅游需求新趋势的理论探索及其对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启示》,《思想战线》,2020年第2期,第132-143页。这里借鉴汪德根等学者的研究结果,(20)汪德根、陈田、陆林,等:《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及机理——以中国京沪高铁为例》,《地理学报》,2015年第70期,第214-233页。结合西部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现实情况,分析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丰度、旅游消费能力、交通区位条件和旅游配套设施五个因素对西部地区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水平的影响。

旅游资源丰度反映了旅游目的地对游客的吸引力。这里对西部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A、4A级景点数量进行加权平均,以衡量旅游资源丰度。(21)马丽君、孙根年:《江苏省国际国内旅游的空间聚集性及成因分析》,《商业研究》,2009年第2期,第170-174页。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Ta=5.0N5+2.5N4

(6)

其中,Ta代表旅游资源丰度,N5、N4依次代表5A、4A级景点数,5.0、2.5依次为5A、4A级景点的权重。

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旅游消费能力有重要影响,这里利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衡量旅游消费能力。2018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为612.7元/人,城镇居民为1034.2元/人。以二者之间的比例关系来确定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权重,经归一化处理,得到二者的权重分别为0.37和0.63。采用加权模型计算国内旅游消费能力。(22)周笋芳、卞显红:《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对旅游消费的影响》,《商业研究》,2014年第11期,第47-54页。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Tc=0.37Ir+0.63Iu

(7)

其中,Tc代表旅游消费能力,Ir、Iu依次代表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旅游配套设施是旅游目的地的构成要素,包括游乐、购物和食宿等基础设施,完善的配套设施能够为旅游消费者提供良好的体验,刺激游客消费。这里用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来衡量旅游配套设施,记为Ts。

区位因素对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水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交通的便利性方面,因而利用交通区位指数衡量区位因素。通过对航空旅客吞吐量和铁路客运量进行加权平均来测算交通区位指数,航空旅客吞吐量和铁路客运量的权重依次为0.27和0.73。(23)李晋华、孙根年:《东西部六大热点城市入境与国内旅游发展及比较优势分析》,《经济地理》,2015年第35期,第187-194页。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Tl=0.27Pa+0.73Pr

(8)

其中,Tl代表交通区位指数,Pa代表航空旅客吞吐量,Pr代表铁路客运量。

此外,经济发展水平用GDP来衡量,记为Tg。

(二)影响因素分析

为确保相关性分析数据的一致性,将衡量西部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丰度、旅游配套设施和区位因素的数据分别除以相应地区的国内游客人次数,得到人次平均数据。旅游消费能力采用人均可支配收入衡量,因而不再进行平均处理。

表3 回归结果

回归模型的判定系数为0.568,并且通过线性关系检验,回归方程为:

(9)

将F1和F2用主成分表达式替换,可以得到用自变量表示的主成分回归方程:

(10)

由式(10)可知,五个因素对西部地区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均有正向影响,旅游消费能力(Tc)、旅游配套设施(Ts)、经济发展水平(Tg)、区位因素(Tl)的影响作用较大,旅游资源丰度(Ta)的影响较小。因此,可以从旅游消费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配套设施三个方面着手制定拉动西部地区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水平的措施。

旅游消费能力是游客出行、食宿及游乐等旅游活动顺利完成的物质基础。2018年,西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内蒙古和四川的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三。从图4的空间演变来看,内蒙古一直为热点,四川由次冷点转向次热点,说明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高的地区其人均旅游消费能力也较高。

旅游配套设施在食、宿、行、游、娱等方面对游客都有重要影响。西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四川、云南的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三。从图4的空间演变来看,四川和云南均为次热点,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对西部地区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具有促进作用。

西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四川无论GDP还是人均GDP均排名第一,经济发展水平高,内蒙古虽然GDP不突出,但是人均GDP排名第二。从图4的空间演变来看,四川为次热点,内蒙古一直为热点。因此,经济发展水平对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水平有正向影响。

六、结论及建议

本文综合多种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了西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的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第一,2009—2018年西部地区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存在总体发展不平衡现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均保持增长态势。第二,内蒙古的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水平处于绝对领先位置,其他地区整体上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第三,旅游消费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配套设施等因素对西部地区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水平有明显的正向影响。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四条政策建议:

第一,协调发展,实现优势互补。西部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在充分利用本地旅游资源和设施的基础上,打破行政界线,实现各要素良性流动,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实现区域联动效应。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构建新时代西部地区“数字经济+旅游”网络体系,激发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与活力。

第二,依托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提升区域经济对旅游消费增长的拉动作用。西部大多数旅游区的盈利模式还停留在单一的门票收入上,已经无法与以文化旅游消费为主导的体验经济时代相适应。围绕特色旅游资源来促进旅游相关产业融合集聚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一,各地政府应该完善相关政策,推动旅游相关产业的融合集聚发展,形成旅游业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格局。

第三,转化资源优势,提高旅游业创新发展能力。西部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该转变长期依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旅游经济增长的模式,让创新成为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支撑。人才优先发展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选择,积极吸引高层次人才,结合优势资源禀赋创建少而精的特色旅游产品,让西部地区的旅游业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旅游业的经济效益。

第四,结合实际情况,推进差异化发展战略。低水平旅游地的市场开发,既需要努力发展当地经济,也需要进行适当的商务旅游宣传和营销,积极开拓潜在市场。中等水平旅游地应主动加强与外部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合作地在旅游资源、客源联系等领域的优势,逐步提升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水平。高水平旅游地应适时转变方向,在实现游客和旅游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注重引导低碳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耦合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直辖市消费水平自治区
来稿统计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溢出效应的作用及优化
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将无明显差距
中国人均消费世界排名与增长预测研究
——基于指数增长模型
走进神奇的汉特-曼西自治区
我国人均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2017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情况
2017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收入完成预算情况
关于召开第18届24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会议的(第一轮)通知
201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