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输血对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栓弹力试验指标的影响
2021-02-23张培
张 培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输血科,河南省南阳市 473000
创伤患者往往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若患者失血过多却未及时控制和补充,容易出现失血性休克,严重时甚至死亡[1]。因此,在临床中增加创伤失血患者血容量同时需给予输血治疗,从而确保患者生命安全[2]。因此,本文针对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100例创伤患者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100例创伤患者临床资料,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22~63岁,平均年龄(42.51±6.83)岁,交通事故伤27例,高空坠落伤23例;研究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2.75±7.56)岁,交通事故伤24例,高空坠落伤2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创伤患者均给予吸氧、心电监护等常规治疗,并建立2~3条静脉通道,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溶液,并给予配血和输血,保持血容量,及时救治休克患者。若创伤患者失血量超过1 000ml,给予悬浮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并根据其实际情况予以血小板及冷沉淀,尽可能将血小板计数维持在50×109/L以上,中心静脉压维持在13mmH2O(1mmH2O=9.8Pa),患者送至病房。根据操作规范检测患者输血前后血液,且需在采集血液1d后完成,并用血凝仪检测凝血四项,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小板计数。一般大量输血是指在24h内输血量约为人体全部的血容量或输注红细胞成分≥20U。对照组输血量为200~1 000ml,研究组输血量为3 200~8 000ml。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凝血功能,包括PLT、TT、APTT、PT、FIB及HGB;对比两组血栓弹力试验指标,包括R、K、Angle、MA、CI、LY30;根据生活质量表评价两组生活质量,分为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及生理功能,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佳[3-4]。
2 结果
2.1 两组凝血功能对比 治疗1d后研究组APTT、PT与TT指标比对照组长,研究组HGB、FIB及PLT指标比对照组低 (P<0.05),见表1。
表1 两组凝血功能对比
2.2 两组血栓弹力试验指标对比 研究组患者治疗1d后Angle、MA及CI指标比对照组低,R、K及LY30指标比对照组高 (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栓弹力试验指标比较
2.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优(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3 讨论
创伤是指机体组织或器官受到外力撞击或遭到暴力后出现的损伤,可伴有不同程度上的出血情况,若不及时控制出血量,可导致有效循环血量显著减少,微循环灌注严重不足,致使机体代偿失调,严重威胁其安全[5]。目前,临床对创伤患者多给予液体支持和输血治疗,维持血容量和血压等指征,改善其预后[6]。但在治疗过程中,临床对创伤患者采用大量输血方式治疗,虽能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但有一定副作用,可影响患者凝血功能[7]。在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及血栓弹力试验指标中发现,两组治疗前凝血功能指标和血栓弹力试验指标无明显差异,在24h内给予大量输血患者APTT、PT、TT指标比未接受大量输血患者延长,R、K和LY30指标比未接受大量输血患者高,而大量输血患者MA、FIB、Angle、CI、HGB和PLT指标比未接受大量输血患者低。有研究表示,血栓弹力试验指标能有效反映血过程,可早期预测凝血功能障碍是否发生及有无需要进行输血,对输血量进行合理调整,能精准控制机体凝血状态[8]。创伤患者给予大量输血后,使得机体凝血因子活性降低,严重时甚至发生凝血功能障碍。输血治疗可影响患者机体血红细胞氧释放能力,体内大量输注血液及晶体液,会稀释血液,减缓血液循环和细胞代谢,甚至诱发缺氧、代谢性酸中毒等并发症[9-10]。临床研究发现,患者体温低于35℃,难以控制出血症状,体温低于33 ℃时,可降低凝血因子活性,进而形成凝血病。创伤患者在输血过程中,机体细胞是处于缺氧状态,出现乳酸堆积,降低血液pH,进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现象;患者给予大量输血,体内枸橼酸盐会与钙离子相结合,可导致低钙血症 。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可使创伤患者在大量输血后影响凝血功能。因此,有相关研究表示,对创伤患者给予输血治疗,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合理输血,补充钙离子,加温血液,对患者做好保暖措施,确保输血效果。
综上所述,对创伤患者给予大量输血治疗,可显著影响患者凝血功能,临床输血过程中需选择适量输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