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零售产业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分析——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2021-02-23阙铭萍郑世芬
阙铭萍 陈 铖 郑世芬
福建商学院国际经贸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随着“新零售”概念的正式提出,国内外研究呈现“井喷”趋势,其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也呈现多元化倾向,但对于新零售产业研究趋势进行分析的学者寥寥无几。其中,为了解国内新零售产业相关研究趋势,董颖等[1]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相应计量分析。Citespace是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基于JAVA语言编写开发的文献可视化软件,主要运用“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功能来呈现研究的知识结构、热点与发展脉络[2]。Citespace软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采用计量分析的范围设定在1979—2019年期间,2016年新零售概念方才正式提出,区间跨度间隔设计不够合理,对于疫情之后新零售产业的相关研究趋势也未能进行及时的分析。因此,本文根据CNKI数据库中新零售产业相关文献提取出所需要的数据,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并利用Citespace软件相关文献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得到针对新零售产业的热点问题以及现状和未来趋势相关科学图谱,进行图谱分析后提出相关建议。对于企业而言,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新零售产业链,高度融合线上线下业务,通过社群营销、数字科技手段不断拓宽客户群体,加速产业链内部的整合[3];对于城市而言,有利于变革城市传统零售产业为新零售,优化城市零售产业结构,提升经济效益;对于国家而言,有利于供给侧改革相关措施实行,去产能降库存,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1 数据获取与分析
1.1 数据获取
本文从CNKI数据库中提取新零售产业分析所需要的相关数据。在CNKI“高级检索”界面中,将研究论文的获取来源设为“期刊”,在“检索条件”一栏键入“(主题=新零售产业)或者(关键词=新零售产业)”,对截止到2021年7月20日的文献采用“精确”的匹配方式进行检索,所得检索文献共有11 031篇。为了保证最终分析结果的严谨性与可信度,首先选择质量优秀的分析数据来源。考虑到分析所用文献的学术代表性与权威性,本文拟选定结果中来自北大核心数据库中的492篇有效文献(下文称“核心论文”)作为分析对象,对国内新零售产业研究现状和研究前沿趋势进行计量分析。
1.2 数据处理
本文主要通过 Citespace 对文献数据库进行K型聚类分析、突现词分析、时区图构建等来分析知识图谱,从中梳理出国内新零售产业研究的现状、相关热点问题与未来国内新零售产业发展趋势。数据处理流程如下:首先,通过 CNKI 平台期刊检索中的“高级检索”功能设定“篇关摘”为“新零售产业”、“来源类别”为“核心期刊”进行文献初选;其次,利用人工筛选,剔除检索结果中启事、评述、新闻及目录类等非学术论文结果;再次,将筛选出的有效文献以 Refworks格式导出,并以 Citespace 能够识别的 download_ txt命令保存成为文本文档;最后,借助 Citespace 软件将文献数据转化为知识图谱并进行分析[4]。
1.3 基本分析
(1)发文年度分析
通过分析新零售产业论文年度分布可以梳理该领域研究的产生、发展过程,有利于探索其整体发展趋势。国内对于新零售产业的研究始于2016年,核心论文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2017年之前每年的核心发文量不足10篇,表明国内2017年前对国内新零售产业不够关注。2017年后研究者对国内新零售产业的关注度逐年上升。2018年后国内新零售产业研究进入新时期,年均发文量均保持在50篇以上,且在2019年达到历年最高水平140篇。
图1 国内新零售产业核心论文发文数量及增加数量分布
(2)核心作者分析
普莱斯定律[5]常被用于识别某一学术领域的核心作者,本文亦采用此法。该核心公式为:m≈0.749* ,其中m作为一个阈值代表核心作者的发文数量,为统计样本中发文量最多学者的发文数量。本文样本中国内新零售产业研究领域核心论文的最大发文量为5,即将公式中n的取值为5,推出m值约为1.6748,对m值向上取整处理后可知,若一个作者的发文量为2篇及以上,则可将其认定为新零售领域核心作者。对本文所选样本进行统计与筛选后,得到41位该领域核心作者,其最高发文量可达5篇。
在新零售领域的作者图谱中,发文量多的学者在图谱中所对应的节点半径越大,标签也越明显。图谱中共有160个(N=160)节点,节点间共有60条(E=60)连接线,网络密度为0.0047(Density=0.0047)。整体而言,图谱呈现出多节点、少连接、低网络密度的特点,说明新零售产业这一研究领域的学者之间合作还不够密切。
(3)发文机构分析
由机构的核心论文发文量可以判断出该机构在新零售产业领域的影响力与科研实力,国内新零售产业核心论文发文量4篇及以上研究机构如表1所示。中国社会科学院发文量可达14篇。此外,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并列第二位,均为8篇。对发文机构进行总结分析后可以看出,经管类研究所、普通高校的经管类院系是国内新零售产业研究的中坚力量。
表 1 国内新零售产业核心论文发文量4篇及以上研究机构
2 产业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分析
2.1 产业研究热点
学术论文的关键词往往是全文精髓的集中体现,文章的侧重点也可从中窥见端倪。因此,本文从样本数据中新零售产业相关研究的关键词进行定性分析解读,并由此作为切入点分析。文中数据关键词处理流程如图2所示。
图 2 文中数据关键词处理流程
软件运行结束即可得到从样本中提取的国内新零售产业论文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图谱中共有节点262个(N=262),连接424条(E=424),网络密度为0.012(Density=0.012)。其中关键词频率最高的主题词为“新零售”(283,0.48),中介中心性较强,用以在网络结构中担任媒介者的热点关键词有6个[6],扣除核心主题词关键词“新零售”外,还余“商业模式”(26,0.1)、“供应链”(21,0.1)、“全渠道”(19,0.07)、“大数据”(12,0.08)、消费升级(11,0.09)。对各热点的解读如下:
(1)商业模式。从本质上来说,新零售与先前的电商在商业模式上最大的区别就是,电商是一种增量模式,通过“互联网+”技术暂时稳定住了供需侧,减少了供需侧对接所需的成本。但是在解决了对接的难题后,更多的问题随之出现。在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消费者的需求开始升级,追求新奇、精致、便捷的消费体验。零售业步入追求产业整体升级的存量模式,新零售应运而生。作为以改造上游产业为目标的商业模式,新零售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电商难以继续通过技术带动产业升级的问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变为以商业模式带动技术变革,有效释放新的利润空间。同时,整合传统零售业和传统电商产业的优点,发挥其特有优势的同时带动两条产业链合理高效整合,商业模式创新(6,0.04)、商业生态圈协同(3,0.01)等关键词的出现也表明了学者对这一领域的关注。
(2)供应链。供应链的概念最早来源于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经济链”,之后通过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发展演变为了“供应链”。我国2001年发布的国家标准则认为供应链是: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高效的供应链协作、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密切整合是新零售区别于传统零售的重要特点之一。通过布局供应链可以有效提高新零售的竞争力,因此,供应链协调与整合也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
(3)全渠道。全渠道零售即为采取实体渠道、电子商务渠道和移动电子商务渠道整合的方式销售商品或服务,全渠道方式不仅能够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同时对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有着正向的反馈作用,能够给产业带来更多的盈利空间,以疫情期间的TARGET公司为例,该公司作为美国最大的零售百货公司,在疫情最为严重的2020年业绩不降反升,以该公司第二季度的业绩为例,其销售额上涨24.3%,线上销售额更是飙升195%,击败一众业内同行。这正是因为他们拓展了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全渠道销售业务并配合了相关的供应链。因此,学者在全渠道方向的研究多以全渠道供应链(3,0.02),O2O(10,0.01)作为热点。
(4)大数据。大数据被称为新零售的引擎,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极高的数据流转效率和丰富的数据类型,能够有效帮助新零售相关企业进行消费者偏好画像,提高营销效率,做到精准推送、定点促销。大数据也可在供给侧发挥作用,有效帮助企业在供应链端进行有效配给,设定仓储和购进原材料方案等。但大数据也具有一定的缺点,首先是数据比较混乱,难以进行系统的整理与规划。其次是大数据的采集在保护个人隐私和相关法律的监管下难度较大。因此,如何用好这把尚未完全开刃的工具也是国内新零售产业学者们好奇的方向。
(5)消费升级。新零售相较于传统电商有着更高的复购率和留存率,这是因为新零售相较于传统电商和传统零售业带来的消费体验是完全升级了。新零售相较于传统电商给用户带来体验式消费情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盲买盲卖,消费者对于物品的质量可以在线下门店更好地感受,自然留存率会较高。而相较于传统零售业,新零售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灵活的购买方式、更加精准的营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消费者的复购率。消费者体验(2,0.02)成为相关学者在消费升级方面倾向研究的对象。
2.2 国内新零售产业研究进展
本文通过时区图分布总结国内新零售产业研究进展,时区图可以直观显现不同年份国内新零售产业研究热点,展示研究重心演进转移情况,有利于探究新零售产业研究的路径。将时空切片设定为1年,利用Citespace的Timezone功能生成时区图 。
自2016年新零售概念正式提出后,国内相关学者对其的研究不断增多,在2016年新概念提出初始阶段,学者的探究多侧重于其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特点,如何通过新零售模式为线上电子商务打开新局,同时盘活备受压制的线下零售业,成为学术界关心的重点。2017年是新零售概念提出者认为的“新零售元年”[7],学者的研究热点集中对新零售商业模式的探索,连锁超市与电子商务企业新零售行业共振引发了行业变革路径思考,产业伊始如何进行产业供应链协调,引领消费者参与体验式消费以及如何培养未来的行业人才成为当年的研究热点。2018年新零售模式的改进依旧是学者们的研究目标,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协同化、服务化、智能化”[8],如何改造供应链使其完成去中心化、数据化、产品化成为新零售行业乃至相关学者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2019—2020年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由供应端转向需求侧,更多关注消费升级背景下消费者需求的变动引起的消费行为变动对新零售产业变革升级带来的挑战。在产业本身调整方面如何整合区块链技术与新零售产业以求提升产业整体效率也成为学者们的聚焦所在。
2.3 国内新零售产业研究前沿趋势
利用Citespace的突变词探算法能够找出样本期间内词频短时间内显著波动的突现词,运算后得到2016—2021年国内新零售产业突现词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
图3 国内新零售产业突现词分布情况
从中可以看出,国内新零售产业研究从2017年新零售元年开始涌现出较多的关键词,且持续的时间大约都为一年左右,更新速度极快。在2017年多数突现词依旧以电子商务为核心开始发散,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依旧是该年度的热点。2018—2019年,新零售的概念进一步挖掘,无人便利店、共享经济等略微细化的尝试开始进行。基于前一年阿里集团宣布的将在一年内服务100万家线下便利店,让数字技术绝不仅止于消费,将为国家供给侧结构改革服务,学者们开始尝试借助新零售O2O平台构建助力国家供给侧改革路径探究。产业改革悄然开始,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供应链整合、传统零售业的创新发展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2020—2021年,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零售行业的迅速发展,生鲜农产品、智慧物流、社群营销借助时代的推力进一步升级,生鲜电商渗透率进一步上升。目前疫情的形势依旧反复,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新零售产业体系的顶层设计、打通配送的最后一公里、无人化智慧物流、供应链的进一步完善整合依旧会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本文系统分析阐述了国内新零售产业的研究进程及热点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新零售产业研究分布。第一,研究时期方面,截至2021年7月20日,新零售产业的核心期刊发文量随着时间的推进大体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中2020年发文量最多;第二,研究人员方面,在新零售产业相关领域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学者主要有王宝义、何武香和余江霞等人,各学者的研究方向和内容相关性较弱;第三,研究机构方面,国内新零售产业研究的主要力量包括经管类研究所以及普通高校的经管类院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及北京物资学院在该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新零售产业研究发展。第一,研究热点方面,近年来新零售产业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商业模式、全渠道、供应链、大数据、消费升级等;第二,研究发展阶段方面,数字化进程所依托的交互性在促进能力转换的同时,也在改变价值创造逻辑。新零售产业参与产业升级改造的优化方案研究,国际分工地位得到相应提升;第三,研究趋势方面,国内新零售产业的研究前沿随着社会发展和时间推进不断产生变化,以供给侧改革、数字化转型及新冠肺炎疫情等趋势较为突出。
3.2 建议
新零售产业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从能力、资源和设施驱动的数字化能力,与用户、交易和关系驱动的数字消费者、数字生产要素及数字生态引发导致的价值获取能力、价值创造等方面推动、构造和重建,才能保证数字化转型的成功[9]。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可从新零售产业人才培养方案、大数据技术开发、无人化智慧物流系统研究等方面进行新零售产业相关研究。
新零售行业的竞争应得到进一步开发,通过公平市场竞争引导新零售产业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需求导向发展, 缓和供求矛盾, 避免零售业前向价值链长度拉长。消除行业壁垒, 促进零售服务融合及零售渠道整合, 缩短新零售价值链长度[10]。就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来说,这对于新零售企业来说是一次发展的重要转折点,需要不断创新物流技术,进行研发,建立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加强与上游供货商的合作,减少中间的流通环节[11]。在特殊的形势下,保证新零售企业也能有良好的发展态势,城市传统零售业变革升级有序开展。借助时代的浪潮进一步提升我国新零售产业综合竞争力,助力国家整体供给侧改革,优化全国经济结构也将成为新零售的重要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