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患者术后很遭罪,如何护理很重要
2021-02-23王永利
王永利
鼻窦炎多与鼻炎同时存在,是一种鼻窦粘膜的炎症性疾病,因此又被称为鼻-鼻窦炎,在鼻科临床中是常见的疾病。
一、鼻窦炎是怎么回事?
鼻窦指的是鼻腔周围颅骨中的含气空腔,也被称为鼻旁窦、副鼻窦,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炎症性疾病,诱发鼻窦炎的发生因素中,感染是最常见的因素之一,通常认为鼻窦炎与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局部解剖学异常有关,例如细菌、病毒、真菌因素,过敏会使鼻腔鼻窦黏膜发生水肿、解剖学异常指的则是鼻甲肥大、鼻中隔扁曲,由于鼻窦炎发生时症状体征各有不同,发生时间也存在差异,因此鼻窦炎又被分为急性鼻窦炎、亚急性鼻窦炎和慢性鼻窦炎三种,按照鼻窦炎发生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单鼻窦炎、多鼻窦炎、全鼻窦炎。鼻窦炎的症状表现轻重各有不同,可出现多样的症状表现,与其他的疾病症状有时会形成混淆,因此要注意鉴别鼻窦炎的症状,常见的典型症状以鼻塞、流脓涕、嗅觉障碍、头痛为主,鼻窦炎急性发作期会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二、鼻窦炎患者术后情况
鼻窦炎患者若是出现了并发症或演变成慢性鼻窦炎,经药物治疗无效时,就应接受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将鼻腔鼻窦解剖学异常造成的机械性阻塞解除,重建结构,通畅鼻窦通气,保留粘膜做好引流工作,主要的手术方式以矫正鼻腔鼻窦解剖学异常、鼻内镜鼻窦开放术、和周围病灶手术为主。矫正鼻腔鼻窦解剖学异常中,包括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切除息肉、矫正各种发育畸形。内径鼻窦开放术则是微创内镜手术方法中一种常规的治疗方式,是在鼻内镜和显示屏幕的监视下,将鼻腔解剖学异常纠正,清除不可逆的病变,尽可能地将鼻-鼻窦的粘膜保留下来,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引流,特别是保持窦口鼻道复合体区域的通畅和引流,创建起良好的生理性局部环境,促进鼻腔鼻窦黏膜炎症的良性发展,最终恢复鼻-鼻窦黏膜形态和自身的功能。对于鼻窦炎患者的术后护理要做好常规护理,因为手术侧的鼻腔会填塞止血材料不需要取出,术后的2-3周内会自动降解,变成棉絮样物质从鼻腔排除,或经口腔咽下,在这期间患者无法通过鼻腔通气,需张口呼吸,并且出现鼻涕内带血丝、咳痰带血丝等情况。在手术后的两到三周内会反复出现浓鼻涕增加,这是手术后患者炎症反应,结合抗炎治疗、滴鼻洗鼻、排除粘液将会逐渐改善症状。患者会出现头痛、溢出眼泪、发生眼胀等不适感受,因为副鼻窦手术区域靠近颅脑和眼眶,因此临近部位会发生疼痛,下鼻窦被鼻腔填塞物堵塞,对于眼泪从鼻泪管排除形成了影响,患者会出现溢泪的情況,此类不适症状将会在一周左右时间内逐步减轻,若是持续存在或加重,则需要向医生求助。
三、鼻窦炎患者术后护理要点
鼻窦炎患者可会出现疼痛症状,因为鼻腔内的填充物会接触到鼻腔内丰富的神经末梢,引起患者疼痛,为了缓解疼痛,可通过冷毛巾冰敷、冰袋冰敷额头位置减少疼痛,减轻出血症状。手术后24小时之内会有少量的血液渗出,若是流入口腔则要吐出血液,而不要咽下,必要的情况下可使用止痛药,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有些药物可引起患者出现头晕、恶心的症状,应注意用药后避免发生跌倒、坠床的问题。全麻手术患者术后应禁食水四小时左右,逐渐恢复到半流食或软食,多喝水,避免食用过烫、过硬的食物,患者可能会由于吞咽食物困难而拒绝进食,可通过分次小口缓慢吞咽食物,以免身体虚脱。对于鼻窦炎患者的护理,要在手术后的第二天开始使用滴鼻液,手术后一周左右开始使用鼻腔清洗液,手术后的2-3周是术腔痂皮脱落期,若是由于外力作用痂皮过早脱落,可能会暴露手术区域的血管,导致术后出血。因此患者要注意在手术后一个月之内避免剧烈运动,包括跑步、游泳等体育锻炼,切忌搬运重物和长时间的低头等动作,禁止泡热水澡,淋浴洗头的过程中避免使用过热的水冲洗头部时间过久。不要试图从鼻腔中擤出填塞物,而是要等待其自然脱落,远离烟酒,以清淡饮食为主,忌食辛辣刺激类的食物。患者应注意不要一直平躺,而是适当的改变体位,例如采取坐位、半坐卧位的方式,这样的体位能够更好地促进鼻腔内积血和分泌物排出,减轻患者的头痛症状,有利于术清理。在家属或医护人员的陪同下,患者可适当下床活动,但要避免发生跌倒,特别是老年患者更要早期进行下床,自主运动,以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问题。
总结
综上所述,鼻窦炎患者术后忍受着多种不适感受,很容易出现焦虑的心情,针对鼻窦炎患者要加强术后的关怀和护理,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鼻窦炎患者改善不适症状。患者自身则应树立起科学、积极的疾病治疗观念,配合医生接受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活动,促进疾病更好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