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MRI诊断研究

2021-02-23严娅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准确性灵敏度

严娅

【摘要】 目的 分析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研究。方法 于2019年1月-2021年1月开展SCD临床诊疗研究,将62例疑似SCD病例纳入本次研究,均出现下肢无力、麻木及行走不稳、肌张力升高等反应,符合SCD的诊断标准,后经临床及实验室综合检查确诊60例。患者入院均进行MRI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观察MRI在SCD诊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MRI诊断SCD,可见脊髓后索长T2异常信号,侧索见长T2异常信号;通过综合检查,62例疑似SCD病例确诊60例。采用MRI诊断SCD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96.7%、50.0%、95.2%,与综合检查相比无统计学意义(X2=2.034、1.333、3.074,P=0.154、0.248、0.080);确诊患者采用维生素B12系统化治疗后3-6个月,MRI复查结果显示,脊髓后索长T2高信号病灶明显缩小,甚至消失。结论 在SCD的临床诊断过程中,进行MRI检查,能够通过明显的信号差异,明确诊断SCD。还可通过SCD系统化治疗后病灶缩小的结果评估,为疾病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SCD;MRI;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spinal cord ,SCD)发病原因与人体维生素B12摄入及代谢、吸收、转运等功能异常有关。维生素B12减少、下降会引发患者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系统病变。SCD累及的部位主要是脊髓后、侧索及周围神经,也会导致大脑神经及视神经受到影响,严重损伤患者的正常身体机能。该疾病在一些心脑血管疾病素食患者以及长期节食的年轻群体中比较多发。目前的研究显示,SCD的早期检出,对于有效控制神经症状,降低后遗症及死亡率有关键作用。由于SCD发病早期疾病症状表现无特异性且具有多样化,因而其诊断难度较大。而临床实践也证实,在SCD的临床治疗中,在发病3个月内进行系统化的治疗,患者有痊愈的可能。针对这一情况,在SCD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可借助影像学手段尽早诊断,利于获得较好的预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临床诊断各种疾病中有广泛的应用,具有全身各系统成像诊断的优势,在各种颅脑疾病、脊髓疾病、心脏大血管及软组织、盆腹腔及关节、骨骼等疾病中诊断优势明显。本次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疑似SCD患者进行MRI的诊断价值研究,为临床提供循证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9年1月-2021年1月开展SCD临床诊疗研究,将62例疑似SCD病例纳入本次研究。患者中,男40例,女22例,年龄18-85岁,平均(57.4±12.6)岁;病程2-25个月,平均(15.0±4.6)个月;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WHO对SCD的诊断标准;患者出现四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以及认知减退等不同程度的一种或几种症状;60例经实验室血清维生素B12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等综合检查确诊为SCD;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疾病者;MRI检查禁忌症者;精神疾病等不能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就诊后,均进行MRI检查。检查仪器为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Magnetom Skyra 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选择脊柱线圈。进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进行常规矢状位T1WI及T2WI扫描,层厚设置为5mm,视野设置为290mm×290mm,T1WI扫描参数:TR 600ms,TE9.3ms,T2WI扫描参数:TR 2600ms,TE 105ms,必要时采取进行增强扫描,对比剂选择钆喷替酸葡甲胺,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射剂量控制在0.1mmol/kg。对于出现疑似神经系统损伤者,需要采取同时头颅MRI平扫及增强扫描。

所有确诊患者均采用维生素B12补充性治疗,肌注维生素B12注射液(生产厂家:三才石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3657,规格型号:1ml:1mg)每周2次,每次500μg;连续治疗3个月后,改为口服维生素B12(生产厂家:万邦德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3023771,规格型号:25μg)维持性治疗,每天2次,每次25μg。患者连续治疗3-6个月后复查相关实验室指标,并进行MRI复查。

1.3 观察指标

分析SCD患者的MRI检出情况;评估MRI诊断SCD的价值,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评估患者进行系统化治疗后的MRI复查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应用SPSS21.0软件实现数据的分组处理、录入以及统计分析,百分制数据采用X2值检,在数据对比差异中P<0.05时证明数据差异满足统计学意義标准。

2 结果

2.1 SCD患者的MRI检出情况分析

进行MRI检查后,部分患者检查中见脊髓呈现不同程度的长T2信号,呈长条状,部分见单纯的后索长T2信号。部分合并侧索长T2信号,TIWI等信号。进行增强扫描的患者,未见增强信号。其中行头颅MRI扫描的患者,见异常情况,部分见基底节区出现白质点状长T1长T2信号,而部分表现为脑内缺氧(此类患者为智力低下,反应迟钝、记忆力及理解力下降);部分患者检查中见基底节区点状长T1长T2信号,且水抑制呈低信号。

2.2 MRI诊断SCD的价值分析

通过综合检查,62例疑似SCD病例确诊60例。采用MRI诊断SCD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96.7%(58/60)、50.0%(1/2)、95.2%(59/62),与综合检查相比无统计学意义(X2=2.034、1.333、3.074,P=0.154、0.248、0.080)。见表1。

2.3 患者进行系统化治疗后的MRI复查结果分析

确诊患者采用维生素B12系统化治疗后3-6个月,MRI复查结果显示,脊髓后索长T2高信号病灶明显缩小,甚至消失。

3 讨论

SCD是临床比较少见的疾病之一,发病原因是维生素B12在机体内的吸收及代谢出现问题后,导致的脊髓后索及侧索、周围神经变性而导致的病变。研究显示,维生素B12在人体中是髓鞘功能维持的一种辅酶,其作用在于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甲基化。而维生素B12缺乏会导致髓鞘出现肿胀、断裂,可导致轴突变性。在一系列的病變中,脊髓后索及侧索也会受到损伤。研究显示,SCD在40-60岁的人群中比较多发,且患者多为男性。而疾病以慢性起病或者亚急性起病为特征。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出现感觉异常、感觉性共济失调及腱反射出现亢进或者完全消失。患者多伴随贫血情况,进行血清维生素B12检查,可见水平明显偏低。本次研究中发现,SCD患者出现后索损害的,表现为行走不稳及深感觉障碍、共济失调。而侧索损害则表现为肢体无力,且出现病理性反射(+)及腱反射活跃情况。出现周围神经损害则表现为四肢麻木及四肢末梢针刺感减退。出现脑损伤的,还出现认知功能减退症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肢体麻木无力及行走不稳、认知减退等症状,发现有大脑皮质、脊髓后索、侧索、周围神经受损的情况,应尽早入院诊断。

MRI是一种临床常用的诊断各种临床疾病的方式,该诊断方式被认为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最佳手段。SCD是脊髓脱髓鞘的一种病变,采用MRI诊断,可见T1WI表现为侧索及后索异常高信号。而以后索最为常见,可累及多个节段。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很多患者合并侧索及后索病变,以T1WI横断面为最佳扫描位置。在通过增强扫描后发现病灶无强化情况。目前,在相关报道中,发现采用MRI诊断,见强化病灶者,与病灶活动性有关。进展中的脊髓变性,髓鞘脱失及胶质增生会导致脊髓血管屏障被破坏,因而出现强化征。对于确诊的SCD患者,采用系统化维生素B12治疗后,再次进行MRI复查,可见病灶范围进一步缩小。由此可见,通过MRI诊断,不仅能够为SCD的诊断提供依据,还可评估治疗预后。

在MRI诊断SCD过程中,脊髓后索长T2异常信号并不是SCD的独有症状,发生脊髓多发性硬化及炎性反应等疾病后均可出现长T2异常信号,脊髓多发性硬化病变散在多发,且发病部位并不会仅限于脊髓后索及侧索。在活动期出现强化情况,静止期出现T1WI低信号,此时采取激素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而脊髓炎患者,一般存在感染病史,T2异常信号在脊髓中央,伴随脊髓肿胀情况。而与血液学检测结果相结合,能够与SCD进行区分。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发现MRI检查仅限于脊髓后索T1WI等信号,T2WI呈异常信号,需要高度怀疑SCD。并对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发现维生素B12缺乏后,能够进一步明确SCD发病,再通过与临床病史及血液学检查相结合,可做出明确的诊断。

在SCD患者进行MRI诊断过程中,发现SCD的病理性改变为髓鞘肿胀及断裂、轴突变性。一般来说,发病后上胸段脊髓后索最先发病,而病灶则会向上下方向拓展,进而导致侧索受累。病灶进一步扩大,会导致前索及灰质受累。MRI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可凭借其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通过脊髓后索与侧索长条状或斑点状等T1、长T2信号。而在采用维生素B12治疗后,则可见病灶缩小或消失,因此,MRI对SCD的诊断价值显著。在临床诊断过程中,MRI诊断SCD也存在一定的漏诊及误诊率。对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对于病程较长的患者,出现星形胶质细胞及纤维性增生,会导致MRI诊断中表现正常。而在MRI诊断过程中,在未明确诊断后,无法确定准确的感觉平面,因而不能准确定位,难以发现病灶。另外,由于磁共振场强磁场对MRI诊断结果有一定的影响,高场强MRI患者会造成一定的假阳性率。因此,在疑似SCD患者中开展MRI诊断,需要进行脑、颈部及胸部、腰椎部脊髓的常规平扫。未见异常的,需要采用1.5T核磁共振扫描仪及增强扫描进行综合诊断。本次MRI检查阴性的患者中, 1例与定位有关,另1例与病程时间过长导致的星形胶质细胞及纤维性增生有关,1例与磁共振场强弱有关。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对于疑似SCD患者,需要以MRI为首选诊断方式,明确诊断后,可采取维生素B12治疗。并采取3-6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疾病预后。

研究显示,MRI诊断SCD,尽量在发病3个月内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预后。否则疾病发展2-3年就有可能出现死亡风险。部分患者在早期治疗后,能够下地行走。尤其是合并造血系统异常的SCD患者,进行贫血及维生素B12治疗后,进行MRI复查可见脊髓后索高信号灶缩小,因此,也可证实MRI能够评估SCD治疗疗效。在采用MRI诊断SCD过程中,需要与其他类型疾病鉴别诊断。在与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鉴别诊断过程中,可发现该疾病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患者有明显的感染病史。多为病毒感染或者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性疾病。以急性横贯性脊髓损伤为主要特征,患者常出现截瘫及大小便失禁等严重并发症。进行MRI诊断,可见脊髓肿胀部位表现为长T2高信号,横断面T2WI异常高信号。信号在脊髓中央,约为脊髓横断面的2/3面积以上。实施增强扫描后,可将弥漫性条状及斑片状增强。与脊髓多发性硬化相鉴别,该疾病也是脊髓脱髓鞘性疾病,起病慢,采用激素治疗的效果显著。采用MRI诊断,可见脊髓斑片状长T2高信号,见信号间断性分布。采取增强扫描可见脊髓周边出现增强病灶,且发病部位不固定。一般在脊髓后索及侧索,但并不局限于此。进行放射性脊髓炎及脊髓缺血、脊髓挫裂伤的诊断,可见这些疾病均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采用MRI诊断,可见脊髓神经系统呈异常改变,通过结合病史可进行明确的诊断。

综上,采用MRI诊断SCD,敏感性、特异度及准确性高,且可为疾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通过MRI影像特征及临床症状、病史的分析,能够与其他疾病相鉴别,提升疾病的检出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文婷,徐鹏,张影,蒋荔,王健.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28):3177-3181.

[2]张成杰,陈彬,韩燕飞,孙金梅. 内因子抗体和(或)抗胃壁细胞抗体阳性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13例临床分析[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1,16(8):455-458.

[3]毛伦林,季莉莉,马爱金,王利惠,黄婷婷,陈文亚. 54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短期随访的回顾性分析[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20,33(6):411-415.

[4]刘茹雪,徐菁敏,司国民.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21):3584-3587.

[5]臧卫周,杨红,张杰文.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特征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0,23(1):40-44.

[6]李莉,朱红灿,祝清勇,岳培建,梁红红.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临床新特点[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9,22(5):465-472.

[7]梁宝毅,杨坚炜,陈海,笪宇威.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75例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9,19(4):277-280.

[8]张永锋,刘玉娇,干方舟,张庆.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研究进展[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9,41(2):206-210.

[9]孙妍,高丽华,张飞飞,任晓荣. 20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临床特点分析[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9,17(1):86-87.

[10]赵珂珂,任转琴. MRI对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诊断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204-205+208.

猜你喜欢

准确性灵敏度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导磁环对LVDT线性度和灵敏度的影响
地下水非稳定流的灵敏度分析
美剧翻译中的“神翻译”:准确性和趣味性的平衡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穿甲爆破弹引信对薄弱目标的灵敏度分析
超声引导在肾组织活检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分析
无后备灵敏度的220kV变压器后备保护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