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2021-02-23陈莹王奕俊陆春华

职业技术教育 2021年35期
关键词:钻石模型产业协同发展

陈莹 王奕俊 陆春华

摘 要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基于波特“钻石模型”对上海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进行分析,发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三大产业的匹配度较高;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外生”优势显著,“内生”能力不足;高等职业教育与特色产业对接不充分。由此提出上海市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基于现有格局优化专业结构,夯实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基础;借助“外生”优势,增强“内生”能力,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的质量;以“四大品牌”为基础,借助“总部经济”资源,挖掘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的特色。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协同发展;波特“钻石模型”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35-0006-05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1]。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决定其首要任务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地域及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对于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的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尤其要紧盯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确保与产业协同发展。

一、理论基础

1990年,美国哈佛商学院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出版了《国家竞争》一书,在书中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也称为波特“钻石模型”理论。该理论指出,一个国家、地区或者产业集群在国际上形成的竞争力受到“生产要素”“需求要素”“关联和辅助性行业”“战略、结构和竞争企业”四个方面的综合影响,同时也受到来自“政府”与“机会”这两个外部因素的影响[2]。波特“钻石模型”后被应用于企业经济、工业经济领域,近年来也开始应用于教育研究领域。例如,周光礼、薛欣欣将四个综合要素作为控制因素,审视“卓越计划”对于德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提出对我国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启示[3];石凌应用波特“钻石模型”检验了柳州市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4];钟铃从校企合作角度,应用波特“钻石模型”,分析了职业教育与中小企业如何共建共赢[5]。综合已有研究来看,目前还没有研究者基于波特“钻石模型”对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开展相关研究。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等,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属于“生产要素”中的高级要素,对于“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构建区域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支撑,高等职业教育需要根据区域产业结构布局和发展目标,按照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规模、类型和规格的要求,科学合理设置与优化专业,提高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人力资源生產要素的质量是影响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但其需要行业企业与支持产业的共同作用。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迈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其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类型要求,基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加强专业(群)与行业企业的对接,提升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匹配度,共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要素”是指某个行业产品或服务的国内需求性质,行业企业越能贴近和满足需求,就越能塑造该区域的特色产业,形成区域间竞争的优势。高等职业教育要重点关注区域内特色和优势行业企业,努力培养能充分体现区域特色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区域特色产业与优势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总之,波特“钻石模型”为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增强适应性、更好服务于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研究思路和分析框架,具体见图1。

二、上海三大产业发展现状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现状

(一)上海三大产业发展现状

上海是一座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已形成基本框架,“四大功能”不断强化,“四大品牌”持续打响,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率先形成,构成了上海产业经济发展的优势和特色。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来看,近10年来,上海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较小,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在上海地区呈现稳步上涨趋势,但在全国占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年同比增长率平均值约为11.58%。从全国范围来看,上海第三产业产值占全国第三产业产值的占比平均为5.19%,是上海第二产业产值占全国第二产业产值占比的1.68倍。由此可见,上海第三产业在城市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上海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现状

上海是全国教育综合改革的探路者、示范者和引领者[6]。近10年来上海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为其实现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高等职业教育从类型上属于职业教育,在层次上属于高等教育。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7],现阶段“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成为上海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上海选择应用技能型办学定位的高等学校已有22所,皆属于专科层次的高等教育。

从高等教育层面来看,上海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教育招生人数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10年来招生人数净增加5.01%;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呈现逐年递减趋势,10年来招生人数减少17.51%。从高等教育总体结构来看,上海高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平均每年占本科层次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的50.88%,呈现逐年递减趋势,见表2。

从职业教育层次来看,伴随适龄学生人口数量的减少以及社会对教育真实需求的变化,在职业教育整体招生规模减少的大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自2010年至2018年期间,呈现逐年下降态势,但招生规模逐年降低的速度低于中等职业教育。2019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相较2018年增长了10.21%,预示着社会对职业教育需求层次的高移,见表3。

三、上海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现状分析

(一)专业设置与产业匹配度现状分析

总体来看,上海市22所应用技能型高等职业院校共开设专业480个。其中,与第一产业对应的专业数量占比为1.875%、与第二产业对应的专业数量占比为34.58%、与第三产业对应的专业数量占比为63.35%,从专业设置总体结构看,与上海三大产业生产总值匹配度较高。从一流专业设置情况来看,2019年上海市共评选出59个一流专科高等职业教育建设专业。其中,对应第三产业的一流专业为38个,占总体的64.41%;对应第二产业的一流专业为18个,占总体的30.51%;对应第一产业的一流专业为3个,占总体的5.08%,总体而言,上海“一流专业”建设现状同上海三大产业生产总值匹配度较高,见表4。

(二)产教融合度现状分析

产教融合度是评价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协同的重要质量指标,主要指的是产教融合的匹配程度。一方面,上海市高等職业教育开展产教融合具有天然的“外生”优势。上海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龙头,拥有的企业规模大、数量多、水平高。据统计,2020年上海有9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30家企业进入中国500强,64家企业进入中国上市公司500强。除此之外,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虹桥国际开放枢纽、G60科创走廊等一大批合作项目为高等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上海市高等职业教育开展产教融合的“内生”能力不足。我国的职业教育以政府顶层设计为主动力源,在回应外部需求的驱动下,形成理性的科层管理体制。因而,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功利化风险导致“内生”能力不足的可能性。上海高职院校布局分散,大多坐落在郊区且与优质产业集中区域距离较远,缺乏集聚效应,无形中增加了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成本,降低了企业投资回报率,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双方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意愿较低、动力不足、效率低下。此外,高等职业院校自身专业建设能力及院校治理能力与长三角其他区域相比较弱,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差距,未能充分发挥为区域企业服务的作用。

(三)专业设置与特色产业对接度分析

上海市政府基于本市第二、三产业优势,提出打造“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城市特色产业品牌。将上海一流专科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与上海“四大品牌”特色产业对接分析(见图2),可以发现:第一,总体情况来看,对应“上海制造”品牌的一流专业数量最多,专业大类也最为丰富,而对应“上海购物”品牌的一流专业数量最少;第二,交通运输大类一流专业数量达到7个,输出的服务“航运”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较强的优势;第三,医药卫生大类、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公安与司法大类以及教育与体育大类等涵盖服务民生领域的专业数量优势较为明显,但是缺少服务于金融、会展行业的一流专业;第四,服务于传统制造业的一流专业数量较多,装备制造大类一流专业数量具有较强优势,与高端装备高质量产业集群建设相适应,但服务现代化新型制造业的一流专业数量较少;第五,财经商贸类一流专业建设的数量相对较少,对于复合型零售、电商、新零售、时尚设计师、时尚职业经理人、商业运营管理、物流供应链等高端专业人才的供给不足;第六,文化艺术大类和新闻传播大类共计11个一流专业,其中有6个专业为艺术设计类专业,聚焦上海“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三大文化资源,具有较强的优势,引领作用比较明显。

四、促进上海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建议

基于上述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匹配度、产教融合度、与特色产业对接度的分析,上海高等职业教育应以“三新一高”要求为标准,基于城市产业现状,优化专业结构,借助“外生”优势,增强高职院校自身建设能力,依托城市特色产业品牌,提升专业建设内涵与人才培养质量,构建与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一)基于现有格局优化专业结构,夯实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基础

上海拥有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众多,高端产业集群密集,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迫切,因此在明确高等职业教育隶属“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基础上,应在层次上做到稳步提升,逐步扩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构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鉴于上海市第三产业产值逐年提升且总体占比具有绝对优势的现状,再结合上海市一流高职专业对应第三产业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应围绕上海现代服务业,聚焦“五个中心”建设,进行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及课程体系重构。从现有一流高职专业数量来看,交通运输大类占绝对优势,在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方面具备数量上的优势,并且可以弥补目前长三角区域同类型一流高职专业较少的现状。另一方面,财经商贸大类高职专业总体上具有数量优势,但在一流高职专业数量上有明显劣势,这与上海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的定位相悖,表明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与城市发展还存在不适应,深层的原因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背景下现有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层次与财经商贸大类人才需求存在落差,因此需要稳步加快财经商贸大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

(二)借助“外生”优势,增强“内生”能力,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的质量

借助上海产教融合“外生”优势,通过政府搭建平台,高等职业院校可同以世界500强企业为代表的优质企业构建产教融合联盟,提升产教融合的“内生”能力。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科研优势,强化技术技能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撑;要以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为入口,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满足教师对于行业尖端、新型技术工艺方面的实践需求;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破解改革关键问题和堵点难题,大力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展“课堂革命”,加强实践性教学,强化实习实训,积极推行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主动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教学资源库、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总之,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培训、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

(三)以“四大品牌”为基础,借助“总部经济”资源,挖掘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的特色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应以上海“四大品牌”为特色,以“上海文化”为抓手,构建适应“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职业教育体系;要以“红色文化”为基石,深入党史学习,将上海特色红色文化基因融入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思政中;要以“海派文化”为特色,根据不同大类专业情况挖掘其在上海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奋斗故事、优秀人物与伟大精神,将“上海文化”与“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有机结合,充分展现上海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中的思政特色。要充分利用城市优势特色资源,尤其是上海拥有数百家跨国公司与大型民营企业的规模优势,与这些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优质实训基地、共建专业教师团队和企业骨干业务团队,共同开发适用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证书标准,共同培养上海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的通知[Z].教职成[2021]3号,2021-04-27.

[2]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上[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3]周光礼,薛欣欣.德国“卓越计划”行动路径与经验启示——基于“钻石模型”的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20(3):47-55.

[4]石凌.职业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5]钟铃.职业教育与中小企业共建共赢机制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76-77.

[6]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Z].沪府发[2021]18号,2021-07-26.

[7]黄海洋.争当教育改革的探路者示范者引领者 上海市高等教育改革成效明显[J].上海人大月刊,2017(9):6-7.

猜你喜欢

钻石模型产业协同发展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竞争力探讨
中国设计产业竞争优势研究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我国技术标准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从钻石模型论我国快递行业升级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