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的教学策略探究

2021-02-23李进山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1期
关键词:几何图形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李进山

摘要:随着近年来对教育事业发展的不断重视,小学阶段的教学也逐渐在落实新课标教育改革的要求,不断改革教学体系,完善教學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对小学阶段的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应用创新型的发展方式,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几何图形的概念,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当中,是学生都能够理解抽象的问题,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具体的小学阶段,融入几何图形概念的教学方法,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要注重合理运用相关策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策略

几何图形因有着它自身抽象性的特点,导致小学阶段的学生难以理解,主要是由于他们并没有形成完善的思想体系,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支撑,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思想比较简单,分析问题比较浅显,没有全面的数学意识。学生对于具体的图形比较容易接受,也能够理解,而对于抽象的概念,学习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数学教学当中,合理结合几何图形,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空间理解力,学生始终保持着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为了更好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几何图形的概念,就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体差异,结合教学的过程,将几何图形概念具体化,真实化,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对此,提出了以下几点内容。

一、巧用教具,辅助教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不完善,了解问题的程度处于浅显的层次,因此,当学生初步接触几何图形时,难以形成正确的思维意识,而借助几何图案的概念教学,可以将几何图形更加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满足教学的具体要求,教师在讲解几何图形时,可以借助一定的教具辅助教学工作的展开,也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更好地了解空间性特征。

例如,在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前准备好正方体或长方体的物体,在讲解时向学生展示准备好的物体,引导学生具体观察。利用这样的特殊教具,便于学生理解立方体的棱和顶点的问题,才能够打破学生的思维束缚,借助实物教具,加深学生印象。同时,在讲解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具有对称图形的折纸,可以发现,对称图形都有一条明显对称轴,沿着对称轴对折就可以得到完全相同的物体,这样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方便学生理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逻辑意识。

二、教学中实践讲解,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再好,如果不在教学中加以实践,也很难获得完善的知识体系,为了更好地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就应当做好正确的引导,积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并参与课堂活动。对于数学学科来讲,教材上的基础内容可能会有一定的抽象性特点,如果在教学当中把动手操作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来说也是一项独特的学习体验。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知识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现象,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更加充分的实践。

例如,教师在讲解体积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结合同学们都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案例,在实践中讲解,具体要在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体积的变化。教师先准备一个广口瓶,里面放了满水,再准备一些石块,鼓励一个学生上台操作,引导学生动手慢慢地将石块加入到广口瓶中,引导其他的学生进行观察,可以发现,随着石块的增加,广口瓶中的水会溢出来。教师根据这样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根据这一现象,可以得出什么样的体积结论。”带着这样的问题讲解新课,学生的兴趣比较高,也更容易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一定的帮助。在课后,同学们就会轻松地理解到溢出水的体积就等于石块的体积,这样也给学生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在这种动手操作的过程当中,引入了几何图形概念的具体教学,丰富了学生的思维想象,提高了学生数学的解题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将散落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对于数学学科来说,一些知识点之间的连贯性较差,教学中要想更好地体现几何图形概念教学的具体效果,就应当将散落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展开教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要重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不够完善的特点,将抽象的图形和概念相互结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进一步将知识串联,实现系统化的知识体系。通过知识点串联,可以将同一类的概念相互联系,以更加系统化,具体化和结构化的内容展示在学生眼前,学生可以通过这些知识加深自己的印象,构建良好的学习体系,帮助学生掌握概念之间的具体内容。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可以结合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知识,实现知识的串联,通过将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木棍和正方形木棍,实现木棍顶点连接任意变换,发现只要将长方形木棍固定住两个顶点、或正方形木棍固定住两个顶点,拉伸就会变成平行四边形,通过这种知识的联系,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了对于几何图形的印象,更容易理解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这一抽象概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语

在几何图形概念教学讲解过程当中,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体差异,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知识点之间的串联,借助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加深印象,获得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在实际的观察和自主的思考过程当中,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加深了对于几何图形概念的理解。总体来说,几何图形概念教学的融入,使得小学数学教学在基础的理论讲解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与优化,满足了数学教学的整体要求。

参考文献:

[1]李苗苗.浅谈小学数学几何图形的计算教学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9第005期

[2]李小红.浅析小学数学几何图形的教学策略[J].精品- 2019第004期

[3]万金娟.浅谈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的教学策略[J].读与写(上,下旬)- 2018第023期

猜你喜欢

几何图形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的教学策略
探讨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的教学策略
手工制作在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