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教育的重塑是打造一个教育共同体

2021-02-23张敏梁晓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1期
关键词:大学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

张敏 梁晓

摘要:全球化、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革命等新趋势已成为新时代影响大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必将对大学教育的进行挑战和引发改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改革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如何从传统的知识传播方式中走出来,发展出符合未来社会需求的教育和教育模式。本文通过对西交利物浦大学的访学和教学模式的学习,提出大学教育的重塑是打造一个教育共同体,从教育理念的更新,校长的意识状态,教学环境的改善和延伸,教学模式的转换,教育资源和支撑体系的更新,社会与大学的融合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为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供一下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西交利物浦大学

全球化、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革命等新趋势已成为新时代影响大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必将对大学教育的进行挑战和引发改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改革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如何从传统的知识传播方式中走出来,发展出符合未来社会需求的教育和教育模式,顺应科技革命对人类知识获取方式的影响,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是当今大学教育需要思考的话题。关于这个问题,近几年教学改革纷纷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然而,仅仅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还不足以让传统的教学方式真的发生翻转,还需要更深入的深化大学教育的理念,对教育发展提出更高的目标。具体的实施需要高校领导者、高校教师、社会、企业等各方面的深度融合。在深入参观学习了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之后,受到启发,本文提出的大学教育的重塑是打造一个教育共同体这一观点,旨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促进高校发展的过程中融合多方力量,探索出一套真正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系。

一、教育理念

世界范围内对人才的新需求所引发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理念的调整,中国大学的教学还传承着教授知识的特征。不仅如此,传统的以注重管理、教育导向的学生工作模式也已经满足不了时代的要求和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未来的教育不再是知识教育,而是能力培养,高等教育应该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有竞争力、对社会发展有价值有贡献,拥有良好人际关系和沟通交流能力,并学会终身学习的创新型人才。未来大学应该对学生进行个人修养教育、自我管理教育、倡导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和慈善教育。这些都体现出未来教育应该关注的方向。拥有这样教育理念的大学绝不是仅仅提供学历,而是致力于为未来培养所需的人才,致力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培养和评估。

未来大学应该特别重视学生的成长,而非知识的获取和积累,并为学生设计出支撑学生成长的学生网络、学校网络和社会网络,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世界公民。通过学校教学理念改变、学校相关制度的改变,课程设置的调整、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等一系列的调整,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同时学校为此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环境和支撑体系。

二、大学主要领导者的意识和魄力

大学校长必将引领一所学校的发展方向,校长是否是一个具有教育情怀的人,是否是一个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人,是否是一个敢于革新的人,校长的格局、眼界、理想和经历都影响着学校发展的各个方面。校长们对于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个革命性的时代,校长们要如何彰显真正的领导力来应对这些挑战?没有任何一所高校将能够仅凭一己之力应对所有问题,应对这些未来的变革和复杂性的问题需要的远远不止一所高等学府的教育,所以作为校长,需要去鼓励创新型的伙伴关系,要打破国家、文化和学科的边界。高校校长的角色就是能够建立沟通的桥梁,把高校和外部连接起来,广纳贤才,发挥不同的作用,不管是研究、管理还是教育,都会形成一个合力。这样会有地区的合作伙伴,也会有外国的合作伙伴,把这些不同的力量连接起来,把整个的高校的团队带起来。校长的一个角色就是要打造一个环境,让大学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在一起共同合作,特别是要去鼓励年轻的研究者和青年学子去开展合作,最終服务于全球公众。

三、多元的学习环境

未来大学的教育不应仅仅局限在校园里,应该将学校和社会都作为学生的学习环境。在校园里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学习环境,各种学习资源的组合,不仅仅包括物质条件的场所和学习资源,还包括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学习的氛围,人际关系等,让学生处在中心地位。环境的滋养着学生的身心,学生被正确对待,建立内在的高价值感,就会想要去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和意义。在这样充分给予尊重、信任和支持的学习环境中成长的学生,必定要学会自律,自我管理和自我认知的提升。

通过研究导向型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进入社会调查研究,结合实践运用所学到的知识,用知识在实践中学习如何解决问题,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不仅仅局限在学校的教室里,而是将学习扩展到更大的一个社会环境中去。

学校建立产学联合,为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提供平台和机会,利用校友或其他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这是校企共同发展,联合发展教育的最好选择,既为学校提供实习机会又为企业提供实习生及人才储备,是一个双赢的合作。

四、以学生为中心

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渗透到了每一个细节中,从学校环境、学生管理相关制度、教学质量标准、教学模式,课程设置,课程的考核方式、各种资源平台、各种科研或实践活动、以及对学生创业实践的支持政策等,都以学生成长为目标,以学生兴趣为导向,以研究导向型模式进行专业融合,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教学中处处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支持。真正把“以学生为中心”做到了实处。全方面的致力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独立思考,各种综合能力的发展和培养。学校的导师制度为每一位学生配备四名导师,分别是学友导师、学术导师、成长导师、校外导师,在学生、学校、社会之间搭建起平台,让学生处于教育资源的中心,随时得到支持和指导,让想要自学和自我发展的学生可以得到有效的资源。在未来大学,学生可以翻身做讲师,更多的自由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示和发展自己的特长和能力。

五、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

关于研究导向型教学,主要是从问题开始,从问题结束,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为目的,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拥有独立见解及批判的精神,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導,学生主动思考监督自己的学习过程。另外,课程考核过程中相应的考评和反馈设计,以结果为导向,学生的考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课程的考核设计需要多维度的考量。研究导向型的教学模式也需要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工具等问题上进行深入的改革和探索。

六、学校构筑资源环境和支撑体系

未来的大学应该将“以学生为中心”做到极致,随处可见的讨论室,自习室和公共区域的讨论场所,教室的设计也应该合理和舒适,图书馆里各种资源都在为学生服务。学校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大纲编写的程序以及课程考核机制都非常的全面和人性化,完全体现了对师生的尊重和信任。

七、社会和大学的融合

面对未来的变化,大学需要被重新定义和塑造大学的重塑是需要打造一个教育共同体,大学领导者的教育和育人理念、大学制度的创新、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校园资源和环境的优化、社会资源的利用,都成为这个共同体的一部分。

总结

本文通过对西交利物浦大学的访学和教学模式的学习,提出大学教育的重塑是打造一个教育共同体,从教育理念的更新,校长的意识状态,教学环境的改善和延伸,教学模式的转换,教育资源和支撑体系的更新,社会与大学的融合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希望为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供一下借鉴和启发。

参考文献:

[1]解启健.自我主导力理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J].江苏高教,017(7):19-27.

[2]郭伟,张力玮.集优质教育资源 建一流中外合作大学——访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J].世界育信息,2015(12):14-19.

[3]张晓军,李圭泉,李鹏飞,等.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体系——西交利物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案例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14(22):54-57.

[4]曹志芳.大学生对高校满意度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2,(16).

基金项目:2019年度西安财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9xcj010,《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专业课程教案设计方案研究》

猜你喜欢

大学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
生本教育理念在应用心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以学生为中心”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农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自主学习理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