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红带产助力乡村振兴

2021-02-22

科学导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全村红色旅游食用菌

如果你在夏秋两季到来临县林家坪镇南圪垛村,放眼望去,可以看到满目绿色风光、一派红色气象。房前屋后满是香菇大棚、漫山遍野铺开红枣林提质增效工程,修缮一新的红色革命遗址,设施齐全的日间照料中心,让人处处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的浓厚气息。村党支部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向党中央看齐的具体体现,带领全村党员群众,用绣花的功夫攻坚克难,加快推进脱贫攻坚进程。

南圪垛村17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户户有项目,家家有事干,人人有钱赚,他们大多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生活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地处吕梁山腹地的南圪垛村变了,变成了富裕文明之村,变成了著名的红色旅游之村。“这样的变化发生在最近几年,村里每天都有变化,可谓日新月异。”谈起南圪垛村之变,支部书记刘二峰感慨地说。

由于交通、产业、思想等各方面受到制约,临县成为深度贫困县之一,作为临县的组织细胞南圪垛村很难摆脱这些因素制约,立地条件差,生存环境恶,脱贫任务艰巨。

怎么脱贫?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当地政府立足南圪垛村实情规划了脱贫蓝图,带领全村2657人,打响了反贫困战役。

地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少雨干旱的南圪垛村发展红枣产业优势明显,可是,红枣年年丰,增产不增收。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村党支部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全村1496亩实施经济林提质增效工程,对红枣经济高优嫁接改良,由原来的单一品种发展成50多种不同风味的品种。嫁接改良贫困户优先,村委根据实际情况给63户贫困户改良720亩红枣林,预计贫困户户均增收630元。

南圪垛村是革命老区,曾是中共中央西北局、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驻地,贺龙、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工作、生活。守着这么好的资源,何不发展红色旅游?让村民吃上旅游饭!村委聘请省农大教授制定“红色旅游+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对革命旧址进行修缮,开设民俗博物馆,优先安排36名贫困人口参与环卫保洁、旧址管护工作,保证每人每年工资性收入达6000元。通过旅游业发展,可带动15户贫困户通过房屋租赁,每户每年资产性收入达3000到8000元。开设农家乐,每户经营性收入可观。

发展食用菌是个不错的产业,南圪垛村一些人种植食用菌已经走上发家致富道路。还有部分困难户,想种植投资不起。为解决这一难题,村党支部积极寻求政府部门,政府注入60万元资金,贫困户70户120人以每人5000元入股,29户贫困户以小额扶贫贷款入股,25户贫困户在房前屋后修建大棚10个,每棚可栽植菌棒2000~3000棒,按市场价计算户均纯收入6000~9000元。村委会牵头引领,能人示范带动,以“大项目+小礼包”模式发展食用菌产业,成立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大棚41个,带动贫困户108户,走上脱贫之路。

实施20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200千瓦,平均年发电量24万度,经济效益23.5万元,已完成设备组装调试,即可并網发电。投产后可增加村集体收益6万元,带动深度贫困户36户83人,人均收益1000元。

除上述扶贫产业外,南圪垛村还有三大脱贫举措。成立造林专业合作社,造林300亩,受益92户184人;电商扶贫,投资30多万元,修建电商中心。由村党支部副书记牵头运营,贫困户参与配合,主要负责农产品推销,红色文化宣传,工艺品展示;劳务输出,村党支部多方为贫困户寻找就业渠道,锦源煤矿投产后可安排劳动力30余人,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可吸纳劳动力20余人。通过产业带动,到2020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底的4883元增加到12000元,彻底摆脱贫困提前全面跨入小康行列。

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南圪垛村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全村红色旅游食用菌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全村唯一收件人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Beams Up
红色旅游市场营销与红色文化传承
那片土地 那座村庄 那个家
抽自家鱼塘救全村1400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