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绘本阅读的价值取向与实施策略

2021-02-22陈春华

山西教育·幼教 2021年1期
关键词:绘本幼儿教师

陈春华

绘本读物是幼儿课程的有益补充,在促进幼儿养成健全人格、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教师从增强阅读兴趣、丰富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等方面优化绘本阅读实施策略,可以更高效地引领幼儿感受绘本阅读的魅力,从中汲取更加丰沃的成长因子。幼儿对绘本读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和较高的喜爱度。准确把握绘本阅读的价值取向,持续优化绘本阅读的实施策略,对于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准确把握幼儿绘本阅读的价值取向

1.促进幼儿养成健全人格与健康情感

绘本是幼儿认识自我、走进自然、了解社会的重要窗口,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能产生共情、引发共鸣或争鸣。教师可带领幼儿进入绘本读物的天地,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在一个个以图画版型为主、以语言文字为辅的绘本“小故事”中,接受到怎样悦纳自我、怎样学习生活、怎样为人处事等方面的“道理”。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选择德育方面的绘本内容,可以滋养幼儿崇真、向善、尚美的天性,引导其学习绘本中的先进人物、良好品行。例如,教师可引领幼儿阅读绘本《花婆婆》,幼儿阅读之后会模仿绘本中的正派人物,讨厌反派人物,形成反对假恶丑、倡导真善美的立场,起到春风化雨般熏陶和影响幼儿思想情感的作用。

2.提升幼儿口头语言表达与书面阅读理解能力

3—6岁幼儿正处于口头语言表达、书面阅读理解两种能力快速发展的奠基阶段。教师应重视绘本阅读在保育教育工作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保障绘本阅读的充足时间与空间。在幼儿园绘本阅读工作中,教师可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读、演、讲、画、比等相关活动,引导幼儿经历搜集信息、酝酿情感、组织语言的过程。在多场合、常态化、交互式的绘本阅读活动中,有效提升幼儿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与书面阅读理解能力。例如,教师可引领幼儿阅读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虽然全文的字数很少,但是用词比较准确,幼儿在阅读过程中能结合图片信息加深个人的独特理解,锻炼自身对语言文字、图片信息的提炼能力。

3.增强幼儿审美素养和想象力、创造力

想象与创造,从来不会缺席幼儿的成长过程。绘本能够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增进幼儿的直接体验,不知不觉中演变为幼儿的亲密伙伴,启迪幼儿的诗意美感,增强幼儿的审美素养和想象力、创造力。例如,教师在引领幼儿阅读绘本《淅沥淅沥下雨天》过程中,师幼一起总结绘本中提议的下雨天旅行的几种办法,并让幼儿交流补充在下雨天去旅行的其他办法;在阅读绘本《最最特别的礼物》过程中,教师可与幼儿一同商量礼物的种类、品形与颜色,链接绘本中的故事,拓展故事描述的场景,引导幼儿参与到实践操作中,起到触发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增强幼儿审美素养的效果。

二、持续优化幼儿绘本阅读的实施策略

1.培养幼儿浓厚、持久的绘本阅读兴趣

“乐之不如好之”,教师应高度重视兴趣培养,并在绘本阅读指导实践中将其摆在首位。首先,幼儿教师可弹性设定并定期切换绘本阅读的主题指向,让幼儿在主题范围内自主选择绘本题材和绘本内容,既保持幼儿阅读的新鲜感,又调动幼儿阅读的持久动力。同时,在一定周期内,教师可围绕美好家乡、爱护动物、孝敬父母、诚信待人等主题,组织幼儿系统化地阅读相关绘本,专题化、深层次地获得对家乡、对动植物、对亲情等的总体印象和具体认识。其次,教师也可创设与绘本相匹配的、模拟故事表达的多样场景,通过开展绘本故事播放、绘本故事讲解比赛、绘本故事分享会等活动,丰富幼儿的共同话题,发展幼儿的思维品质,加强幼儿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指导阅读绘本《春天什么时候来》时,组织幼儿扮演熊妈妈、小熊奥菲等角色,并根据绘本情节发展,自主准备教玩具,自主排练情景剧,演练不同角色的对话,有效提升幼儿的阅读兴趣,让“今天,你读《春天什么时候来》了吗”成为了一段时间全班幼儿之间相互询问的焦点。

2.选择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绘本阅读资源

幼儿处于思维方式尚未成熟,文字理解能力较低的特殊年龄段,“图片+动画”更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应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理解能力,合理选择相关的绘本阅读材料。首先,教师可选择颜色比较鲜艳、图片占比更大的绘本阅读素材。对幼儿来说,之所以喜欢动画片,正是在于其卡通的形象、简单稍有起伏的情节、儿童化的语言、跳跃的画面符合幼儿的审美取向和观看心理,教师应更多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提高幼儿阅读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可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符合幼儿认知能力的绘本内容,缩小绘本内容与幼儿生活的落差,提升幼儿接受绘本、喜爱绘本、读好绘本的认可度和投入度。同时,还需注意在不同时期的梯次性变化,为阅读生活类、益智类、情感类等不同类型绘本设置一定的坡度,区分小班、中班和大班幼儿,逐年拓展绘本阅读的题材广度和内容深度。

3.采用多樣化、融合式的绘本阅读方法

幼儿绘本乍一看是简单的读物,实际上蕴含大量的信息。一册或一套绘本读物,包含封面、扉页、环衬、正文、封底等部分,以及单幅或连续图画的形状、颜色、组合、视角等阅读要素,需要幼儿综合多方信息、解读绘本述说的“未知世界”。教师是联结幼儿与绘本的“纽带”,可采取个人阅读、分组阅读与集体阅读相结合,单幅画面阅读、一册绘本阅读与整套多册绘本阅读相结合,师幼阅读、亲子阅读与幼儿园家庭协作阅读相结合等方式,带领和组织幼儿畅游绘本阅读的海洋,挖掘绘本的语言、社会、健康、科学等多个领域的育人功能,推动“图画+语言”向“图画×语言”质的变化,帮助幼儿从小在心里播种崇真、向善、尚美的种子。例如,在有声绘本《好脏的哈利》中,哈利在逛街时变成了一只白点分布、不爱洗澡的黑狗,虽然好“脏”,但是俏皮、可爱,深得主人的喜欢。因此教师把握这种有趣味的情节,既能使用二维码进行有声的阅读,也可进行无声的默读,让幼儿寻找和分析哈利为让主人认识而使用的多种招数,实现了绘本有意思、成长有意义的衔接。

4.提升幼儿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绘本阅读起步于兴趣,落脚于能力,理解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绘本阅读效率的高低。小班、中班和大班的幼儿在读图与识字能力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和阶梯性,幼儿教师应该给予分类指导,引导幼儿积累有效的读图经验,拓展对语言文字的多元理解,体会绘本中或明线或暗线、或重点或简略地表达的或具体或抽象的场景、意境等。教师可针对绘本主题与内容先行提出问题,明确具体的阅读目标和方法,让幼儿在问题牵引下、在问题追问下阅读,并应用顺序阅读、多角度阅读、图文结合阅读等实用技巧,如此既可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还能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养成。例如,在指导幼儿阅读《999个青蛙兄弟的春天》时,可以“青蛙兄弟把哪些动物叫醒了?叫醒谁的过程最有趣?”为题,组织幼儿带着问题走进绘本,深入理解绘本内容,通过一起寻找并叫醒同样是“大懒虫”的乌龟叔叔、蜥蜴、瓢虫们和大蛇,锻炼取舍、提炼、汇总绘本信息的阅读能力,加深对拒绝赖床和懒散、倡导早起和勤奋的良好品质的理解和学习。

绘本阅读是推动幼儿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一扇窗”,对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将扎实探索,继续努力,携手幼儿共同度过一段段难以忘怀的绘本阅读之旅。

猜你喜欢

绘本幼儿教师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绘本
绘本
绘本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