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新路径 促进幼儿多样化发展
2021-02-22顾霞
顾霞
自江苏省、泰州市启动省级项目、市级基地课程游戏化建设以来,保教环境是否体贴温馨、关爱备至,幼儿发展是否自主自由、适合适性,以及游戏与生活是否便于幼儿参与、利于幼儿成长,成为衡量基层幼儿园保教效益高低的核心指标。我园按照“以学定教、儿童为本、效率优先、动态优化”的指导思想,在具体推进过程中注重对课程的内容、依托的载体、实施的方法进行不间断的改造、持续性的完善,基本形成便于幼儿参与、利于幼儿成长的开放式、互动式的课程游戏化建设路径。
一、科学划分游戏区域
根据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求,科学布局并合理改造整个园舍环境,因地制宜地利用好大门、活动室、走廊、操场、阳台、平台、屋顶等室内和户外的空间,积极打造适宜的环境。例如在幼儿园的楼梯、院墙等场所,可以基于结构性特征设置攀爬墙、设计涂鸦区,既考虑安全上的防护功能,也注意功效上的实用功能,更关注审美上的发展功能。幼儿园可以借助通透、敞开式的围栏,便于幼儿关注教师、家长和其他幼儿通过时的各种表现,也可以通过造型和色彩上的变化,由教师或幼儿自行绘制小幅装饰画,培养幼儿的审美素养和想象能力。幼儿园还应该打破固定区域和交通路线,大胆为幼儿创设“留白”环境,鼓励幼儿与环境积极互动,争做环境建设的主人,并且随着不同月度的主题更换,及时更新区域环境布置。尤其是门厅等公共区域,幼儿园可启发幼儿设立“跳蚤市场”、布置“园史解说”、展览“班级风采”等区域,带领幼儿参与其中,培养他们勇于想象与实践、乐于表达与交际、善于合作与探究的品质。
二、全面提供游戏材料
游戏材料提供和投放的基本原则,在于能够调动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发幼儿的广泛参与、保持幼儿的长期专注。游戏材料无论是哪一种样式、结构和功能,都是为了保障幼儿能够自主选择喜欢的游戏,自由地加入游戏当中。游戏材料既可以是幼儿园购买添置,还可以发动教师、幼儿、家长一起收集,落实专人整理,分类摆放到资源保管室,方便各个班级根据主题的进度和游戏的需要,进行领取和使用。游戏材料应该足够丰富、包罗万象,包括磁带、面具、手铃、图片、卡通称、快乐打地鼠等教玩具,树叶、种子、沙石、水果、花草等自然物品,还有梯子、塑料、水管、铁皮、木块、废旧轮胎等人工制品……游戏材料的提供和投放,既要考虑材料的安全性和更新性,也要衡量幼儿的适用性和接受度。例如在“快乐的捕风机”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羽毛、扇子、自制捕风机等材料,鼓励幼儿利用空气水平流动形成风的原理,指导幼儿摇动扇子,将羽毛送进捕风机。如果掌握不好扇动的方向、力度和速度,羽毛会四处乱飞,进不了捕风机。即使进了捕风机,由于力度过大、速度过快,羽毛也会卡在捕风机内,排不出捕风机。同时捕风机进口和出口的大小,也为游戏增加了难度,对幼儿而言充满了挑战。通过开展“谁的羽毛先吸进去、先飞出来”小比赛,幼儿积极参与、乐在其中,锻炼了动手能力,也发展了思维品质,对风的流动和捕风机的运行原理有了直观的认识。
三、不断拓展游戏形式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学习形式,也是幼儿园组织最多的学習活动,包括身体运动、规则认知、角色扮演等游戏类型,也包括交互式、混龄式、走班式等游戏形式。其中,交互式游戏指的是三个年级平行班之间交换游戏,实现班级之间的游戏主题和资源的共享;混龄式游戏指的是打破全园年级、年龄的限制,以大带小、结伴游戏,促进幼儿社会交往与同伴合作能力的发展;走班式游戏借鉴中小学的分层走班教学改革,以班级为单位交换不同的游戏环境,尝试不同的游戏内容。比如,中(2)班的大水缸中养的小金鱼吸引了中(1)班幼儿的注意力,经过商量,中(2)班把上学期的小金鱼游戏方案和资源转交给新学期的中(1)班再次开展。游戏包括认识小金鱼、调查小金鱼、写生小金鱼、喂养小金鱼、拯救小金鱼等多个环节,在不同游戏阶段,幼儿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如“小金鱼的眼睛怎么这么大、鱼鳞有什么作用、花纹有哪几种、喜欢吃什么、是撑死的、挤死的还是闷死的”,随之而来解决的方法也一个接着一个。在精心照料、仔细观察、调查讨论小金鱼的过程中,幼儿也在了解、感受着生命,关注小金鱼成长的每一个细节,成长为小小饲养员、小小探索家,增强了幼儿的生命教育,丰富了幼儿的博爱情感,增进了幼儿的生活经验。
四、积极实施游戏改造
课程游戏化建设,不仅需要思想层面的改造,更需要实践层面的改进。一是对集体活动的游戏化改造。幼儿园号召教师改变教学模式,创设各类主题情境,提供丰富的相关材料,主要在小组化、个别化学习等组织形式上创新,在集体活动与一日活动的融入方式上创新,带领幼儿走进生产实践、走进生活体验、走进自然与社会探索。例如,大班主题“小问号”中的综合活动“我的影子朋友”,教师在集体活动后,将“找影子”“踩影子”“手影游戏”等环节调整到幼儿午餐后的散步环节进行,收到了不一样的效果。二是对一日生活的游戏化改造。盥洗、进餐、散步、睡眠等生活类的活动,每一项都在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幼儿园鼓励各种生活规则的制定,由幼儿自主协商、充分讨论而形成。例如各种物品的收放标志、运动区的游戏规则均由幼儿自行商量、教师适当指导,再行确定和制作。大到亲子活动、节日欢庆、家园联系等方面,小到幼儿自主取餐分配、盥洗中的衣物拿脱、游戏前的器材选择、活动结束后的图表梳理,都能有针对性地渗透游戏元素,促进幼儿适性生长和多样发展。
五、持续优化游戏指导
幼儿游戏质量的高低、游戏时长的多少,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积极评价。这需要教师不再简单地给予和硬性地要求,不再简单地关注幼儿今天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而是更加关注幼儿在游戏与生活中探究是否自主积极、体验是否快乐愉悦。一是提升观察反思能力。教师可通过自由观察、定点观察、追踪观察等方式,借助综合游戏案例分析、撰写观察记录、现场游戏研讨等办法,采集相关信息,记录幼儿行为,分析背后原因,给予幼儿适宜的指导与协助,正确评价幼儿的活动行为和游戏水平,深刻剖析自身指导策略的有效性。二是提高组织实施能力。幼儿园定期开展专题研讨、班级游戏观摩,指导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创设和谐的游戏环境,引导幼儿自主建构游戏的规则,自主解决同伴之间的游戏冲突等,不断提升教师课程游戏化的实施水平。
科学划分游戏区域、全面提供游戏材料、不断拓展游戏形式、积极实施游戏改造、持续优化游戏指导等五个有效策略,只是我园带领教师展开实践探索的初步样态,仍有继续完善和提升的广阔空间。我们将孜孜以求、默默耕耘,大力弘扬科学保教、快乐体验的主旋律,向着为幼儿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点灯”和“领航”的方向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