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日报》:爱国就要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2021-02-22夏远望

意林·作文素材 2021年1期
关键词:河南日报归国同胞

夏远望

又一名学者回国任教。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官网资料显示,此前在美国特拉华大学任教的徐冰君已出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0年已有多名学术大咖选择归国,仅2020年9月24日一天,就有三名国际顶级学者正式加盟国内高校,分别出任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南京大学现代生物研究院院长。2020年4月份,面对形势仍然严峻的国内疫情,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瑞典国家杰出教授孙立成全职加盟西湖大学,亦令人印象深刻。

越来越多顶级學者回国效力,背后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蒸蒸日上,和一颗颗拳拳报国的赤子之心。为什么回国?“我很高兴能回到自己的国家,今后我将竭尽全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钱学森先生的一席话,道出了归国科学家的共同心声。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爱国的打开方式有很多种,其中重要一条,就是爱自己的骨肉同胞。“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这一朴实的信念,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优秀科研人才归国发展、报效桑梓。每个人能力有大小,我们中的大多数无法像科学家那样在顶尖领域做出贡献,但只要懂得“爱自己的骨肉同胞”这一道理,并身体力行之,就是实实在在的爱国。

人民利益总是与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爱祖国必须爱人民。“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爱国爱民,就要爱同自己一样生长在祖国大地上的父老乡亲、师长朋友,善待所有熟悉和不熟悉的人。抗疫期间,一名货车司机千里驰援湖北,在加油站,工作人员听说这是要往武汉运蔬菜,直接减免一大笔油费;高速换卡时,执勤交警向他庄严敬礼;在卸货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车辆,虽然大家互不相识,但每一次点头、每一个眼神,都在为彼此点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伟大抗疫精神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对骨肉同胞的爱深刻贯穿其中。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我们要做的,绝不仅仅是在困难来临时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更需要的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精诚合作、勤奋务实。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里,丁义珍“别出心裁”地设计出蹲式窗口让办事群众站也站不得、坐也坐不得;近期媒体爆料,个别村委会违规向当地企业收缴大量“管理费”。这些,是爱同胞的表现吗?爱国从来不是抽象的,必须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友善地对待每个公民,尤其是关心爱护弱势群体,帮助一切有困难的人。点点星光照亮银河,将爱国情化为报国行,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增光添彩,齐心协力共创美好家园,我们的祖国才会更美丽、更富饶、更文明、更可爱,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王文炎摘自《河南日报》2020年10月30日)

【名师点评】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爱国是科学家精神的第一要义。文章的论证思路十分清晰,采用了“简述事件—分层论证—结尾点题”的模式,先是以徐冰君等学者回国任教的新闻事件开篇,指出了归国科学家的殷殷爱国情、拳拳赤子心,然后从个人角度、人民角度深入论述,最后联系实际,突出主题。作者善于用事实说话,钱学森的回国宣言、货车司机得到的礼遇,都很好地彰显了文章的主题。作者也直言不讳地指出了不爱同胞的表现,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爱国就要爱自己的骨肉同胞,语浅意远。

(点评教师 王文炎)

猜你喜欢

河南日报归国同胞
两岸同胞一家亲
郭沫若《归国志感》手迹
江苏省归国留学人员实践创新基地
脱口秀评论缘何引起关注——以河南日报新闻评论节目《问“侯”两会》为例
构建三点着力的内容布局——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豫直播”为例
扮靓“面子”强壮“里子” 锻造精品党报的必由之路——河南日报2018年改版创新亮点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四项“深”功夫讲好农民新故事——《河南日报》三农重大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海外同胞与中国健儿心心相连
杉木半同胞24年生优良家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