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的绝唱

2021-02-22张延伟

资源导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方框高粱齿轮

张延伟

深秋的一天,我在街上遇到一位賣蚰子的老人,用铝塑板隔开的格子里装着10多只蚰子,15元一只的价格令我咋舌。老人说:“现在的蚰子可不好逮喽。”

蚰子学名“蝈蝈”,俗称“百日虫”,因擅长鸣叫而深受孩子们喜欢。小时候,每年农历九月下旬收红薯季节,学校里都放半月时间的秋假,这为孩子们逮蚰子提供了好机会。在帮大人收红薯的间隙里,只要听到地堰边草丛里传来蚰子充满诱惑的叫声,我们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丢下手中的活儿就朝蚰子叫的方向跑。

蚰子喜欢阳光,习惯趴在植物的叶梢上叫唤,可是又很机灵,往往当我们循声来到近前,它也警觉地停止鸣叫,甚至跳进草丛躲藏起来。而我们也逐渐摸索出了经验,越是此时越沉着冷静,凝神静气地蹲下来耐心等待。当蚰子觉得危险解除重新鸣叫时,我们很快确定它的位置,把两手扣在一起,以又快又稳又准的动作轻轻把它盖在手下,然后慢慢将两只手收拢,顺势用食指和中指捏住蚰子的头部,这样它锋利的牙齿再也发挥不了作用,只能乖乖地投降。

有时一晌时间能逮几只蚰子,我们就从地头找来高粱秆或玉米秆,剖去外皮儿,露出内瓤,再用几根篾皮儿穿过内瓤做成“活扣儿”,依次把蚰子套在上面。

公蚰子喜欢恃强凌弱,到一起非争个你死我活不可,因此逮回家的蚰子须用笼子把它们分开来养。好在我们在耳濡目染之间,早跟大人学会了扎蚰子笼的本领。

扎蚰子笼的材料和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粗细适中的高粱秆捆扎而成。根据笼子大小不同,至少需要长短不一的高粱秆120根左右,其中短的需要80根,比短的长约一倍的则需40根。先选32根短秸秆,每4根一组,相互交叉着捆扎成正方形方框,一个做顶,一个做底;再在顶、底的方框里分上下两层,纵横交叉着各排插进去10根左右的短秸秆;然后依次每隔一根短秸秆竖插进去一根长秸秆,把顶、底联结在一起,这样一个蚰子笼就算做成了。有时还会在中间再加一层方框,另用10多根长秸秆从中间竖着隔开,这样一个笼子就能变成两个甚至四个格子,装进去三四只蚰子。阳光灿烂的时候,看它们此起彼伏地竞唱,别有一番情趣。

另一种则是用高粱篾编织成的。选两节粗壮的红色高粱秆,用小刀均匀地剖开,刮去内瓤,打磨成韭菜叶宽窄的篾条,在地面上挖一个鸡蛋大小的圆坑,沿着坑边大致均等地插进去8~10根篾条,等把上面部分交叉着编织成拳头大小的扁圆葫芦形状,再小心翼翼地把地下埋着的部分拔出来编织好,留下一个比拇指粗些的圆孔,方便蚰子进出和填送食物,平时则用两根短篾呈“十”字形封堵起来。这种小巧精致的蚰子笼一般装着叫得最欢的“蚰子王”。无论上学或是下地割草,我们常常随身携带,甚至还在课间拿出来相互炫耀,当然也有蚰子不合时宜地在课堂上叫唤,慌得手足无措的孩子自然要挨老师一顿批评。

每年春季,我们还不忘在墙角种几棵“蚰子葫芦”。这种蚰子葫芦长成后呈扁圆形状,直径10厘米左右,差不多能够用双手捂严。我们在葫芦颜色由青变白时把它摘下来,趁着外皮尚未干硬的机会,以蒂柄位置为中心,用笔在上面画出一个鸡蛋大小的齿轮形状,再把钢锯条的一端磨出锋利的尖刃,均匀用力地照着画好的形状扎进去,让“齿轮”与葫芦彻底分离,掏出内瓤,等葫芦自然风干后用烧红的铁丝在“齿轮”上和开口四周各烙四个孔,用线绳穿起来,一拉紧绳子,齿轮盖就与葫芦吻合一起;松开绳子,又可以使盖子与葫芦分离,方便往里面装蚰子、送食物。

蚰子葫芦最大的好处是结实且能够保暖。这样,即便在寒冷的冬季,除了孩子们,甚至也有大人在白天把装了蚰子的葫芦揣在怀里,靠体温暖着,到晚上则放在暖和的被窝里,平时用储存的白菜叶子和青萝卜头喂它吃。如果饲养得当,蚰子能陪伴我们到春节前后。在雪花飘飞、寒冷肃杀的隆冬季节,特别是新年里,不经意间从身上传出“吱吱吱”清脆悦耳的蚰子叫声,除了带给人许多的快乐,更让人感受到徐徐而来的丝丝暖意。

后来我才知道,蚰子的寿命与温度及其鸣叫时间长短都有直接关系。我们在冬日里设法给蚰子保暖延续生命,希望再听到它的叫声,却不承想这是它们生命的绝唱啊!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如今农村在耕种过程中大量使用杀虫剂、除草剂,乡间野生的蝈蝈几乎销声匿迹,在飘雪的季节聆听蚰子鸣叫、冬日怀揣蚰子葫芦入睡的时光早已成为过往,只能从回忆中去体味了。(作者单位:禹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猜你喜欢

方框高粱齿轮
高粱红了
关于齿轮的有趣问答
你找到齿轮了吗?
异性齿轮大赏
拼 音
骑车上班日
野高粱
方框结构字书写的商榷
雨后
该涂黑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