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矿山生态建设 实现生态产品价值
2021-02-22刘明洁熊广成
刘明洁 熊广成
近年来,各地充分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两山”理论转化,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培育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做法。河南省根据各地实践情况,筛选了第一批省内典型案例,本期介绍焦作市、襄城县、信阳市上天梯非金属矿管理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探索和启示,供大家学习借鉴。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活动开始逐步复苏,复工复产稳步进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资源需求刚性上升,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近年来,河南省自然资源系统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水平基础上,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大力开展矿山生态建设,努力提供更多生态产品,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了实践探索。
焦作:由“黑色印象”
到“绿色主题”的华丽蜕变
焦作,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近年来,焦作通过创新、改造、提升,主动发展绿色、低碳、环保、生态、高效产业,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积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绿色崛起之路。
焦作市积极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城市功能完善,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着力打造山、水、城相融,集休闲、郊游、健身、娱乐、科普为一体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矿山公园;坚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旅游发展、恢复生态和改善环境相结合,恢复生态植被,改善北部山区生态环境,打造旅游绿色长廊快速通道。
多年来,通过多方筹措,焦作市投入资金5.88亿元,实施缝山废弃矿山治理、闫河采煤沉陷区治理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43个,治理面积1733.33公顷,修建道路近50千米,种植经济林57727棵、其他树种99325棵,种草3.09公顷,打井9眼、总井深2041.7米,铺设灌溉管道41259.8米,新增耕地255.53公顷,新增林地259.67公顷。依托中站区的武汉钢铁公司废弃黏土矿矿山原矿区浑然天成的地貌、矿产和千年陶瓷文化,投资5395万元建成了龙翔矿山公园。投入近1000万元,利用牛莊废弃矿山建成黎明脚步山地公园,与中站区的主题公园分列缝山矿山公园东西,遥相呼应。投入1000多万元的演马庄矿采煤沉陷区二期工程与白鹭湿地公园建设相结合,以自然、生态、郊野的风格,成为野生鸟类的栖息地,与人文花木为一体的开放式湿地公园,湿地公园的采矿疏干排水也解决了下游群众1333.33公顷农田的灌溉问题。引入社会资金近1亿元,按照宜耕则耕、宜园则园的整治原则,利用废弃矿区建设了22公顷果园、3.2公顷薰衣草休闲度假庄园。焦作市千业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谷堆后水泥灰岩矿、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沁阳常平铝土矿等2个矿山企业,利用矿山治理保证金投入1500余万元,边开采边治理,治理矿山已开采区面积9.3公顷。治理项目涉及乡(村)50余个,促进了当地农民年增收350余万元,新建生态公园4个。龙翔、缝山、闫河、黎明脚步等多个森林公园彼此相连,共同组成一条南太行生态林带环卫着焦作,实现了绿色崛起、生态靓城、生态惠民。
襄城:三高一转
矿山修复效益明显
首山,位于襄城县城南2.5千米,是800里伏牛山之首,故名首山。长期以来,首山一直饱受盲目采挖之苦,致使山体满目疮痍,地质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近年来,襄城县通过一期和二期工程治理,采取渣堆清理、采坑回填、坡面整治、护坡、集排水、道路、绿化等,消除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隐患,修复地形地貌,逐渐恢复土地功能,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现在的首山已成为市民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也带动了首山周边乡村经济快速发展。
高位推进。襄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的襄城县首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指挥部,驻扎首山项目区现场办公,指导规划设计、监督、督促施工。联合属地乡(镇)宣传发动群众,营造首山治理氛围,统一协调附属物清点、赔偿及全面指导、督促、监督各施工单位施工。
高标设计。项目设计依据勘查结果,结合当地城乡规划,考虑当地地方政府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美丽襄城”,充分利用矿山地貌条件,以“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生态效益明显”为原则,对治理区进行治理。
高效推进。投入资金4000万元,主要治理范围2.58平方千米,治理方案为实施渣堆清理、采坑回填、坡面整治、护坡、集排水、道路等治理工程,消除该区域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隐患,修复地形地貌,恢复土地功能。
转变发展。依托首山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实施,襄城县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首山油菜花旅游文化节,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与客商签约项目48个,实现招商引资90亿元,带动周边18个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380余万元,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信阳上天梯:刚柔并济
矿山环境由乱到治
信阳市上天梯的非金属矿矿区面积约12平方千米,珍珠岩、膨润土、沸石等矿种储量8.67亿吨,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现有4个合法采矿权,彼此犬牙交错、界限模糊,“一矿多开、大矿小开”的现象极其严重,布局不合理、生产规模小、安全条件差、资源利用率低、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极为突出,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该区党委、政府创造性提出“刚性整合资源、刚性拆除小散乱污、刚性开展生态建设、柔心为企业群众服务”的“三刚一柔”工作思路,矿山环境由乱到治成效显著。
刚性整合矿产资源。以合法开采许可证作为整合的唯一依据,全面关停辖区内所有矿山,将全区矿山按区域划分为5个整合区,科学选择整合二区作为“生态修复示范区”,摒弃区域内矿权界线,搁置争议,达成“统一开采、统一销售、统一进行生态修复”的共识,使得边开采边修复成为可能。2019年3月整合以来,共综合采矿80万吨,累计销售收入2.5亿元,纳税6100万元。
刚性拆除“散乱污”企业。该区党委、政府成立“小散乱污”企业整治行动专班,实行乡、村、组“划片分包”制度,并签订《“小散乱污”企业整治取缔工作承诺书》,逐户建立台账,多次召开乡、村、组全体干部会议,层层传递发展与环境新理念,争取群众、企业支持理解,并迅速行动。截至目前,全区1000多家散乱污企业全部拆除,为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消除了污染源、扫除了障碍、提供了空间。
刚性开展绿色矿山建设。该区自然资源局把建设绿色矿山、发展绿色矿业作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在矿山生态修复、高效利用等工作中坚持高水平规划设计,通过复垦利用、发展旅游等方式,实现转型发展。高标准制定《绿色矿山建设方案》,总投资5.3亿元,矿区环境得到有效治理,资源开发利用和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节能减排长效机制逐步形成,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建设不断加强,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显著增强,获得了中国绿色矿山建设联盟颁发的“2019年度绿色矿山建设突出贡献奖”。
柔心为企业群众服务。为确保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平稳过渡,该区党委、政府设计了一条“边整合资源、边开采生产、边修复生态、边组建公司、边辅导上市”之路,为辖区及周边制砂企业提供了充足的矿石原料供应,为资源整合、生态修复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也为排危除险、修建终了平台和台阶提供了便利。同时,该区创新机制,拿出10%股权设立“矿业发展共享金”,改变了过去“同村不同命”、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局面,做到了“稳就业,保民生”。2019年,上天梯辖区内全部无矿村民组群众约1.41万人每人领到了560元的“矿业发展共享金”,是自上天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近半个世纪以来,全体上天梯群众首次尝到绿色矿山建设带来的发展“共享红利”。如今,该区矿容矿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全境“山青、水净、坡绿”,花园式和景区式绿色矿区正在逐步形成,实现了“开矿一处、造福一方”。创造更多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理念正在全区落地开花。(作者单位:河南省自然资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