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鸡互啄:末代西罗马帝国救星与他的法伊苏拉伊战役
2021-02-22亨理什
亨理什
拉达盖苏斯集团对北意大利造成巨大破坏
公元406年夏季,西罗马帝国的晚期名将斯提利科,在法伊苏拉伊战役中击败了一支蛮族军队。尽管对手的装备、组织和决策能力都非常拙劣,却依然让垂死挣扎的罗马人伤筋动骨,以至于造成边境防线的千疮百孔,将最后那点虚实全部暴露在真正的强者眼中。
突如其来的蛮族入侵
早在公元405年夏季,名为拉达盖苏斯集团的蛮族武装,就开始在罗马帝国的边境成型。由于受到匈人西进的冲击,许多旧的大规模族群在长途跋涉中相互分离,进而发生各类诡异的随机组合。该集团便是其中的典型,囊括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哥特人、汪达尔人和其他日耳曼部落。他们拖家带口地从匈牙利大平原上出发,先是向东横渡多瑙河,随后又径直向南冲入西罗马帝国的北部领土。
毫无疑问,这是自公元376年的西哥特人南下后,发生在罗马境内的最大规模蛮族入侵。在部分教会史作家的记载中,整个拉达盖苏斯集团拥有多达20万~40万人。尽管以上数字有夸张的水分,但现代研究者也普遍认定其规模会在10万人上下。其中不乏蛮族勇士们的家眷,使得这些流窜武装需要为妇孺老幼的吃喝而大肆破坏。倘若遭到原住民的坚决抵抗,也能凑出一支超过20000人的临时军队。
他们推举的首领,是一个名叫拉达盖苏斯的哥特人。后人对这个集团的称呼,就直接源自该草莽英雄的个人名号。由于注重在沿途吸纳新成员入伙,他很快就吸引到许多抵制罗马的匪帮与山民,瞬间做大为多瑙河以南行省的实际统治者。此后,又不满足于只在潘诺尼亚占山为王,他把目标瞄准了更富裕的帝国核心意大利。
当年秋天,大股日耳曼人开始翻越阿尔卑斯山的天险。由于没有受到任何阻拦,所以能南下直取波河平原,洗劫和摧毁了许多北意大利的小型城镇。即便像维罗纳、米兰等著名大城市,也受到蛮族侵袭的波及,但遭遇危机最严重的还属佛罗伦萨。拉达盖苏斯的麾下武装将这座城市围得水泄不通,并且在之后又逗留了6个月。
迟缓的增援
在漫长的围困期间,佛罗伦萨几乎因缺衣少粮而穷途末路。居民们也非常担心,自己会被一群连基督徒都不是的纯蛮族屠杀。得亏米兰主教圣安布罗斯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以上帝启示的名义做出预演,表示帝国的援军即将到来解围。这才挽救了已经摇摇欲坠的抵抗决心。
此时,西罗马帝国的援军也确如圣安布罗斯所言那般被组织起来。虽然无能怯弱的霍诺利乌斯皇帝一直选择躲在拉文纳的皇宫中不理朝政,但最高统帅斯提利科却不可能放任入侵者再三肆虐。这位带有汪达尔血统的西罗马实际统治者,已经从整个利古里亚地区征集了所有的30支野战军团,并从莱茵河的野战军团中抽调兵力,甚至还有匈人国王乌尔丁和阿兰人酋长萨鲁斯支援,让手头的总兵力超过了2万人规模。
然而,罗马末年的臃肿滞后,还是在这次搜罗部队的过程中暴露无遗。斯提利科为凑齐区区2万兵马,居然耗费了大半年时间。相比之下,该地区在6个世纪前的共和国时代,只用短短1个月就征召组织起1.2万名新兵。此后为应付坎尼这样的大规模战役,也只用3个月就征调组建起一支超过8万人的部队。如果再考虑到早年的罗马军队存在入伍等级门槛,足以说明晚期帝国的军事动员效率已经衰退到近乎瘫痪。
罗马时代的佛罗伦萨城
幸运的是,斯提利科所要面的敌人,居然比垂死的帝国还要差劲。为首的拉达盖苏斯,本身就是一个临时推选的首领,麾下的日耳曼部族、奴隶匪徒和行省山民更是各怀鬼胎。他们从没有远大的战略发展目标,更没有任何有效的战术纪律可言,行事完全只顾眼前而不管将来。因此,当行动迟缓的罗马野战军在来年春季抵达弗罗伦萨,这些乌合之众便立刻因士气低落而直接溃退。少数想要抵抗的蛮族武士,一看到随罗马阵中的匈人骑兵,就如同是遇到回鹘人的安史叛军那般心肝俱裂。斯提利科则趁势出击,把入侵者赶到8千米外的法伊苏拉伊小镇。
然而,罗马人也很快在对峙中再次展现出自己的无能。除对拉达盖苏斯的营地发动一次试探性进攻外,他们再也没能采取任何积极举措应对。惟有靠教会史作家的记载进行遮掩,声称这是上帝降下预兆来阻止罗马人进一步攻击,想让自己的属民用不流血的围困获得胜利。但事实却是,拉达盖苏斯集团虽然丢失了大部分粮草辎重,但总能安稳的守住最后阵地。将其团团包围的野战军团,则因缺乏必要的工程技术人员,根本不敢对设防营地实施猛攻。
正如同时代的军事作家韦格提乌斯所言,罗马步兵已经因懒散不愿学习,也不再懂得如何巧妙使用工程学来缩短战事进程。尽管共和时代与帝国早期的军团先贤,屡次运用精妙的工程学操作,将敌方的坚固营垒变为死地。出现在法伊苏拉伊战场的晚期西帝国步兵,却只乐于呆在安全大营中吃肉喝酒、寻欢作乐,肆意挥霍着意大利民众为他们提供的补给,顺便嘲笑山区中的日耳曼人是如何饥渴难熬,丝毫没有尽快挖工事去解决战斗的打算。
代价巨大的胜利
好在蛮族首领拉达盖苏斯,同样被证明是缺乏决断的一介懦夫。公元 406年8月23日,他的部众因粮草耗尽而无法像之前那样闭关自守。此人直接脱下抢掠来的华美服饰,化妆为普通士兵准备秘密逃走。结果还是在被罗马士兵认出身份后抓获。最后又毫无廉耻地向对方祈求赦免,却在一片嘲笑声中被送上了断头台。
失去首领又缺乏斗志的入侵者,也纷纷放下武器向罗马人投降。其中的老弱妇孺都被送到意大利各地的奴隶市场出售,据说还因数量太多而导致价格暴跌至1金币,等同于最便宜的牲畜价位。余下的12000名战士,则被兵源日渐匮乏的西帝国军队收编。这支自亚德里亚堡战役以来的最大蛮族武装,就以如此可悲又可笑的方式消亡殆尽。相比之下,罗马人在此战中几乎没有受到损失,斯提利科的围困战术似乎取得了完美的成功。
正在審问蛮族俘虏的晚期西罗马士兵
可惜,罗马人在这次胜利中的收获,根本无法弥补时间流失所造成的巨大损失。由于斯提利科必须抽调莱茵河防线的数支野战军团来补窟窿,致使整个高卢北部都门户大开。早已蓄势待发的汪达尔人与阿兰人,便得以轻松进入帝国腹地,开启一场以北非迦太基城为终点的传奇扫荡。日后也正是他们,从海上截断了帝国的粮食供应,并直接洗劫了罗马城。
此外,斯提利科为集中力量迎战拉达盖苏斯集团,错误地选择与西哥特劲敌阿拉里克结盟。此举导致不列颠驻军的哗变反叛,并促使他们与高卢北部抱团脱离帝国中央管辖。这种政策失误还激起了帝国内部的所有保守势力反对,成为引发自己垮台身死的导火线。
这一系列事件的最直接后果,就是西罗马既没有根除外来入侵者与内乱的反贼,又很快将罗马城双手奉送给西哥特人,属于典型的因小失大。
显然,不管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究竟有多少,那些因作风懒散而不事土木工程的士兵都难辞其咎。尽管边上的东罗马军官一度尝试让手下重操旧业,并以军规的形式加以弥补,但早已流失的精气神根本难以靠行政手段去追溯回来。
摘编自冷炮历史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张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