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县香蕉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建议
2021-02-22朱蓉静邬刚云黄斌全
朱蓉静,宇 晴,邬刚云,黄斌全,曾 倩*
[1.云南大学资源植物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504;2.云南大学新闻学院(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学院),云南昆明 650504]
河口香蕉已有100余年的栽培历史,通过长期的品种选育和生产实践,香蕉产业已形成了包括种植、生产物资、中介经纪、包装运输、餐饮等一体化的产业链。2019年,河口瑶族自治县香蕉种植面积达1.15万公顷,总产量36万吨,产值超过6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参与香蕉种植的有3万余人,农户 6 000余户,分别占河口县总人口数、总农户数的28.5%、18.4%,香蕉已成为河口县农业支柱产业。与此同时,河口香蕉产业也面临着市场竞争压力增大,生产、采购成本增加,产业利润增长乏力,风险规避机制不健全,枯萎病防控体系措施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为了加快河口香蕉产业化发展,亟需对河口香蕉产业的优势、劣势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做出科学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在河口香蕉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取长补短,抢抓机遇,实现河口香蕉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1 河口县香蕉产业发展SWOT分析
1.1 优势
1.1.1 自然条件优越
香蕉是热带、亚热带多年生草本植物,对环境条件有严格的要求,其中气候、地势和土壤是最关键的因素。香蕉正常生长温度为15~35 ℃,最适生长温度为24~32 ℃,年降水量要求在1 500~2 500 mm,适宜土壤pH值为5.5~6.5[1]。对比我国香蕉主产区广西的气候条件,河口县每季度日均温更加稳定,全年日均最低温高于18 ℃,年降水量1 784.7 mm,明显高于广西地区(1 304 mm);与沿海香蕉产区相比,河口全年静风频率达到50%以上,无台风等极端天气困扰,偏酸性的土壤也较沿海地区的碱性土壤更适宜香蕉生长;此外,素有“天然温室”之称的独特气候条件也使得河口具有发展高效益反季节秋冬蕉的天然优势。
1.1.2 地缘区位优势突出
河口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是云南通往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铁路、公路、水路交通枢纽,是中国面向西南、迈向东盟国家的“桥头堡”。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发展,越南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河口口岸在中国河口—越南老街“两廊一圈”经济建设中的优势更加凸显,国际市场带来的资源优势,有利于河口快速融入国际区域经济,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开拓农产品国际市场,促进农产品对外贸易。此外,由于国际贸易绿色壁垒的设置,东盟或将接替日本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届时,河口口岸将成为我国农产品面向东盟出口的重要枢纽。
1.1.3 香蕉大规模种植基础深厚
河口县香蕉种植历史悠久,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规模种植,2004年河口被列为云南省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中的香蕉规划区,适宜香蕉种植的土地面积有2万公顷左右。经过数十年的示范种植和推广,河口香蕉产业已逐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集中连片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格局。2013年,全县累计香蕉种植面积1.25万公顷,年产量44.88万吨,年产值达7.3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直至2019年,全县香蕉种植面积仍保持在1.2万公顷左右,占全县水果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
1.1.4 种质资源丰富
河口地区拥有丰富的野生香蕉资源,野生香蕉在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优良特性,蕴藏着抗病虫害、抗非生物逆境基因,是进行遗传改良的良好基因库。云南省红河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充分发挥河口当地野生香蕉种质资源优势,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香蕉品种6个(红研一号、红研二号、红研三号、红研五号、云粉一号、滇蕉一号),其中红研一号成为我国香蕉育种领域首次通过DUS检测的新品种,并获得了农业部新品种保护办公室授权;红研二号与南天皇、宝岛蕉及桂蕉6号一起被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评估为达到中抗枯萎病水平。目前,红研一号和红研二号的推广面积已经达到4 000多公顷,每0.067公顷较非抗病栽培种增产5%,每公顷产值达到了5 000元以上,新增就业 3 000人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1.5 品牌优势
河口香蕉具有100余年的栽培历史,早在20世纪70年代,“河口芝麻香蕉”就因其独特的口感风味曾风靡大江南北;80年代中期,河口被省政府指定为云南省重点水果(香蕉)生产基地;河口香蕉曾在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香蕉评比中荣获水果类银质奖,2008年被指定为北京奥运会推荐果品;2017年,河口香蕉被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年来,河口香蕉先后注册了“蓝靛花”“云河”“云垦”“坝洒”等香蕉品牌,其中“云河”“云垦”牌香蕉先后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1.2 劣势
1.2.1 主栽品种单一,品种退化,新品种推广困难
中国是香蕉原产国之一,也是当今世界香蕉栽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但与东盟国家相比,中国所拥有的香蕉种质资源创新不足,品种优势不明显。据调查统计,河口地区目前主栽的香蕉品种为巴西蕉和威廉姆斯蕉,随着香蕉无性繁殖代数的增加,这两个品种均表现出退化趋势。由云南省红河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香蕉新品种虽然已处于示范种植阶段,但相应的推广队伍力量薄弱,市场对被花青素着色的香蕉果皮接受度低,导致示范种植户积极性受挫,新品种的推广销售面临严重阻碍。此外,品种结构单一造成该地区香蕉集中成熟上市,果品供应期短,存在阶段性的市场压力,而且单一果品类型在市场营销中不具优势,难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1.2.2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标准化栽培普及率低
河口地区多山地丘陵,香蕉种植主要分布在山区,机械难以应用,蕉园水利、运输设施严重滞后,不利于日常管理和采后运输。此外,由于基础防护措施落后,极端灾害性天气给香蕉生产带来严重影响。目前,河口香蕉生产主体仍以分散的小农户为主,栽培规模小,生产投入严重不足,不少农户文化素质较低,掌握标准化栽培能力低,采收设施和技术落后,精确施肥和高效病虫害防治技术差,生产效益不高。由于种植户生态意识淡薄,致使土壤板结酸化,生产中使用过的地膜、套袋随意丢弃,采收后的香蕉茎杆也未做处理,造成环境污染严重,香蕉园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不利于香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2.3 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品牌效应未发挥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消费者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品牌消费意识,在购买产品时,往往凭借品牌来判断所购商品的品质。因大范围推广标准化生产难度大,河口香蕉尚未形成绿色农产品的生产销售规模,未能使河口香蕉品牌效应得到充分发挥。调研数据显示,目前河口地区公司香蕉基地面积占30%左右,而散户种植面积高达70%。与龙头企业基地的香蕉生产相比,小型企业及农户缺乏系统营销规划和战略指导,品牌宣传不到位,在产品、价格、渠道及促销手段的制订实施上较为随意,有些企业甚至滥用绿色食品标识,在市场中造成了较坏的影响,直接影响了消费者对河口香蕉的购买信心,不利于河口香蕉品牌的维持;另一方面,小规模经营者以散户身份进入市场,缺乏现代市场经济必需的资信保障和行为能力,大型收购商不愿意收购来自散户的产品,使小规模经营者的香蕉常常出现滞销状况。此外,河口香蕉种植户受到个体利益的驱动,容易形成相互压价、无序竞争的局面,导致定价权掌握在外地收购商的手中,难以形成整体优势和市场竞争力。
1.2.4 产业链条不完善
产品附加值低及深加工产物综合利用不足也是目前掣肘河口香蕉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目前,河口香蕉生产销售的多为初级产品或粗加工产品,产品附加值低,利润空间小,处于产业链的较低端,整体呈现出生产能力稍好,加工、研发、营销能力弱的状态。相较于国外品种多样的香蕉加工产品,河口香蕉加工企业稀缺,产品种类少,深加工产业化程度低,竞争优势难以显现。
1.3 机遇
1.3.1 中央及地方政策带来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国务院先后印发《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云南省要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建设外向型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流通中心,做大做强特色农业。2019年,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正式挂牌成立,这对红河州特别是河口的高水平沿边开放和高质量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河口政府也紧抓“桥头堡建设”“自贸区建设”的发展机遇,依托得天独厚的农业生态条件和地理区位优势,紧扣“稳橡、退蕉、扩果、增效”发展思路,加大“绿色食品牌”培植力度,大力发展热区特色产业,推动产业振兴,把香蕉作为河口特色绿色农业发展成果充分展示。此外,在一系列经贸往来活动中,各项基础设施的建成和通关监管服务效率的提升在中越双方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促进双边经贸发展的同时,也为河口香蕉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1.3.2 绿色消费带来的市场机遇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绿色消费时代已悄然来临,依靠农药、化肥成长的传统农产品逐渐被市场淘汰,消费者在如癌症等恶性疾病频发的背景下,对食品及农产品的选择日渐重视。追求“绿色、生态、环保”日益成为消费的基本取向和选择标准,绿色食品更加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市场需求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对发展绿色产业做出了总体部署,并且“支持发展绿色食品”也多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发展绿色食品已纳入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可持续农业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等中长期规划,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2年绿色食品市场规模将达到6 350亿元,未来市场规模潜力巨大。与此同时,为了打好云南省“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这“三张牌”,河口县依托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热区农副产品种植、水果种植和水产品养殖,外呼内应的绿色产业行动为河口香蕉的生产、销售及绿色品牌的打造创造了良好机遇。
1.4 威胁
1.4.1 香蕉病害严重,生态问题突出
近年来,香蕉枯萎病在河口香蕉种植区多点发生,蕉农对土地管理不当和防治不科学,加剧了枯萎病的蔓延。香蕉枯萎病又称香蕉巴拿马病、黄叶病,是破坏维管束导致植株死亡的毁灭性病害[2]。河口香蕉主栽品种为巴西蕉、威廉斯蕉,这两个品种对香蕉枯萎病的抵抗力较差,且由于栽培品种单一、老化,除枯萎病外河口香蕉还长期受到香蕉黑星病、炭疽病、香蕉灰纹病等病害为害[3],各类病菌给当地企业、种植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4.2 国际贸易绿色壁垒带来的挑战
云南省是全国农产品出口大省,各类鲜食农产品深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青睐。在近年的国际贸易中,我国农产品也受到了主要出口国家绿色壁垒的限制,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一方面,发达国家为了巩固及提高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保护农业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的长期政策。另一方面,随着国际社会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关注与日俱增,促使各国政府出台各种更高更严的安全卫生标准及绿色技术标准,使得发展中国家在短时间内无法达到新的要求。绿色壁垒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香蕉出口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发挥,目前绿色壁垒尤其是农药残留问题,已成为制约香蕉出口的瓶颈[4]。我国香蕉出口多为鲜果,加工产品种类较少,并且香蕉产区相对集中,因此容易受到绿色壁垒的影响。严苛的环境技术标准极大地限制了河口香蕉出口海外高端市场,加大了河口香蕉出口难度,减少了出口机会。
1.4.3 劳动资源缺失
香蕉种植过程中的采摘作业是季节性较强和劳动密集型工作,河口山地蕉生长地形特殊,机械化采收应用困难,因此河口香蕉大多是由人工采摘,然而人工采摘不但劳动量大、效率低,还容易给采摘工人带来人体伤害,许多人已不再从事香蕉采收工作。香蕉采摘所需的体力劳动量大,要求工人年富力强,但受到全国劳动力短缺大环境的影响,再加上非香蕉产业的劳动报酬增加显著,当地的年轻人多数选择外出务工,导致香蕉种植工人日益短缺,生产用工矛盾日趋加剧。由于国内用工成本较高,许多香蕉种植企业在采收季节选择临时雇佣越南工人,河口县地理位置特殊,合法的越南劳工数量较少,且近年来跨境务工的越南劳动成本逐年上涨,因此在香蕉采收的季节,合法劳工缺乏是许多种植户面临的主要问题。
1.5 SWOT矩阵模式
根据对河口香蕉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可构建河口香蕉产业发展SWOT矩阵(见表1)。
表1 河口香蕉产业发展SWOT矩阵模式
2 河口县香蕉产业发展建议
2.1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果品品质
2.1.1 加快新品种引进,实行产业结构调整
依托云南省红河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硬件设施和科技力量,大力开展新品种的引进计划,增加香蕉的栽培品种,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如针对河口地区自然环境及地理特点,引进能够适应当地环境且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品种。同时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将拥有良好研究条件、丰富育种资源的科研院所与拥有管理、资金和市场资源等优势的企业结合起来,推动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促进优良品种在适宜栽培区的迅速推广。
2.1.2 建设标准化蕉园,提高品质减少损失
推广香蕉标准化果园建设技术,加强蕉园道路、储水设施、输水沟渠、水肥灌溉设施、香蕉运输索道的建设,便于生产过程中的日常管理,提高采后运输效率,减少机械损伤,淘汰落后产能,支持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建设统一处理、统一包装的采后加工基地,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营销,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通过对香蕉生长过程的控制及保存时间的把握,香蕉生产企业可根据市场行情决定有利的上市时间,增加生产效益。
2.1.3 转变病虫害防控观念,加强重大病害防控措施
要想从源头上提高香蕉品质,除了依靠新品种引进,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也要提高病虫害防控技术的培训服务质量,通过改变蕉农对病虫害的盲目防治和依赖化学农药防治的思想,减少其不科学使用化学农药的现象,提倡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控。要加强病虫害监测及防治技术研究,加强病虫害防控技术队伍建设,从香蕉苗的购入、水土传送的源头进行控制,对发病区域进行科学合理的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
2.1.4 完善种苗、产品检验检测体系
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f.sp.cubense,FOC)侵染引起的香蕉枯萎病又称为香蕉巴拿马病或香蕉黄叶病,是世界性的香蕉毁灭性病害,也是我国对外检疫的重点对象[5]。香蕉枯萎病传播速度快,为害范围广,国内外至今没有有效的根除和防治措施,但在现代农业科学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是能够建立起一套适用于当地环境和实际的综合管理措施,把香蕉枯萎病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之下,其中加强种苗、产品检疫力度,完善种苗、产品检疫体系、认证体系、执法体系的建设,能够有效地控制各类植物疫情蔓延,更好地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加强植物检疫的宣传工作,面向种植户、合作社、企业普及农业植物检疫基本知识,以及常见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识别和防控知识,鼓励农业从业者、社会公众在发现疫情时及时向检疫机构反映植物疫情情况,并向群众讲解植物检疫法律法规、重大植物疫情鉴别与防控知识等,逐步提高香蕉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和防控能力。
2.1.5 引进专业人才,加强从业者技能培训
以基层农技部门人力及技术力量为基础,培养、引进专业人才,对河口地区的香蕉经营主体进行专业化培训,尤其是对新型合作营销主体(龙头企业骨干、合作社负责人、小规模经营者负责人)的培训,通过知识讲授、参观考察和实践培训,指导香蕉种植者按照政府的统一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香蕉生产;建立职业农民种植示范基地,积极培育一批职业农民典型,孵化一批当地“土专家”,辐射带动散户蕉农投身合作化香蕉种植及销售。
2.2 打造绿色品牌,推动香蕉销售
2.2.1 着力打造“绿色食品牌”
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安全、绿色水果的需求也越发强烈,河口县香蕉产销市场可瞄准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的显著性变化,依托河口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区位优势建立生态蕉园,充分利用“河口香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云河牌香蕉”云南十大名果2张名片,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进程,着力打造“绿色食品牌”“A”级绿色食品的香蕉品牌。同时,对河口生产的香蕉实行统一标识、统一包装,做到品牌标识和包装标准化,利于品牌推广。此外,工商、质监等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职,保护种植户、经销商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河口香蕉”品牌建设成果。
2.2.2 开辟网络营销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
近年来,随着中央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各个传统销售行业都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河口香蕉也不能一味坐等采购商来收购,政府与有关技术部门应对蕉农进行免费的电脑应用及网络知识培训,让农户能够及时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培育他们自主进行网络销售的能力。如利用“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通过自媒体营销的影响力,扩大产品销路和品牌知名度;也可使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形成更符合当代消费习惯的销售模式。此外,企业及政府也应注重利用网络进行公共关系营销,在适当时机通过新闻媒体,或参与公共事件等方式宣传绿色农产品的优点,引起公众注意。
2.3 创新合作机制,促进集约经营
河口香蕉发展的瓶颈在于区域内的生产未形成规模,仍以分散、孤立的农户小生产为主,产业组织化程度较低,缺少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在政府及香蕉协会的引导下,河口部分地区已逐渐实行“行业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的产销模式,政府可构建和完善相适应的政策体系,积极引导企业带领蕉农建设和发展香蕉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农民以参股、责任承包、租赁经营等形式参与香蕉生产;各新型经营主体可牵手共同负责河口地区香蕉的标准制定、生产指导、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并在贫困地区重点布局,帮助当地建档立卡种植户实现产业脱贫,推进河口地区香蕉产业发展。
2.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扶持科研单位致力于优良品种选育及推广;鼓励企业建立“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特色蔬果生产基地,并在土地租赁、生产资料设施的购买与建设过程中给予适当优惠和资金扶持。2)加大金融支持、服务力度,加速银企合作,优先安排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对香蕉种植及其他“绿色食品牌”种植生产企业给予扶持;同时建立生产风险分散机制,加大财政投保补贴力度,制定可操作性强的保险方案。3)完善人才保障政策,对培养、引进农业科技和管理人才并做出实质性突出贡献或取得相关荣誉称号的单位或个人,给予适当奖励。4)充分利用口岸优势,进一步加强与海关沟通对接,推动“一口岸多通道”建设,以边境贸易、边民互市等方式,不断开拓海外市场,持续扩大进出口贸易,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做大做强。
2.5 完善境外劳动力雇用管理制度
香蕉采摘作业是季节性较强和劳动密集型工作,随着中国劳动力价格的普遍上涨,且当地劳动力又多倾向于外出务工,边境企业对于境外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增加。但是,沿边企业使用境外劳动力也会面临出入境问题和收入保障问题等一系列困难,加之西南边境地区仍存在非法出入境问题与境外劳动力黑户造成的社会治安问题[6],因此,当地政府有必要对境外劳动力使用制度进行有效调整,以保障采收季节劳动力充裕。此外,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外籍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将河口地区建设成外籍劳动力储备基地,借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建设的契机,进一步助推跨合区发展。
2.6 开辟休闲农业经营模式
云南的优良自然条件和多样性的民族文化是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元素。河口地处我国边境,拥有热带风光和异域风情,在发展旅游业方面更具优势。在政府的参与下,可通过举办各类以当地特色水果为主题的文化旅游节活动,宣传河口特色水果,组织游客实地采摘、旅游观光,提高他们的参与性和对产品的了解程度,以刺激购买需求,将旅游产业与香蕉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相辅相成、互利共赢。还可以根据香蕉种植的产业布局,规划建成规模适度、富有特色的休闲农业园区,进一步提升河口休闲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2.7 加强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县委、县政府各职能部门要积极灵活运用当地气候地理优势,围绕当地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组织开展各类农产品发展研讨会,邀请科研院所、国内外专家为河口地区特色农产品发展出谋划策。重点讨论目前河口香蕉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研究制订相关政策及保障措施。同时围绕“稳橡、退香、扩果、增效”的纲领,巩固好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培育新型产业。